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嚴俊偉
通訊員 胡瓊珍 伍曉丹
「雪絨花 雪絨花,每天早晨你問候我……」一位醫生彈著吉他,輕輕唱著《雪絨花》……病床上的小夥子由意識矇矓到睜開雙眼,慢慢露出笑容,隨即跟著哼唱起來。這是記者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外科病房內目睹的溫情一幕。
醫生彈唱「喚醒」術後沉默小夥
小夥子叫小葉,來自浙江,今年22歲是一名大學生,一個愛運動的陽光小夥子。2016年12月底,小葉突然感到左側肢體乏力,走路不穩。幾經輾轉,2017年1月13日,小葉家人帶著他來到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由神經外科黃柒金教授接診。
經檢查,小葉腦部的腫瘤有大半個網球大小,位於三腦室並累及中腦,處於大腦中央深處部位,小葉全家一下就懵了。「必須手術切除腫瘤,我們也有一定把握。但腦部血流豐富,手術路徑又長,需從腦室內大靜脈、丘腦間經過,很容易術中大出血,並產生術後神志昏迷、高熱不退、電解質紊亂、尿崩等併發症。而且,因腫瘤累及中腦錐體束,患者已有偏癱,術後也有左側肢體癱瘓加重的可能。」黃柒金如實告知家屬小葉的手術風險。
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1月22日,手術如期進行。7個半小時過後,手術成功,全家人喜極而泣。
術後,小葉左側肢體肌力明顯恢復,卻沉默不語。神經腫瘤常伴有腦損傷,黃柒金見過不少患者,術後通過聲音、圖像的刺激可促進腦部神經恢復。他立馬想到了該院兒科腦康復專家方素珍副教授和普通外科副主任厲周教授,了解小葉的情況後,考慮通過音樂療法和感覺統合訓練等輔助療法,幫助他康復。
得知小葉喜歡英文歌,方素珍用手機播放了鐵達尼號的主題曲。聽著聽著,小葉笑了;厲周教授趁熱打鐵,發揮特長,在小葉床邊用吉他彈唱《雪絨花》。2月7日,小葉聽著厲周的彈唱,慢慢睜開雙眼,露出笑容,也跟著哼唱起來。
據厲周教授介紹,小葉恢復得不錯,一天比一天好。
推廣人文醫學需要社會力量
厲周教授因自彈自唱「喚醒」患者引起廣泛關注,並被網友稱為「最暖醫生」、「最文藝醫生」。
厲周教授說,這並不是自己第一次給患者彈唱,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以義工的方式,給自閉症、腦癱兒童彈吉他。在生理治療之外,用心理治療的方式幫助這些患者打開心扉。他認為這對於部分患者的恢復大有裨益。
厲周教授稱,國內發展人文醫學確實難度很大。中國的醫生工作強度高,難以像外國醫生一樣分出精力去關注人文醫學。同時,家屬、義工也沒有意識到人文醫學的重要性。手術後大家更關注的是病有沒有治好,忽略了患者「語言功能、情感功能」是否恢復。對此,他開出了兩劑「藥方」:一是動員社會力量,通過義工、家屬等去推動患者的精神康復;二是醫生自身,也要從言談舉止上讓患者感覺到關懷。
(深圳特區報廣州2月1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