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1917》,心疼一戰時的中國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戰爭史,一戰和二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反映二戰的電影汗牛充棟,而一戰,就低調許多了。《1917》這部描述一戰的電影,因為它完美的攝影技巧,一鏡到底的表現形式,得到眾人的讚譽,雖然並不是真正的一鏡到底。從外行觀眾的角度來看,討論什麼剪輯、攝影、角度,全都是江邊上賣水——多此一舉。
-
從《1917》看一戰英軍裝備
憑一鏡到底拍出精彩視覺效果的電影《1917》,在奧斯卡奪得最佳音效、最佳攝影及最佳視覺效果3個獎項。不過對於這種戰爭電影迷來說,最吸引眼球的當屬影片中出現的軍備,從中亦能看到電影製作的認真度,這次看看當中的英軍裝備!
-
《1917》: 遠去的一戰,消失的一代
大連疫情解禁後第一時間進入影院觀看了《1917》,再一次回到了書中的一戰戰場。1917年的春天,一戰的法國戰場上。英軍兩位下士(corporal)傳令兵被挑選去傳遞一項重要的情報,影片以兩個傳令兵的視點,帶領觀眾橫穿1917年西線戰場,身臨其境地感受一戰的殘酷。
-
戰爭片《1917》發布幕後視頻 「一戰地獄」重現
戰爭片《1917》發布幕後視頻 「一戰地獄」重現 時間:2020.03.2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
-
一鏡到底的《1917》的背景是一戰的哪一場戰役?用意何在?
二、《1917》中的故事背景:隨機的一天凸顯了戰爭的無價值本質《1917》的片頭上,註明電影表現事件的發生日期是該年度的4月6日。整個電影,就像是一把逶迤而行的快刀,切開了一戰戰場的橫切面,這個切開的橫切面時長只有不到兩個小時,相對於電影裡表現的一戰已經進行了三年的時間,未免是彈指一瞬,那麼,這兩個小時,對於電影來說,究竟想表現什麼意蘊?電影又是呈現了一戰的哪一個戰爭片段?為什麼電影要將1917年的一個平凡的時間作為它勞師動眾表現的時間與空間切入點?
-
《1917》關於一戰側面現場帶來的沉浸感
《1917》並沒有大規模的戰鬥場面,但是很有沉浸感。綿延在泥濘塹壕間數十公裡的無人區,鐵絲網犬牙差互,屍體糾結其上,遍地是積水足以淹死人的榴彈彈坑。好不容易擺脫了汙泥,草地上卻只有死奶牛和半截櫻桃園,上空還在上演空戰豪傑……關於一戰的電影相對比較少,推薦一下紀錄電影《他們已不再變老》,這個足夠真實細膩。
-
《1917》一鏡到底打造一戰電影
九千萬美元預算,500群演,兩位不知名主演,三位明星以及一鏡到底,導演通過這些描繪了一戰期間戰壕的慘烈戰況>《1917影片聚焦兩名年輕的英國士兵,講述了一戰時期,兩名英國士兵為了拯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而冒險穿越敵境傳遞重要情報的故事。
-
「一戰」力壓「星球大戰」 《1917》稱雄北美周末票房榜
參考消息網1月14日報導 美媒稱,據電影公司1月12日估算,薩姆·門德斯執導的一戰題材電影《1917》公映首周末拿下3650萬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89元——本網注),輕鬆斬獲票房冠軍,同時終結了《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星球大戰9》)連續三周的霸榜地位,《星球大戰9》上周末再收1500萬美元票房。
-
《1917》:用生命奔跑的信使
最後一分鐘營救影片《1917》的靈感源自導演薩姆·門德斯童年時聽爺爺講述的一個戰場故事。這個原本普通的給前線送信的故事被導演拍得跌宕起伏。從戰爭結束至今,從最早的《西線無戰事》到去年根據真實戰場影像拍攝的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反思一戰的文藝作品一直層出不窮。《1917》這部影片同樣通篇貫徹著反戰主題。該片並未直接展示兩軍交鋒的血腥殘酷,甚至連一場戰役的全貌都未顯現,時空也被壓縮在了幾個小時內,只是通過不經意的細節無時無刻不在顯現英國軍人對這場戰爭的厭惡與麻木。
-
《1917》背後的歷史
19年上映了好幾部與戰爭有關的電影,《至暗時刻》、《決戰中途島》和《1917》,前兩部與二戰有關,最後一部是寫一戰時發生的一個特殊的故事描寫二戰有關的電影很多,但是描寫一戰時的就很少,一個是因為相對來說二戰離我們更近一些,另外一個就是與二戰相比,一戰打的很沉悶,戰術相對簡單,武器相對單一,能留給影視作品著墨的地方不多。《1917》這部電影最出名的地方就是一鏡到底,奧斯卡頒給它的獎項也最佳攝影。
-
1917比八佰好在哪裡
在電影院復工後,《1917》和《八佰》同為戰爭類型的作品難免會被拿來比較,在這裡我更推薦大家去看1917。以下內容無劇透,請放心觀看。同樣是在描述戰爭,相比於其他歷史題材的電影,《1917》摒棄了用宏偉的大戰面等視覺衝擊的方式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它把觀眾從觀眾席上拉下來一同參與到這場戰爭中來。
-
《1917》:用生命奔跑的信使
最後一分鐘營救影片《1917》的靈感源自導演薩姆·門德斯童年時聽爺爺講述的一個戰場故事。這個原本普通的給前線送信的故事被導演拍得跌宕起伏。當然,「一鏡到底」的長鏡頭用法並不是絕對的,儘管在本片中有炫技的成分,但這種沉浸式的觀影感受,卻讓遠離一戰的現代觀眾有了更真實的體驗。「你就是整個世界」一戰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創傷。從戰爭結束至今,從最早的《西線無戰事》到去年根據真實戰場影像拍攝的紀錄片《他們已不再變老》,反思一戰的文藝作品一直層出不窮。
-
《1917》兩個新兵漫長的一天
這兩個英軍士兵很善良,還保持者和平時期救助遇到困難者的心態,然而這是1917年,英法與德國鏖戰,分屬於不同陣營就是敵人。僅僅一天時間,出發的時候還顯得稚氣未脫的士兵,第二天已經是飽經滄桑。沒有看過這樣的戰爭片,拍得太真實了。死難的士兵,居民,跟真的一樣。
-
《1917》完全製作手冊
門德斯的爺爺在戰場上的故事啟發了他創作《1917》的靈感在「青梅竹馬」的合作夥伴皮帕·哈裡斯的建議下,從未創作過電影劇本的門德斯決定創作劇本。他寫了一稿大綱,皮帕看出他需要一位職業編劇的幫助,便推薦了克裡斯蒂·威爾遜-凱恩斯。
-
爛番茄 92%,《1917》一鏡到底打造一戰電影
薩姆·門德斯執導並參與編劇的一戰題材電影
-
《1917》,一部「冷靜」的戰爭電影,卻拿到奧斯卡最佳特效獎
這也使得一戰電影總是給人以殘酷和悲壯的印象,電影更多的是關注戰爭中個人的遭遇,而不是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病毒給人類社會所帶來的傷害堪比一場沒有硝煙的世界大戰,人類與病毒的抗爭絲毫不亞於一百多年前的這場戰爭,而在國內疫情初戰告捷之後上映的首部大片就是這樣一部悲壯的一戰電影《1917》,對於所有接受了疫情考驗的人們來說有著格外不平凡的意義。
-
一戰慘痛回憶:死傷千萬人,人命絞肉機,跟著《1917》上戰場
》,高度還原一戰西線戰況。這是一戰的西線戰場最真實的一個戰場環境,特別典型。再加上大家可以看《1917》當中,雙方戰壕之間無人區大量的鐵絲網,這鐵絲網幹嘛用的?就是延緩你的步兵和騎兵向前衝鋒的速度的,一旦你被鐵絲網攔住,那你就是戰場中間機槍手的活靶子。
-
《1917》:薩姆·門德斯一鏡到底的一戰恐怖片傑作
《1917》:薩姆·門德斯一鏡到底的一戰恐怖片傑作 Sam Mendes turns western 編者按《1917》一部傑作:鏡頭乾脆利落,充滿詩意,臺詞簡潔有力毫不做作,演員表演細緻、精彩。影像最原始的魅力——那種身臨其境的奇觀,被大熒幕放大到了極致,這是一部必須去電影院觀看的電影。
-
《1917》:一鏡到底下的戰爭與人性
在戰爭題材的電影上,其實鮮少有電影會將焦點聚焦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這不僅在於一戰本質上並非是一次「以有道伐無道」的戰爭,也在於一戰的持久對壘缺乏真正的「高光時刻」,但也正基於此,一部好的一戰電影,例如《西線無戰事》其實也更為適合在剝離了外在因素後,讓人能得以更為真實的從個體命運的角度上去看待戰爭的殘酷,《1917》的切入點也正基於此。
-
《1917》果然是「為銀幕而生」
雖然《1917》嚴格來說只能算是「偽一鏡到底」——有影迷統計,這部電影共有22個剪輯點,但均以遮擋、黑幕等方式「遮蓋」,但銀幕上最終呈現的效果,是長達119分鐘、非常流暢的長鏡頭。電影講述兩個普通士兵跨越戰場送信的故事。在畫面上,主角一路向前,全片的場景沒有重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