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女性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不少女性不再滿足於結婚嫁人,過上「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生活。
相反,她們會選擇不斷學習、充電,通過充實自己來讓自己變得更加獨立,而這種獨立,除了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有精神上的。
誠然,精神上的獨立很重要,但是物質上的獨立,往往是精神獨立的底氣,而精神獨立又是物質獨立的支持,兩者只要缺了一個,就必然成為空中樓閣,華而不實。
著名的香港作家亦舒就在她的小說裡說過,
「我的歸宿就是健康與才幹,一個人終究可以依賴的,不過是他自己,能夠為他揚眉吐氣的也是他自己,我要什麼歸宿?我已找回我自己,我就是我的歸宿。」
這句話,亦是女性獨立化的一個象徵,代表著更多女性將擺脫傳統的生活方式,她們除了傳統的生活之外,還有其他更多的選擇,但目的只有一個,無非就是想找到最好的自己,那個最好的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歸宿。
但是,就在這樣思想解放的風潮下,我卻也看到了倒退的一面,真人版膠衣娃娃更是讓人細思極恐。
這事件起源於微博上的一篇文章,說的是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有人將一群少女除掉頭髮,裝進黑色膠衣裡,變成了真人版的膠衣娃娃。
這些女孩的吃、喝、拉、撒都要通過導管來解釋,平時不許脫下膠衣,只有在主人有「需求」的時候才可以脫下,而她們的存在與其說是一群女性,倒不如說更像是是「主人」的一堆玩偶。
這篇文章無疑就像一顆重磅炸彈,迅速在各大平臺上發醇,一個活生生的人卻被變成了一個真人娃娃,只服從於「主人」的命令,成天呆在「主人」的家裡,就算是外出也像貨物一樣被塞進旅行箱,這樣的場景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
原本只是用來COS的膠衣,卻被用在這種方式上,成為了囚禁這些女性的道具,當事人自然很快就被打了BT的標籤。
很快,當事人就出來說,這是他和娃娃之間自願的選擇,他想要擁有「支配」的權利,而娃娃想尋求被「支配」的權利,雙方是你情我願的,為什麼要把他的行為訴之為BT?
談及此時,當事人表示因為從小自卑,有心理陰影,所以想要通過支配「娃娃」來獲得內心的滿足,而其中一個娃娃也表示自己雖然有工作,卻也喜歡穿著乳膠衣,享受主人命令的感覺,只是因為她的家庭關係和戀愛關係都傷痕累累。
也就是說,當事人存在著心理創傷,而「娃娃」也有心理創傷,但是他們沒有通過正規的心理疏導渠道來撫平創傷,反而選擇了一種「互相彌補」的方法來讓自己獲得一時的內心平靜。
但是創作治好了麼?然而,並沒有。
無法直面問題,選擇用代替的方式來彌補的行為,往往只會讓這種替代的行為變本加厲,因為人是有閥值的,一旦達到閥值上限,他就會尋求更高的刺激。於是,當事人在支配的過程中上了癮,他的「娃娃」越來越多,達到了6個。
如果說之前這個「娃娃」是自願的話,我想接下來的5個則未必如此了,為了追求更多的刺激,當事人完全有可能通過洗腦、打壓、金錢誘惑等多種辦法來迫使對方服從,讓對方成為自己的僕人。
畢竟,在一個「支配成癮」的人眼中,支配本來就是不擇手段的。
更何況就算對方是自願的,在別人受到心理創傷的時候,你不但沒有幫助對方,反而選擇乘火打劫,將她們「物化」來滿足自己的心理創傷,讓她們失去作為一個女性的自我,甚至是一個人類的自尊,這何曾不是一種「因為自己受過傷害,就為了報復去傷害更多的人」?
個人癖好什麼的,固然值得尊重,可是打著這個幌子,去剝奪他人好好生活的權利,這就不再是癖好,而是被欲望支配的魔鬼了。
看到這裡,不由讓我想起了《喜寶》中的女主角姜喜寶。
姜喜寶是個苦命的孩子,從小家庭貧困,但是不甘於命運操縱的她選擇讀書來改變命運,更是憑著自己的本事考上了劍橋的聖三一學院。
在她看來,只要自己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能夠出人頭地,過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可一場偶遇,卻讓她的美夢擊得粉碎。
在飛機上,姜喜寶認識了富家女勖聰慧,勖聰慧很喜歡姜喜寶,就想把她介紹給自己的哥哥勳聰恕,結果就在那一場家宴上,姜喜寶被勖聰慧的父親勖存姿看上了。
姜喜寶很聰明,她知道勖存姿看中自己的什麼,可她卻想著,不妨就利用自己的青春和美貌,來向勖存姿換取大學的學費。等到大學畢業後,便找個理由和他分手,從此一拍兩散,各回各家。
勖存姿可以給姜喜寶想要的一切物質生活,他的溫柔多金的確可以安撫姜喜寶因為貧困而自卑的靈魂,可姜喜寶也在這樣不斷的「交換」中,漸漸迷失了自我。
勖存姿正有如「膠衣娃娃」的「主人」,享受著控制的快樂,而姜喜寶卻和「膠衣娃娃」不一樣,她以為自己能夠在這場交易中全身而退。
情人漢斯的死,終於撕開了最血淋淋的真相。
原來,勖存姿對姜喜寶的好,是要付出「絕對服從」的代價的,一旦姜喜寶想要逃離,他就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奪回控制權。
當姜喜寶終於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無身而退時,她崩潰了,她想求勖存姿放過他,勖存姿卻回答她說,
「你將你的靈魂賣給了魔鬼,換取你所要的東西,你已經達成了願望,你還想怎樣?」
當姜喜寶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人生已經離不開勖存姿了,畢竟在他持續的金錢供養下,自己已經變成了一個不會覓食的「金絲雀」,曾經遠大的人生夢想,現在也變成了及時行樂。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一個人對物質的享樂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就很難再過回曾經的艱苦歲月了。
於是,姜喜寶的自尊心瞬間崩潰,從此徹底成為了勖存姿的情婦。
甚至,她最想讀的律師專業,現在也抵不過自己所住麥都考堡的一個角!
故事的最後,勖存姿去世了,留給了姜喜寶很多的財產,但姜喜寶卻沒有顯得很高興,因為她被「囚禁」太久,早已失去了面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但是如果勖存姿還能活好久的話,誰知道勖存姿會不會像「膠衣娃娃」的「主人」一樣,徵服了姜喜寶就繼續去尋找新的目標?一個被徵服的女人必然變得索然無味,這對於一個「支配慾」很強的人來說,你越頑劣不服,才越是他興奮的來源。
畢竟,享受徵服的過程,遠比結果有趣得多。
也有說,姜喜寶得了這麼多財產,從此可以過上不求人的生活,現在控制自己的勖存姿又死了,她完全可以拿著這筆錢去瀟灑一生,就算沒有大學畢業,沒有好工作,這也不虧啊。
可他們卻不知道,當一個人的心性完全被磨滅,沒有自尊也沒有自我的時候,活著就像具行屍走肉,就算世上最美好的東西放在他們面前,卻也不會再喚起他們的半點笑容了。
姜喜寶的結局,算是幸福的,但更多像姜喜寶一樣的女性,卻往往被誘惑套中,一生淪陷而不能自拔。
亦舒被喜歡她的書迷稱之為「情感師太」,她的文風犀利一針見血,比起那些「愛情大於天」的作品,她的作品則更多傾向於對女性自我價值的探討,發人深省,也更有深度。
值得一提的是,亦舒全名倪亦舒,是倪匡的妹妹,而倪匡正是與金庸、黃霑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的著名小說家。
當初這部《喜寶》一出版,就得到了金庸和倪匡的好評,亦舒的文字功底可見一斑。
張國榮也很欣賞亦舒的小說,林夕和黃偉文更是她的鐵粉,而前段時間熱播的《我的前半生》也正是出自亦舒的手筆。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間,能夠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書,已經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了。但讀書的確可以增加我們的內涵,讓我們變得優雅有氣質,所以願你能夠和它做一個擁抱,做一個自帶書香氣的女人。#電影喜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