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友故事 | 從極簡到零垃圾,被勇氣與微光照亮的三年

2021-02-13 GoZeroWaste

編者按:

深白色是香菜同學在上海的周末飯友,她從極簡主義、斷舍離入坑,在零垃圾找到家,實踐近兩年後,又開始探索不消費主義。她在公司為自帶餐具發聲、設立共享袋區域、促成二手市集新年趴,並持續用攝影美圖和走心文字分享對這種生活方式的熱愛。

 

她說,這些「主義」也許是近似宗教信仰的存在吧。當你迷失,懷疑所謂社會主流的價值判斷,不知道該如何生活時,它們提供的指引足夠簡單、清晰。不需要100%認同和遵循某個理論,也沒有在哪一門裡考到滿分的執念。只是慢下來想一想,審視自己的真實所需、心之所向。

 

慢下來,一起來聽深白色的故事~


香菜

2018年夏天,大三的最後一門考試結束,我修滿畢業所需的學分,找好了實習,打算離校,去上海租房。頻繁搬家成了我的日常,這對於從小到家沒挪過窩、大學住校也僅僅是從南京這頭到那頭的我造成了非常大的衝擊。先是從宿舍(3樓)搬回家(6樓),沒電梯。我記得很清楚,那天我爸開車來接,我和我媽一起,總共上上下下搬了7趟。大汗淋漓中我感到困惑——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多東西?怎麼一半都是我以為用得上但實際沒用過的東西?那些新本子,朋友們怎麼也囤了那麼多,我送都送不出去?接著搬去上海實習,我租的第一個房間只有7㎡。帶著一點反思,我只搬了宿舍的一半東西過來——神奇的是,它們完全夠用。 半年後我接下轉正offer,為了畢業論文,我請了長假回南京。於是退租,在上班的最後幾周搬去朋友的出租屋過渡,再搬回南京。而每一次搬家我都發現,總有一半東西我幾乎沒用過。2019年初,當我終於住回家裡,看見半年前自己從宿舍千辛萬苦搬回來的物品還在角落裡吃灰,有些在箱子裡動都沒動過,我意識到,原來自己真的不需要這麼多東西。

在上海的第一個7㎡小房間,退到門口拍照都很侷促,但實際上儲物空間完全夠用。

寫畢業論文嘛,總會有個逃避期四處摸魚……在此期間,我沉迷各種極簡內容:加入了豆瓣的「極簡生活」小組,看了紀錄片《無節制消費的元兇》《致肥元兇》、真人秀《麻理惠的整理魔法》、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還遇到了最喜歡的寶藏up主 @鳳鳳有救生圈。受她的啟發,我摸索出自己斷舍離衣櫃的一套規律,也學會了在購物前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我真的喜歡這個東西嗎?我真的會堅持使用這個東西嗎?如果三個綠燈,再買。否則很可能它一進家門就開始吃灰……客觀地說,我原本就不是物慾爆棚的人,再經過搬家實踐、極簡理論的洗禮,開始行動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我先從自己的物品下手:書賣給多抓魚,老舊手機和空相簿給閒魚回收,文具和美術用品送給孩子剛上學的親戚,幾大包不再穿的衣服給家中困難且有孩子的媽媽同事,把掛燙機送給因職業選擇需要穿襯衫的朋友……自己的地盤收拾得差不多,就開始進行全屋掃描了。前面提到,我從小到大都沒挪過窩,也是因為父母的節儉,家裡的囤積物千奇百怪。在收拾物品的過程中,有幾個印象很深的細節:一是原子筆,我小時候囤積了一大包原子筆,都是爸媽參加的活動發的。一大半不出墨的只好丟棄,還出墨的那些,我都放進了給小孩子的文具包裡。二是喜糖盒子,因為父親工作的關係,我從小到大吃的喜糖可能比誰都多,多數盒子都是金屬的可以作收納盒,但我哪兒用得上那麼多呢?送出也屢屢遭拒,只好丟棄。三是塑膠袋、紡織袋,這兩樣東西貫穿我們大掃除的始終。即便早有囤積它們的專門空間,但總能在犄角旮旯裡翻到一包不明物,打開又是一堆塑膠袋/紡織袋……過期藥品、調味料、日用品……每扔掉一樣都帶著可惜,警醒我們別再囤積。在這個階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的觀念我已經完全消化並踐行,自己的物品也終於到了比較少的狀態。認識GoZeroWaste零活實驗室,是因為「極簡生活」小組的一篇帖子。趁著逃避論文帶來的行動力,我一口氣讀完了老湯的21天零垃圾生活手冊,意猶未盡,特別是「負責任地扔扔扔」與當下的印證,戳中我心。於是我這個痛恨加群的人,破天荒地主動加了小零、申請進群,對「不追求絕對的零、100%的完美」的倡導語、「不討論無關話題」的群規能嚴格執行、佛系更新不產生信息垃圾的公眾號的運營都頓生好感。2019年夏天,我畢業重新搬來上海,開始正式工作,也開始學做飯。除了節省外賣包裝,還有個樸素極了的原因——我想吃蔬菜……無論外賣還是堂食,我總覺得蔬菜份量太少,就為了那麼可憐的幾根菜吃一大碗面,蔬果愛好者太委屈了……自創蔬菜湯,洋蔥番茄胡蘿蔔口蘑往電飯鍋裡一丟,加點水,最後放點綠葉菜,什麼油鹽醬醋都不加,就鮮美極了!!然而真正開始才發現,自己做飯的好處可太多了!不僅實現了蔬菜份量自由,還能省錢、省下外賣的塑料包裝、擁有菜品種類和做法的自由,有種對生活的掌控感。雖然從未立過flag,但從頭一天帶便當開始,我再也沒叫過外賣。和GZW微博轉發的蔬食博主學做南瓜盅,好吃好看😋想吃多雜就多雜的雜糧飯恰逢上海開始定時定點垃圾分類,叫一次叮咚買菜=收一桶幹垃圾令人頭疼,為地球多留下一堆塑料我也於心不忍,所以買菜從App換到超市再換到菜市場,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我非常認同「重複使用已經擁有的東西」是最好的環境友好方案,用已有的塑膠袋買菜就很好,要是買豆腐買肉,多帶個飯盒就完事兒。原先到手的密封袋也成了我的重要資產,裝麵包堅果之類,好用得很。還有些靈光一現的時刻:沒有保鮮膜,就用鍋蓋/盤子湊;需要隨行杯,酸奶瓶好看又密封;買魚飯盒裝不下,直接帶鍋端了走;醬料罐用空了,替下正服役的宜家調味罐,送給正需要它的朋友。只要有決心、肯動腦,減少廢棄,有的是辦法。換句話說,為零廢棄這種非大眾需求自己想辦法,感覺腦子都好使了……

當做保鮮膜的鍋蓋和留下做杯子的酸奶瓶

像是一個被消費主義話術照顧/荼毒了太久的巨嬰重新啟動大腦,直面過去的蒙昧,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並非產品名是什麼,物品就只能提供名字對應的狹隘價值啊。比如為了容納,我們有袋子盒子鍋碗瓢盆;為了清潔,有肥皂洗面奶洗衣液洗潔精;為了滋潤,有面霜護手霜身體乳……畢竟,細化物品名稱創造需求是消費主義話術,但從需求出發找解決方案、讓物品價值為我所用,才是合理思路哇。我最後一次點外賣、買衣服、使用洗面奶都停留在那個畢業搬家的夏天,距今一年半。同樣是2019年的那個夏天,GZW上海小分隊組織了一次觀影+舊物新生活動。當時我正沉迷環境相關紀錄片,《塑料海洋》《真正的成本》《牛仔褲的代價》《奶牛陰謀》《什麼是健康》《食品公司》《為食物辯護》《人生果實》……一部接一部地刷。所以聽聞GZW獲得授權放映《明天》,就興衝衝報了名。對於舊物新生我倒是不抱希望——心想供需匹配肯定很難吧……我很慶幸那次是兩種活動的結合。只衝著觀影前來的我,有機會見識到了舊物新生。現場的物品流動效率遠超我想像——全場四分之三的物品都有了新去處,我用不上的小物件被帶走,自己也尋到一件自己喜歡、合身還正好需要的外套。明明大家的年紀、穿衣風格和尺碼都分散得很啊!

大家都樂於接受看上去並不fancy的二手物品(2020年7月)

可能因為觀念相似,開口交流的可能性也被放大了——「這個就送我啦!」「謝謝收留!」日劇一般的對白,就真實地發生在我耳邊。奇妙的初次體驗讓我對GZW好感翻倍,它對我來說不再僅僅是內容生產者,而成了更加真切鮮活的一群人。於是2019秋季的零垃圾野餐,我也報了名。帶上自製的土豆泥、隨行杯,背上相機,開啟了一名社恐的治癒之旅。那次野餐我認識了香菜。我們同歲,住得也近,於是回程聊了一路,後來也越發親近。我始料未及,也萬分慶幸——畢業後,能在工作關係之外交到朋友還如此合拍,太難得了。我的零垃圾進階之路,與香菜的行動和感染力緊密相連——第二次見面,是香菜約我去冬至包素餃的活動。我需要一個自帶餐具的容器,香菜把她的送我,自己用起了牙刷盒。

深白色(右)與香菜在常約的五角場周邊

2020年,疫情期間的獨居生活切斷了好多連結。長期缺乏線下社交,社恐如我,都開始懷念和意識到與附近相連結的美好,可能這就是「矯枉必須過正」吧。五月,香菜回到上海後,我們就常常見面。一起去WWF的講座和展覽,去舊書店尋寶,去超市做海鮮調研,去素食教室,去逛公園,散步,拍照,躺在灑滿陽光的草地上一聊一下午。周末一起買菜做飯,偶爾自帶餐具去吃她愛豆代言的披薩…… (香菜編輯到此處淚目了TT)我們的話題從環境擴展到更多思考,內心的愉悅感從「零垃圾的道路上有同伴真好」逐漸化為「生活裡有好朋友真好」。也是在2020年夏天,我開始在社媒更多公開表達和記錄自己的可持續生活,不再將我的碎碎念局限在身邊幾個最親近的朋友。在公司,我和同在GZW上海群的HR一起設立了外賣袋共享區,讓乾淨袋子有再次被使用的機會(同時說明不點外賣最好);在統一安排工作餐時去爭取了自帶餐盒的選項;到了聖誕節,我司的「白送群」有了線下活動,二手市集替代了傳統的禮物交換儀式…… ↓除了讓更多人看見這一種生活方式,我也希望在認同可持續生活的人們之間建立連結,獲得相互印證的力量(換句話說,讓更多人有機會遇見自己的「香菜」hhhh),也希望這些珍貴的連結能為更多值得的可能鋪路。所以我盡我所能,在自己能夠觸達的平臺建立了「可持續生活」圈子,不久後和BottleDream聯合發起了#我帶我的杯 活動。幸運的是,它們已然幫助我結識了更多真誠的同道中人,「助人自助」大抵如此吧。我逐漸意識到,如果自己真誠地認為一件事情「一定對」,那麼在自己的實踐之外,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推廣認可的事,很必要——可持續生活的認同者、實踐者已經是少數了,如果我們自己不發聲,不去試圖贏得一些影響力,又怎能空空指望一個更好世界的到來呢?它需要一點勇氣,但也沒那麼難——我在網際網路行業做一點點,他在業主群做一點點,另一位在公司裡做一點點,說不定就會出現下一個關注者、行動者……雖然反饋未必是即時的,但我們期待的收益一定會——氛圍營造本就是長期的事,人群不是機器而是和樹苗一樣的生命,播種生長必然需要耐心。《最大的小小農場》運行至第七年才成了人們參觀到的美麗農莊不是嗎。我常給GZW線下活動拍照,為我認為值得傳播的內容提供素材,也在線下的溝通裡,將這一觀念表達給更多人。微光需要相互結識,一同照亮。

節日的儀式感,可以交給最愛的蔬食,連桌布都是衣服客串的

寫這篇稿子時梳理腦子裡的各種時間線,我才意識到,人受到一種概念感染,實踐新的生活方式有兩個必要條件——生活觸動、理論支持。從起筆到成稿,拖了倆月……一方面自己著實經歷了一些生活毒打,另一方面也的確是未經記錄總結的生活過了太久,回頭梳理都變得越發困難。一旦開始書寫,就意識到還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記下。要記錄啊,要保持表達的能力啊。先立個Flag吧。Last but not least, 感謝香菜約稿和催稿。感謝GZW讓我們相遇。(編輯香菜正在瘋狂比心)

💚

你如何看待極簡主義或零垃圾?

你是如何認識GoZeroWaste的?

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吧!

本文屬於GoZeroWaste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確認授權。

-END-

💌

- 加入我們 -

GoZeroWaste已成立

7個全國社群和19個城市小分隊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杭州/福州/南京/長沙

武漢/青島/天津/濟南/大連/瀋陽/蘇州/西安/嘉興

想參與同城活動?

想認識更多小夥伴?

想和大家交流zero waste心

GoZeroWaste社群歡迎你的加入!

添加微信gozerowaste002

(暗號:零垃圾社群)

非常期待認識你!

相關焦點

  • 微光照亮夢想
    微光照亮夢想 2020-09-09 1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聞追蹤丨故事「微光」照亮城市,愚園路「故事門市部」搬上舞臺
    給我一個故事,還你一首歌——愚園路上的「故事門市部」每晚10點後招待一位市民講故事,以微光點亮黑夜。8月26日本報圍繞「故事門市部」的故事,報導了《你的故事我的歌》。昨晚,以「故事門市部」的前身「故事商店」為背景的原創話劇《微光》在長寧文化藝術中心首演,該中心職工負責編創演,不少長寧區住戶成了首批觀眾。
  • 微光計劃|用愛的微光,傳遞夢想,照亮希望
    再微小的心願,也值得被珍視再微小的光芒,也可照亮夜空同心圓志願者服務聯盟發起的「微光計劃」,自發起半年多以來,在新街坊閒魚集市義賣義捐新街坊閒魚市集現場同心圓志願者服務聯盟聯合樂道公益悅•閨蜜基金一同前往浙江康復醫療中心兒童教育康復部 (青蘋果學園),特邀前浙江經視經視新聞首席攝像、阿春故事會執行製片郭士仟擔任志願者攝影師
  • 【簡體版權授權書單】《不塑過日子:家裡零垃圾的極簡生活練習》《沒有垃圾的公寓生活:小空間的零廢棄習作》
    書名:不塑過日子:家裡零垃圾的極簡生活練習作者:塗月華定價:380元頁數:272頁出版時間:2018/11/14美好極簡生活,現在開始!   【減塑從廚房開始,一定要學會保證事半功倍】   廚房是最容易製造塑料垃圾的場所,從採買、料理、到清洗,常常很快就製造出很多垃圾,作者將他20年來自身的經驗詳細的分享,只是小小行動改變就可以做到。
  • 願我們每個人的微光,可以把這世界照亮
    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地球上的一道微光,可以努力發出自己的光亮,把周圍溫暖和照亮。在我們年少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有宏大的夢想,希望自己能夠出人頭地,光芒萬丈。當然這個接受並不是放棄,而是認識到一個現實:在芸芸眾生當中真正出眾和能夠產生劃時代影響的大人物,畢竟還是少數;更多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其實,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對於每個個體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情。因為我們可以不必被自己過高的要求所綁架,天天生活在焦慮之中。
  • 用凡人微光照亮勝利之路——戰「疫」先進代表素描
    微光成炬,能穿透陰霾;向光前行,必走出黑暗。在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有這樣一群可愛的人,他們勇于堅守崗位、辛勤揮灑汗水、舍小家為大家,用凡人微光溫暖你我,照亮了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前行之路。從火神山醫院開建到休艙,燕佔飛和同事在那裡堅守了80餘個日夜,實現了火神山醫院及周邊交通零事故,治安、刑事案件零發案。燕佔飛說,作為一名黨員民警和新時代青年,通過參加抗疫鬥爭,讓他更加懂得了使命和擔當,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必須始終戰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 點點微光照亮希望 醫患紀錄片《雲端微光》首映
    一個人類到成年,需要6000天。而一個人,確診癌症,只需要3.5小時。」醫患紀錄片《雲端微光》開篇的三句旁白引人深思。        醫患紀錄片《雲端微光》12月19日在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進行首映。據悉,該片由CSCO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與上海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共同發起,恆瑞醫藥支持,《人間世》拍攝組原班人馬打造,聚焦腫瘤患者的治療與生活。
  • 盛趣遊戲謝斐:遊戲的微光 照亮數字文化產業的未來
    盛趣遊戲CEO謝斐出席大會,並發表了《與時偕行:讓微光照亮未來》的主題演講。盛趣遊戲CEO謝斐演講謝斐表示,網遊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價值博弈」,整個產業的核心價值從「渠道為王」逐漸回歸到「內容為王」。在謝斐眼中,遊戲正站在科技與人文的十字路口,散發出微光把陰霾照亮,給每一個人帶來快樂,讓未來生活擁有無限可能。以下是謝斐演講全文:盛夏的上海一聚剛剛離去,轉眼間就到了年底。
  • 用閱讀的「微光」照亮自己,溫暖別人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首先從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上下功夫,堅持每天課前講一個小故事,一方面激發他們聽書的興趣、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另一方面讓學生的閱讀有了保底量。一段時間後,許多學生開始對聽書的慢節奏感到不過癮了,想要自己閱讀,書源就成了大問題。於是我在班上發起了「買一本書,享受50本書」的募捐活動,我組織選書,家委會的家長負責買書。於是乎,18年前我們建立起了學校第一個班級圖書角。
  • 成都「微光」照亮大山女孩的足球夢
    2019年5月,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籤訂委託培養協議,引進選出、優勢互補,從基礎設施到人才隊伍;從區域賽事到全國賽事;從實力提升到品牌打造;循序漸進地打造女足項目。△2018年阿良校長到日各家家訪為此,成都十八中的足球教練孫建偉先後5次到布拖考察、選拔、組隊,終於在2019年布拖教育幫扶「微光行動」中,選拔了涼山彝族自治州19名學生,到成都市參加「全跟崗」學習和訓練。
  • 寂靜的春天 平凡人的微光也能照亮身邊
    做不了海上的燈塔,那只要能發點微光,就發點微光吧,雖不能指明方向,但也能照亮身邊。 2020年春節以來,昆明的街道變得越來越清淨。在這個突如其來的疫情發生時,每個人都會發出一種本能的感慨:希望清淨的大街能早日重現昔日繁華,希望我們可以自由地走上街頭,融入美麗的春光中。
  • 【原創】華晨宇《微光》
    ✦✦✦《微光》是由周潔穎作詞,錢雷作曲,華晨宇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於專輯《卡西莫多的禮物》。▼《微光》是一首隱忍克制的作品,克制到只願做一束微光,照亮他人而不需要被理解,歌詞更點出「在我的世界有個角落,是你不曾懂的遠方」,這種自我保護的孤寂感,被放大到極致。將愛意深藏只能獨白的詞意,大氣繾綣流暢動聽的旋律,節奏鮮明,飽含力量。通過這首歌曲,華晨宇再次傳遞了自己鮮明的音樂態度和音樂正能量。
  • 讓「微光」燎原
    他不光是自己去姥姥家玩,還帶著好多匹馬……」12月20日上午,內黃縣馬上鄉李石村的微光書苑,一場特殊的讀書會正在這裡舉行。40歲的李翠利,坐在20多個孩子中間,重現已堅持了12年的「微光課堂」。這是第20期「青言青語」朗讀者活動現場。
  • 曹楊新歌《微光》歌曲評價
    2020年4月29日曹楊發布最新單曲《微光》,該歌曲由杰威爾音樂有限公司發行。歌曲一上線就引起網友熱評,下面小編帶大家看看。曹楊:《微光》這首歌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詞曲的發想延續於我的生活經歷與真實故事,希望這首歌能鼓勵每一位剛起步的你們,如果你因為瓶頸與絕望而想放棄的時候,就聽聽這首歌吧!只要有足夠的信念與堅定的心,在未來的某一天絕對能看見那道屬於你的耀眼光芒。
  • 好文|種下微光 收穫希望
    這則故事不僅啟發了古往今來許多教育工作者,也啟發了河南省內黃縣馬上鄉李石村村民李翠利。12年前,李石村來了一個民間「藝術團」,美輪美奐的燈光下,舞臺上的演員卻把古詩改編得粗俗不堪。「不想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
  • 武漢協和醫院2020醫師節「微光成炬,醫路前行」,向抗疫英雄致敬!
    武漢協和醫院2020醫師節「微光成炬,醫路前行」,向抗疫英雄致敬!    弘揚抗疫精神,護佑人民健康。8月19日下午3點,武漢協和醫院隆重舉辦2020年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     他說,護佑人民健康是醫生的天職,面對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協和醫院醫師隊伍沒有膽怯、沒有退縮,而是以無私無畏的勇氣,發揮專業優勢,千方百計,竭盡所能,以「收治總量多、救治質量高、醫護人員零傷亡」的成績,交出了國家防控戰略中的協和答卷。我為大家的勇敢、專業、奉獻感到由衷的敬佩!
  • 撿「垃圾」、零浪費,這些年輕人已經看透了消費主義
    越來越多人進入到對消費主義的反思之中:豆瓣有 17 萬的人在「不要買 | 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10 萬人加入了「如果我們可以不通過消費獲得快樂」小組,「你是如何踐行極簡消費主義的?」話題下有四千五百多萬瀏覽。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物品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增加我們的不滿,取代了本該真正給我們帶來更多幸福感的東西。
  • 平凡卻偉大的「微光」英雄,溫暖點亮城市夜遊
    武漢市江漢路步行街的熊貓燈組相信眾多聽眾都有所耳聞,甚至是到現場打過卡、拍過照。現在都已經成了夜遊網紅景點。12 月 5 號,「微光點亮夜遊,致敬平凡英雄」 點亮湖北公益活動在武漢盛大啟幕,熊貓燈組也從這天來到了武漢,每晚都會準時亮燈。
  • 用微光點亮鄉村閱讀(暖聞熱評)
    【人物】「微光書苑」負責人李翠利【故事】在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馬上鄉李石村,李翠利經營著一家便利超市。穿過琳琅滿目的日用百貨,超市裡「藏」著一個小小的圖書借閱室。12年前,李翠利創辦了「微光書苑」,免費供孩子們借閱,並自掏腰包獎勵孩子們學習。
  • 90後姑娘堅持零浪費 半年僅產生一罐垃圾
    來源:新京報90後姑娘堅持零浪費 半年僅產生一罐垃圾「零浪費」生活實踐者餘元半年只產一罐垃圾;開店讓公眾接觸、體驗「零浪費」概念北鑼鼓巷70號,綠色的門框與紅色的窗戶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餘元覺得,極簡的生活,讓自己在精神上更加自由了。「如果我想離開這座城市,我不用考慮這麼多東西怎麼處理,想走就走。」一天,她無意中在網上被一個視頻吸引,講的是一個普通的美國四口之家,一年全部的垃圾卻只有一個玻璃罐。視頻中的女主人,就是後來對餘元影響很大的零浪費生活方式的鼻祖——Bea Joh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