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濰坊高新區清池街道在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堅決落實「重點工作攻堅年」部署要求,圍繞年初「一五三三」工作思路,團結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發揚「創新、擔當、實幹」精神,加快推進經濟社會轉型發展,榮獲國家級衛生鄉鎮、省級創業型街道等稱號。
堅守,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
春節以來,該街道全員堅守奮戰疫情防控第一線,通過走街入戶摸底排查,摸清清池「人口家底」,建檔立卡23196戶46390人。堅持嚴防輸入、嚴防擴散、嚴防反彈,高標準落實「兩證一條一出口」「14天居家隔離」「一對一專人包靠」等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對境外及境內重點區域來濰人員管控,同時加強各小區的常態化防疫消殺工作。截至目前,清池街道未發現一例確診和疑似病例,防控情況整體穩定,企業有序生產,居民生活未受到較大衝擊,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了階段性重大勝利。
速度,項目清障再創清池速度
該街道始終牽牢重點項目這一經濟發展的「牛鼻子」,全面打響「項目大會戰」,全力解決拆遷清表過程中的瓶頸問題。工作中,通過實施「三三三」工作法,即實施「項目有專班、立項即督查」、「一周雙調度」、「驗收銷號」三項機制,破解手續辦理、遺留難題、力量不足三類問題,落實獎懲激勵、氛圍營造、工作力量三項保障,及時破除了阻礙項目清障的各類「枷鎖」,有力保障了項目民事清表提速推進。截至2020年12月14日,涉及清池的26個重點項目民事全部清零。
聚焦,城市管理實現全面提升
按照「城市建設管理提升年」部署要求,以綜合執法局執法中隊管理體制調整為契機,成立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城管辦公室,全方位統籌開展城市管理工作;成立各社區城市管理巡邏隊伍,配齊配強綜合執法、市場監管等專業力量;明確社區黨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職責,壓實城市管理工作責任。調整細化城市管理「微網格」。在原有12大社區網格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細劃分為39個微網格,優化城市管理服務半徑,第一時間處置12319平臺、網格通平臺上級通報問題3810條,精細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紅色,基層黨建更加夯實鞏固
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建設。以府東、浞島社區為試點,探索打造「紅心築夢五彩府東」「以和為美潤澤萬家」黨建服務品牌。高標準建設府東、浞島和油坊3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積極打造以社區黨委為中心,居委會、物業公司、業委會、社會組織、駐區單位等多方協同的治理服務體系。2020年,府東社區和花園社區被評為「高新區黨建示範點」。打造街道黨校。為打通基層黨員幹部教育「最後一公裡」,將六樓會議室改造成高標準的街道黨校,預計今年1月上旬投入使用,後期將依託街道黨校規範黨員教育培訓。成立清池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建立「青年人才信息庫」,並從中選出優秀青年人才65人,實行動態管理。街道青年人才黨支部被濰坊市委組織部評為「過硬黨支部」。探索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加強黨組織對物業企業的領導,在全市成立首個街道層面物業服務聯合黨委,黨委下成立12個物業服務聯合黨支部,並以張營社區為試點,打造「12343」紅色物業管理體系,積極打造紅色物業示範點。
幸福,民生事業全面發展改善
全力加快棚戶區改造進程。2020年全年計劃分配居民安置樓1732套,目前已分配安置樓2182套,完成計劃的126%,聚福四坊一期交付後,可累計完成安置樓分配3668套,完成計劃的212%。持續抓好冬季供暖工作。對轄區74個居民小區開展供暖情況摸底排查,其中全域範圍排查2次,專項排查1次,梳理相關問題21項,積極對接區城管中心、熱力公司、開發企業、物業公司等協調解決,全力保障轄區居民溫暖過冬。發展壯大社區集體經濟。盤活閒置土地資源,協助王家油坊二社區成立王油二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流轉的百餘畝土地建設都市農場,並成立了2家果蔬直營店,預計每年增收100多萬元。目前,街道35個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均已達到最低標準。落實政策幫扶包靠制度。全街道享受低保的人員以及特困人員共有140人,全部落實專人包靠。2020年前11個月,累計發放城鄉低保、特困、臨時救助、孤兒、「殘疾人兩補」以及春節走訪困難戶等各類社會救助資金288.75萬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綠色發展,安全環保呈現良好態勢
開展安全隱患綜合整治行動。全年聘請安全專家開展企業安全檢查152次,發現的456處隱患問題得到100%整改;開展液化石油氣鋼瓶專項整治,依法取締鋼瓶437個,為便民市場、攤點群商戶替換安全智能角閥178個,實現轄區轄區天然氣100%開通;實行森林防火與秸稈禁燒瞭望巡查制度,設立6處瞭望點,成立15支社區巡控隊伍,銷號整改火災隱患85處;全面排查生活區內澇隱患,完成邱家小區等7個小區內澇隱患整改。建立健全突發災害事故應急預警機制,成立應急指揮部及2個應急組、1個保障組共計30人的防災減災救災應急隊,全年組織培訓演練3次,確保災害預警期間落實24小時值班制,全力保障轄區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嚴查整治「帶泥上路」及道路積塵問題。以路街為單位開展「地毯式」排查,對排查發現的160處問題逐一編號,繪製詳細的問題分布圖,實施分類整改。其中,對35個路口鋪設了石子,對19個無保留必要的路口用圍擋等進行封堵,對19個路口進行硬化,對87個路口進行衝刷,「帶泥上路」和積塵問題得到全面整治。做好揚塵及餐飲油煙治理。加大對舊村址、鐵路沿線的日常巡查,整改黃土裸露問題230處,鋪設濾網420萬平方米,噴灑新型抑塵劑15萬平方米,有效提升了轄區環境質量。對轄區主要街路餐飲油煙汙染問題開展夜查233次,出動檢查人員825人次,督促152家餐飲經營單位及時安裝和規範使用油煙淨化設備。(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蓓 通訊員 李超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