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黃泉,很多道友都是「羅黃並提」,羅喉英雄史詩一般的劇情固然可稱霹靂永恆經典,而黃泉本身的故事亦是精彩絕倫。
撥開冗雜的劇情枝蔓,黃泉的故事是三段復仇人生。黃泉的一生(指劇情表現時間)都是圍繞著復仇,而每一次新的復仇都是為了上一次復仇的對象。
黃泉的本來身份是幻之一族的遺孤,也是上一代月王遺留的私生子,與月族之王幽溟、月族大將軍蒼月銀血為同父異母的三兄弟。在幻之一族為月族所滅之後,火狐夜麟化為暗夜中的殺手,向新一代月王幽溟復仇。而在這個過程中,見識到蒼月銀血與幽溟之間的兄弟赤誠,決心放下仇恨,並在暗中幫助月族。而在此時,武君羅喉復活,剛出場就滅了月族並殺死了蒼月銀血。
火狐夜麟給弟弟幽溟留下了一封信。
一個惡鬼該如何得到滿足,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這個答案。天該由我來踐踏,萬物該由我來宰殺。恨蒼天,恨宿命,除了恨,我一無所有。身上的王族之血加深了我的恨火,誓要吞噬這片土地。我恨,為何我只能擁有恨,卻不能擁有其他的心情。直到看到你,我才明白答案是什麼。原來我只是想找回,我應得的,叫做親情的東西。若是我註定此生都必須活在仇恨當中,我會永遠記住這段有兩位兄弟陪伴的日子。請放下仇恨,因為我,將為月族擔起一切!」
再次出現,他化身為黃泉,在天都與天下封刀大戰之中幫助天都一方,因其高超的武力順利得到羅喉的賞識並留在天都,成為羅喉最為看重的部屬。而黃泉蟄伏的目的只是為了尋找報仇的時機。羅喉未嘗不曾感受殺機,然而他扔允許黃泉留在身邊,給予他挑戰自己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數次關於「英雄」的對談,讓黃泉逐漸認可羅喉的英雄觀,並認可了羅喉本身,二人成為亦敵亦友的關係。在羅喉誤中千葉傳奇與刀無極之計,遭受多方圍殺,黃泉浴血護持。然而他也堅持要親手報仇,所以最後在逃亡的中途,黃泉銀槍仍然是刺入了羅喉的胸膛。隨後也為了完成對羅喉的承諾,浴血千裡,一路奮戰,帶著神之子前往寒光一舍。面對多方勢力接連不斷的圍殺,黃泉亦曾自笑痴愚:
為何而戰,為了一個仇人,為了一個女人,還是為了一個嬰兒,值得嗎?黃泉想笑,笑這個問題,更笑自己的痴愚。
然而他終究不曾放棄,不僅僅是因為承諾,更是因為他早已認可了羅喉,看重、惺惺相惜於這位曾經的仇人。
然而羅喉再次復活,他無論如何也無法再殺他第二次。這次的報仇自然也仍然以失敗告終。
最後羅喉被刀無極陷害,死於佛業雙身。黃泉繼承羅喉的意志,向刀無極復仇。在幾近功成之際被刀無極的兄長醉飲黃龍擋下,在醉飲黃龍的懇求之下同意暫緩復仇,在刀無極也被醉飲黃龍所感召重拾兄弟之情後,黃泉實際上也放棄了報仇。在刀無極死後,黃泉將他的佩刀「荒豹雷刀」與醉飲黃龍的佩刀」神刀龍麟」,一同葬於醉飲黃龍墓前。
這三段復仇,每一段都不了了之,而每一段又都是黃泉本身的成長。在第一段復仇中他獲得了親情,在第二段過程中他獲得了友情,在第三段則是寬容,對情義本身的認同。
在混沌的霹靂武林,是非對錯也是混沌不清。幻族與月族的多年徵戰,身為幻族遺孤的黃泉不該報仇嗎?
應該。
他報仇了,然而卻不徹底。因為幽溟與銀血本就是與他同血脈的兄弟。
隨後羅喉殺了銀血,滅了月族,身為銀血兄弟的黃泉不該報仇嗎?
應該。
所以黃泉銀槍堅定的插入了羅喉的胸膛。只是羅喉卻再次因為邪天御武之血死而復生。而早以認可羅喉的黃泉面對羅喉的誠意(放出月族與幻族剩下的遺民)也選擇了遵從內心的意志與羅喉和解。
羅喉被刀無極陷害,死於佛業雙身之手,繼承武君遺志的黃泉應該報仇嗎?
當然應該。
然這次卻是受阻於醉飲黃龍愛護兄弟之意。而刀無極最後迷途知返,愛護兄弟之心又何嘗不是曾經的火狐夜麟之鏡鑑呢。最後黃泉將刀無極佩刀「荒豹雷刀」與醉飲黃龍的佩刀」神刀龍麟」一同葬於醉飲黃龍墓前,也是最後對醉飲黃龍與刀無極之間兄弟情誼的認可。
一生為報仇的黃泉一次也沒能真正報了仇。而通過黃泉的視角,卻是一個對霹靂武林很有意思的註解。
即所有的人,不論好人壞人,不論智者愚者,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善惡之分。無論月族、羅喉、刀無極何人不曾殺害無辜,何人不曾手染鮮血,而他們也逃不過殘酷武林中殺人人殺的宿命。當黃泉踏上復仇之路,身為觀眾的我們每一次都未嘗不希望他能手刃仇人,而到最後卻也和黃泉一樣,最終與他的仇人和解,放棄報仇。
而驅使我們做出這樣的選擇的,不獨是因為角色的獨特魅力,更多的是一個「情」字。
武林的混沌造就江湖之無情,而人生的各種羈絆又造就江湖之多情,所以人生的際遇總是以恨開端,卻因情收尾,在悲劇之後讓人喟嘆。這樣的故事,在霹靂江湖中,又何止是黃泉一人。這也是霹靂的悲劇美學,也是霹靂的故事最動人之處。
往期回顧:
蟻裳顧命龍戩人物分析(兼議盜天下與魔息)
我在時間之河裡等你的回頭——解讀菩提雙子(俠菩提&赮畢缽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