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美國著名的「熊貓媽」埃斯特·武伊齊茨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
「相比「虎媽」一心撲在孩子教育上或者「直升機父母」和「掃雪機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熊貓媽」對孩子的教育更為放手,側重培養孩子獨立性,允許他們追隨個人興趣並自己想辦法達成目標。」
武伊齊茨基用」熊貓媽「的方法養育了3個女兒。孩子們在2歲前就會遊泳,5歲就自己走路去學校。如今長女蘇珊是某知名視頻共享網站的執行長,二女兒珍妮特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兒科教授,幼女安是基因測序公司23andMe的創始人和執行長。
她的此番言論,又讓「直升機式父母」和「掃雪機式父母」這兩個名詞重回大眾的視野!
鏟雪機式父母
到了21世紀,很多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的家長照顧自己的孩子更像是「鏟雪機」,他們像「鏟雪」一樣轟轟隆隆的前進,清掃著孩子們前面任何可能會出現的障礙。試圖讓他們不再遭受普通人一樣的挫折、失敗和困難,他們認為這樣才能夠培養出積極向上,聰明能幹的孩子。
掃雪機式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稱之為「割草機」和「堆土機」,這樣的「包辦式運作」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有一些美國家長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經去所謂的最優質和精英的幼兒園進行報導了,孩子的上學,升學、就業都是他們考慮進行的,他們認為這樣做,孩子就沒有機會經歷讓他們感到沮喪的頹廢的事情了;
第二階段:等到孩子上了學,家長的任務仍然不能少,有的家長親自跑到學校去給孩子送忘帶的書本或者作業,有的定期打電話跟老師溝通讓孩子加入學校的興趣班;
等到孩子在學校出現了任何狀況,他們都會跑過去跟老師和學校解釋,孩子沒完成作業,他們會出相關的書面證明為孩子辨別;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吵架了,他們也會第一時間跑到學校,幫助孩子解決人際關係中的所有困擾,恨不得24小時坐在孩子身邊。
「直升機」式父母
在20世紀有一個詞語叫「直升機父母」,描述的是家長焦慮地在孩子的頭頂盤旋,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
這個詞最早源於家長對自己孩子身體安全的擔憂,作為家長,他們會害怕自己的孩子從遊樂設施中摔下來,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出事。在20世紀的90年代,它逐漸的演變成為一種「虎媽」式的教育方式,不僅需要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還要一直教育和引導他們。
在生活中,「直升機」家長會將自己孩子的周末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不是課程教育,就是興趣班,甚至是體育比賽,這類家長在養育孩子上面的支出要遠遠高於其他人。
有一項研究表明,如今的職場母親花費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上世紀70年代全職母親花費在孩子身上的時間一樣多,而網絡信息的發達,也能夠實現利用各種方式密切的監控孩子的所作所為。
」鏟雪機「和」直升機「教育的弊端
1,影響孩子學習成長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兒童發展專家也指出了「掃雪機家長」和「直升機家長」的弊端,對於孩子來說,學習解決問題,冒險和克服挫折是他們至關重要的成長技能,如果家長不讓孩子遭遇失敗,那麼孩子就不可能學會成長中的技能。
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作者萊文博士曾經說過,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為什麼價值觀和應對技能比錄取成績,獎盃和榮譽更為重要!
如果將孩子的一切障礙都清掃乾淨,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已經缺失了以該有的生活技能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會讓孩子的內心受挫,將來承受挫折的能力減弱。
2,偏離教育初衷
「有些父母花了18年的時間用他們認為的優勢來教育孩子,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樣來說,掃雪機式的家長也許已經把事情和目的搞反了,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為今後的道路來做打算,而不是為孩子包辦式的準備今後的道路。
包辦式的父母已經偏離初衷太多了,也讓很多孩子走上社會都陷入了不同的危機之中。缺乏相應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還會經歷創紀錄的焦慮。在美國和一些發達地區,在孩子學齡前,都會專門開設相關的課程來教育孩子練習失敗和挫折,只有經歷過,孩子才知道怎麼去面對。
教育中如何克服自己的「包辦」教育
1,做孩子的「明燈「,而非帶路人
當孩子面臨選擇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多的幹涉。在孩子自我意識建立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放手培養孩子自己做選擇的能力了,在適當的時候提供給孩子相關的經驗供孩子參考即可,這樣,孩子們才會變得有主見,並且具備獨立面對困境的能力;
2,適當的鼓勵孩子參與家庭中的辯論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具備自己的能力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了。或者他們的思想比我們還要前衛,只有讓他們合理的提出自己的觀點,才能保證孩子源源不斷的創新力。
家庭中的爭辯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和你爭論並不是對你的忤逆,而是他思想的提高,所以,適當的爭論應該鼓勵。
3,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在中國,很多家長都將對孩子物質上的滿足來作為對孩子愛的基礎,但是這不能代表家長對於孩子愛的程度,因為物質是一個外部的概念,而愛和幸福則是一個心底的感受。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那麼提供給孩子一個和諧美滿的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物質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成長和關懷,也只有從小就體驗到和諧家庭環境的孩子,將來也才能力面對挫折,有積極向上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