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的十二個時辰,知多少?

2020-12-25 樸品之道

大家好,這裡是【樸品】【中國傳統文化】。萬年前,中國步入農耕時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來暑往,季節更替中,逐漸形成了完整的時間觀念,比如時(時辰)。

表示時間的漢字中,「時」出現最早。許慎《說文解字》曾注釋道:「四時也。從日寺聲。」四時,又為四季,春種,夏耕,秋收,冬藏,萬物生生不息,循環往復時,也作時辰,古代十二時辰=現在24小時,相當於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

十二時辰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根據大自然的規律和日常生活,總結歸納出來的,獨特的時間規律,十二時辰制從西周就已使用,漢代時,根據每個時辰的特點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後又用十二地支命名。十二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後又根據動物的特點,將十二生肖加入時辰中,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時辰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文化的燦爛瑰寶。

子時,又名夜半(23:00-次日1:00)

《新唐書·歷表》中指出:「古歷分日,起於子半」,意思是,子時的中點,也就是0:00為新的一天。

這段時間,是天由暗轉亮的過程,也是老鼠最為活躍的時間,因此又叫「子鼠」。人們把「夜半」作為時間名詞使用,最早見於《左傳·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後來,「夜半」也常在詩詞中出現,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丑時,又名雞鳴(1:00-3:00)

「雞鳴」一詞,源於《春秋左傳正義》中「雞鳴而食,唯命是聽」。雞,被古人讚譽為「知時畜也」《韓詩外傳》中讚頌雞云:「守夜不失時,信也。」雞在古代是最為守時的動物,每到丑時,按時打鳴,人們聽到雞叫聲,就會起床餵牛,牛常夜間吃草,反覆咀嚼,因此將這一時間段稱之為醜牛。

寅時,又名平旦(3:00-5:00)

所謂平旦,也就是黎明,太陽剛剛露出地平線,天空微微亮起來,天已經明了,但未全明,此時夜日交替,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故稱「寅虎」。

而「平旦」一詞最早見於,《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氣」,這句裡的「氣」,係指「天空的雲氣」。後來的《史記·李將軍傳》一文也提到:「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詩句中,「平旦」更是作為時間詞,被廣泛應用,例如:雞鳴洛城裡,禁門平旦開。

卯時,又名日出(5:00-7:00)

日出東升,光耀大地,這個時間段,太陽升起,大地一片繁榮,勃勃生機。此時草上帶有晶瑩剔透的露珠,兔子愛吃帶有晨露的草,因此這個時辰又被成為卯兔。

而「日出」一詞,最初見於《詩經·檜風·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此時天已經全明,人們都已經出門勞作了。因此先民也用「日出」一詞,來描述農耕生活,正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辰時,又名食時(7:00-9:00)

顧名思義,食時也就是吃飯的時間,也是古人一天的第一頓飯,就是古人所稱的朝食,關於這一記載,《管子·弟子職》裡也云:「至於食時,先生將食。」至於古人為什麼選擇這一時間吃早飯呢?相傳此時容易起霧,是龍騰雲駕霧出來活動的時候,因此古人在家吃飯,避其鋒芒,同時能夠讓龍為田地澆灌,莊家茁壯成長。

巳時,又名隅中(9:00-11:00)

隅,是斜角的意思,據說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蘇非等人,以長安為觀測點,當巳時時,太陽運轉在衡陽上方,長安與太陽的連線,當午時時,太陽運轉在昆吾上方,長安與昆吾的連線,兩條連線會形成一個夾角,因此這個夾角就是,巳時的一整個時間段。而此時,大霧散去,蛇從洞中出沒,此時間段又被稱為巳蛇。

午時,又名日中(11:00-13:00)

古代常有野馬,未被人馴服的時候,常常在正午時分嘶鳴,因此午時又被稱為午馬,在一天中的這個時辰,也是古人到集市,進行商品交易的時間。《易·繫辭下》也曾描述,古代的交易場景:「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未時,又名日昳,(13:00-15:00)

《說文解字》中曾言:「昃,日在西方時,側也。」「昃」也為「昳」,意思是太陽偏西,開始日落。此時也是「羊出坡」的時候,在此時放羊,人可以乘涼,羊兒盡情吃草,故稱「未羊」。

申時,又名晡時(15:00-17:00)

晡時,意為第二次吃飯,我們知道,在宋代以前,人們一天是只吃兩頓飯的,古時「晡」與「餺」相通。《說文》言:「餺,申時食也。此時太陽偏西,猴子喜歡這時啼叫,故稱「申猴」。古代中國人民還常常,以「晡」這個字來代替「晡時」,寫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蕪,荒庭日欲晡。」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但惜春將晚,寧愁日漸晡。」

酉時,又名日入(17:00-19:00)

「日入」即為太陽落山,雞歸巢,因此,又稱「酉雞」。「日入」始見於《春秋左傳正義》:「日入而說,許偃御右廣。養由基為右,彭名御左廣。」古時,人們又將「日出」和「日入」分別作為白天和黑夜到來的標誌。《元史·日曆志》云:「日出為晝,日入為夜。」在沒有明確時間界定的時候,人們就是用日出日落作為,簡易時間表的。

戌時,又名黃昏(19:00-21:00)

指太陽落去,天色慾黑而未黑之時,人們為什麼要用「黃昏」,來表示這一時辰呢?

《說文》曰:「黃,地之色也。」又說:「昏,日冥也。」夕陽沉沒,萬物朦朧,天地昏黃,「黃昏」一詞形象地反映出了,這一時段典型的自然特色。此時,人們已經歸家,狗趴在門前守衛,等待著即將進入的夜色,因此此時又稱「戌狗」。

亥時,又名人定(21:00-23:00)

人定,意思是,夜已深,人們安定,進入睡眠生活,「人定」最早見於《後漢書·來歙傳》:「臣夜人定後,為何人所賊傷,中臣要害。」此時深夜,萬籟俱寂,偶爾還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此時又稱為「亥豬」。深夜時分,是心神修養的時刻,等候著即將到來的黎明。

正所謂,晻晻黃昏後,寂寂人定初,美好的一天已經結束,新的循環又將開始,踏著黎明黑夜,歷史滾滾而來,走入後世,走近人前。

很高興各位的閱讀,歡迎轉發+關注,期待我們的下次遇見!

相關焦點

  • 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中國古代時辰知多少?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事業單位常識備考:中國古代時辰知多少?,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20寧夏事業單位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華圖事業單位微信公眾號(nxsyks),寧夏事業單位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 6027571,微信號:ht18295188220   時辰是古代人用來計時的單位。 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等於一個時辰。
  • 《長安十二時辰》30集精簡版首播,搞噱頭或賣情懷,3個鏡頭便知
    #6月8日晚間,2019年夏天年度大劇《長安十二時辰》迎來廣東衛視首播,相信很多觀眾看到這則消息一定很疑惑,為什麼是首播,不是早已經播出過了麼?當然,也有一部分觀眾認為,片方這麼做是為了滿足粉絲們對於《長安十二時辰》的期待,刪減和增加都是一個性質,都是為了賣情懷,搏粉絲一樂!不過,小編認為,到底是搞噱頭還是賣情懷,空口無憑。目前該劇的精簡版已經播出2集,已經能夠看出其中貓膩,只看3個鏡頭便知!
  • 《長安十二時辰》《鶴唳華亭》《大明風華》:「東方審美」帶他們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長安十二時辰》《鶴唳華亭》《大明風華》,2019年屏幕上這3部古裝大熱劇,分別出自曹盾、楊文軍、張挺3位導演之手。西安、江南、北京,在影視劇虛擬的文化地理版圖上,這3個中國人共同記憶中的坐標,如此清晰具象地呈現在觀眾面前。
  • 雲南十二時辰和昆明十二時辰
    最近,」全國十二時辰」刷屏了其實,這個「梗」來自於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繁華熱鬧、萬國來朝安居樂業、井井有條盛唐長安的皇都氣韻就這樣展現在我們面前古代中國人的一天分為十二時辰一個時辰剛好是現在的兩個小時那麼雲南的十二時辰是什麼樣的呢?
  • 中國十二時辰
    遇見你時方知 每時每刻都是最美(如夢幻泡影,如夢亦如電)九娘這個名字,後來被以訛傳訛成九個老婆。這個時候龍的傳人都起來吃早飯了,所以十二時辰裡稱辰龍。禮記裡說,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意思是人不能太貪,有俸祿就不要去耕田,要耕田就別打魚,有飯吃就別總追求珍饈美味。可以說,儒家的價值觀,也是相當的佛系。
  •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 | 常出現在中小學詩詞中的「十二時辰」,並非12個小時!
    但最讓人慾罷不能的是一波三折、一環套一環的劇情:十二時辰拯救長安;十二時辰探究人心,但······十二時辰是今天的24小時嗎?如果你也有這疑惑,那你絕對被「欺騙了」。其實,那時的十二時辰並非今日的十二個小時。該劇導演說,這部劇幾乎還原了大唐一天,包括一分一秒的流逝。
  • 《長安十二時辰》開播:60集的劇情全發生在十二個時辰裡?
    近日,《長安十二時辰》官方微博頻繁預熱,並且從側面宣布本劇將在12月份開始播出,由雷佳音飾演主角張小敬,是一名長安死囚,易烊千璽飾演李泌
  • 《長安十二時辰》,好看!
    小說的創作緣起非常偶然,馬伯庸在知乎上對《刺客信條:長安》開了一個腦洞,但在網友數萬點讚下,這一創意於2016年開始在微博上擴充連載,最終成為共計48章,發生在十二個時辰內的懸疑故事。劇版很好地延續了小說的設定。唐天保三載(小說中是天寶三載),上元節輝煌燈火亮起之時,突厥、狼衛、綁架、暗殺、烈焰、焚城,一場預謀已久、吞噬一切的劫難即將發生。
  • 長安十二時辰背後的大唐十二時辰擴張是唐帝國的生命線
    而且皇權本身很可能就來自於世家,而且,李唐皇朝就出自關隴軍事集團的隴西李氏,而與李唐皇室先祖李虎,同為西魏八柱國的李弱是趙郡李氏後人,在唐代擔任宰相者更是多達17人,但皇權卻不會滿足於這種平衡,在擴張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尋求更多強化自我權力,強調自我地位的機會,賢能如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免俗,在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時,把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知後大怒,,崔氏早包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
  • 時辰,時辰對照表,十二時辰與時間對照表,12時辰,五行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 《長安十二時辰》24個小時,我卻好像看到了一生
    答案毫無疑問:《長安十二時辰》《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的是唐朝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十二個時辰,用現在的時間計算就是二十四個小時。我們看過太多劇,它可能講述一個青春,描繪一種人生,也可能講述一個傳奇人物的人生。但講述一個二十四小時內的故事,講真的,還是國產電視劇的第一次。
  •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火了,可中醫十二時辰你了解嗎?
    在這個故事裡,長安城將於上元節前夕陷入死局,主人公們必須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於是,我們仿佛跟著他們,從早到晚,走過長安一百零八坊,走過那個盛世最好的模樣。  導演說,他們努力想還原大唐的一天。中國人的一天,分為十二時辰,皆有定數。如果你也懂了十二時辰,就懂了中國人的一天。
  • 十二個時辰的名稱分別是什麼?
    十二個時辰的名稱分別是什麼? 古代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個時辰,共是十二個時辰,其名稱與對應的現代時間簡介如下: 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相當於晚上23時至凌晨1時。
  • 《中國十二時辰》: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稱為一個時辰。這是我們自有的一套獨特且歷史悠久的時間系統。十二時辰,十二種美,歲月流轉間,儘是詩情畫意。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十二時辰》一書,挖掘藏在時辰中的生活美學。
  • 東方快評丨《長安十二時辰》,別讓「糟心」廣告壞了「良心」劇
    近日,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大火,豆瓣評分超8.5分,被稱「良心」國產劇。然而,自該劇開播以來,圍繞其「中插廣告」,爭議和槽點不少,和信貸、悟空理財、人人貸等多家P2P公司的廣告被植入到劇情中,讓人懷疑《長安十二時辰》被P2P廣告攻佔。就在7月16日,劇中插播廣告「悟空理財」還被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點名,責令儘快整改。打臉來得有些快,而其背後所反映的問題也亟需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 《長安十二個時辰》雜談
    ——《長安十二個時辰》《長安十二時辰》是由曹盾執導,雷佳音、易烊千璽領銜主演的古裝劇。該劇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小說,講述了上元節前夕,長安城陷入危局,長安死囚張小敬臨危受命,與少年名士李必攜手在十二時辰內拯救長安的故事。小菜鳥平常也是個遊戲迷最近才看了前年大火的這部劇,這部劇剛一上線就收穫了一邊倒的好評。
  • 邊江品評《長安十二時辰》01
    《長安十二時辰》是知名作家馬伯庸的傾力巨著。故事發生在中國古代的唐朝,玄宗天寶三載,整個故事的時間線,不算插敘回憶,只有十二時辰,也就是滿打滿算一天。從西周起古人就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了。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來命名,每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前一小時稱「初」,後一個小時稱「正」。故事開始在天寶三載正月十四的巳時正,也就是早上十點。經過整整一天一夜緊張而刺激的追捕、搜查和戰鬥,結束在第二日,也就是正月十五上元節的巳正,正好是十二個時辰。而故事的地點發生在古長安。所以這個故事叫做「長安十二時辰」。
  • 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十二微評
    ▪緣起:《長安十二時辰》講述盛唐時期發生在都城長安上元節(元宵節)的一次「反恐24小時」行動。故事時間節點選在天寶三年——安史之亂的十年前,編劇馬伯庸查過史料,該年無特別重大的歷史事件,方便進行較為純粹的故事創作。
  • 《長安十二時辰》手稿曝光:太太太美了!!!
    《長安十二時辰》講了個啥呢?」何止馬伯庸筆下的長安,多少人心中那個魂牽夢繞的長安,被還原了出來?雖然《長安十二時辰》有不少地方值得探究,但視覺尤其。為什麼呢?因為最近幾年,終於看到一部電視劇,尊重觀眾的智商了!
  • 海南自貿港休閒漁業十二時辰
    十二時辰的第五個時辰。(每天的7時正至9時正)。指古代中國人民「朝食」(吃早飯)之時。秦漢時期,人們一天只吃兩頓飯,早上這一頓是主餐。十二時辰的第七個時辰。指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即為正午的時辰。(每天的11時正至13時正)。這時候太陽正運行到天宇之中,光線最強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上古時期,人們把太陽行至正中天空時作為到集市去交易的時間標誌,這樣的商品交換的初期活動,就在日中時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