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雪機」OR「直升機」式教育的弊端!全職包辦不如適當放手

2021-01-18 SUM電影

近日,英國的《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美國著名的「熊貓媽」埃斯特·武伊齊茨基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觀點:

「相比「虎媽」一心撲在孩子教育上或者「直升機父母」和「掃雪機父母」為孩子包辦一切,「熊貓媽」對孩子的教育更為放手,側重培養孩子獨立性,允許他們追隨個人興趣並自己想辦法達成目標。」

武伊齊茨基用」熊貓媽「的方法養育了3個女兒。孩子們在2歲前就會遊泳,5歲就自己走路去學校。如今長女蘇珊是某知名視頻共享網站的執行長,二女兒珍妮特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兒科教授,幼女安是基因測序公司23andMe的創始人和執行長。

她的此番言論,又讓「直升機式父母」和「掃雪機式父母」這兩個名詞重回大眾的視野!

鏟雪機式父母

到了21世紀,很多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的家長照顧自己的孩子更像是「鏟雪機」,他們像「鏟雪」一樣轟轟隆隆的前進,清掃著孩子們前面任何可能會出現的障礙。試圖讓他們不再遭受普通人一樣的挫折、失敗和困難,他們認為這樣才能夠培養出積極向上,聰明能幹的孩子。

掃雪機式的父母,在一定程度上也被稱之為「割草機」和「堆土機」,這樣的「包辦式運作」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有一些美國家長在孩子出生前就已經去所謂的最優質和精英的幼兒園進行報導了,孩子的上學,升學、就業都是他們考慮進行的,他們認為這樣做,孩子就沒有機會經歷讓他們感到沮喪的頹廢的事情了;

第二階段:等到孩子上了學,家長的任務仍然不能少,有的家長親自跑到學校去給孩子送忘帶的書本或者作業,有的定期打電話跟老師溝通讓孩子加入學校的興趣班;

等到孩子在學校出現了任何狀況,他們都會跑過去跟老師和學校解釋,孩子沒完成作業,他們會出相關的書面證明為孩子辨別;孩子在學校和同學吵架了,他們也會第一時間跑到學校,幫助孩子解決人際關係中的所有困擾,恨不得24小時坐在孩子身邊。

「直升機」式父母

在20世紀有一個詞語叫「直升機父母」,描述的是家長焦慮地在孩子的頭頂盤旋,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

這個詞最早源於家長對自己孩子身體安全的擔憂,作為家長,他們會害怕自己的孩子從遊樂設施中摔下來,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出事。在20世紀的90年代,它逐漸的演變成為一種「虎媽」式的教育方式,不僅需要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還要一直教育和引導他們。

在生活中,「直升機」家長會將自己孩子的周末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不是課程教育,就是興趣班,甚至是體育比賽,這類家長在養育孩子上面的支出要遠遠高於其他人。

有一項研究表明,如今的職場母親花費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上世紀70年代全職母親花費在孩子身上的時間一樣多,而網絡信息的發達,也能夠實現利用各種方式密切的監控孩子的所作所為。

」鏟雪機「和」直升機「教育的弊端

1,影響孩子學習成長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兒童發展專家也指出了「掃雪機家長」和「直升機家長」的弊端,對於孩子來說,學習解決問題,冒險和克服挫折是他們至關重要的成長技能,如果家長不讓孩子遭遇失敗,那麼孩子就不可能學會成長中的技能。

著名的心理學家和作者萊文博士曾經說過,我們更應該教會孩子,為什麼價值觀和應對技能比錄取成績,獎盃和榮譽更為重要!

如果將孩子的一切障礙都清掃乾淨,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已經缺失了以該有的生活技能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會讓孩子的內心受挫,將來承受挫折的能力減弱。

2,偏離教育初衷

「有些父母花了18年的時間用他們認為的優勢來教育孩子,但事實並非如此。」

這樣來說,掃雪機式的家長也許已經把事情和目的搞反了,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為今後的道路來做打算,而不是為孩子包辦式的準備今後的道路。

包辦式的父母已經偏離初衷太多了,也讓很多孩子走上社會都陷入了不同的危機之中。缺乏相應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還會經歷創紀錄的焦慮。在美國和一些發達地區,在孩子學齡前,都會專門開設相關的課程來教育孩子練習失敗和挫折,只有經歷過,孩子才知道怎麼去面對。

教育中如何克服自己的「包辦」教育

1,做孩子的「明燈「,而非帶路人

當孩子面臨選擇的時候,家長不要過多的幹涉。在孩子自我意識建立的時候,家長就應該放手培養孩子自己做選擇的能力了,在適當的時候提供給孩子相關的經驗供孩子參考即可,這樣,孩子們才會變得有主見,並且具備獨立面對困境的能力;

2,適當的鼓勵孩子參與家庭中的辯論

當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具備自己的能力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了。或者他們的思想比我們還要前衛,只有讓他們合理的提出自己的觀點,才能保證孩子源源不斷的創新力。

家庭中的爭辯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和你爭論並不是對你的忤逆,而是他思想的提高,所以,適當的爭論應該鼓勵。

3,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在中國,很多家長都將對孩子物質上的滿足來作為對孩子愛的基礎,但是這不能代表家長對於孩子愛的程度,因為物質是一個外部的概念,而愛和幸福則是一個心底的感受。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那麼提供給孩子一個和諧美滿的環境是非常有必要的,物質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心靈上的成長和關懷,也只有從小就體驗到和諧家庭環境的孩子,將來也才能力面對挫折,有積極向上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教育孩子時父母的「直升機式教育方式」
    有個詞語叫做Helicopter parenting,即所謂的直升機式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就跟直升機一樣無時無刻盤旋在孩子的上方,注視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幹涉他們能看到的所有事情。  在孩子的教育中,為了讓孩子安全,聰明,成年人就很可能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讓自己成為唯一的仲裁者。當父母介入的情況下,他們並不是教育孩子來怎樣處理,而是直接接管,這樣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從而產生了過度保護孩子的反作用。
  • 李玫瑾:孩子到12歲後,家長要學會放手,不做「保姆式」媽媽!
    什麼是「保姆式」媽媽?「保姆式」媽媽:顧名思義便是家中母親過度關懷孩子,如同保姆一般對孩子事事上心,樣樣包辦,讓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殊不知這種教育方式,讓孩子直接失去了承擔責任的權利,事事被家長包辦的孩子,從小便缺乏了一些必要的鍛鍊,他們成年後也很難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只能習慣性的跟著別人的思維走。
  • 李玫瑾: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正是因為這位媽媽不懂得放手,才養出了一個如此心智不成熟、連日常瑣事都不會處理的「巨嬰」。 就像小鳥總要離開巢穴才會越飛越高,父母過度的封閉庇護,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傷害。
  • 李玫瑾: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
    正是因為這位媽媽不懂得放手,才養出了一個如此心智不成熟、連日常瑣事都不會處理的「巨嬰」。 就像小鳥總要離開巢穴才會越飛越高,父母過度的封閉庇護,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傷害。
  • 不放手孩子怎麼成才?父母要做好「兩不管」和「三不慣」
    正是因為這位媽媽不懂得放手,才養出了一個如此心智不成熟、連日常瑣事都不會處理的「巨嬰」。 就像小鳥總要離開巢穴才會越飛越高,父母過度的封閉庇護,與其說是愛,不如說是一種傷害。
  • 「直升機式」父母:以最真的愛,行最深的傷害
    據一項廣泛開展的育兒調查顯示,1萬個被「直升機」養育方式教育成長的成年人,有84%的人無法承擔應承擔的責任,有57%的人覺得孤獨,有51%的人感到焦慮。「直升機」式的父母喜歡控制孩子,總是為孩子做事情。不管孩子在不在家,無論孩子在做什麼,你都可以看到「直升機」父母總是想參與替孩子做決策或者去影響孩子做決策。
  • 「直升機式育兒」,是中國式家庭父母的誤區,可有很多家長都踩坑
    父母教育的誤區——直升機式育兒 對於中國的父母來說,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陷入到"直升機式育兒"的誤區中。"直升機式育兒"名詞最早出自於《父母與青少年》一書,在這本書中,作者用這個名詞來形容一些喜歡對孩子的行為加以監視的家長。"直升機式育兒"主要指的是父母就像一輛直升機一樣,一天24小時盤旋在孩子的頭上,嚴格的監控孩子的各種行為。
  • 不做「直升機式的父母」
    教育是頭等大事!但是對於不同的教育方式,社會各界也有不同的理解,之前就有關於「虎媽」「貓爸」的討論,其實本質上,大家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孩子,是該『放養』還是該『嘔心瀝血』?」還有另外一個用來形容他們的詞是「黑鷹」,即軍用直升機。在《愛與邏輯的養育: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一書中,「直升機父母」採用的養育方法被看作是效率低下的育兒法,但是這種家長很多。造成這種過度保護的家長意識的原因主要有害怕看到孩子失敗,感情依賴於孩子而不是伴侶,過於熱情而代替孩子思考,不希望孩子長大,渴求控制孩子,等等。
  • 毀娃代表:直升機式家長
    這種行為就是「直升機式育兒」,總認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需要有大人的幫助,像直升機一樣在孩子上空盤旋,時刻準備上手幹預。這種教育方式必然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父母放手 孩子也能學會飛翔其實我十分理解這位媽媽,可憐天下父母心,家長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擔心孩子過不好。但凡事都要講究分寸,不能認為孩子小就扼殺了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自己意願和想法。
  • 魏勇:適當的強制,是教育必要之惡
    問題是,要讓孩子今天快樂很容易,但要讓他未來也快樂幸福就有難度了。因為人生的一大無奈是,我們常常需要先把不喜歡做的事情做好,才能有機會做喜歡做的事情。而這種意識和能力需要專門培養。 可見,進取心和吃苦精神是一個社會永遠不能丟的寶貴品質。        只是僅有進取和吃苦精神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培養關注遠方森林的現代公民,還需要借鑑別人在創新教育中的培養機制,即在意志品質頑強的基礎上加上獨立思考和創造性。
  • 《地球上的星星》:直升機式育兒得擯棄,家長得學會「情感引導」
    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問題很常見,一是孩子不懂得感恩和體諒父母的苦心,需要"感恩教育",二是家長陷入了"直升機式育兒"的誤區,其實應當要反省自身的是家長。很多家長以為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盡力去呵護孩子,殊不知"直升機育兒"反而會給孩子帶來更多負面的影響。
  • 《父母的格局》:我們要有放手的勇氣,不做「直升機媽媽」
    硬生生的把自己變成了「直升機媽媽」。父母的格局,成就孩子的第三種力量《父母的格局》這本書是由中西合璧親子教育專家黃靜潔所著。在這本書裡,她主要以她的大兒子和他的夥伴們為案例,記錄了一個新手媽咪20年來的成長思考和覺悟。
  • 寧靜育兒觀爆火:不肯放手的媽媽,永遠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相反,正是因為愛孩子,才要敢於放手,放手讓孩子在試錯中成長,才會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深以為然,教育路上,真正有遠見的媽媽,都懂得放手。這一宣言,網友們紛紛拍案叫絕,稱讚這位媽媽的「放手教育」太厲害了!可太多父母,總是恨不得一手包辦孩子的一生。
  • 楊迪父母鼓勵式教育上熱搜:鼓勵式教育有用,但就怕你不會用
    有人也許會問,這就代表鼓勵式教育一定是好的嗎?別人家有用,怎麼在我們家就沒用呢?所謂鼓勵式教育就是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讓孩子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成長的教育方式。孩子幾乎所有的不當行為的原因,都可以認為是缺乏適當的鼓勵。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沒有受到鼓勵的孩子,受到鼓勵越多的孩子,行為和性格會越好、越健康」。不過,這卻不能證明鼓勵式教育一定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因為教育方式好不好,主要取決於父母如何使用。前段時間,和一些老師聊天的時候,大家都在說「現在的孩子都是玻璃心」。
  • 幼兒園「超前教育」弊端多多,家長別不信,隱患將在二年級爆發
    從小就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剛會說話和走路就給孩子報了許多早教班,一方面出於跟風,別的家長給孩子報的,自己也不能落下;一方面出於父母沒信心,我覺得把孩子留在身邊,還不如找一個專業的幼師來管教孩子,這樣能夠讓孩子學的東西多。不管怎麼樣,先讓孩子領先在起跑線上,家長就為孩子操心忙活的找起了早教班。
  • 解析王力宏的學霸家庭:開放式的教育,造就三兄弟不同領域的成功
    這樣的一個學霸家庭,得益於優質的家庭教育,王力宏的父母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其中的一個就是他們家開放式的教育方式。因為開放式的教育,王家三兄弟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成就,受益終身。開放式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 「直升機式父母」正在毀掉下一代!
    「直升機式父母」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個新詞語,意思是父母就像直升機一樣盤旋在孩子的上空,時時刻刻監控孩子的一舉一動。
  • AS 665「虎」式多用途武裝直升機
    虎式武裝直升機的空中機動性能、續航力、機炮射擊精確度均優於AH-64武裝直升機等美制武裝直升機,適合進行直升機空戰,整體武器籌載雖然不如美制武裝直升機,也仍足以勝任一般的反坦克、獵殺軟性目標或密接支援等任務;而在後勤維持成本上,虎式相較於AH-64、AH-1系列則擁有較大的優勢。
  • 「直升機父母」毀孩子一生!看圖自測,你在其中嗎?
    過度照顧孩子,不讓他插手一切家務;無處不在,時刻準備挺身而出…有一類家長,像直升機一樣,隨時盤旋在孩子上空,他一遇到困難就馬上降落,這樣真的好嗎?每個孩子都有獨特個性,不如學會放手。你是「直升機父母」嗎?自測一下吧!轉給家長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