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小牛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經理人雜誌

相比大部分電動自行車企業,至少晚了10年才入場的小牛,既不出身於行業,也沒有多少資源,但卻在2014年創業後,僅用時4年就完成了上市。不僅於此,如今的小牛,還成為了中國電動自行車在國際上的一張名片。

來源| 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

■文/左秦

在上百個傳統電動自行車品牌的互相廝殺中,小牛很孤獨,孤獨到找不著自己的同類,甚至哪怕是一個競爭者。

也許,小牛就是要這樣的感覺、這樣的場景。

牛和電當一家叫做牛電科技(Niu Technologies)在2014年成立的時候,也許是它彼時過於渺小,而無法引起公眾注意,但是,到了第二年,這家公司發布了第一款以「小牛」為品牌的電摩產品「N1」之後,這家公司的名稱才被人們加以咀嚼:牛和電,風牛馬不相及,但組合在一起,也許是要做一家很「牛」的公司,或者意喻為一頭牛可以變成一道閃電。總之,市場被迫接受這樣的一個概念,一個叫做「N1」的電摩產品成功地將牛和電終於組合在了一起。

這事,還沒有完。緊接著,牛電科技為它的產品,在京東眾籌了7200萬(該記錄,至今無人打破);其後,小牛「N1」在2015年10月某天還出現了破億銷售額;再後,小牛「N1」現身在了當年的米蘭國際兩輪車展會上。

小牛的出現,以及它突然瘋狂地奔跑,衝亂了兩輪電動車行業①的既定節奏。它怎麼出現?從何而來?

事後,一位叫做「胡依林」的人,被媒體架上了輿論窗,人們,以及關心自己會受到競爭衝擊的電動自行車企業的管理者,開始仔細端詳起胡依林。不過,沒有人認識,也無法從這位戴著酷眼鏡,看上去一臉乾淨模樣的年輕人的臉上,找到任何所謂的記憶。胡依林到底是誰?

2016年,「造就Talk」視頻方推出了一檔叫做「胡依林:我活了別人三輩子」的節目。由此,胡依林進入公眾視線。胡依林的人生,頗有點像李一男、李想的昔日,而且胡依林還的確和他們有交集,甚至行動密切。

根據胡依林的自述,有關牛電科技和小牛電動自行車的故事,就此清晰:

胡依林,1984年生,17歲前,因在校成績差,未能考上高中,後在2002年赴上海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在餐廳刷盤子;第二份工作是在東方網點當網管;其後去了廣州逗留,出路未果,重返上海,進入當時的九城(遊戲公司),在這家當時運營魔獸遊戲的公司中,從官網編輯做到官網主管。

根據胡依林的說法,他對於計算機的知識,源於自己的興趣和自學。

2007年某天,胡依林迎來了人生幸福的時刻。他以低學歷的身份,成功地擊敗了所有競聘者,進入了微軟。「我的英語水平就是『Hello,Goodbye』」,根據胡依林的說法,他能夠被招入微軟,完全得益於自己做出的一份近40頁的PPT。

後來呢,繼續跳槽。胡依林又去了一家全球頂級的設計公司,在那裡找到設計鞋子的靈感和方法後,決定打造一個自己的鞋類原創品牌。據說,當時胡依林還被《紐約時報》做了專訪。

沒有可炫耀的學歷,但通過自己不斷努力和折騰,終於活出了人樣的胡依林,本可以朝著光明的設計師之路前進,但是,正如他自己說的,這段時期,就像韓劇裡的狗血劇情一樣,家庭、愛情、事業卻連續發生了重大變故,於是,胡依林又回到了起點。不過,胡依林還想再折騰一次。

胡依林有一個生活癖好,就是喜歡摩託車,曾經從上海一路騎到過北京。

自稱是「騎行瘋子」的胡依林,決定「染指」出行工具。他利用自己做過設計師的經驗,用一年的時間,對如何做出一臺與眾不同的踏板車,進行了無數次的測試、調研、再設計,之後,卻發現沒錢把理想中的好車造出來。胡依林決定找投資。

找投資,就要做BP(商業計劃書),胡依林將BP發給了包括李想(曾先後創立泡泡網、汽車之家,並帶領汽車之家在美國紐約證劵交易所上市)在內的一些投資人。不過,不是沒有投資人願意給胡依林資金,而是胡依林還要求投資人「附贈」一個CEO。

通過李想的引薦,一位投資人出現了,此人就是明勢資本的黃明明,黃明明不僅給胡依林帶來資金,還真給胡依林帶來了一位CEO——李一男(曾是華為歷史中最年輕的副總裁)

由此,以「小牛」為品牌的牛電科技正式在2014年成立。與此同時,各路資本及頂尖人才摩肩接踵地進入公司。資本方,如紀源資本GGV、IDG資本、紅杉資本等;人才方面,如劉傳凱、張鵬、何衛華、劉成棟等人。

從公司成立第一天開始,胡依林及其團隊,就將對產品近乎瘋狂的執著精神,打造成公司的價值觀。

為了讓價值觀「落地」,小牛推出了第一款「N1」產品。從嚴格意義上說,這款產品屬電動摩託車領域,並非電動自行車。只是,胡依林不會想到,對市場上出現任何一個摩託車品牌、任何一款摩託車,都會進行情報收集和產品分析的本田,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小牛的「N1」。

《經理人》曾在2016年採訪時任本田中國本部長水野泰秀的時候,水野泰秀就重點提到了小牛,水野泰秀當時私下透露:「長期以來,作為全球銷量最大的本田摩託,一直在關注摩託車領域的科技變化,其中,中國的小牛是本田最注意的一個企業品牌,因為小牛的電動模式如果演化成為摩託車行業主流,本田摩託將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在內部,小牛每出一款,本田的技術員一定要採購,要拆解分析。」

本田的擔憂,正在逐漸靠近現實。中金公司在2020年的一份對於小牛的價值評估報告中,有關兩輪車的品牌矩陣圖上,將小牛直接列入兩大燃油摩託車巨頭本田、山葉所在的優勢品牌陣營。要知道,在今天小牛的產品譜中,「N1」只是其間的一個系列,而且它還不是燃油摩託車。

從技術角度,電動摩託車的主要核心在電池、電動機,而能夠以電動摩託車和本田、山葉的燃油摩託車分庭抗禮,這意味著,在電動自行車產品中,小牛的技術特點將更具優勢。

技與戰創業第二年,就在小牛準備大幹一場時,「黑天鵝」事件發生。當年,由於李一男涉嫌內幕交易罪被刑拘,公司團隊陷入了慌亂。此前,2016年1月加入小牛擔任COO的李彥擔起了公司的掌舵人。李彥系史丹福大學的博士,曾在KKR私募股權基金任運營副總裁,負責KKR投資的多個企業的運營管理工作。加入KKR之前,他於2008年至2009年任職於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於20062008年任職於美國高通(Qualcomm Inc.),從事3G及4G的技術研發,並持有3項相關專利。李彥博2016年1月加入小牛電動,於2017年12月起擔任小牛電動CEO,並於2018年3月起擔任小牛電動董事會主席。

李一男被坐實內幕交易罪,直到2017年年底刑滿釋放後,才以小牛股東Glory Achievement Fund Limited的第一股東身份回歸。不過,在李一男消失的這段近2年的時期內,正是胡依林和李彥等人帶領小牛高速發展的黃金期。

在公司內部,李彥被認為是睿智的企業掌舵者,同時也是團隊的連接者。

小牛的總體戰略有兩層並行的架構,第一層是技術戰略,第二層是經營戰略。前一個戰略由胡依林主要負責,後一個戰略由李彥承擔。

技術戰略。沿著新車的車型車款發布的歷史脈絡來看,自發布「N1」之後,小牛在2016年發布了「M1」,在2017年發布了「U1」和「Project X」,在2018-2019年發布了「N1」和「M1」的升級和延伸版,在2020年則發布了「RQi」。

通過以上這些系列及產品類型,小牛的產品矩陣大致上可總結為:電動摩託車、電動自行車、戶外專業自行車、電動助力自行車,從產品矩陣,比對市場任何一家電動自行車企業的業務產品範圍,幾乎找不到小牛的同類,也找不到競爭者。

在小牛的產品矩陣中出現的每一個產品,其實彼此都有一定的關聯,這種關聯和其智能化技術能力、原創設計能力相關,正是這兩種能力,導致其產品可以發生一種叫做「知識遷移」到「產品遷移」的能力,即可以運用於摩託車線,也可以運用在自行車,以及滑板車、踏板車等周邊產品上。

「知識遷移」的源頭,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

智能科技是小牛「知識遷移」的源頭之一。小牛的智能化技術及運用,主要來自五大核心:CLOUD ECU智能中央控制器持續進化的智能平臺、CLOUD-ECU智能中央控制器、NIU CLOUD智能雲、遍布車身的10多個傳感器、小牛電動APP。

很顯然,五大核心中,前三個屬於一個源頭技術,第四個傳感器,屬於硬體範疇(可通過供應鏈採購配件實現配件組裝),最後的APP,屬網際網路社交軟體科技。因此,主要看CLOUD ECU和APP。

關於CLOUD ECU。小牛的CLOUD ECU智能中央控制器,目前已經到了V3版本。作為整車的智能中樞,它將每分鐘200次監測、收集、分析多達72項車輛信息,並通過APP實現對車輛狀態的遠程查看和控制,加強車輛的安防預警能力。另外,其OTA無線升級功能,無需更換硬體,就能輕鬆完成功能更新和拓展。

在CLOUD ECU的後臺,隱藏著小牛的大數據分析系統。其通過搜集和分析電池循環次數和電量變化曲線,幫助改進BMS智能電池管理系統,從而給電池更好的保護,減少電池事故。另外,通過對裡程、陪伴時間、騎行軌跡等騎行數據的分析,協助優化FOC矢量控制器性能,降低能源消耗。並且,還通過應用數據來優化車輛安防、智能服務、駕駛體驗。

關於APP。除了通過CLOUD ECU的車輛、電池狀態、智能安防、車輛健康報告、在線報修及相關服務,關聯到用戶手機端的APP之外,小牛的APP還具備社交功能。在APP中,用戶可以發言,可以潛水,還可以加入同城會、賺積分,小牛將用戶稱為「牛油」。

小牛「知識遷移」的另一個源頭就是工業產品設計。小牛的產品設計的重點主要體現在:專業與個性兼具的工業設計團隊、高辨識度的家族式傳承設計、合理的人體工程學、燈光系統的設計、動力系統等六大管理體系。從使用者最為關心的舒適和動力兩個角度,這裡主要介紹人體工程學的運用和動力系統。

對於如何讓使用者駕駛更舒適,小牛運用了人體工程學,從中國人平均的身高、坐高、身材、骨骼等角度,在駕駛中的有關人的頭部到車把、腳步之間的穩定三角關係、有關重心的測算、腿部角度、後座的高度、胳膊的角度等等經過精密計算,由此對產品進行外形設計,以最大程度體現降低駕駛的疲勞和提高舒適度。

至於動力系統,由於涉及駕駛的裡程、爬坡、耐用性等等使用過程中的核心問題,其實正是所有電動自行車廠商重點關注和技術研發的領域,那麼小牛的動力系統是一種什麼樣的特色?

小牛採取的技術攻略是,自主創新和合作研發並舉。一方面全方位優化自主研發的FOC矢量控制器算法;另一方面與德國BOSCH合作,共同調校電機的性能表現,通過不斷改善電機磁鋼設計,優化內部銅線纏繞方式和纏繞密度,使得電機的動力輸出、瞬間扭矩、能效比均顯著提升。

可以發現,通過不斷強化智能科技、工業設計等兩種核心底層能力,小牛可以輕鬆將知識轉移、擴大到任何出行產品中,甚至,其目前的這套產品矩陣還只是暫時的。

經營戰略。前文說過,小牛的經營戰略和技術戰略,屬於並軌的戰略。在小牛發布每一款新系列、新產品的同時,其經營行動也在同步跟進。

「渠道、發布會、獎項」是小牛在具體經營中的三個關鍵詞。

關於渠道。自李彥進入管理團隊之後,小牛開始改變單一的線上渠道,強攻線下。

2016年6月,小牛正式成立線下渠道部,當年年底開設了20家授權體驗店,線下渠道的效果開始顯現,銷量和服務評分都有明顯提升。而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牛在國內線下經營門店數量為1050家。

關於發布會。小牛在國內市場迅速崛起之後,李彥團隊開始同步擴展海外市場,特別是歐洲市場。2016年初,小牛開始搭建海外團隊。當年8月,小牛就把N1S引入德國銷售,售價2699歐元(約合2萬元人民幣),主打「高端」市場。

2017年上半年,小牛的產品在歐洲市場的銷量開始顯現,之後又進入了東南亞市場。截止目前,小牛電動已經進入海外45個國家,並為全球多家共享電動車運營商提供機遇SaaS的兩輪電動車智能共享業務解決方案。

小牛在海外的市場擴展和影響力,和它每一場別出心裁的發布會有關。李彥團隊策略就是,進入國際大展以及藝術博物館。前者如米蘭國際兩輪車展、拉斯維加斯2020年消費電子展(CES)等,後者如巴黎羅浮宮這樣的世界頂級博物館。

關於獎項。為了在國內外獲得優質質量的背書,李彥團隊的策略是拿下一系列必備的國內外頂端的設計或質量方面的獎項,在小牛內部,這些獎項,被視為如同一個學生進入職場前必備的各項能力和知識的證書。

到2018年,小牛的M1、U1兩款產品快速包攬了一系列國內外大獎,如德國紅點、德國IF、美國 IDEA、日本G-Mark、中國紅星、臺灣Golden pin、香港DFA等等。這些獎狀證書,以前大多發生在電器類產品上,現在小牛也拿到了,足可以笑傲江湖,即使有同業也如法炮製一番,也會被視為拾人牙慧。

2021年及之後2017年,李一男出獄,但他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僅以股東身份和小牛公司發生關聯。而李彥則終於接下了CEO職位。公司的內部分工已經形成明確:董事長胡依林主責產品研發,李彥繼續主管公司發展戰略,原寶馬設計大師劉傳凱坐鎮小牛位於上海的研發中心,負責整體工業設計,供應鏈副總裁何衛華和首席產品規劃師劉成棟,分別在小牛位於常州的工廠,負責供應鏈和產品生產規劃。

進入2018年,小牛開始動作頻仍,先是在法國羅浮宮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M+、N-GT兩款新車,後移師上海舉行秋季新品發布會,發布了輕量產品UM,與此同時,小牛招入財務長張鵬,啟動赴美上市。當年10月19日,小牛(NASDAQ:NIU)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自此,小牛成為電動自行車領域第三家上市公司(實現上市的前兩家公司分別為港股公司雅迪、A股公司新日)。

2020年11月23日,小牛公布的財報顯示,公司2020財年第三財季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8000.64萬人民幣元,同比增長20.46%;營業收入為8.94億人民幣元,同比上漲36.67%。看來,在2020年疫情形勢之下,小牛的業績還算可喜,不過,小牛的潛在對手已經隱現。

就在小牛公布2020財年第三季財報的前一個月,一家小米生態鏈企業——取名為「九號」的公司(SH:689009),悄然在新興的科創板上市。

根據公開信息,九號公司成立於2012年,創業最初,業務主打電動平衡車。2015年3月,通過收購美國Segway(電動平衡車鼻祖)形成新的全球企業——由此,公司將多數產品以Segway(賽格威)品牌命名;2020年10月29日,公司登陸科創板,成為中國境內上市企業中「VIE+CDR第一股」。

值得重視的是,九號公司的產品品類,除了電動滑板車、電動平衡車、智能服務機器人,以及其他相關配件之外,還增添了電動自行車品類。根據公司官網顯示,目前旗下的電動自行車三款,分別以九號電動B、C、E命名。從三款產品的外形、智能配置系統(感應解鎖、OTA升級等功、智能定位系統)看,完全是對標小牛。

不過,由於九號公司比較晚的進行「知識遷移」到「產品遷移」,因此其電動自行車品類產品僅有三款,而且按照2019年度的財務數據,此項業務為244.92萬,僅佔公司整體主營收入的0.05%,然而基於已經開發了電動自行車品類,說明九號公司已經打開了這項業務的戰略之門,而且就科技智能電動自行車方面,得益於小牛做了市場教育,九號公司完全可以躺在小牛邊上進行「酣睡式」競爭,問題是,小牛能趕跑這個臥榻之側者嗎?

註:①兩輪電動車。寬泛概念是指,安裝有可充電電池或其他電動推動馬達的摩託車、自行車、平衡車、滑行車及其他裝有兩輪的出行或娛樂速度型工具。基於讀者閱讀和理解便利,本刊本期主要指向新國標範圍內的電動自行車,如涉及電動摩託車、或電動輕便摩託車,則另有解釋和說明。

相關焦點

  • 小牛在線,曲終……
    2021年1月13日,南山警方對小牛資本集團涉事嫌疑人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在發布立案公告的前一天,2021年1月12日小牛的官方還在發布兌付工作的情況,稱:「希望能夠儘快化解風險,完成整體兌付工作」。而在正式立案的前一天,2021年1月7日還在公布兌付的第十期進展。
  • 小牛電動車旗下小牛N1S和小牛U1應該如何選擇?
    目前,小牛電動車已推出多個系列,其中小牛N1S和小牛U1小不僅受到了市場的認可,還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那麼這兩款電動車到底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小牛N1S作為一款符合「歐洲最高精工製造標準」的高質量電動車,無論是在外觀、動力系統、燈光系統還是在車架系統等方面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力。
  • 雙楠,小牛來也
    然後我們笑嘻嘻的一人一杯網吧特質奶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雙楠,小牛來也從9.18老街小牛開業之日起,我們就開始籌劃老街小牛的第一家,第二家分店了我是充滿了自信的,我覺得我拼了命的做得和別人不一樣,就是為了呈現出更好的模樣
  • 新國標電動車小牛U1對比小牛GOVA G0,你更喜歡哪款小牛電動車?
    為什麼這款小牛GOVA G0如此受歡迎?小牛GOVA G0堪稱「性價比之王」,這款車在京東的售價僅為2299元(G0 40),搭配了小牛高能鋰電科技,電池的重量不超過5.5kg,卻能提供40公裡的理論續航,完全滿足了上下班、接送孩子的日常需求。
  • 孕婦夢見牛和小牛 孕婦夢見牛生小牛是什麼意思
    夢見遇到一群小牛,表示你平時很受歡迎,有很多人擁護你。 夢見吃草的小牛,表示你對未來充滿希望,將來的生活安樂祥和,前途光明。 夢見生小牛,多利用時間來審視下最近的得失,然後找到改進的方向再付諸實行,可望受到肯定。 打算出門的人夢見牛生小牛,建議延期出發,明年夏季為佳。 準備考試的人夢見牛生小牛,意味著不能錄取。口試難過關。
  • 最容易上手的小牛電動車之一——小牛U1的小巧輕便之美
    在這些小牛電動車裡,有續航最長的車型,有銷量最多的車型,也有一直被誇外觀時尚的車型,但要論最容易上手的電動車,非小牛U1莫屬!小牛U1是小牛電動自N1、M1兩款產品之後推出的又一個新系列,這款車2018年上市,主打便捷出行與低碳環保的賣點,是一款輕量級電動車。小牛U1有青春版、都市版和動力版三個版本,理論續航分別為40km、45km與60km。小牛U1車身最低重量僅為48kg,小牛U1搭載了一顆智能鋰電電池,電池重量只有6kg,女生也能輕鬆提上樓充電。
  • 從小牛U1到MQi2,小牛新國標電動車快速滿足市場需求
    小牛電動市值躋身10億美元俱樂部!今年5月,上市一年半的小牛電動被順利納入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成分股之列,6月18日,美股收盤,小牛電動漲10.38%,報14.35美元,最新總市值達到10.73億美元。小牛電動車為何能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
  • 小牛在線第三期兌付金額2000萬,出借人:銀行利息都不夠
    8月26日,小牛在線發布第三期兌付公告,根據兌付方案及催收回款情況,第三期兌付金額2000萬,即日起開始第三期兌付工作,預計1到5個工作日內到帳。來源:小牛在線對於小牛在線的第三期兌付金額2000萬,有出借人表達了不滿,其中百度貼吧網友貼吧用戶_7JVXM1X表達更直接:(小牛詐騙)第三期兌付,銀行利息都不夠?
  • 重新上線債轉商城能否助力小牛在線早日完成兌付?良性退出
    8月28日,小牛在線在公號發布消息稱,時隔四個月的債轉商城購友匯商城「積分來襲」,全新的積分兌換規則,可用待收本金任意兌換積分,並取消了原單筆債轉積分規則。來源:小牛在線貼吧前幾個月小牛在線債轉商城的商品品種少,還不能提供發票,就是簡單的以物抵債商城,缺乏購物體驗,遭到借款人瘋狂吐槽,這算是收割出借人的智商稅。
  • 明星產品小牛N1S和實用性小牛U1,你更喜歡哪一款電動車?
    明星產品小牛N1S和實用性小牛U1,你更喜歡哪一款電動車?其中小牛N1S和小牛U1小不僅受到了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還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小牛N1S作為一款符合「歐洲最高精工製造標準」的高質量電動車,無論是在外觀、動力系統、燈光系統還是在車架系統等方面都有著不俗的表現力。 外觀方面:小牛N1S簡潔的造型設計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感覺,恩,這很小牛。
  • 從小牛新國標U1到MQi2,小牛電動車快速滿足市場新國標電動車需求
    小牛電動市值躋身10億美元俱樂部!今年5月,上市一年半的小牛電動被順利納入MSCI中國小型股指數成分股之列,6月18日,美股收盤,小牛電動漲10.38%,報14.35美元,最新總市值達到10.73億美元。 小牛電動車為何能受到國際資本市場的認可?這源於小牛電動在市值、流通性、公司及行業發展多方面的優異表現,同時也和小牛電動車一直以來快速滿足市場需求的行動力有著必然聯繫。
  • 蘭博基尼小牛大牛區別有什麼
    【太平洋汽車網】蘭博基尼小牛大牛區別是發動機的配置不同,蘭博基尼大牛是V12的自吸發動機,而小牛採用的是V10自吸發動機。當然僅從外表上看,是看不出他們的區別的。而在開門方式上,兩者也存在區別。小牛一般都是普通的合頁式車門,而大牛則採用更科技化的剪刀式車門了。
  • 小牛在線真的能良退?百億窟窿、已瀕死一年多……
    小牛資本集團旗下另一資金募集端「小牛新財富」於2019年爆發大規模逾期,多地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警方立案;集團旗下資產端「小牛普惠」被爆自2018年6月底就基本停止了放貸,據小牛員工發帖透露,有90餘家門店強制性裁員,且沒有任何補償。 整體窟窿上百億之大,小牛在線良性退出還有戲嗎?
  • 小牛電動車U1,顏值超高的智能電動車
    自創立以來,小牛便始終致力於創造科技化、智能化的電動車,引入眾多汽車級的配置,小牛讓電動車時尚更有範兒!如果說科技感十足的N1是極客們的寵兒,時尚感爆棚的M1是視覺先鋒們的摯愛,那麼實用且價格實惠的小牛U1定位則更加實用化。 小牛U1在小牛的整個智能電動車系列裡更具都市範兒。小牛U1最明顯的特徵便是貫穿車頭至車尾的一體化車身鋼架。小牛U1系列擁有30個改裝掛點,這使得小牛U1不僅成為出行工具,豐富的置物空間還能適用於日常生活中多種場景。
  • 小牛電動車U1―最經典的智能電動車之一
    如果說科技感十足的N1是極客們的寵兒,時尚感爆棚的M1是視覺先鋒們的摯愛,那麼實用且價格實惠的小牛U1定位則更加生活實用化。 牛電科技發布的第三代智能電動車—小牛U1,與之前的M、N系列不同,小牛U1定位超輕量級電動車,分為青春版、都市版與動力版三個版本,有白、紫、紅、藍四款顏色供用戶選擇。 小牛U1在小牛的整個智能電動車系列裡更具有都市範兒。
  • 小牛電動車U1—輕盈靈活出行的最佳拍檔
    如果說科技感十足的N1是極客們的寵兒,時尚感爆棚的M1是視覺先鋒們的摯愛,那麼實用且價格實惠的小牛U1定位則更加生活實用化。牛電科技發布的第三代智能電動車—小牛U1,與之前的M、N系列不同,小牛U1定位超輕量級電動車,分為青春版、都市版與動力版三個版本,有白、紫、紅、藍四款顏色供用戶選擇。
  • 小牛翻譯,十年磨一劍
    「小牛翻譯」這個名字不是我們起的,我們之前只有NiuTrans這個英文名字,國內學術界很多朋友給起的名字,後來我們覺得挺好,就決定學術界叫NiuTrans,產業界叫小牛翻譯。小牛翻譯最初定位就是針對to B用戶提供企業級機器翻譯解決方案。
  • 森林狼爆冷屠牛三連勝 諾維茨基替補小牛落敗
    體壇網訊北京時間2010年2月6日,NBA常規賽繼續進行,明尼蘇達森林狼客場挑戰達拉斯小牛。憑藉著下半場的出色發揮,最終森林狼以117-108戰勝小牛,取得三連勝。此役,森林狼全隊6人得分上雙。但是他的到來並沒有吹響小牛反擊的號角。手風正順的森林狼攻勢不減,小牛雖然將分差縮小卻沒能找到反超比分的機會。首節戰罷,森林狼以32-29暫時領先。第二節,小牛隊加緊了追分的步伐。諾維斯基和古登聯手帶領小牛打出一波6-0的小高潮,將比分以40-39反超。此後兩對比分一直交替上升。第二節後半程,森林狼突然集體打鐵。小牛抓住機會打出一波11-0的衝擊波將分差拉開到兩位數。
  • SS小牛/R8顏色特別版禮包上架
    值得注意的是,顏色特別版的R8和小牛,不僅僅是在顏色上做了專屬定製,而且OVR值作了大幅提升:奧迪R8暗夜磨砂黑、絕世黃金、死亡芭比、皇室玫瑰的OVR值都從739提升到957;小牛暗夜磨砂黑OVR值從739提升到957,小牛絕世黃金、死亡芭比、皇室玫瑰、魔翡翠的OVR值都從737提升到954。同時,顏色特別版的R8和小牛,都升級到了SS級,操控性能大幅提升。
  • 從測評體驗看鋰電電動車 小牛US值得購買
    鋰電電動車中最具代表的莫過於小牛品牌,鋰電電動車小牛US不僅充電方便、用電循環高,同時還安全環保,在市場上擁有一片的「牛粉」。 首先來看看鋰電電動車小牛US的外觀顏值,小牛US的顏值真的沒得挑。小牛US跟以往U系列很像,小巧精緻,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