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訊 日前,由國家電影局指導,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懷柔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落下帷幕。
頒獎、致敬、抒懷,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以「夢的使者」為開獎嘉賓,引發電影之夢的奇幻遐思;以「國槐樹·葉」為開獎道具,寓意藝術創作生生不息,欣欣向榮;以「北京生長」頒獎儀式,生發「北京國際電影節」紮根沃土的蓬勃生命力。歷經八天的盛大展示和華麗綻放,全球的光影夢幻、舞臺夢境、藝術夢想,在此刻融匯;中國的電影之夢、生命之美、國家情懷在這裡生長。
本屆電影節秉承「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的宗旨,倡導「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理念,堅持「大師、大眾、大市場」的風格特色,七大主體活動以及300多項相關活動貫穿「家·國」主題,突出國際性、品牌性、前瞻性、開放性、共享性,充分彰顯了新時代的家國情懷,展示了北京這一東方影都的特有風採。集中體現為六大亮點:
亮點一:深耕家國主題,文化自信更進一步
圍繞「家·國」主題開展的展映、論壇等一系列活動,寄託著中國電影人對民族、對國家樸素的情感。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廣大參與者提供一個有底蘊、有趣味的電影世界,充分體現了本屆電影節的「家·國」情懷。入圍今年「天壇獎」的三部國產影片《音樂家》、《流浪地球》、《第十一回》,最終收穫三獎,在影片質量、工業意義上,均展現出中國電影的最新面貌,呈現出中國電影人的家國情懷。
「北京展映」精心設置「特展--新中國成立70年」,以「流彩時光」「鏡尋東方」兩個子單元,從多個角度呈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歲月變遷以及新中國電影取得的非凡藝術成就。作為「北京策劃·主題論壇」特別推出的六大論壇之一,「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影主題論壇」探討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電影發展和主流電影創作。
亮點二:深耕影節品牌,擴展國際影響更進一步
本屆「天壇獎」共收到來自85個國家和地區的775部參賽影片,較之往屆參賽影片來源更廣,數量更多。經過層層篩選,「天壇獎」國際評委會從15部入圍影片中評選出「天壇獎」十個獎項,比利·奧古斯特執導的丹麥電影《幸運兒比爾》獲最佳影片獎,匈牙利導演拉斯洛·奈邁施憑藉《日暮》獲得最佳導演獎。定位為國際一流公眾電影展映活動的「北京展映」,今年重點體現多國別特色,在全球遴選近500部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優秀影片,按照藝術賞析、大眾娛樂、國際交往等不同主題設置了16個展映單元。為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呼應「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展映」還以「一帶一路」為串聯集中展示沿線國家優秀電影作品。此外,本屆電影節還特別策劃了「印度電影周」活動,展映兩國經典作品和最新佳作,邀請兩國著名影人參與多樣的交流活動,深度推動中印電影文化交流合作。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家電影機構與1.5萬餘名嘉賓,參加了電影節的各項活動,活動場面熱烈有序,交流話題前沿高端。
亮點三:深耕影視資源,話題引領更進一步
作為本屆電影節七大主體活動之一,「北京策劃·主題論壇」深入探討中外電影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和對策,吸引了業界和媒體界關注。其中,「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影主題論壇」現場發布了《2019中國電影藝術報告》以及「2018年度『批評家選擇』十部優秀電影」;「藝術電影論壇」圍繞「藝術電影如何更好地與觀眾的需求對接」展開深入討論;「電影科技國際論壇」以「高新技術引領新時代電影高質量發展」為題,探尋世界電影科技發展趨勢;「國際電影市場論壇」探討強化影院經驗管理、促進影院提質升級的策略方法;「網際網路電影主題論壇」作為電影節今年新增論壇,國內主流網際網路影業高管共同探討網際網路大電影時代的現狀及未來發展;「中印電影合作對話論壇」尋求中印電影共同發展的途徑,進一步加強文化傳媒方面的國際交流合作。
亮點四:深耕北京市場,產業發展更進一步
在本屆電影節開幕式上,國家電影局隆重發布2018年中國電影、2019年新春中國電影大數據,北京電影市場一馬當先,吸引了全球業界的目光。為了凸顯北京對中國電影市場的推動力、影響力,電影節原「電影市場」更名升級為「北京市場」。首次設立國際版權交易專區,邀請了法國、新加坡、印度等6個國家的9家知名版權商,促進片方與國際版權方深度洽商。首次增設「WIP製作中項目」創投環節,形成更加完善的全產業鏈布局。著力構建電影要素、項目創投、版權交易三大交易平臺,場地面積擴大20%,註冊展商202家,累計收到735個創投項目,數量超越上屆。促成項目籤約額309.028億元,同比增長約18.48%,三年完成了從百億級到三百億級的三連跳,九屆電影節累計籤約額達到1319.39億元,進一步鞏固了北京國際電影節作為「全球電影東方交易中心」的強勢地位。
亮點五:深耕文化惠民,大眾共享更進一步
「北京展映」活動在覆蓋北京及周邊地區的商業、藝術和高校三大類型30家影院,組織了15天集中放映、63場見面交流,吸引了23萬人次觀影。此外,本屆電影節還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不同群體的公益展映,包括「光影科學夢——科學家電影全國科普場館公益巡映」,為視障人士舉辦的「光明影院」公益電影放映活動。作為電影節最重要的群眾性主題文化娛樂活動,本屆「電影嘉年華」以「國興家和,光影懷柔」為主題,舉辦21天,設置6大板塊內容,推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電影展播、經典電影歌曲演唱會、經典道具展陳、電影角色Cosplay巡遊、VR電影互動體驗等27項特色活動,讓大眾零距離感受電影藝術和科技的光影魅力,預計將吸引10萬人參觀。
亮點六:深耕媒體融合,守正創新更進一步
本屆電影節強化融媒體概念,突出「移動優先」策略,在策劃、內容、活動、渠道等方面多維拓展、深度整合,充分釋放全媒體宣傳推力,深化融媒體傳播格局,有效提升了電影節的關注度、轉發率和影響力,推動電影節宣傳推廣形成規模、形成聲勢、形成實效。共有591家境內外媒體註冊,1669名記者參與了本屆電影節的報導,比去年增加109人,召開新聞發布會16場,組織專訪活動29場,首次開闢「抖音」等短視頻宣傳新陣地,電影節期間與電影節相關信息的網絡總覆蓋量達到133億,進入微博熱搜話題榜前三名的相關話題11個,累計207萬討論,閱讀量31.064億。
總體看,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呈現為一屆政治站位高遠、家國主題突出、國際影響廣泛、展示交流高端、市場交易活躍、惠民效果顯著的電影盛會,為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和影視之都建設、邁向電影強國做出了重要貢獻,譜寫了家國夢與電影夢和合與共、攜手致遠的「春之頌」。
文/冬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