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心理學:你在親密關係中為何沒有獲得幸福

2020-12-20 瀟依情愫

剛看到一個新聞登上熱搜,成都一14歲未成年遭遇商人8次性.侵,期間還被拍裸.照發給同學威脅,女孩懷有身孕,醫院鑑別某商人是未出世孩子的生物學父親。女孩家人向上舉報,在取保候審期間對方竟然還順便旅了個遊,這真的是天大的笑話。

在輿論及嚴重的心理壓力下,女孩選擇了自殺。這對於一個家庭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此類的案件也屢見不鮮,大眾也都在關注事件的後續走向,世上真的有天道嗎?如果神要毀滅你的話,你只要對他們發怒,讓他們變成錯的一方就行了。如果你理直氣壯,就連神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也許邱吉林就是依仗自己的資本,二者的背景懸殊太大,所以對於女方的控訴不以為然,依然樂得瀟灑。是非公斷自有定論,我們來從原生家庭研究一下該如何處理親密關係。

女孩和被告人是在網上認識的,雙方加了好友,邱吉林採取金錢利誘、威脅等手段強迫不滿14周歲的小小與其發生關係。不僅如此,在此期間竟然拍攝性.侵視頻並傳播,在法庭上被告承認與未成年小小發生關係,但表示自己不知道對方是未成年,這豈不是無賴行徑。

有人質疑是女孩的媽媽對孩子的教育不當,二人的身份差異巨大為何會產生交集?儼然是被害者有罪論。女孩的父母會告訴她要注意保護自己,但是最重要的難道不應該是男孩的父母告訴孩子要尊重女性嗎?

在生物鏈的消費等級上:女人>老人>孩子>狗>男人。自古以來女性、老人、孩子都是處於弱勢群體,在力量上女性是弱於男性的,所以在家庭環境當中也會出現屢見不鮮的家暴問題。

以《暖愛》當中的霍梔為例,她心地善良,由於從小在福利院長大,缺乏親情的關愛。所以在她得知自己有姐姐和媽媽之後剛開始是憤怒,憤怒當年一對雙胞胎為什麼放棄的是自己,家庭的拮据加上先天性心臟病讓父親忍痛丟下了她。

再加上秦櫻素兩邊的欺騙,母親因為精神有問題並不知道她的另一個女兒還活著,欺騙霍梔母親一直在掛念她,讓霍梔心生愧疚。長期孤身一人的霍梔突然之間有了家人自然是開心的,她信任著她們。

而這份親情也成為了秦櫻素謀取利益的手段,霍梔為了想要知道姐姐到底在哪裡,給她買了很多東西讓超市的服務員送過去,秦櫻素又不和霍梔講,忙著搬家結果差點流產。母親把霍梔罵了一頓,說「我女兒萬一有什麼三長兩短我和你沒完」,是不是感覺很諷刺,對著自己的親生女兒去維護另一個女兒。

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中有很多案例,孩子都把父母當做神一樣的存在,父母不高興都會以為是自己的問題,是自己做得不夠好,惹父母傷心。但是如果追溯根源自己和伴侶之間出現的問題都能從父母身上找到答案。

所以作者給出建議:不要過度神化父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句話是錯的,要試著將父母拉下神壇,當他們回歸凡人姿態的時候,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看待他們在親密關係中找到平衡。

三十四歲的萊特是一家體育用品店的老闆,他痛苦的根源是因為自己是個工作狂,除了工作什麼都不會,即便是在家裡也是在忙於工作,妻子面對著一個像機器人似的丈夫,最終選擇了離開。後來在新女友的身上發生了同樣的悲劇結果,他想讓自己放鬆下來。

原來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像這樣拼命工作了,家裡有3個孩子,他是大哥,8歲的時候母親患上了神經衰弱,照顧弟弟及母親就成了他的工作。父親面對著這樣的狀況平時都睡在客房,給母親請了醫生但是都沒什麼效果,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父母的婚姻關係本身就是很奇怪的,所以造成萊特自己無法正確對待婚姻關係,自己也想改變當下這種狀態但是已經習慣了忙碌的狀態,沒法陪女友去休息,給不了對方想要的浪漫。

所以當下所處的痛苦在原生家庭身上一定是可以找到根源的,樊登在講創業的時候就講了創始人的性格因素,一個人最終能夠取得的成就與他的原生家庭有關。我深以為然,一個人的格局與遠見取決於是否能夠和原生家庭和解,即便是有毒父母,也要找到雙方融洽的相處狀態。

稱職父母必須履行的五項基本職責:

1. 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

2. 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身體上的傷害

3. 必須滿足孩子對愛、關懷以及更深層次的情感的需求

4. 必須保護孩子,使其免受感情上的傷害

5. 必須在道德倫理方面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

來對照一下看你的父母是否都做到了呢,這麼基礎的父母都沒做到,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認知不同的人思維也是不一樣的,多虧我靠自律把自己培養得這麼優秀,哈哈。繼續努力中。

我們再看一下情侶之間的共依存關係,判斷是不是屬於這類人。

1. 解決他遇到的問題或者減輕他的痛苦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願意為此付出任何的情感代價

2. 我的好心情來自他的讚許

3. 我保護他不受自己行為所產生的後果的傷害。我為他說謊,替他掩飾,決不允許別人說他半點壞話。

4. 我盡力讓他按照我的方法行事

5. 我從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或願望。我只在乎他的感受和願望

6. 只要他不拋棄我,我願意做任何事情

7. 只要他不生我的氣,我願意做任何事情

8. 我認為充滿波折和戲劇性的關係會讓我更有激情

9. 作為一名完美主義者,一切差錯都讓我自責

10. 我常常覺得氣氛懊惱,不受重視,被人利用

11. 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裝作一切都很好

12. 想讓他愛我的努力支配著我的生活

梅勒妮是不折不扣的共依存者,每一項都中招了。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戀愛觀,她一直在無私地為對方付出,這是不對等的狀態。在《親密關係》當中,作者講到親密關係的伴侶其實是為了幫助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

我們在尋找真愛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找尋自我的一個過程。絕對的愛是無條件的,但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情感是來自於人類在馬斯洛需求當中的「愛與被愛」的基本需求,這個主要的動機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磁場」。

往往我們在一段親密關係當中給對方施加了一定的壓力,那就是希望對方滿足我們的一些需求,戀愛的雙方多是互補的存在,你缺少的東西才會吸引到你。但是實際上一段關係的目的並不是給予與接受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真正的愛應該是無條件的,完全與任何情境和情勢無關,也無法從他人那裡獲取,也並非由他人的行為而觸發,而是因為你就是你。所以萌生了一系列的一見鍾情系列,顏值即正義,始於顏值,終於才華,限於人品,我想這才是最好的感情。

我們所期待的愛與幸福,並不能依賴於伴侶的給予,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開心不是他們的職責。我們需要的是能鼓勵我們超越自我的伴侶,我們希望能夠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所在,要知道人生本無意義,是我們給自己設定了目標之後才具有了意義。

在我們受到考驗時,希望伴侶能夠幫助我們克服難關,這才是伴侶存在的所謂的「靈魂關係」。我們不能把一切自己的需求都施加在伴侶的身上,對對方懷有過高的期待,那樣一段關係也會失衡。作者說期望就是通往地獄之路,所以要謹記幸福是自己創造出來的,而不是對方給予的。

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人能給,也沒有人能讓我們快樂,除了我們自己。我們值得被愛,無論何時何地,即便是被原生家庭傷害也要相信你有愛人的能力,也值得被愛。

月暈現象是美麗而令人心動的,但由靈魂所引導的親密關係遠比那光彩還要更美更動人,這才是我們心中真正嚮往的。

相關焦點

  • 《幸福實驗室》丨這檔名不見經傳的「心理學紀錄片」,何以化身「親密關係圖鑑」,口碑爆棚?
    茶媽媽小青柑《幸福實驗室》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科學指導愛情,用實驗探尋幸福。以一席黑馬之姿,成功譜寫出「當代親密關係圖鑑」,給迷茫中的男男女女打造了一本「科學愛情寓言」。從開播到收官,茶媽媽小青柑《幸福實驗室》一路以稀缺科學的內容和春風化雨的情感輸出,將親密關係拆分為五大階段,並邀請了彭凱平、陳海賢、李銀河、王勇、徐潔等國內心理學和社會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通過「36問」、「號碼牌實驗」「失戀實驗」、「吊橋實驗」和「夫妻箱庭」五個心理學領域十分經典與權威的實驗,全面回應了觀眾對「怎樣脫單」、「選擇怎樣的戀愛關係形式」、「如何面對與處理失戀」、「怎樣擇偶」、「怎樣經營夫妻關係
  • 《幸福實驗室》解析建立親密關係第一步
    國內首檔大型心理學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茶媽媽小青柑《幸福實驗室》自8月26日在優酷播出以來,以對親密關係的深入剖析、獨到見解贏得無數觀眾的追捧熱議。節目以真人實驗的形式,與都市中追求幸福的男男女女共同探討如何用「積極心理學」的科學方法,緩解焦慮,獲得幸福感。
  • 豆瓣8.0《親密關係》解讀一:親密相處之道,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而且隨著生活的進行,吵架變得見怪不怪,也因此讓人對幸福的到來越發的沒有了期待。不過面對吵架這件事,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吵架的源頭可能無法被控制,但是吵架的過程是可以人為的進行改變和把控的。也就是說幸福其實從來都沒有拋棄你,只是你選擇了錯誤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 《幸福實驗室》:體驗心理學實驗,尋找你的幸福
    如何處理與身邊人的關係,如何收穫愛與認同,是一個人窮極一生要去經營的事業。一個人要多努力,才能平穩地走過一生,又該多幸運,才能收穫圓滿、幸福的生活?也許,心理學能給我們一點啟示。 近日,優酷視頻獨家上線了一檔大型真人實驗體驗類節目《幸福實驗室》,以「實驗+觀察」的方式,聚焦時下大眾關心的情感議題和社會現象,重現經典心理學實驗,在科學的指引中尋找幸福生活的答案。
  • 《想見你》:用心理學剖析「禁果效應」下李子維的高效戀愛方案
    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男生因為沒有正確使用「李子維式」禁果 效應,沒有將自己的優勢與吸引點展示給異性,從而導致自己的喜歡無法得到回應,讓自己收到好人卡的機率遠高於愛情。雖說「禁果效應」是心理學中一個重要的效應,但《想見你》中「李子維式」禁果效應才是我們在戀愛中最需要學習的心理學概念,因為它決定了我們的戀愛之路是否能夠順暢走下去。
  • 親密關係中的錯誤行為,才是你婚姻不幸福的原因
    可是我們很多人在婚姻中,或許是很在意這段婚姻,又或許很愛這個人,但是我們都未曾想過經營婚姻,在婚姻中,我們都以為這個人不會走,那個人不會離開,所以,從沒有注重過婚姻的質量,也沒有在意過婚姻中的細節,導致我們的婚姻關係出現隔閡,最後讓好好的婚姻,產生裂痕,無疾而終。
  • 兩性關係中愛情與婚姻--從深度心理學來看
    愛的關係今與昔唯有在戀愛中,人的二個基本心理需求可以同時得滿足∶一是無條件被人接納,二是在所愛的人心中居首位,特別心裡愈空虛或愈不成熟的人,愈容易依賴對方來支撐你脆弱的自我價值感。不知不覺地,期望對方能隨時隨地無條件接納你、隨時隨地把你擺在第一位;心理愈沒有安全感的人,日後對伴侶的要求愈是加倍;過去受的傷,要從現在愛的關係中加倍討回。
  • 挽回中的心理學常識你知道多少?
    所以在挽回中具備一些基本的心理學常識,可以幫助你有效的鑑別機構的專業性,也能幫助你更好的挽回情感獲得幸福。你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科學心理學嗎?首先,我們應該了解下目前世界對心理學最主流的定義: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與行為的科學。
  • 心理學:戀愛關係變淡,是從不再願意分享心事開始的
    文/學乃身之寶 戀愛之初,兩個人可以愛得死去活來,但一旦時間拉長,很多戀情會從原來的絢麗期進入到幻滅期。 如果在感情出問題的時候,雙方沒有好好應對,戀愛就會出現危機。 那麼,怎樣避免戀愛危機呢?
  • 親密關係心理學:5步找到你的理想情人
    單身久了,就會想戀愛。可是找個對象雖然不難,但將就的戀愛關係,也強不了多少。真希望自己的理想伴侶是能夠從天而降,緩緩的來到自己的面前,然後從此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可素,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明顯,點開這篇文章的你,目前還沒有等到那個TA的出現。不想守株待兔,可是又不想飛蛾撲火?根據一些幸福的伴侶的闡述,總結出了以下5個要點,或許,能夠給你提供一些幫助哦。
  • 在親密關係中,警惕煤氣燈效應,對你產生的心理暗示
    很久之後,她知道了「煤氣燈效應」,這是一個心理學名詞,而這個名詞解釋了她為何會在這段感情裡一呆就是7年,大致的意思就是:認知否定,通過「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而進行心理操控和洗腦,而親密關係中最常見。當她回想起自己所遭受的情感和家庭暴力,知道自己盡然活得如此卑微,當她意識到的這一刻,她毅然選擇了離開。
  • 別再抱怨原生家庭了,張德芬教你如何獲得溫暖浪漫的親密關係
    哈佛大學歷時75年,跟蹤了724人的一生,最終得出一個結論:最幸福的人不是有錢有名望的人,而是能處理好各種社會關係、尤其是婚姻關係的人最幸福,這樣的人不僅幸福感強,而且身體和大腦都衰老的慢,普遍壽命長。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和伴侶越來越相愛,獲得一種溫暖浪漫的親密關係或者靈魂關係,但事實上,能獲得這種關係的人少之又少。
  • SCL90:伴侶關係衝突評估,親密關係中,怎樣才能越吵感情越好?
    02  「我愛TA,但還是沒辦法不吵架」 心理學中將兩個相互影響和依賴的人建立的一段共同關係稱為「親密關係」,伴侶關係則是親密關係最常見的一種。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親密關係,希望找到一個懂自己愛自己的人。然而就算這個人出現了,關係的維持也才剛剛開始。伴隨著甜蜜的往往是衝突和爭吵,很多人無法接受關係中這些必然出現的不愉快元素而選擇迴避,結果自然是這段關係走向結束,或者一直卡在瓶頸停滯不前。
  • 【愛情】愛情心理學,教你「戀愛」的正確打開方式
    她樂意與學生溝通此類問題,因此產生了一種想法: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改變幫助學生理性戀愛呢?契機出現在1999年,當時廣外號召老師們開選修課,於是她就嘗試性地推出「愛情心理學」的選修課。  「正式把愛情課列入課表,這在國內絕對是最早之一」,韓娟美強調,「比如,在戀愛前必須讓思想先準備好。這個『準備』不是指準備戀愛,而是先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 親密關係有5個階段,為何大多數婚姻都沒有熬過第2階段?
    作者丨小朋最近我在看一本書《懂得愛,在親密關係中成長》。從聽說這本書很好,到打開閱讀它,中間過了6年。在讀這本書之前,我還看了另一本心理學專業書籍,那感覺像啃木頭一樣,我覺得自己像在看天書,覺得自己愚笨不已。繼而我又打開《懂得愛》,感覺它平易近人好吸收。
  • 《婚姻故事》:探尋婚姻中親密關係的真諦及對現實的思考
    《婚姻故事》是2019年上映的一部好萊塢影片,故事講述了一對夫妻離婚中發生的故事。電影獲得了奧斯卡、金球獎、金獅獎的提名,豆瓣8.6分。雖然是一部文藝片,但也在好片雲集的2019下半年突出重圍讓人印象深刻。
  • 親密關係裡,最忌諱什麼?
    親密關係裡,雙方都成長在不同的家庭,接受著不同的家庭價值觀、有各自的生活習慣,總的來說,他們是獨特的個體,有很多的不同。這些不同,或許在初識的時候正是對方身上讓我們心動的亮點;慢慢相處以後,這些不同大多成了矛盾的來源。在親密關係中,減少衝突並有效的調節情緒,是關係幸福的關鍵。
  • 以愛情三角理論建立親密關係,用四階段法及XYZ法維持親密關係
    比如小時候我們和父母,長大了和伴侶,之後和子女,彼此的經歷共同分享,彼此的行動互相信任,彼此的生活相互交錯,乃至形成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存狀態,這種感覺讓我們覺得,自己在世界上不是孤獨的,產生深深的歸屬感和充實感,這種關係更加側重的是心靈上的關係。
  • 《親密關係》:最好的愛情,是與你相伴一生
    《親密關係》一書,面世以來,受到諸多對愛情與婚姻有迷惘的人的擁躉,它是一本愛情教科書,親自為你解惑,給你指出行動的依據與方向,予你對未來的肯定,讓你與所愛之人關係永葆親密。該書一版再版,現在這版已是第五版,可見其有多受讀者歡迎。
  • 兄弟姐妹為何會反目成仇,曾經的親密關係是否讓你困擾
    在心理學中,兩個人之間能彼此互相影響對方,並且互相依賴,才能稱之為兩個人是有關係的。而當兩個人的互相依賴性很大時,這種關係才會被視為親密關係。親密關係不局限於戀人、夫妻之間的異性關係,親情、友情也都是親密關係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