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
第六季
播出內容:《平遙古城——晉商故裡 匯通天下(下)》
時間:2020年2月6日(周四)22:38
頻道:CCTV-1 綜合頻道
精彩看點
昨天播出的節目中,給大家展示了發生在平遙古城中艱辛的創業故事、獨具特色的大院風情,以及那份動人的晉商情懷。
今天,將為大家帶來平遙古城所經歷的創傷、修復與再度繁華的歷程。
創傷——我不是漢奸!
在平遙古城東面的城牆上,至今仍能看到幾個巨大的炮彈孔。那是戰火燒到平遙的開始。
1938年2月13日,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平遙,城防部隊騎兵營和日寇展開了一場力量懸殊的生死戰。
騎兵營500餘人對抗日軍20000多人。
在敵人的重武器攻擊下,城牆破損,400多名士兵壯烈犧牲,城內百姓遭受了報複式屠殺。
時任平遙商會會長的宋夢槐知道這個消息後,腦子裡拼命想著應對的辦法。
這可能也是平遙商人骨子裡的本能:人生選項裡沒有坐以待斃,只要還活著,就能找到出路。
當時,宋夢槐把30多名倖存戰士全部隱藏在自家地窖口中。
為了把戰士們送出城,當時已經85歲的宋夢槐走了險招。
他頂著「漢奸」的罵名,做了日軍的維持會長。
當時,他的工作是協助清查戶口,於是他向日軍建議,清查之前,應先把街巷上的屍體掩埋,後續工作才方便開展。日軍同意了他的建議。
於是宋夢槐立刻回家,讓家中軍人換上便衣,扮成民婦,以搬運屍體為由平安出了城。
幾個月後,這位先後救出了許多戰士和鄉親的老人離世。臨終前,他念念不忘地說:
「我是中國人,沒有變成日本人。」
「我一輩子就只有一個宗旨,什麼事對平遙人有利,我就做!」
修復——我在平遙修古城
戰爭沒有折損平遙的氣節,但給古城留下了巨大的創傷。
1977年,古城又遇上罕見的特大洪澇災害。當時,城牆坍塌34處,400多萬塊城磚和6萬立方米的夯土流失。
以後該怎麼辦呢?
有些人提出,拆了吧,重新再來。
但這個呼聲遭到了當時文管所所長李有華的強烈反對。
拆是容易,建新的也不難,但祖宗留下來的財富,就這麼心安理得地不要了嗎?
為了恢復古城原貌,李有華白天環城查看災情,泡在將近一人高的水中拍攝古城照片;晚上整理破壞情況,再按照古代結構方式描繪出修復設計圖。
從這些整齊到像印刷出來的字跡上,你就能感受到他當年是多麼用心在愛這座城。
一呼才能百應,要求保護古城的聲音越來越多,也引起了更多人的重視。
從1977年開始,到1998年李有華逝世。21年間,他一直奔走在古城的修復重建中。
今天平遙城裡人們目所能及的文物古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修復,都有他的參與。
崛起——繁華依舊
古城在保護更新中恢復了元氣,古城人也迎來更多機遇。
伴隨著文化旅遊產業的蓬勃興起,平遙古城再次聚集了世界的目光。
「平遙國際攝影大展」永久落戶在了古城,平遙國際電影節、平遙國際雕塑節也成為這裡一年一度的盛會。
中外文化在這裡碰撞交流,歷史與時代在這裡展開對話。
那時背井離鄉闖天下的先輩們怕是怎麼也沒想到,如今坐在家門口,居然就能和世界各地的遊客做生意。
而對於幸福的平遙人來說呢,鄉愁二字,已不再是一種惆悵,轉而成為了家鄉文化給自己的鼓舞,與堅定不移的信心。
編輯 |樊東媛王琳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