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體內的細胞故事.

2021-02-16 細胞王國


導讀:

去年,無論朋友圈還是群聊,總是少不了一部動漫《工作細胞》的話題,豆瓣網評給出了9.2的逆天高分!看完動畫不要愧對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因為它做到寓教於樂。

大家最喜歡的血小板,刷爆了朋友圈

《工作細胞》

這是一記來自日本的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

可以說,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及我們的身體勤奮。一年365天,全年無休,你工作它在工作,你休息它還在工作,你受傷了它要採取防護措施,你的喜怒哀樂它都不會閒著.

各種各樣的細胞,各種各樣的器官組織

你真的了解它們嗎?

知道它們是怎麼工作的嗎?

《工作細胞》用擬人化的方式一次為你解答。

在這裡,我們的身體不再是一片紅色幽暗的世界,而成了一座明亮有序的現代化都市。


大約有37兆2千億個居民(細胞)四散分布,在各自區域堅守工作崗位。

從負責制定作戰戰略的「指揮官細胞」,衝在健康一線的「戰士細胞」,到運送養料物資的「運輸細胞」.

首先出場的,是一位紅細胞美女。每天在體內四處奔走,將氧氣輸送到散布在身體各處的細胞中,並將一部分二氧化碳輸送到肺部。

估計是新手,迷迷糊糊的不清楚路線,推著一箱子二氧化碳四處找肺部。

不是被靜脈瓣膜攔截,就是被淋巴管的哨兵喝止

摸到脾臟就不說了,一路瞎轉,竟然還跟細菌打了個照面。

「確認過眼神,你不是對的人」

有細菌出現的地方,當然就有我們時刻衝在一線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戰士。不耍帥,不擺架子,哪裡出現危機,哪裡就有它們衝鋒在前的身影。

身體出現的任何外部入侵的細菌、病毒異物,都是它們首要清理的目標。

看似冷冰冰,帶著十足十的殺氣,實際上是個外冷內熱的忠實黑騎士。

紅細胞美女幾次三番遭遇危機,都是多虧它及時出手相救。

一來二去的,紅細胞妹子竟然對白細胞產生了別樣的情感。

真的是,猝不及防一大包狗糧。你們主子我還是單身狗一枚,你們居然就像模像樣地在我身體裡談起了戀愛,蒼天啊.

除了反應迅捷的白細胞,我們身體裡還有很多其它防禦部門。比如戰鬥力更加強悍的殺傷性T細胞,它們直接聽命於輔助T細胞指揮官,可以反覆殺傷病毒異物,而本身不受損傷。

比如這位笑容和藹可親,身著女僕裝的小姐姐。它其實是巨噬細胞,負責捕殺細菌病毒等異物,幫助機體開展修復工作,並清除死去的細胞和細菌。

在陽光中呈現一片靜謐的樹突狀細胞。它們則主要負責收集、遞呈入侵細菌和遭受感染的細菌信息,並與其它細胞相互作用,啟動適當的免疫反應。


而人氣最高的,莫過於我們的血小板。一個兩個.簡直萌出天際。


一群小萌物圍著被壘得高高的鈣離子,踮著腳尖往上蹦,怎麼夠也夠不著。

經過的紅細胞和白細胞向它們打招呼,竟然還有一隻把帽子扭過來遮住臉.嗯,人家怕生呢!

別看小小一隻,集合起來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隊伍。當血管發生損傷時,它們就帶著血纖蛋白和凝血因子出來堵住傷口。

堵住傷口的同時,也堵死了更多細菌進來的通道,紅細胞得以安全地留在體內,白細胞則可以專心致志地絞殺留存體內的病毒細菌。

可以說,《工作細胞》把腦洞開出了天際。


那麼大家看著或是帥氣或是漂亮或是可愛的細胞角色,有沒有對現實中的它們感到好奇呢?一起來看看吧,現實和理想之間,這差距真心不是一點半點。


動畫中的紅細胞,運送著養分跟氧氣的迷糊香菜。


現實中的紅細胞,又稱為紅細胞或血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球,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通過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


動畫中的白細胞(嗜中性粒細胞),看起來冷酷到沒顏色的小哥


現實中的白細胞是血液中重要的血球之一,能吞噬異物或產生抗體,以幫助機體防禦感染。


動畫中的殺手T細胞


現實中的殺手T細胞,消滅受感染的細胞。就像一個「殺手」,它們可以對產生特殊抗原反應的目標細胞進行殺滅。


動畫中擬人化後的巨噬細胞,穿著女僕裝持有強大武器的美麗的大姐姐,職責是捕獲併吞噬細菌等異物,並且從中獲取抗原的免疫情報。看上去很弱其實戰鬥力超群。


現實的巨噬細胞,捕獲併吞噬細菌等異物,主要作用是清除體內衰老損傷或凋亡的細胞,以及免疫複合物和病原體等抗原性異物。


動畫中擬人化後的血小板,看起來是只有幼兒園或者小學低年生大小的稚嫩少女(相對於一般細胞個頭比較小)。


現實版的血小板,負責在血管受到損傷(例如擦傷)的時候集合起來封閉傷口,乾燥以後就變成痂。


動畫中的的肺炎球菌


現實版的肺炎球菌,引發肺炎的細菌,會侵入肺細胞並且破壞紅血球,也是最壞能夠破壞腦部的病原體,不僅可以導致兒童肺炎,而且還是引發腦膜炎、中耳炎等疾病

動畫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擬人化的模樣,登場就相當有女王範。


現實版金黃色葡萄球菌,人體表面的常見菌之一,毒性極強,從傷口入侵體內時可能引起表皮感染、肺炎、腦膜炎等症狀。


動畫中的化膿性鏈球菌


現實版化膿性鏈球菌是鏈球菌的另一類常見的細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和人及動物糞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引起各種化膿性炎症,


動畫中的綠膿桿菌(真可憐,連個人形都沒有)


現實版綠膿桿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是傷口感染較常見的一種細菌。能引起化膿性病變。感染後因膿汁和滲出液等病料呈綠色,故名。


動畫中的曲狀桿菌


現實版的曲狀桿菌


動畫中的血小板們使用的纖維蛋白


現實版的血小板


動畫中可愛的初始T細胞,還沒有跟病原戰鬥過的殺手T細胞新人


現實的初始T細胞


動畫中的樹狀細胞,插幾片葉子搞成綠色就是樹了?


現實中的樹狀細胞,全能型的輔助細胞,可以針對入侵的細菌進行抗原提示,還有產生細胞激素強化免疫細胞等等!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強的抗原提呈細胞,因其成熟時伸出許多樹突樣或偽足樣突起而得名。


動畫中的輔助性T細胞是淋巴系統的司令官,確認病源入侵之後負責對殺手T細胞發布出擊指令。


現實中的輔助性T細胞


動畫中的B細胞


現實中的B細胞來源於骨髓的多能幹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為漿細胞,漿細胞可合成和分泌抗體(免疫球蛋白),主要執行機體的體液免疫。


動畫中的流行性感冒病毒


現實中的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它分為甲(A)、乙(B)、丙(C)三型,近年來才發現的牛流感病毒將歸為丁(D)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人、禽、豬、馬、蝙蝠等多種動物感染和發病,是人流感、禽流感、豬流感、馬流感等人與動物疫病的病原,會造成急性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呼吸道症狀。所以平常感冒慘兮兮就是這傢夥害的!

《工作細胞》,它有其現實的創作基礎— —我們的身體。


紅細胞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就是負責運輸的快遞員,白細胞對抗細菌病毒,就是衝鋒在前的戰士,血小板負責生理止血,體積小,就是這樣萌萌的形象。合理又不失可愛。

它把那些不為人知的身體內部構造,通過這麼一種鮮活生動的形式演繹出來,通俗易懂,大開腦洞的同時,極大地完成了科普價值。

當你的肺部有病菌入侵時,當你的身體出現擦傷時,身體是如何在為了你的健康戰鬥?

故事首先是由於人類的免疫力下降,肺鏈入侵,大部隊被白細胞消滅後開始追擊漏網之魚,我們看看白細胞在追擊肺鏈時都說了什麼?

肺炎鏈球菌是什麼?

肺炎鏈球菌為革蘭染色陽性球菌,有毒株菌體外有化學成分為多糖的莢膜,莢膜具有抗原性,是肺炎鏈球菌分型的依據。肺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質是肺炎球菌溶血素及莢膜,此菌可引起大葉性肺炎、腦膜炎、支氣管炎等疾病。

捕獲肺炎鏈球菌

在白細胞努力追擊肺炎鏈球菌的同時,殺手T細胞出動,但最終並不是直接消滅了細菌,而是把它困在支氣管,一個噴嚏?噴出去了,離開了人類的身體。

動畫難免會誇張一點,但是其中含義我們能理解的,每天身體中的細胞都在努力的工作著,為了我們的健康,在與細菌病毒抗爭著,如果每次都能像動畫中用噴嚏將細菌送到體外固然是好,但是機體會有吃不消的時候,那麼就會感染,隨之生病,為了減輕白細胞的工作量有沒有預防的好方法?


沒有說教,不是當年枯燥的課本,卻在不知不覺間讓你開啟了一次身體內部的觀賞旅行。不為別的,就算是為了這群全世界最拼命、勤奮守護你的細胞們,我們也得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啊。

這裡和大家分享的一組動圖展現的就是工作細胞片中角色的原型,一起來看一看它們平時在體內工作的樣子吧。

毛細血管中的紅細胞

來源:stephentaylor1954

毛細血管的直徑是相當小的,紅細胞可能必須要排好隊一個一個通過才行。在《工作細胞》中也有女主角紅細胞擠過狹窄小巷的畫面。紅細胞的樣子大家可能生物課上都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是一個兩邊向內凹的圓盤形,很有辨識度。

中性粒細胞追逐細菌

來源:David Rogers

一段非常經典的素材(原片拍攝時間是1950年代,所以畫質也沒辦法要求了……),展現了中性粒細胞通過化學信號追趕細菌(前面的小黑點)的樣子。

《工作細胞》的男主角就是一個中性粒細胞。在中學階段,老師對「白細胞」的講解是相對粗略的,而白細胞中其實還可以細分出很多種類,在其中中性粒細胞是數量最多的一種。

中性粒細胞變形運動

來源:UC San Francisco (UCSF)

當感染發生時,中性粒細胞通常是最早到達戰場追捕細菌的。它們能夠進行(和其他細胞相比)非常靈活快速的變形運動,穿過血管鑽進受感染的組織。這個圖著重展現的就是中性粒細胞變形運動的樣子。

(漫畫中穿過血管的中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圍攻線蟲

和中性粒細胞不一樣,嗜酸性粒細胞主要參與的是抗寄生蟲的免疫過程。不過這段體外拍攝的畫面中它們攻擊的並不是寄生蟲,而是非寄生性的秀麗隱杆線蟲,只是一隻純良無害的實驗生物而已……

(漫畫中的嗜酸性粒細胞)

「殺手」T細胞

來源:Alex T. Ritter et al.

顯微鏡下的細胞看起來略顯單調,而如果螢光標記一下,看起來就不一樣了。這裡圖中展現了一個細胞毒性T細胞(也經常被叫做殺手T細胞,在圖中為紅色)識別並消滅癌細胞的過程。

在《工作細胞》中登場的針對異常細胞的「殺手」有細胞毒性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兩種。它們都會利用穿孔素等武器讓目標細胞(受感染或者癌變等情況)死亡,不同的是T細胞的殺傷更加特異性,是在識別特定抗原的基礎上進行的。

(漫畫中的細胞毒性T細胞)

最後是一個額外的小知識:中性、嗜酸性和嗜鹼性粒細胞都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個命名的依據是它們染色時的表現。首先,這三種細胞經過染色之後都能觀察到「顆粒」結構,所以被稱為粒細胞。其次,一般常用的HE染色會用到兩種酸鹼性不一樣的染料,這些細胞染色時對兩種染料的親和性不同,進而會體現出不同的顏色,根據這種差異它們就被分成了嗜酸性、嗜鹼性和中性三類。

《工作細胞》中涉及比較多的是免疫細胞和相關的免疫過程,也算是人體內波瀾壯闊的戰鬥場景。雖然免疫學真是一門令人頭禿的學科,但還是歡迎大家趁機了解一下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體內的神奇過程。

本文整理自電影工廠、熊阿姨與兔叔叔、酷炫科學、ACG17宅一起等。

細胞治療領域專業推廣品牌

微信、聯絡電話丨18410963897

「好看」就給我一朵小黃花

相關焦點

  • 《工作細胞》強勢科普,講述我們每個人體內細胞的故事!
    這是一記來自日本的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可以說,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及我們的身體勤奮。故事首先是由於人類的免疫力下降,肺鏈入侵,大部隊被白細胞消滅後開始追擊漏網之魚,我們看看白細胞在追擊肺鏈時都說了什麼?肺炎鏈球菌是什麼?
  • 豆瓣9.2的科普神作《工作細胞》,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
    這是一記來自日本的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在這裡,我們的身體不再是一片紅色幽暗的世界,而成了一座明亮有序的現代化都市。讓我們看看具體的方法吧——由於人類的免疫力下降,肺鏈入侵,大部隊被白細胞消滅後開始追擊漏網之魚,我們看看白細胞在追擊肺鏈時都說了什麼?肺炎鏈球菌為革蘭染色陽性球菌,有毒株菌體外有化學成分為多糖的莢膜,莢膜具有抗原性,是肺炎鏈球菌分型的依據。肺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質是肺炎球菌溶血素及莢膜,此菌可引起大葉性肺炎、腦膜炎、支氣管炎等疾病。
  • 經典動畫 | 這部日本爆款科普動畫《工作細胞》將在CCTV6播出!
    小編今天分享的是日本爆款科普動畫:講述我們每個人體內的細胞故事!
  • 還有哪些像《工作細胞》一樣硬核科普知識的動畫?
    去年7月一部《工作細胞》,通過寓教於樂的故事內容,講述了人體內各種器官的日常工作和狀態,給大家紮實的上了一節生物課。作品甚至還斬獲了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動畫劇本獎。蠢萌的紅細胞,男友力爆棚的白細胞,可愛值爆表的血小板.雖然知道人體內各種組織不可能這麼萌,但還是迷得不要不要的。動畫一出,全國各地的漫展上更是少不了cos血小板的小朋友們的身影。
  • 每周推番之《工作細胞》:人體的那些秘密,只有細胞最為清楚
    相比於細胞來說,我們知道的只是九牛一毛。《工作細胞》是用一種擬人化的方式,把身體發生的一切用戰鬥的形式表現出來,從而對我們進行科普的一部動漫作品,很值得一看。擬人化的設定《工作細胞》的一個亮點,就在於對細胞的擬人化,裡面有著群體壯觀的紅細胞,消滅抗原的白細胞,還有多角色轉換的巨噬細胞,每一個細胞都有著自己的特點,也都有著各自的工作。在《工作細胞》裡,人體是一個巨大的世界,他們進行工作,來運轉這個世界,十分的有趣。
  • 日本爆款動畫《工作細胞》電影版來了!
    影片是同名動漫作品《工作細胞》首部大銀幕之作,其動畫劇集第一季以令人耳目一新的擬人設定和趣味故事創B站2018年度追番人數紀錄並成為當季黑馬,中文配音版也於2021年春節檔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寓教於樂的屬性深受觀眾好評。《工作細胞》漫畫由清水茜創作,自2015年起連載於《月刊少年天狼星》,以擬人手法講述了人體內37兆2千億個細胞們24小時、365天不眠不休工作著的故事。
  • 英文版《西遊記》動畫108集 ▎《人體奧秘》科普動畫短片
    趣味加學習,又可了解名著故事又可以增長英語水平,這麼好的資源趕緊行動起來,馬上領取吧!如果你也覺得資源不錯,右下角點個在看,然後公眾號內回復「西遊記」按提示領取!每個TED-Ed動畫都是專家之間的創造性合作的產物,這些專家包括TED演講者和TED研究員,以及教育工作者、設計師、動畫師、編劇、導演、科學作家、歷史學家、記者和編輯。
  • 原來人體細胞也可以變得這麼可愛《工作細胞》
    工作細胞是一部滿有意思的動漫劇。影片以人體的各種細胞為故事主角,用動畫故事的形式講述了人身體面臨各種疾病的時候,身體各種細胞是如何運作並最終讓身體恢復原狀的。整部影片故事情節的衝突並不是特別的激烈。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
  • 工作細胞:用最萌系的方式講最科學的知識,這樣的動畫請多來一點
    你知道人體裡有多少紅細胞嗎?你知道肺炎鏈球菌是如何感染人體的嗎?你知道人體是如何清理病菌的嗎?想必除了醫學生很少有人能夠說得清楚。這類醫學知識一般而言都是枯燥且乏味的,但是有一部動漫卻將這些繁瑣的知識變成了生動有趣的故事,這就是《工作細胞》。
  • 日本動畫《工作細胞》將於下月央視播出!中文配音片段公開!
    《工作細胞》講述的是人體內運送著氧氣的紅細胞,與細菌戰鬥的白細胞等細胞工作的故事。其世界觀構造非常特別——就是我們人類的身體裡。人的細胞數量約為37兆2千億個,擬人化的細胞們在人體內負責著各自的工作,運送著氧氣和二氧化碳的紅細胞,與細菌戰鬥的白細胞,每個細胞在這個世界都肩負著自己的使命。紅細胞小姐。
  • 突破了一億播放量的科普動漫《工作細胞》
    我打開看了一下,人物可愛,劇情緊湊曲折,科普知識也是過硬!忍不住一直看了下去。心想這樣學習,簡直是不要太享受……這是一記來自日本的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可以說,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及我們的身體勤奮。一年365天,全年無休,你工作它在工作,你休息它還在工作,你受傷了它要採取防護措施,你的喜怒哀樂它都不會閒著.
  • 《工作細胞》工作細胞知識科普筆記
    (動畫裡面樹突狀細胞小哥哥是怎麼激發初始T細胞的呢。。。省略謹防劇透)第三個知識點(流感症狀):發燒:由於細菌,病毒等作用於機體,進而導致內生致熱原的產生,作用於體溫調節中樞,進而導致發熱中樞介質的釋放,繼而導致體溫調定點升高,最終引起發熱。發熱時人體免疫功能明顯增強,這有利於清除病原體和促進疾病的痊癒。
  • 《工作細胞》科普向的暖心日常虐狗番
    不過,將人體內的細胞擬人化,並且通過紅細胞的視角,利用紅細胞需要在人體內到處運送氧氣與養分的特點,科普各種細胞,人體不同的組織,以及人體會遇到的各種疾病狀況,在搞笑的日常中,伴隨著紅細胞的日常工作,參觀人體這座大工廠。 為了向我們科普人體會遇到的各種狀況,主人公的這具身體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各種生病,到處出事,大結局乾脆來了個失血性休克,差點撲街,紅細胞女主簡直是柯南附體。
  • 工作細胞:上海電視節獲獎、新春登陸央視、漫畫中文版引進...日本科普動畫《工作細胞》為啥這麼火?
    獲取更多精彩動畫、漫畫和動漫情報請關注以下公眾號《工作細胞》漫畫簡體中文版將先推出1-5冊儘管資深粉絲們早在3年前就通過「嗶哩嗶哩」(B站)一睹過芳容了,但當它出現在CCTV-6(央視電影頻道)的螢屏上時,大家依然歡呼了一把。這就是日本科普動畫《工作細胞》!
  • 《工作細胞》原來科普也可以用可愛的動畫形式來呈現
    聽說這部動畫不錯,於是就去看了看。果然名不虛傳,賞心悅目,還能讓人學到知識。如果孩子們看,更是再適合不過了。這是一部動畫片,也是一部科普片,它以有趣的動畫形式,可愛的動畫影響講述了有關人體各種的知識以及它們工作的程序。動畫還把細胞擬人化了,根據它們不同的作用賦予它們不同的個性和形象。
  • 工作細胞這部新動畫我推薦你一定要看,比老動畫還值得看
    《工作細胞BLACK》的故事內容和《工作細胞》差別不大,也是將人體內細胞擬人化之後的故事,諸位細胞們變成了人體這座巨大工廠的工人們,為了人體的正常運轉而辛勤工作。在這部動畫中,我們可以明確看到一位生活不健康的人身體內部是有多麼糟糕,體內的細胞們為了身體的正常運轉付出了多麼艱辛的努力,一個被不規律的作息還有菸酒掏空了的身體,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或許沒有異常,但是實際上已經處於亞健康狀態,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崩潰,直接來一場大病把人給打垮,看完之後,如果能讓一些人受到感觸,並開始愛惜自己的身體,我想就達到目的了
  • 英語科普 || 如雷貫耳的TED專為孩子們打造的科普動畫短片,趕緊收藏這份!
    即使是特別難懂的、抽象的知識點,這部動畫也能很巧妙的講解,讓每個孩子都一下子明白。舉個例子:說到細胞和細胞膜之間的關係時,會把細胞比喻成住在城裡的居民,而細胞膜則是保護居民避免外界侵害的城牆。或許短時間內沒有感覺,不過一旦時間加長,各種酸爽酥麻感就迎面而來啦~
  • 《工作細胞》的策略:科普為外殼,背後是日本殘酷的世界
    不過舶來品始終是別人家的,我們如果也能用漫畫描寫狂犬病、疫苗工作原理什麼的,肯定能爆火。說到科教節目,你腦子裡是不是就迴旋《動物世界》那句「春天到了,動物們又到了交配的季節」?或者是美國《發現頻道》那些嘆為觀止的微觀世界拍攝手法?而近日日本那部「看著身體會疼」的萌系動漫《工作細胞》刷爆了讀娛君的朋友圈,在日本,該片也是好評如潮。
  • BBC震撼紀錄片:人體細胞大戰!面對病毒,我們的細胞戰士真的很拼!
    是一部紀錄片,也是一部科普片,再次刷新了我的認知。 這部片子關於你,關於我,關於地球上生活的每一個人。 時長55分鐘,卻不亞於一部科幻大片。 片子主要講述了組成我們生命的最小單位——細胞。
  • 科普動畫的一股清流,比《頭腦特工隊》更為真實,還很通俗易懂
    而2018年的時候,速遞君看見了這部在B站大火的科普動畫——《工作細胞》。雖說是科普動畫,其實看上去並不算是科普的,和很多普通的動畫一樣,這部動畫有自己的畫風和角色設定。因為這部動畫也是和《頭腦特工隊》一樣,將人類身體中的各種細胞都進行了擬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