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兒立》可能是華語同志電影史上尺度最大的一部。
捆綁、群趴、裸體盛宴、關鍵部位的發射等都在電影裡有呈現鏡頭。
幾十個形色各異的青年,包括巴西、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GV演員全部裸體出演。
目前,大中華地區只有臺灣能公開上映。
男主角楊可(賀飛飾)從小喪父,跟母親一起生活。
長大後,媽媽患病成了植物人,楊可當了京劇武生。京劇團破產後,沒有其他謀生技能的楊可從事裸體模特行業。在一次當野外裸體模特的時候,楊可被騙,衣服也被騙走。楊可光著身子在大街上走,遇到了給他衣服的王強。
王強想和楊可搭檔,做他的經紀人,並領著他接拍了一部藝術片。這部「藝術品」(電影裡呈現的是導演的上一部電影《同流合烏》)最後被剪成了G片。
因為這部G片發布出去,楊可反而有了名氣,成了MB,王強負責給他拉皮條。
楊可通過當MB,有了一些積蓄。
在母親離世後楊可開了一家餐廳,並在餐廳認識了打算一起出國生活的愛人。
知道楊可要出國,並且欲把積蓄留給別人後,王強心生歹念,僱人假裝MB客人,將楊可殺害。
主演賀飛
《三十兒立》是香港著名同志片導演雲翔的作品。
在雲翔的採訪中,導演認為《三十兒立》不同於他以往的同志片,主要是在講性工作者,尤其是男的「性工作者」,這個特殊行業一般人了解比較少,他要把臺灣的男「性工作者」真實景況呈現出來。並藉此講述了一個非常大時代的愛情故事
但是,看完電影,澈澈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這部電影,真的和愛情一點關係都沒有;至於所謂的大時代,估計是說當下日漸盛行的男色消費吧。
《三十而立》還未正式上映前,媒體就炒作得沸沸揚揚。
打著「大尺度」的男性裸體盛宴噱頭,足足吊起同志影迷的胃口。
電影一開始,便是幾十個帶著面具的男性與男主在竹林裡裸體追逐。
之後的劇情裡,導演更是見縫插針地呈現大尺度男性表演。
為了讓楊可了解性服務者行業的工作狀態,頭牌男妓帶著他去參觀SM玩樂室,去品嘗男性裸體壽司,去參加多人男性性PA。
被楊可毆打的騙子,為了報復楊可。假裝騙楊可拍電影,實則安排了30個人輪J男主。
至於楊可最後的結局,被GV男星包含扒光後肢解;慘死了還沒結束,屍體還被王強食用。
至於上述種種,給澈澈的感覺,完全是導演為了拍各種男性身體才加入的故事線。而不是為了故事的推演而展現男性身體。
《色戒》裡梁生和湯唯的幾場床戲,男女之間的進攻與迎合,都在展現王佳芝對易先生的感情不斷加深。
而《三十兒立》裡全片不分時間、不分地點、毫無理由男性「遛鳥」,既沒有升華電影主題,也非推進劇情。
至於捆綁SM,群P什麼的,也淪於展示沒有情感沒有靈魂的獵奇。
《三十兒立》出來後,觀眾們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負面。豆瓣得分3.7。
·導演可能以為自己在玩人體藝術,個人認為莫名其妙的露械就是暴露狂,搞不好還可能是精神病。
·從頭到尾都是為脫而脫,完全不清楚意義何在。
·別打著藝術跟同性的幌子拍著不知道是什麼鬼的東西了。
·作為電影看不下去,作為GV硬不起來,我真的找不到它的定位在哪裡,善哉善哉!
·前面以為是色情片,後面發現是恐怖片,最後發現是宗教倫理片……
·如果有人企圖將這種東西正名化,或者打著藝術自由的口號企圖曖昧個人認知,那這種人是真的蠢且是真的壞。惡俗!惡俗!
·這是什麼鬼JB東西,賀飛接片子都不過腦子嗎?
不知道別人是什麼感覺,反正澈澈看到這種沒來由地,赤條條蕩來蕩去的男體電影,甚是無感。再加一句,這種電影,不僅醜化了性工作者,更醜化了男同性戀群體。
至於上面戲謔提到的宗教倫理片,是因為《三十而立》中增加了佛學裡有關因果轉世的說教。
電影一開始,竹林裡楊可其實已經死了,其他帶著面具的裸體男體,不過是生前認識他或者害他的人。
他們追逐的不過是楊可的鬼魂。
整個片子實際上是回憶式的,一開始楊可就死了,之後不斷閃回。但因為片子剪輯得凌亂,實在讓人有點難懂。
很多觀眾認為雲翔在電影裡的說教太無趣,恰恰相反,澈澈倒是挺喜歡這一部分內容。
可能是有關宗教輪迴和生命哲學的思考,多少提高了原本乏味的電影主旨;又或者男主楊可的命運之軌確實太苦,相信輪迴之說,使得觀眾看完楊可經受的種種磨難後不會太過壓抑。
雲翔是香港著名的同志電影導演,其代表作有《永久居留》、《安非他命》。
導演雲翔
雲翔拍攝同志題材的電影初衷是:「感覺現在的同志電影都不太好」。而他自己的電影風格卻飽受爭議,往往被人以「賣弄男色」之名不乏偏頗地概括。
對此,雲翔導演在《青年電影手冊》(第五輯)中回應道:「如果男色可以賣弄,為什麼不賣?」
雲翔認為自己是香港唯一不考慮市場的導演。
「我絕對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因為我自己對市場把握不準而故作清高。」
雲翔認為:同志電影不能只拍給同性戀人群看。
「不少同志電臺都像是在一個小圈子裡面自說自話,其他人不容易看懂它在說什麼。我覺得這樣電影的價值就會變得不是很大。」
「同志片如果只是拍給同志看,有什麼意思?我反而覺得同志片是拍給非同志看的——這樣才會有促進社會公平和溝通了解的作用。」
李澈 | 作者
微信公眾號: 李澈學長
封面自網絡
每日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