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分析 / 獨家採訪 / 精品編譯 / 插科打諢
萬聖節剛過沒多久,小本聰的朋友圈裡也有一大堆朋友在秀各種奇形怪狀的南瓜燈,不過相信很多讀者朋友也跟小本聰一樣,可憐的我們一直在加班,都沒有時間去自己動手刻一個南瓜。
為了彌補大家的遺憾,今天我就給大家來講講「南瓜」的故事!
抱歉抱歉,放錯圖了。小本聰怎麼可能給大家介紹這麼普通的南瓜呢,今天的主角其實是這位,比特幣界赫赫有名的「南瓜張」:
張楠賡。「賡」 字讀 「耕」 哈。
標準80後理工男
張楠賡出生於 1983 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 80 後。
以前人們說起八十後、九十後,還是「垮掉的一代」,然而現在80、90後都成中年人了 ... (對了,你們猜猜聰哥多大?)
南瓜張在 28 歲時第一次接觸到了比特幣,也就是 2011 年,那時他還只是北航的一個普通研究生,學習的方向是集成電路設計。
理工男的凝視
一個正常的工科研究生的生活大概就是「做做實驗,寫寫論文,做做項目」,陪伴的妹子還是二次元妹子。
南瓜張也表示,研究生生活十分的枯燥無聊,當時最大的興趣之一就是看動漫來打發時間,一年觀看的動漫甚至能多達恐怖的 500 部!
圖片來自網絡
發現沒有,大佬都是宅男:小扎喜歡玩的遊戲是 Civiliazation,Vitalik 喜歡玩魔獸,南瓜張喜歡看動漫。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位宅男,聰哥勸你多關愛他。
小本聰自己一年最多也就看個五六部,跟大佬還是差的有點遠啊。可見,哥現在還不是大佬,因為不夠寂寞
說回南瓜張:如果他一直用動漫來打發時間,而沒有接觸到比特幣的話,或許他也不會成為現在的區塊鏈業大佬。這麼個熱愛二次元世界的宅男,是怎麼接觸到比特幣的呢?
桂林西瓜霜,礦機南瓜張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網上逛論壇時,無意中看到了「比特幣」這個名字。
雖然名字聽上去有股濃烈的山寨感,他還是決定接觸一下。剛開始接觸比特幣的那段時間,是張楠賡最開心快樂的一段時光:他喜歡在各種國際論壇上,和全世界不同地方的極客和自由主義者們探討最新的比特幣技術,以及各自的價值觀。
同時,他還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這幫技術宅男越聊越發現,比特幣比什麼動漫有意思多了(畢竟妹子無法從二次元突破到三次元)!南瓜張也就此走上了比特幣這條 「不歸路」。
基於專業優勢,南瓜張利用課餘時間做了些專門用於挖比特幣的 FPGA 機器,主要賣到國外。
由於南瓜張可以算是國內推出 FPGA 礦機的第一人,而且當時國外市場對各種礦機的需求也比較大,所以基本處在一個供不應求的情況,大概一年也能賺十幾萬元,因此也漸漸有了些名氣。
當時還有一款產自廣西桂林的 FPGA 礦機與南瓜張的 FPGA 礦機相競爭,因為廣西桂林有桂林西瓜霜,所以人們就把那款 FPGA 礦機成為西瓜機,而他當時在 Bitcointalk 論壇上的註冊的ID為「ngzhang」,使人們由西瓜聯想到南瓜,所以人們就把「ngzhang」稱為了南瓜張。
為了「維護世界和平」
在當時的中國,比特幣還只是一種代表著西方自由主義的和新興科技的技術,所以基本沒有幾個國人對「挖礦」特別感興趣。
因此南瓜張的第一個客戶也是外國人。既然客戶是他的第一代礦機命名為伊卡洛斯(Icarus),取自一個希臘人物的名字,但產品的背景圖卻是個十分性感的動漫女孩——動漫《空降之物》的女主角伊卡洛斯。
(I'm sure she's got a good personality.)
嘖嘖,理工宅男是多麼單純的生物啊!礦機的名字都來自於動漫裡的女孩...
直到 2012 年 6 月,美國一個開發比特幣挖礦機的機構「蝴蝶實驗室」聲稱,他們準備研發一種功能遠勝過當時水平的 ASIC 礦機,因為 ASIC 就是為單一需求設計的專用集成電路,比 FPGA 比起來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優勢。
作為網絡理想主義擁護者之一的南瓜張嗅到了一絲危險,那就是比特幣可能會被「蝴蝶實驗室」壟斷,因為一旦 ASIC 礦機研發成功,其掌握的運算能力可能超過整個比特幣世界的51%,也就意味著擁有篡改交易記錄的能力。
(阿瓦隆計劃logo)
為了「維護世界和平」這個聽起來有點中二的目標,南瓜張決定自己開發ASIC 挖礦機,將它們賣給其他用戶,對抗可能出現的壟斷。
他也將新機器命名為「阿瓦隆」,這是亞瑟王傳說中「天佑之島」的名字。而且他單獨研發的 ASIC 礦機還比「蝴蝶實驗室」的版本更早面世,因此他成為了世界上第一臺 ASIC 礦機的發明者。
ASIC 礦機在當時是一個可以產生巨大財富的工具:第一批生產出來的300臺阿瓦隆礦機意味著每天近4萬美元的收入,但南瓜張沒有選擇囤著這些印鈔機,而是將它們零售往世界各地,也確保了比特幣不會被 51% 算力掌控。
(比特幣礦機,核心部件為阿瓦隆晶片)
「我至今很自豪的一點是,我們擋住了這個誘惑。」他說。
每天四萬美元的收入... 相信這個誘惑絕大多數人都抵擋不了吧!這麼看來,放著大筆的錢不賺、非要保證比特幣不會被 51% 算力掌控的南瓜張,倒還真是個理想主義者。
南瓜張變成了張總
成功抵擋住了這波誘惑的南瓜張,在區塊鏈技術和商業化的道路上也走得越來越遠,越來越成功。
在 2013 年,張楠賡與合作夥伴成立了嘉楠耘智公司,幾個人都是 80 後。隨著 2015 年中比特幣概念的火熱和價格的飆升,在 2016 年前四個月中,嘉楠耘智實現淨利潤已達 4449 萬元。
同一年的端午前夕,南瓜張的嘉楠耘智也被上市公司魯億通看上,並以30.6 億元的價格被收購。
因此,南瓜張的身價也成功突破 5 億人民幣,這還是在不考慮他手中擁有的比特幣市值的前提下。
這一年,他才33歲。
最難能可貴的是,南瓜張沒有被火爆的比特幣以及區塊鏈市場局限了目光。在不斷研發區塊鏈硬體的同時,他同樣把目光著眼於人工智慧領域。
今年五月時,嘉楠耘智獲得了近 3 億元融資,依靠這筆資金,嘉楠耘智將發布第一款量產 ASIC 人工智慧晶片,正式進軍人工智慧領域,主要為智能家居、自動駕駛、語音交互、圖像識別等多個場景的實時人工智慧應用服務提供支撐。
讓小本聰自己來看的話,基於嘉楠在晶片研發上的豐富經驗,想必它也能在人工智慧領域成功異軍突起。
當然,大家口中的南瓜張,也褪去了當年理工男的青澀,成了科技圈又一位赫赫有名的張總。
而同樣在大學宿舍裡吃著外賣刷著動漫的我們呢?
估計還是在刷動漫吧。。。。
想和聰哥單獨聊聊?先加我助手再說!
微信號:guiguhelper1
歷史終將獎勵先知先覺的行動派,掃描二維碼加關注!
後臺回復「乾貨」 ,免費獲得區塊鏈入門乾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