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揚子晚報(yzwb20102806)
朋友圈有時讓我們深陷嘈雜,同時,它也讓愛與善良更易得到傳播與回應。
上周日中午,記者陪母親出外就餐,路過南京富春江西街,遇到一位環衛工大姐。那天的陽光特別好,她坐在環保車上吃著自帶的午飯,一臉燦爛溫暖的笑容。旁邊是一條草狗,面前放著一盆用簡易塑料盒裝著的拌過肉湯的米飯,眼神怡然。我問大姐,這狗是你養的嗎?大姐爽快地笑道:在路上撿的,我帶它快一年了,去年這個時候,它還在馬路上亂竄呢,瘦得皮包骨頭的,天天躬著個背,下雨天都沒個躲雨的地方,作孽哪!被她喚作阿汪的小草狗長得胖乎乎的,毛色油亮,一看就是餵養得很好。
大姐告訴我,她是盱眙人,在南京做環衛工已經8年了,她就負責掃河西富春江西街這一段。3年前,她把老公也帶出來了,就掃江東中路,和她掃的馬路是丁字型結構,她在富春江西街掃到頭,就能碰到在江東中路掃地的老公了。2年前,兒子也出來了,他負責掃奧體大街,和她隔壁馬路。一家三口在西善橋租了個房子,400多元,中午吃飯時間,就在她這條馬路上會合,她在附近找了個熱飯的地方,一個月付人家100元錢電費,一家人就能夠吃得熱熱乎乎的了。晚上,三個人各人一掛垃圾車騎回西善橋,路上大概要花半個多小時。
「你養流浪狗,老公兒子同意嗎?」
「他們也疼它,兒子經常給他買吃的。人心要放好,不能放壞,給它吃點,不是多個命嘛!你看那些牽出來的寵物狗,命多好啊,我們是掃地的,給不了山珍海味,但也不會虧它一口。」
「小狗平時住哪裡?」
「白天跟著我們,下雨了有時會讓它呆在垃圾車裡,晚上在超市那邊的地下室給它搭了個窩,它就睡那邊,順便還能幫人家看看店呢!西善橋的出租房裡,3年前還撿了條狗,這條再帶回家,怕房東要不答應了!」
大姐說,「它是流浪狗,不太會跟人膩著,但誰對它好對它孬,它心裡啥都明白,我掃地的時候,它就遠遠地跟著,要麼趴在一個地方等我,但跑得再遠,它蹲的地方必定要看到我才定心。我們平時吃的都是自己做,買外邊的東西貴啊,捨不得,但經常會花4元錢給它買兩個肉包子,跟著我們享不了福,吃兩個肉包子的錢還是有的。」
這些天,南京一環衛工家庭收留流浪狗的故事報導後,在微信朋友圈迅速發酵,網友對環衛工大姐一家的善良與愛心紛紛點讚,遠到肯亞的籤證官,近到南京富春江西街上的左鄰右坊,他們以不同方式表達著對大姐一家發自內心的敬重和感動。
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張越在朋友圈讀到這個故事後,非常感動,專門託朋友捎來一些錢,希望能給阿汪每天買兩個它最喜歡的肉包子。
更意想不到的是,這條消息經朋友圈的不斷轉發,最終被失主家庭看到了,19日下午5點左右,失主家領回了這條已經走失了近一年的狗狗,阿汪終於回家了!
20日早晨,記者把網友的一些捐款帶給這位環衛工大姐,見她眼睛紅腫,一提起阿汪,她的眼淚譁地一下就下來了,她說:「昨天下午5點,看到你們寫的文章,主家來把阿汪領走了,雖說它回到自己家了,能生活得更好,但我心裡還是難受,捨不得!」
大姐說,「阿汪太懂事了。每天早上我們5點鐘到富春江西街打掃,遠遠地就看見它在那裡迎我們了,不管天有多冷,不管颳風下雨,它都會趴在路口等著我們,太招人疼了!昨天晚上騎車回去,我哭了一路,晚飯一口也吃不下。兒子勸我:媽哎,別難過了,人家過好日子去了,你應該開心啊!我說我們對它也不孬啊!我知道阿汪應該回家,這一年裡,主家還不知道有多想它呢,但一下子走了心裡真的難過。今天早上騎車出來,看到路口沒有了阿汪,知道它再也不會來了,又哭了一場,我真的是沒出息呢!」
「你肯定阿汪就是那家丟的小狗嗎?」
「他家的小孩來,阿汪往他身上撲,我就知道這小狗一定是他家的了。」
「阿汪捨得離開你嗎?」
「他家拿繩子來把它牽了帶上汽車走的,走時還直往我懷裡撲呢!主家塞給我200元錢,說實話,我們全家對阿汪的感情,和錢真的一點關係也沒有,當初就是為了救它,養著養著就有感情了。」
我真的很抱歉,一方面,我為小狗阿汪找到自己的家人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我擔心大姐一家一時無法承受這樣一種情感分離。說實話,在這個熙熙攘攘的都市,一條流浪狗和一個環衛工家庭,他們都屬於這個社會最草根的階層,但一年來,他們相濡以沫,互相給予溫暖,在某種程度上已構成了一個生命共同體——彼此信賴,彼此守護,彼此將對方當作家人,他們在情感上確實已難以分離。
告別了環衛工大姐,在富春江西路的路口,遇到了一位掃地大哥,一問,果然是大姐的丈夫。提起阿汪,大哥突然就哽咽了,臉部抽搐,半晌說不出話來,我拍了拍他,卻不知如何安慰他。
「阿汪回家是好事呢,我們心裡也樂意,馬路上車多,不安全,主要是我們晚上也照顧不了它,總擔心它會被打狗的搞掉,找到主家是高興的事,但心裡確實也捨不得」,他拿出手機一張張給我翻看阿汪的照片,「它懂事呢,我車子一響,它就知道哪掛車是我的,晚上我們回住的地方,就跟它說,去窩裡睡覺吧,不能出來,它就真的不出來了。第二天,它會早早去路口迎我們。」大哥的聲音又哽咽了。
在城市打拼,大哥一家屬於省吃儉用的,但對阿汪從不吝嗇,「我們自己從不捨得買吃肉包子吃,但每天雷打不動會給它買兩個,連賣包子的大叔都看不下去,但看它吃得香,就高興,像大人對待自己孩子沒兩樣啊!現在阿汪回家了,希望它過得好,不要想我們,我們難過上一陣子,也會好的。」大哥的話讓我心裡發酸。
我沒能聯繫上阿汪的主人。回家,對阿汪來說,無疑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對它,這一年的經歷,讓它也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吧,那在它記憶深處永遠也無法抹去的凌晨時分的等候,彼此的守望。希望阿汪的主人能時時帶阿汪回去看看環衛工這一家,讓他們之間的思念與愛得以延續。希望愛能夠點燃愛,正如那位籤證官所希望的那樣,讓世界的愛流動起來。
報社同事小貞拍到的環衛工一家與阿汪中午休息的一幕,小貞說,叔叔還在打呼呢!
大姐不識字,沒有手機,也不懂微信朋友圈,自然也看不到記者寫的那篇關於她和流浪狗故事的文章。但這些天,這個帶著橘色環保帽從不會被人注意的掃地阿姨,卻收穫了那麼多人的關注:
連站長也表揚她:這是我們環衛工的光榮啊!
太多的人對她微笑,向她致謝,讓她覺得南京這個她呆了8年的城市從來沒有這樣美麗過,溫暖過。一個從蘇北鄉下來的掃地阿姨,因為一條流浪狗,她與這個城市更多了一份情感連接——她說,城裡好心人真多,記者同志一定要代我謝謝他們!
作家、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李迪在朋友圈讀到這則故事,感慨萬千:一個艱難生存的環衛工,救助一隻生存艱難的流浪狗,在人情日見淡漠的當下,環衛工一家與小狗相依為命,相偎取暖,不離不棄,不嫌不棄,這是人性中最質樸的愛,它喚起了更多人內心的善。一個社會是需要憐憫的,心生憐憫,社會才會更加和諧。
揚子晚報(yzwb20102806)綜合交匯點、新華日報(xhrb2013)
編輯:顧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