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籍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昨天下午塵埃落定,接近18時,同意罷免票數超過門檻8萬1940票,正式宣告罷免成功。
昨天一早,桃園市中壢區的不少民眾就出現在投票所投出自己的一票,而依照桃園市選委會公布,中壢區共有32萬7758人,同意票數達總人數的4分之1(8萬1940票),且高於不同意票,罷免就能成立。到了17時52分,同意罷免票達到82652票,不同意票僅7011票。王浩宇成為臺灣史上首位遭罷免市議員。
2014年,綠黨出身的王浩宇投身桃園市議員選舉,以中壢選區第二高票當選,成為「六都」最年輕的「直轄市」議員之一,2018年再度連任。
此後他逐漸向民進黨靠攏,2020年1月「大選」落幕後,他藉口綠黨「立法院」一席未取,宣布辭去中執委一職並退出綠黨,並迫不及待地於次月加入民進黨。
王浩宇是知名的大韓黑,自從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後,他便靠黑韓蹭流量。去年6月6日韓國瑜罷免案通過後,高雄市議長許昆源於當晚墜樓身亡,王浩宇在臉書貼出黑底大字快訊「力挺韓國瑜!高雄市議長許昆源晚間墜樓身亡」,並且將此事與許昆源的政治立場連結。此事引發韓粉群情激憤,痛批其「消費死者」。
針對綠營議員,藍營掀起「報復性罷免」,「大韓黑」王浩宇首當其衝。去年6月30日,罷王總部於中壢正式成立,打出的口號包括「浩剿響起,滿城封宇」、「罷王別譏,光榮中壢」。
據悉,中國國民黨操盤罷王有輸不得的壓力,從一開始按兵不動,到進入第三階段,傾黨中央、地方級民代力量攻擊。此番罷免門檻為8萬1940票,相較王當選時的1萬6292票,差距超過5倍,難度極高。
藍營將罷王視為2022地方「大選」前哨戰,這次罷免成功,無疑振奮了黨內士氣,吹響起反攻號角,一掃2020年初至今屢戰屢敗的陰霾,對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的連任也是一大利好。年後還有幾場針對綠營議員的罷免投票,相信藍軍勢必信心大增。
王浩宇被罷免,島內媒體人韋安表示,韓粉的力量不可或缺與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在幕後做了不少「工作」,也認為前高雄市長韓國瑜2022年出戰桃園的可能性會大增。
罷免通過後,王浩宇透過「我是中壢人」臉書,發表聲明「衷心感謝支持我的朋友,衷心感謝。」並附上他在一處海濱的背影照片。民進黨表示,尊重民眾行使罷免權及結果。
韋安今天在臉書貼文表示,第一「韓黑」被罷免,可引發三個關注點︰
一、雖然韓陣營在罷免活動中,沒有站在第一線,但罷免成功,韓粉的力量和韓流餘溫不可或缺;
二、江啟臣連任之路應該更有利多,罷王會成功多少也有江啟臣的領導因素。罷免過程中,親江人士其實在幕後做了不少工作;
三、韓國瑜2022出戰桃園的可能性會大增。
針對韓國瑜2022出戰桃園的可能性大增,林佳新卻留言表示,「沒這機會,我直接了當說了。」有網友對此表示認同。
也有網友認為,「韓國瑜又出來,民進黨穩了。」、「不錯,請韓打最硬的仗。」
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成功過關,大大拉抬在野黨士氣,但這麼高的罷免氣勢,能否延續到國民黨所提的萊豬「立委」罷免案,恐怕並不這麼容易,黃捷罷免案會是一個關鍵。加上萊豬「立委」罷免案若持續連署,也可能累積反民進黨的「怨氣」,比較受衝擊的可能是2022年選舉。
王浩宇的罷免案是臺灣首例「直轄市」議員罷免成功的案子,觀察民進黨在力挺王浩宇上並非這麼賣力。之前臺北市議員王世堅公開痛批王,但民進黨也僅低調的回應,幫助黨內同志度過危機,民進黨採取策略是不要炒高罷免氣氛,降低投票率,結果來看,確實不同意罷免的票很低7128票,而同意罷免的有8萬4582票。國民黨在該選區幾乎已經催出所有的選票,甚至不能排除某些民進黨支持者,綠黨支持者的票。
由於縣市議員是複數選區,如果下一屆王浩宇是披掛民進黨籍參選,勢必會壓縮民進黨在該選區的市議員空間。民進黨有意參選議員者,難保不會在暗中反動員;綠黨則是因為與王浩宇個人的問題,王半路投靠民進黨,看在綠黨眼裡又是做何感想?綠黨在罷免通過後,也發布新聞稿提及,2022年的地方選舉綠黨不會缺席,他們會推出符合綠黨核心理念、著重地方服務的候選人,是否暗指王投靠民進黨,已經違背綠黨理念,現在被罷免,下次議員選舉綠黨才能有空間。
這次罷免王浩宇確實讓國民黨氣勢大為提振,接下來是高雄市議員黃捷的罷免案。不過,黃捷的罷免案過程中,民進黨相對王浩宇來說力挺力道較大。王所在的桃園市中壢選區藍大於綠,黃捷選區在高雄市鳳山則是綠大於藍。加上黃形象幷未如王浩宇處處在網路上開戰,樹立不少敵人,尤其是年輕選票。反黃捷的力量主要來自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支持者,能否罷免黃捷在於高雄挺韓力量的集結。這股罷免風潮能否延續,黃捷2月6日的罷免案會是一個關鍵。
接著就是中國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點名的萊豬「立委」,因罷免規定必須要上任滿一年才能提出罷免案,要罷免「立委」最快要等到今年2月1日後才能啟動連署,如果萊豬後續風波不斷傳出,像是豬標章之亂等,就能凝聚罷免萊豬「立委」的能量,但很大部分還是要看「立委」的個人形象與問政風格。
如果罷免「立委」不容易,這股民怨也很可能不斷累積往上,最近一次大型選舉就是2022年縣市長、縣市議員選舉,這股怒氣的累積不容小覷。加上美國新總統拜登即將上任,中美關係與川普時代會有不同變化,民進黨當局還能一直打「反中牌」來轉移政策焦點嗎?對於民進黨來說,王浩宇罷免案通過,代表政治人物的任期不是一定的保障,任期內若不能正視選民需求,仍是可能被民意反噬。
來源:綜合新福建、香港中評社、臺媒
編輯:張薇
本文由臺海網(ID:taihai101)編輯整理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