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總動員》雖然是一部科幻電影。但是它把人類本身的感情加入到本來是冰冷沒有感情的機器人身上,通過兩個機器人的不斷努力使漂浮讓太空多年的人類重返地球。從這部影片中我學習到了三點。
第一,經濟科技發展的同時要注重環保問題。2805年的地球由於人類的破壞,地球上布滿了垃圾。一個被人類遺棄的機器人瓦利在廢棄的地球上把垃圾"打包",擺成了一個一個的"高樓大廈"。地球上到處是與摩天大樓幾乎齊高的垃圾,天空上滿是灰塵,與其說這裡是曾經的人類文明,不如說這裡受到過火山爆發海嘯侵襲一樣,無一人影。大屏幕上不時放出總統的演講詞"宇宙有的是空間,地球交給瓦力們來清理"。但是遍地都是機器人的殘骸,瓦力通過拆卸其他機器人殘骸上好的零件作為自己的補給。可見其環境惡劣的程度!當瓦力隨著宇宙飛船飛向外太空時,可以看到,地球的上空已找不到任何淨土,無數顆太空衛星把地球包裹的嚴嚴實實。當飛船經過其他星球時,到處是人們插的國旗。而人類們乘坐著宇宙飛船在太空中漫無飄渺的飄蕩著,人類把自己的家園破壞了,找不到其他合適的星球居住;就跑到太空中漫遊,依舊把垃圾丟到宇宙中,繼續破壞著。這告訴我們地球上資源是有限的我們要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不要讓自己無家可歸。
第二,人類的科學技術進步很大。那個年代的地球人不再住在地球上而是乘坐飛船在太空中飄蕩,地球上是還存在著"建築",只不過這建築不是鋼筋混凝土建造的,而是一個個四方形的垃圾堆起來的。只有機器人瓦力,每天辛勤的處理著大量的垃圾。為什麼人類拋棄了地球,是因為地球上的資源已經被利用殆盡,環境被破壞的已經無法令人生存下去。但是人們利用科技,製造了足以承載全人類的太空船;在太空船裡人們的起居吃穿都有機器人來處理;人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它著實反映了人們追求創新,開拓進取的本性。影片中到處充斥著高科技的元素。先進的機器人伊娃,人工智慧舵輪機器,各種智慧機器人。似乎一切都是由電腦和機器來掌控和完成,人們無需自己動手,那是真正的智能化、自動化!
但是,人們過度依賴機器和人工智慧,越發變得慵懶,不運動,身體已經嚴重退化,四肢笨重粗短,幾乎連站立都成困難,人們不能因人工智慧的便利快捷而放棄自己的大腦思考。受到重大破壞的瓦力和伊娃同時被丟到垃圾處理區,此時伊娃將到手的植物丟到一邊,先去關心瓦力。整個故事情節都反映出一點:伊娃執著尋找植物,瓦力因為愛而奮力保護著那盆植物。這盆植物儼然成為了生命的象徵,它是一種希望,一種期許,希望重返家園,期許美好家園再現。
第三,愛與真情使希望變成現實。人類的過度破壞地球並最終離開地球是前人在絕望之下獲得的希望,那麼瓦力和伊娃的愛情,就成了人類回歸地球的希望。風暴來臨時,他不顧伊娃把他當作汙染源打擊的危險,迅速帶伊娃去了自己家,還拿出各種收藏的好東西給她看。第一次見到伊娃時,感到新奇與仰慕,為了引起伊娃的注意,他甚至做了自己的模型給剛睡醒的伊娃看。他完全不把她當作外人。當伊娃收到綠色植物自動關閉後,瓦力天天守在伊娃身旁,颳大風就把她藏在大桶下面,甚至下雨天給她打傘結果被雷劈,這才是一種關愛﹑溫暖。在宇宙飛船裡,伊娃執著尋找並要保護綠色植物,瓦力不顧被完全摧毀的危險,奮力幫助伊娃,瓦力將植物給伊娃看,並交到了伊娃手中,正是瓦力對伊娃的愛讓他不顧一切,衝上飛船。住在飛船上的人類,最終因為對真實生活的熱愛決定義無反顧的回到地球,並抱著最後一絲希望,努力的在地球上生存下去。雖然這是一場"機器人之愛",但已經不止是"賦予機器以人的感情"那麼簡單,而是在人類和機器兩個不同物種中消除差別,從而讓一種最根本的感情變得超乎主體地凸顯出來。足以使人忘卻瓦力與伊娃的各種差別;也忘卻他們與人類之間的差別,心中充滿的是一種濃厚的感情。
《機器人總動員》將環保﹑科幻﹑愛情結合在一起,環保、科幻在影片中作"背景"起到襯託愛情這個核心上,由於伊娃和瓦力齊心合力保護植物和飛船船長反抗主控機器人,他們心中存在著希望,並且為此堅持,甚至付出生命。只要心中有希望,夢想就有可能實現!
關於《機器人總動員》你不知道的10件事
1主角WALL-E的名字其實是首字母的縮寫,即WasteAllocationLoadLifter--Earth-Class--地球廢品分裝員。
2為紀念20年代製作人哈爾·羅奇(HalRoach)和《2001:太空漫遊》中的電腦HAL,片中WALL-E的寵物蟑螂被命名為哈爾。
3WALL-E離開大氣層時收集的最後一塊碎片是前蘇聯在1957年發射的人造衛星SputnikI,它是第一顆被置於環地軌道的人造衛星。
4當WALL-E漫步在外太空時,畫面背景中的星星閃閃發光,這就和我們人類在繁星之夜看到的情景一樣。這是由於大氣層存在於觀測者和星體之間而產生的視覺效果。因此在外太空這種現象是不會出現的。
5影片中出現了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這是導演安德魯·斯坦頓最喜歡的一部作品。
6影片中幾乎沒有使用任何人類的語言,而大部分機器人角色都是由本·貝爾特用自己發明的機械聲響配的音。
7影片與蘋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WALL-E充電完成時,會發出蘋果Macintosh電腦的啟動聲音;WALL-E每晚都會用iPod觀看電影;AUTO的聲音出自蘋果文本語音轉換系統;EVE的外形設計靈感源於蘋果iMac。
8本片被獻給皮克斯的動畫技師賈斯汀·萊特(JustinWright),27歲的他因心臟病突發而英年早逝。
9《玩具總動員》裡的小豬哈姆影片中露了一面,出現在那個堆滿了Wall-E淘來的寶貝的架子上。
10WALL·E與《星球大戰》系列中的機器人R2-D2有很多類似之處,而巧的是給WALL-E配音的本·貝爾特也曾給R2-D2配音。
2015屆編導群:283868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