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去年,無論朋友圈還是群聊,總是少不了一部動漫《工作細胞》的話題,豆瓣網評給出了9.2的逆天高分!看完動畫不要愧對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因為它做到寓教於樂。
大家最喜歡的血小板,刷爆了朋友圈
《工作細胞》
這是一記來自日本的強勢科普動畫,說的是我們每個人身體的故事。
可以說,這世界上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及我們的身體勤奮。一年365天,全年無休,你工作它在工作,你休息它還在工作,你受傷了它要採取防護措施,你的喜怒哀樂它都不會閒著.
各種各樣的細胞,各種各樣的器官組織,
你真的了解它們嗎?
知道它們是怎麼工作的嗎?
《工作細胞》用擬人化的方式一次為你解答。
在這裡,我們的身體不再是一片紅色幽暗的世界,而成了一座明亮有序的現代化都市。
大約有37兆2千億個居民(細胞)四散分布,在各自區域堅守工作崗位。
從負責制定作戰戰略的「指揮官細胞」,衝在健康一線的「戰士細胞」,到運送養料物資的「運輸細胞」.
首先出場的,是一位紅細胞美女。每天在體內四處奔走,將氧氣輸送到散布在身體各處的細胞中,並將一部分二氧化碳輸送到肺部。
估計是新手,迷迷糊糊的不清楚路線,推著一箱子二氧化碳四處找肺部。
不是被靜脈瓣膜攔截,就是被淋巴管的哨兵喝止
摸到脾臟就不說了,一路瞎轉,竟然還跟細菌打了個照面。
「確認過眼神,你不是對的人」
有細菌出現的地方,當然就有我們時刻衝在一線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戰士。不耍帥,不擺架子,哪裡出現危機,哪裡就有它們衝鋒在前的身影。
身體出現的任何外部入侵的細菌、病毒異物,都是它們首要清理的目標。
看似冷冰冰,帶著十足十的殺氣,實際上是個外冷內熱的忠實黑騎士。
紅細胞美女幾次三番遭遇危機,都是多虧它及時出手相救。
一來二去的,紅細胞妹子竟然對白細胞產生了別樣的情感。
真的是,猝不及防一大包狗糧。你們主子我還是單身狗一枚,你們居然就像模像樣地在我身體裡談起了戀愛,蒼天啊.
除了反應迅捷的白細胞,我們身體裡還有很多其它防禦部門。比如戰鬥力更加強悍的殺傷性T細胞,它們直接聽命於輔助T細胞指揮官,可以反覆殺傷病毒異物,而本身不受損傷。
比如這位笑容和藹可親,身著女僕裝的小姐姐。它其實是巨噬細胞,負責捕殺細菌病毒等異物,幫助機體開展修復工作,並清除死去的細胞和細菌。
在陽光中呈現一片靜謐的樹突狀細胞。它們則主要負責收集、遞呈入侵細菌和遭受感染的細菌信息,並與其它細胞相互作用,啟動適當的免疫反應。
而人氣最高的,莫過於我們的血小板。一個兩個.簡直萌出天際。
一群小萌物圍著被壘得高高的鈣離子,踮著腳尖往上蹦,怎麼夠也夠不著。
經過的紅細胞和白細胞向它們打招呼,竟然還有一隻把帽子扭過來遮住臉.嗯,人家怕生呢!
別看小小一隻,集合起來就是一支不可忽視的隊伍。當血管發生損傷時,它們就帶著血纖蛋白和凝血因子出來堵住傷口。
堵住傷口的同時,也堵死了更多細菌進來的通道,紅細胞得以安全地留在體內,白細胞則可以專心致志地絞殺留存體內的病毒細菌。
可以說,《工作細胞》把腦洞開出了天際。
那麼大家看著或是帥氣或是漂亮或是可愛的細胞角色,有沒有對現實中的它們感到好奇呢?一起來看看吧,現實和理想之間,這差距真心不是一點半點。
動畫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擬人化的模樣,登場就相當有女王範。
《工作細胞》,它有其現實的創作基礎— —我們的身體。
紅細胞運輸氧氣和二氧化碳,就是負責運輸的快遞員,白細胞對抗細菌病毒,就是衝鋒在前的戰士,血小板負責生理止血,體積小,就是這樣萌萌的形象。合理又不失可愛。
它把那些不為人知的身體內部構造,通過這麼一種鮮活生動的形式演繹出來,通俗易懂,大開腦洞的同時,極大地完成了科普價值。
當你的肺部有病菌入侵時,當你的身體出現擦傷時,身體是如何在為了你的健康戰鬥?
故事首先是由於人類的免疫力下降,肺鏈入侵,大部隊被白細胞消滅後開始追擊漏網之魚,我們看看白細胞在追擊肺鏈時都說了什麼?
肺炎鏈球菌是什麼?
肺炎鏈球菌為革蘭染色陽性球菌,有毒株菌體外有化學成分為多糖的莢膜,莢膜具有抗原性,是肺炎鏈球菌分型的依據。肺炎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質是肺炎球菌溶血素及莢膜,此菌可引起大葉性肺炎、腦膜炎、支氣管炎等疾病。
捕獲肺炎鏈球菌
在白細胞努力追擊肺炎鏈球菌的同時,殺手T細胞出動,但最終並不是直接消滅了細菌,而是把它困在支氣管,一個噴嚏?噴出去了,離開了人類的身體。
動畫難免會誇張一點,但是其中含義我們能理解的,每天身體中的細胞都在努力的工作著,為了我們的健康,在與細菌病毒抗爭著,如果每次都能像動畫中用噴嚏將細菌送到體外固然是好,但是機體會有吃不消的時候,那麼就會感染,隨之生病,為了減輕白細胞的工作量有沒有預防的好方法?
沒有說教,不是當年枯燥的課本,卻在不知不覺間讓你開啟了一次身體內部的觀賞旅行。不為別的,就算是為了這群全世界最拼命、勤奮守護你的細胞們,我們也得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啊。
這裡和大家分享的一組動圖展現的就是工作細胞片中角色的原型,一起來看一看它們平時在體內工作的樣子吧。
毛細血管中的紅細胞
來源:stephentaylor1954
毛細血管的直徑是相當小的,紅細胞可能必須要排好隊一個一個通過才行。在《工作細胞》中也有女主角紅細胞擠過狹窄小巷的畫面。紅細胞的樣子大家可能生物課上都已經看到過很多次了,是一個兩邊向內凹的圓盤形,很有辨識度。
中性粒細胞追逐細菌
來源:David Rogers
一段非常經典的素材(原片拍攝時間是1950年代,所以畫質也沒辦法要求了……),展現了中性粒細胞通過化學信號追趕細菌(前面的小黑點)的樣子。
《工作細胞》的男主角就是一個中性粒細胞。在中學階段,老師對「白細胞」的講解是相對粗略的,而白細胞中其實還可以細分出很多種類,在其中中性粒細胞是數量最多的一種。
中性粒細胞變形運動
來源:UC San Francisco (UCSF)
當感染發生時,中性粒細胞通常是最早到達戰場追捕細菌的。它們能夠進行(和其他細胞相比)非常靈活快速的變形運動,穿過血管鑽進受感染的組織。這個圖著重展現的就是中性粒細胞變形運動的樣子。
(漫畫中穿過血管的中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圍攻線蟲
和中性粒細胞不一樣,嗜酸性粒細胞主要參與的是抗寄生蟲的免疫過程。不過這段體外拍攝的畫面中它們攻擊的並不是寄生蟲,而是非寄生性的秀麗隱杆線蟲,只是一隻純良無害的實驗生物而已……
(漫畫中的嗜酸性粒細胞)
「殺手」T細胞
來源:Alex T. Ritter et al.
顯微鏡下的細胞看起來略顯單調,而如果螢光標記一下,看起來就不一樣了。這裡圖中展現了一個細胞毒性T細胞(也經常被叫做殺手T細胞,在圖中為紅色)識別並消滅癌細胞的過程。
在《工作細胞》中登場的針對異常細胞的「殺手」有細胞毒性T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兩種。它們都會利用穿孔素等武器讓目標細胞(受感染或者癌變等情況)死亡,不同的是T細胞的殺傷更加特異性,是在識別特定抗原的基礎上進行的。
(漫畫中的細胞毒性T細胞)
最後是一個額外的小知識:中性、嗜酸性和嗜鹼性粒細胞都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個命名的依據是它們染色時的表現。首先,這三種細胞經過染色之後都能觀察到「顆粒」結構,所以被稱為粒細胞。其次,一般常用的HE染色會用到兩種酸鹼性不一樣的染料,這些細胞染色時對兩種染料的親和性不同,進而會體現出不同的顏色,根據這種差異它們就被分成了嗜酸性、嗜鹼性和中性三類。
《工作細胞》中涉及比較多的是免疫細胞和相關的免疫過程,也算是人體內波瀾壯闊的戰鬥場景。雖然免疫學真是一門令人頭禿的學科,但還是歡迎大家趁機了解一下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體內的神奇過程。
本文整理自電影工廠、熊阿姨與兔叔叔、酷炫科學、ACG17宅一起等。
細胞治療領域專業推廣品牌
微信、聯絡電話丨18410963897
「好看」就給我一朵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