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運營:影視剪輯類內容如何吸粉引流?

2020-12-22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在抖音這個億級日活的大平臺上,如何讓創作的內容吸引並留住更多的用戶和粉絲?文章對抖音優秀的影視剪輯類帳號進行了梳理盤點,總結了一些值得大家借鑑的共性,與大家分享。

7月24日,@毒舌電影的抖音粉絲量達到了3566.1W,不僅成為影視類內容中粉絲體量最多的帳號,在整個內容生態中也躍升為當之無愧的頭部帳號。

自今年2月開始,據卡思數據監測,@毒舌電影就以每月300W-700W的粉絲增量連續登上抖音漲粉榜TOP10,呈現出了極其強勢的漲粉勢頭。而伴隨著@毒舌電影的強勁崛起,則是用戶及眾多創作者們對影視類內容的關注。

事實上,除了@毒舌電影外,在抖音還有很多影視帳號近期也收穫了眾多關注。如帳號@賢於葛格,粉絲數量1894.7W;@小俠說電影,去年憑藉著對韓國電影《惡人傳》的風格化解說,取得了全網播放量超過兩億的成績,一戰成名,如今粉絲量達到1618.9W;還有@布衣探案,專注於解說懸疑類電影,5個月的時間成功吸粉1466.7W 。而除去這些勢頭強勁的頭部帳號外,還有很多影視類帳號正在抖音上崛起。

無疑,影視類內容在短視頻平臺中已然迎來了加速期,頭部帳號的崛起也讓眾多創作者看到了其中的流量紅利。那麼在抖音中,影視帳號還有哪些機會?真正的影視號該怎麼做?卡思數據將和諸位一起探討。

01 用戶需求+平臺助力,影視帳號迎來新發展

影視內容一向是現代人休閒娛樂時必備的「精神消費品」,而隨著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受眾的大多數時間被工作、學習所佔據,其餘空閒時間也因為時間的不連續性呈現出「割裂式」狀態,注意力隨之被打散。

與此同時,國內外市場上每年都會有高數量的影視作品湧現,面對眾多選擇以及用戶時間及內容消費碎片之間的矛盾,能夠在短時間內為受眾提供關鍵訊息的影視剪輯類短視頻在二者之間了構建了一種平衡效果:既能滿足用戶的影視內容消費需求,又可以打破時間限制,在碎片化時間片段中迅速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也正是因為這樣,早在在PGC時代,就有很多優秀的影視號湧現,並受到了眾多用戶的喜愛,2014年@谷阿莫的「X分鐘帶你看完電影」系列視頻,用精簡凝練、幽默搞笑的語言風格,將長達數小時的電影濃縮成幾分鐘視頻解說,成功吸引了大批關注,也讓人們注意到了影視類內容在用戶群體中的消費潛力。

用戶的需求是一個層面,另一個層面則是平臺對影視內容的助力,短視頻興起之後,影視類帳號得以擁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以抖音為例,開放時長限制意味著對影視內容更加友好,今年春節以來抖音通過購買《囧媽》等作品也釋放出了更多訊息。

在卡思數據發布的《2019短視頻KOL年度報告》中顯示:2019年,影視娛樂類帳號開啟了「瘋漲」模式,從行業下遊升至中上遊。這意味著儘管影視帳號看似受疫情原因影響,在今年上半年才迎來了爆發期,但事實上,它的爆發早在2019年就埋下了鋪墊,且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其在未來的增長潛力仍然是無限的。

02  帳號類型繁多,優秀的影視號有哪些特性?

影視剪輯類內容在抖音上由來已久,主要的帳號類型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 簡單影視剪輯類,即直接剪取電影或電視劇中的高潮部分或精彩片段,配上配樂,然後進行發布。這類帳號操作簡單,但帳號的粘性較低,留存用戶的機率也相對較低;
  2. 電影解說類,即像@毒舌電影一樣,以一定的標準挑選影片進行壓縮講解,在有效時間內將電影的完整情節傳遞給受眾,這類型內容屬於高階玩法,技術門檻相對較高,需要花費更多時間;
  3. 解說、介紹電影知識類,以真人出鏡或者動畫出鏡的形式,配合電影畫面進行相關電影知識的解說或介紹,如:電影十級學者;
  4. 剪輯重組、創新類,如將不同電影中的片段剪成一個視頻合集,或將電視、電影中的精華片段提取出來,配以搞笑配音、結合相應熱點,讓素材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呈現;

儘管帳號種類繁多,但是由於技術門檻的不同,以及創作者切入賽道的「目的」不同,使得抖音內的影視類內容呈現出了良莠不齊的現象,「套路號」、「割韭菜號」、「營銷號」夾雜其中,分割著用戶的注意力。但我們也明顯發現,隨著抖音對優質內容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以及用戶內容消費需求的提升,能夠在其中沉澱下來、獲得用戶粘性的一定是內容優質的帳號。

以今年讓我們看到了影視號爆發的電影解說類帳號為例,我們參考了幾個頭部帳號和最近勢頭比較猛烈的帳號,從多個維度中洞悉出了一些值得借鑑的共性。

1. 從發布形式來看——

幾乎所有的頭部帳號在視頻的發布形式上都採用了極為整齊的排版形式:一部電影拆解為3-6個視頻(有時是9個),幾個視頻合在一起後,形成一個能夠突出影片特點的完整封面,封面上會標註片名,像@布衣探案還會在封面上註明視頻全集時長、影片所獲得的成就、影片的核心主線,以便於用戶能夠一目了然地獲得影片相關訊息、快速篩選出自己想要觀看的影片。

2. 從影片題材的選擇來看——

從題材選擇上看,頭部帳號的的選片標準大體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帳號在打造之初,就聚焦於某種特定題材的電影,如@布衣探案、@小俠說電影均聚焦於懸疑類電影,而在電影選擇上,@小俠說電影的解說中韓國懸疑片的比重又會相對較大。

這種聚焦型解說帳號一方面有利於快速鎖定某類特定影片的愛好者,另一方面創作者選擇影片的切口也能相對縮小,便於確立自己在某個領域中的特色優勢。

該類型帳號的崛起也為後續進入的影視類帳號提供了一個思路,即可以通過某種特定類型的影片來形成帳號的獨特風格。除懸疑類電影外,是否可以以國內外青春片、文藝片、愛情片、動作片等作為一類切口,來針對性吸引相應受眾。

還有一類頭部帳號如@毒舌電影、@賢於葛格則傾向於覆蓋全品類的電影類型,他們在選擇影片時一般會以「影片價值」和「社會熱度」為衡量標準。

影片價值指的是在票房、人氣、口碑或是在某一方面有著亮眼表現的影片,包含了國內外、近期、亦或年代久遠的各類型影片。

社會熱點則是緊追時事,為視頻注入更多的現實價值。以@毒舌電影為例,會經常結合時下的社會熱點,來推出一些影片的講解。

如其在4月30日解說的電影是《導盲犬小Q》,當時正值一條#導盲犬被公交車司機、乘客罵哭的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毒舌電影藉助這個社會熱點順勢推出影片《導盲犬小Q》,在解說電影的同時更主要的是向大眾科普導盲犬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價值,呼籲大眾向它們給予善意的對待。

在這部電影的解說視頻評論下,用戶透過電影延展出了許多關於導盲犬的現實討論,對帳號本身也有了更多的關注度。

3. 從解說風格來看——

幾個頭部帳號均有著鮮明的解說特徵,如@小俠說電影其最大的差異化特色便是其別具一格的解說風格。

由於其解說始終聚焦在科幻與懸疑驚悚兩個基本類別上,在進行解說時也有意而為之地運用了語速較為緩慢、感情色彩極為濃鬱的低沉朗讀腔調,並根據劇情的起承轉合進行著語調的轉變,有時還會配合影片中出現的人物做聲音的角色演繹。而在這種充滿了氛圍感的演繹下,結合著影片的題材,觀眾更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沉浸感。

除語速、語調、感情色彩外,@小俠說電影還會在解說時賦予角色或者地名賦予一些特定的稱號,如經常出現的電影主角名稱「千條哥」「千條姐」,萬年反派「喪彪」,還有諸如「阿偉」「金姐」「花姐」「趙二狗」的配角名稱,以及類似城鄉結合部「馬家屯」這樣的地名。這種獨特的起名方式不僅方便大眾記憶、緩解電影帶來的緊張感,同時也起到了一定的版權保護作用。

此外,優質的頭部帳號在解說節奏、對劇情的把控上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他們往往不是單純地對電影進行劇情拆解,而是會結合劇情,融入很多與生活、社會議題緊密相關的見解,從而讓影片呈現得更加飽滿。既滿足了用戶對於影視類內容的消費需求,又能同時收穫影片訊息之外的深層體會,這或許也是它們能夠接連在抖音上吸粉的重要原因。

03 加速期下,內容仍是核心本質

影視帳號在抖音上的流量紅利讓越來越多的創作者們注意到了這個賽道,並也渴望能夠在平臺中藉此內容有所收穫。

相較於需要耗費場地、人力、機器等諸多元素才能生產出的其他垂類內容而言,影視類內容似乎成為一些「投機取巧者」們想在短視頻賽道中「薅羊毛」的切入口,但無論在何時,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帳號,用戶對於內容的本質需求都是相同的。簡單、粗鄙,單純依靠搬運、蹭熱點的影視帳號或許能夠獲得一時的流量,但長久卻難以為繼。

影視號如何尋求更多的機會?卡思數據在此總結出了幾個要點:

  1. 確立帳號的風格和定位,打造差異化優勢。影視類帳號目前還有著嚴重的同質化現象,很多帳號之間的內容模式都比較相似,這非常不利於用戶對帳號形成強有力的粘性。從表達方式、視覺呈現方式、語言方式、內容選擇等角度找到特色的細分切入口,更有利於帳號的長期留存。
  2. 加強帳號與用戶的互動性。影視類短視頻更加依靠影視內容本身來吸引用戶,用戶與創作者之間的直接碰撞相較於其他類型的帳號相對較少,要想加強粘性,勢必要加強與用戶的互動,賦予帳號內容之外的溫度與情感,這樣更有利於帳號的穩定性。
  3. 儘可能規避版權風險。在已經上映的電影中尋找素材(正在上映的電影一般不要觸碰),可以在發布視頻中加上自己的字幕或間接,每個片段使用的時長不要太長,這樣能大大降低侵權風險。

由於影視內容自帶話題和關注度,因此這種內容形式本身就代帶著流量。

毒舌電影、布衣偵探、小俠說電影等一系列帳號的崛起讓我們看到了影視類帳號展露出的一種潛力,但在這些帳號之外,影視號的細分領域尚未被充分挖掘。加速期下,哪些帳號還會為我們帶來驚喜?讓我們一起期待。

 

作者:卡思數據,公眾號(ID:caasdata6)

本文由 @卡思數據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