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站在鄙視鏈頂端,
如今卻將不復存在。
1月5日10時15分,蝦米音樂發布了一封名為《感謝您的一路陪伴》的公告,文中提到「因業務調整,將於2021年2月5日0點停止蝦米音樂服務」。
這一消息,令眾多蝦米用戶直呼「難過」「不舍」。有網友甚至期待蝦米有一天能夠「復活」,但2月5日開始,「蝦米」這個品牌,連同其12年來所生發的種種,確實都將不復存在。
1.放棄to C業務
按照聲明,蝦米音樂將分三個階段調整業務,每個階段相隔一個月。
2021年1月5日0點後,蝦米音樂停止帳號註冊、會員充值、蝦幣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開啟用戶個人資料與資產處理通道。
2021年2月5日0點後,蝦米音樂停止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內容消費場景,停止個人資料導出或下載,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
2021年3月5日0點後,蝦米音樂除網頁端音螺平臺音樂人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外,其他運營均停止,關閉伺服器,屆時及以後將無法登錄。
也就是說,蝦米音樂放棄了to C業務,但還會繼續to B服務。
早在2020年11月底,就傳出蝦米音樂關停的消息,當時網友紛紛留言跪求不關停。
如今真的要關停,不少人表示驚訝和惋惜,認為音樂平臺當中,蝦米音樂做到最為專業,關停十分可惜,希望只是謠言,但想不到真有這一天。
2.曾高居國內音樂平臺鄙視鏈頂端
蝦米音樂成立於2008年,是國內最早的數位音樂平臺之一,擁有3000萬首曲庫,至今已吸引了4萬多原創音樂人入駐,擁有1000多個曲風流派、5億多個優質歌單。
蝦米早在2013年時已是擁有2000萬註冊會員的音樂社區巨頭,不僅是音樂愛好者的家園,更在國內音樂平臺中高居鄙視鏈頂端。
2014年蝦米音樂發布中國第一張網際網路唱片《尋光集》,同時啟動了專門扶持國內音樂人的「尋光計劃」;
2015年起,蝦米先後與華研、滾石、相信、BGM、寰亞、SM、Merlin達成內容合作,為樂迷提供了多種類型的數位音樂內容。
2019年開始,蝦米音樂先後升級音樂趴間、AI日推並與英國MQA公司達成合作,從不同維度提升用戶享受音樂的體驗。
彼時,蝦米音樂上囊括了最為齊全的曲風流派分類列表、最多元的音樂庫以及最為完整的音樂人、專輯和歌曲信息。
同時,蝦米音樂也鼓勵用戶發布UGC內容,在蝦米,用戶可以修改音樂分類,自由上傳曲目,編輯歌詞等信息,這讓不僅讓蝦米成為當時音樂社區氛圍最佳的流媒體,這吸引越來越多音樂愛好者湧入,其中不乏高端樂迷。
作為國內最富調性的音樂平臺,蝦米曾憑藉著豐富的曲庫分類、智能化的音樂推薦獲得不少粉絲的喜愛,對小眾、長尾音樂需求的滿足,也是蝦米樹立業界口碑的關鍵。
3.從重視到忽視
2008年創立,2013年被收購,阿里是蝦米音樂發展歷程中繞不開的話題。
拿下蝦米音樂後,阿里曾多次調整音樂業務,釋放出對音樂的重視,比如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組建成阿里音樂,在2015年成立阿里音樂集團。
可到了2019年,也就是阿里收購蝦米音樂的第六年,阿里的態度變得微妙。
當年,蝦米音樂從阿里大文娛剝離,轉到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3個月後,阿里和雲峰基金向網易雲音樂注資7億美元。
也是從阿里投資網易雲音樂之後,蝦米音樂對音樂授權等to B服務開始重視。
代表事件包括蝦米音樂與太合音樂集團達成數位音樂內容合作,在音樂版權、IOT智能設備、在線K歌等領域嘗試數位音樂內容合作新模式,還與數位音樂分銷商Believe Digital達成700萬首歌曲的版權合作協議。
4.版權缺失及缺少用戶運營
從第三方數據看,版權缺失直接影響了蝦米音樂的競爭力。
艾瑞最新披露的2020年11月月度獨立設備數顯示,行業前四名依次是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網易雲音樂,獨立設備數分別是3.28億、3.07億、1.88億、1.62億。
蝦米音樂雖也在前五,但月度設備數3723萬,且是當月唯一環比下降的平臺。
阿里收購蝦米後,通過各類活動贈送蝦米會員,導致蝦米平臺盈利模式受損,無法進行多方盈利。
而且QQ音樂、網易雲音樂通過運營,都為自己建立了文化屬性,突出了差異化,但蝦米音樂在用戶運營上一直沒有大動作,無法獲得某一類群體,壯大用戶群。
5.小結
蝦米音樂官方微博發布蝦米音樂年終盤點,《我和蝦米的故事》,和網友進行了道別,並說道:未來,不管在哪裡,請記得:蝦米愛你!
蝦米的關停就是個商業取捨,也不複雜,這樣的事經常發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我們還是為蝦米這麼多年積累、沉澱下來的音樂庫等內容、情感而惋惜,我們也希望大資本對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能夠更有遠見,更有溫度。
音樂是精神消費品,不應該成為流量、燒錢的遊戲場。
希望有更多美好的音樂,讓更多的人聆聽。
財經下午茶綜合自北京商報、北京青年報、態℃、老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