昌寧人的鄉愁哪裡尋找?本臺紀錄片《鄉愁印記》第二季開播啦

2021-02-07 昌寧新聞網

     在全臺上下共同努力下,由昌寧廣播電視臺自主策劃攝製的大型電視系列紀錄片《鄉愁印記》第二季終於面世。今天,第一集節目《匠人匠心》也如期上線啦。關注昌寧傳統文化的朋友請注意收看本臺正在播出的《茶鄉視窗》節目。另外,昌寧臺已經實現了臺網同步直播,喜歡《茶鄉視窗》節目的朋友可以通過本臺「昌寧廣播電視網」、「昌寧縣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昌寧縣廣播電視臺手機直播客戶端等融媒體進行在線瀏覽或點播收看。

第一集《匠人匠心》概況

      打鐵,這種傳統古老的手藝,已經在昌寧溫泉松山延續了數百年。如今,現代化的生活方式悄然改變著松山,隨著現代手工業和製造業的興起,松山鐵匠鋪的生產規模越來越小。

    在松山,王子淵的鐵匠鋪就是一間低矮的平房。房子的一端立著一個烘爐。爐邊架一個兩米長的風箱。打鐵的時候,王子淵把風箱一拉,風進火爐,爐膛內頓時火花飛濺。

      打鐵的要領是動作要快。鐵件在充滿火焰的爐膛裡加熱時,王子淵在一旁不緊不慢、勻速地抽動著風箱的拉杆,身子隨著拉杆的伸縮而前傾後仰,宛如提琴師在臺上演奏一首舒緩而優美的樂曲。風箱發出「呼呼」的鼓風聲,那爐膛中的桔紅色火苗,一起隨風箱的節拍跳躍,最後將鐵件與爐火熔為一色。王子淵把要鍛打的鐵器在火爐中燒紅後,迅速將燒紅的鐵器移到鐵墩上進行鍛打,他的左手緊握鐵鉗,翻動鐵件,右手緊握小錘,反覆鍛打,最後將一塊方鐵打成砍刀的雛形。「叮叮鐺鐺」的打擊聲中,鐵件在大錘小錘的打擊下火星四濺。

     過去,鐵匠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在鄉下,每一個人家使用的鐵器都是經過鐵匠的手鍛打出來的。可以說,在有本領的鐵匠手中,堅硬的鐵塊變方、變圓、變長、變尖都可以,只要顧客需要,他們什麼都能打出來。讓王子淵疑惑的是,隨著現代手工業的發展進步,今天,人們的日常用具都是用機械鍛造的,鐵匠鍛打的東西少了,鐵匠也隨之少了。尤其是當時光進入到上世紀末期,打鐵這一古老的行業,正從鄉村各個角落逐漸消失。他也一樣,面臨著將打鐵從主業轉為副業的艱難選擇。

     松山人傑地靈,至今還保留著一些在其它地方漸漸消逝的老行當。離王子淵鐵匠鋪不到一公裡的另一家鐵匠鋪子,也有一間建於六十年代的鐵匠鋪。它的主人就是松山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鐵匠劉子武。

     在松山每年秋收前後的十多天裡,是劉師傅一年中最忙的時候,因為這段時間村民都要把自家用壞了的犁頭拿給他重新鑄接。

     劉子武16歲開始從父輩手中學習鑄犁這門手藝。劉姓是松山村的大姓。據當地族譜記載,自劉氏祖上在松山生息繁衍以來,雖開墾良田千畝,但人口的迅速繁衍使部分後人衣食難繼,到清朝年間,劉家開創補鍋鑄造一業,隨後擴大到鑄犁打鐵。此後的幾百年間,每逢農閒,劉氏後人用一擔小籮挑著行頭走鄉串戶,四處補鍋鑄犁,在特殊的年代成為一道特殊的鄉村風景。當時有民諺稱道賺錢行當:「一閹二補三打鐵,四鑄犁頭五破篾」。五個賺錢好行當中,松山村就佔了兩個行當,松山人從那時起便開始發跡了。數百年來,松山劉氏的冶煉鑄造技術代代相傳。特別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業生產在松山空前盛行,鑄犁迅速發展成為當地一門吃香的傳統手藝。

     今年52歲的劉子武,就是劉氏後人中至今仍在堅守這一古老工藝的唯一一個。他從小在松山村儲馬地基長大,從16歲開始與父親學藝,一學三十多年,成為享譽昌寧、鳳慶等地的鑄犁師傅。

     民間技藝往往具有不可名狀的神秘性,淬火就是一個水火相融的神秘過程,也是為了增加鐵的強度,劉子武說,好鐵匠的名聲全在這淬火的功夫中。對他們匠人而言,生爐燒碳、熔煉鑄鐵、澆鑄接尖,不論哪一個步驟,最關鍵的就是手的力度和澆鑄的角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則前功盡棄。出模的犁頭還要仔細修整邊幅,讓它的外觀更加精美,經過重重工序後,才能完成整個鑄犁過程。劉師傅說,他的女兒遠在昆明上學,歲月流轉,他的打鐵鑄犁工藝將面臨後繼無人。

     《鄉愁印記》第二季第二集《甜蜜鄉愁》(更戛「小鍋紅糖」工藝傳承)5月下旬上線,敬請關注。

     (本臺記者綜合報導)

本期編輯:楊 軍

相關焦點

  • 眷村味道,兩代人的鄉愁印記
    (圖說:"眷村第二代"羅大佑全家福,左一為羅大佑;圖片來源網絡)父輩的鄉愁遺傳給了眷村第二代。張雨生高唱"父親畢生的守候,我與生俱來的光榮";羅大佑低吟"信一樣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鄉愁的等待"(余光中作詞《鄉愁四韻》);鄧麗君身份證上的籍貫,明明白白寫著河北省大名縣。生在臺灣,長在臺灣。吃著四川媽媽的臘肉和北京媽媽的炸醬麵長大,鄉音於眷村第二代而言也許是山東話,也許是貴州話。
  • 百集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四季開播
    兩千多年風摧浪襲,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上演著一幕幕「家國兩相依」的動人故事……這些故事都來自於2018年1月2日起,在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推出的《記住鄉愁》第四季。每周一到周五晚20點《記住鄉愁》節目每天會推出一座古鎮,講述古鎮裡的傳奇故事。
  • 央視《記住鄉愁》第七季走進邛崍
    來啦!來啦!》欄目組走進邛崍,進行第七季——「臨邛篇」的拍攝。由四川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承制,主要通過臨邛古城的歷史風貌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延續,表達臨邛人「知難不畏」的性格。》欄目組編導 楊維敏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片水土給予這方人的就是這種知難不畏的性格
  • 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五季湖北篇啟動啦!
    由中宣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策劃,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五季策劃攝製工作全面啟動
  • 紀錄片《記住鄉愁》天水專輯 央視四套播出
    紀錄片《記住鄉愁》天水專輯 央視四套播出《記住鄉愁》天水專輯劇照每日甘肅網3月2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25日記者獲悉,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天水專輯日前在央視四套播出。《記住鄉愁》第六季《天水古城——羲皇故裡一畫開天》於2019年11月開始拍攝,通過近1個月的拍攝,實地挖掘了天水秦州的人文歷史元素,有幽深古老的伏羲廟小巷、參天古樹旁的南郭寺山門,有清晨排隊買天水呱呱的人群,還有圍坐一圈看秦州小曲的觀眾。眾多秦州歷史文化元素都被記錄。
  • 智利紀錄片《鄉愁之光》
    而童年的天真,是我們相信每個人的口袋裡都裝著宇宙。  在長大成人的某一瞬間,這一切突然消失得一乾二淨,就像從未發生過一樣,只是記憶深處埋葬了些許證據,在拒絕想起的時候透露出無法言說的窒息感。人們把這種情感稱為:鄉愁。
  • 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壽縣篇」拍攝完成
    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七季之「壽縣篇」在壽縣結束前期拍攝。至此,為期22天的實地調研、現場取景和採訪拍攝工作圓滿完成。《記住鄉愁》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組織實施,由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攝製的大型紀錄片。第一季至第五季入選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推薦展播紀錄片、動畫片目錄。
  • 鄉愁風景線 | 蔡麗娜 —— 每個人的鄉愁,都是一道風景
    他(她)們,是《記住鄉愁》節目中觀眾最熟悉的人;他(她)們,用真摯的情感和專業精神,為《記住鄉愁》打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把它的飾彩的智慧書頁曝著陽光一開一收到小徑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時候赤著腳 攜著手踏著新泥 涉過溪流新陽推開了陰霾了溪水在溫風中暈皺看山間移動的暗綠雲的腳跡 它也在閒遊蔡麗娜,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出鏡記者,中央電視臺大型紀錄片
  • 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四季——《解州鎮-大義參天》在解州開機
    《記住鄉愁》是由中宣部等單位發起的大型紀錄片,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宗旨,展現傳統村鎮的自然環境、人文景觀、民風民俗、鄉土之物、文化積澱等,梳理傳統村鎮的歷史發展脈絡。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已經播出,深得國內外廣大觀眾的喜愛。
  • 《老廣的味道》第三季新春開播,美味來襲!
    探尋腦海中的美食印記,回味舌尖上的美味鄉愁。
  • 尋找「最美朗讀者」|魏雨潼:鄉愁
    遼寧衛視現將面向社會尋找「最美朗讀者」,一起雲朗讀。讓生活因朗讀而精彩,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閱讀、愛上讀書,讓大家可以以書為伴,鑄就智慧人生。歡迎各行各業愛朗讀的你一起加入,傳遞正能量,傳遞有愛的文化聲援力量,為建設書香遼寧,為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精神力量。
  • 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壽縣篇」,將在春節前後全國播出!
    視頻來源於壽縣新聞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七季之「壽縣篇」在壽縣結束前期拍攝。至此,為期22天的實地調研、現場取景和採訪拍攝工作圓滿完成。
  • 《記住鄉愁》海外版登錄國家地理《華彩中國》欄目
    《記住鄉愁》海外版根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同名大型人文系列紀錄片《記住鄉愁》攝製改編而成,將於2月9日登陸由五洲傳播中心和國家地理合辦的紀錄片欄目《
  • 開播!央視《記住鄉愁》國際版向全球推介南潯!
    根據中央電視臺同名系列紀錄片《記住鄉愁》改編而成的《記住鄉愁》國際版
  • ...一城一傳奇」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古城篇》啟動儀式在河南...
    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文物局聯合發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組織拍攝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古城篇》,於今天(11月6日)上午9點30分在河南廣播電視臺8號演播廳隆重舉行河南地區拍攝啟動儀式。
  • 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五季正在眉山拍攝
    12月11日,聽說央視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攝製組來了,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趕緊跑去瞅熱鬧。本季《記住鄉愁》確立以「歷史文化街區」為主題,在前期調研中,紀錄片中心導演郭宗福、王劍走訪了樂山、眉山、自貢、瀘州、宜賓等四川多個城市,最終確定了自貢仙市和眉山紗縠行兩個選題。是的,沒聽錯!
  • 著名主持人孟盛楠助力《記住鄉愁》第四季開播
    「鄉愁風景線」—每天請一位主持人,用朗誦的方式為《記住鄉愁》第四季節目的順利播出加油打氣!他(她)們,是《記住鄉愁》節目中觀眾最熟悉的人;他(她)們,用真摯的情感和專業精神,為《記住鄉愁》打造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王玉 舌尖上的鄉愁
    文:王玉 | 圖:網絡久居異鄉,想念的不僅是故鄉那片遙遠的土地,更讓人戀戀難忘的還是味蕾上的故鄉。翻出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重溫一遍, 許許多多的味道和記憶塵封已久,卻一下子都被這部紀錄片喚醒,那些生命中最新鮮的味道以不可阻擋之勢撲鼻而來。
  • 《記住鄉愁》第三季《崇武古鎮,忠勇報國》將於大年初三播出
    據悉,《記住鄉愁》第三季崇武古鎮將在1月30日(大年初三)播出
  • 紀錄片《記住鄉愁》天水特輯將於3月17日在央視四套播出
    每日甘肅網天水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劉東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天水特輯將於3月17日(星期二)20:00在央視四套播出。據了解,《記住鄉愁》第六季聚焦古城,以中華大地上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積澱豐富的古城為拍攝主體,講述一座座古城在歷史長河中的榮辱興衰;梳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在古城中的由來和發展;展現新時代文化的傳承。第六季中,既有平遙古城中匯通天下的晉商傳奇,又有曲阜古城中詩禮傳家的聖賢之風;既有嘉峪關古城大漠絲路上的駝鈴聲聲,又有鳳凰古城中山清水秀的鐵血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