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在中國上映,距離第一部《北京遇上西雅圖》的上映整整過了三年。《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繼續啟用第一部影片的男女主演——湯唯和吳秀波。片名加上「之不二情書」五個字表示這部影片延續上一部影片的愛情主題,抒寫愛情故事。但是,在故事內容上,這部影片拋棄了原來的故事情節,重新打造了一個熟男少女愛情故事。
生活在澳門的焦姣,外號是姣爺,從小在賭場混跡長大。焦姣的父親迷戀賭博,欠下巨額賭債,無力償還,多次被債主逼殺,終不堪重負而死。焦姣目睹了父親悽慘的人生之後,牴觸過欠債的生活。可是,人生總是世事難如願。她曾經為了替父還債,參與賭博,感受到贏錢的喜悅。又因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成為賭場公關,心生「多贏錢」的願望。一次次賭博,一次次欠債,她的生活入不敷出。沒錢交房租,被房東趕走之後,她寄居在爸爸先前的女朋友——凌姐家裡。凌姐不僅是焦姣父親的女朋友,也是她的同事。凌姐勸告焦姣少賭博,多存錢。
此時,焦姣與遠在美國的Daniel因一本《查令十街84號》而誤會,不時因書、因生活雜事而通信。
年輕氣盛的焦姣不聽凌姐勸告,欠下100萬高利貸。她多次遭到死亡威脅。在與Daniel通信中,Daniel指導了她,給了她生活的勇氣。
同時,焦姣的心態與經歷也給了處於情感困境中的Daniel鼓舞。兩個人不約而同地去了信中出現的那個地址——英國倫敦查令十街。最後,因查令十街84號書店老闆的葬禮而有緣遇見,暢敘幽情。
兩個異國異城的男女,建立愛情信念,最後能夠走向愛情的通莊大道,既得緣於《查令十街84號》這本書,也因為各自的生活軌跡。
《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中的Daniel,中文名是大牛,是美國洛杉磯裡一個不起眼的房產中介。Daniel在初中時,被父母送到美國讀書。他的父母隨後離婚,各自再婚,忘記了這個在美國的兒子。在美國,Danie按照自己的願望生活,依靠他在中國的資源和優勢,開展房產中介業務,尤其針對中國人在美國的購房業務。
事業稍有起色的Daniel將美國文化中「金錢至上」的觀念發揚至極。他內心缺少親情、愛情、友情,變得冷酷無情。他從不擁有愛情,也不準備擁有愛情。因工作原因,他對待客戶熱情、真誠、周到,但是這一切都是以賺取金錢為目的。有時候他為了金錢,甚至可以偽裝真誠。一切情感在他那兒都比不上金錢。
可是,他也因《查令十街84號》這本書和林先生夫婦而改變。
Daniel從好友艾莉亞那兒接手了林先生夫婦的房子,計劃自己買下林先生夫婦的房子,然後推倒重建,建成兩幢房子。
一切都按照他的計劃進行,他用一些小恩小惠獲取林先生夫婦的信任和感激。儘管林先生夫婦步入晚年,將信任交給Daniel,對他充滿關愛,也改變不了Daniel企圖通過欺騙的方法購買他們的房子的計劃。Daniel在本質上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他最在乎是金錢。
Daniel帶著功利性目的參與林先生夫婦的生活。他幫助他們修房子、買菜、看病、處理考駕照、處理交通事故,最後還帶他們去都城拉斯維加斯遊玩,舉行婚禮。
這些所有看似美好的事情,在Daniel那兒都只有一個目的:買下林先生夫婦的房子。他做的每一步,都是圍繞這個目的而展開。他不會去體諒兩位老人對老房子的眷念之情,也不會感激兩位老人對他的照顧,更不會感受到兩位老人之間相互依賴的伴侶關係。
林先生發現了他的詭計,拒絕將房子賣給他。這次業務上的失敗,給了他痛擊。
儘管他是一個金錢至上、自私冷酷的人,但是與林先生夫婦長期相處以後,他們夫妻之間相互信賴、相互依靠、忠誠、真實的情感也潛移默化地感染了他。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林先生夫婦早年定居美國,兒女子孫都在美國長大,接受的是美國文化,只有林先生依舊對中國傳統文化念念不忘。他和妻子之間的感情也是古典式的愛情婚姻,充滿了典雅、溫馨的基調。夫妻二人,沒有甜言蜜語,沒有轟轟烈烈的儀式,卻能相濡以沫、白頭偕老。
這樣古典式的愛情,可遇不可求。Daniel生在中國,接受的是美國文化。他拒絕愛情和婚姻,與女性的關係也只是肉體關係。背後的原因是害怕自己被傷害。所以,他對《查令十街84號》中古典式的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嗤之以鼻,認為那樣的愛情是自欺欺人。
他自認為自己看清、看透了很多事情,認為自己抓住了一切事物的本質,能夠來去自如、行動自由。他所認為的目的和本質,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其中就有林先生夫婦和焦姣。
Daniel的所有計劃都失敗之時,他與林先生夫婦產生了親人般的感情。他已經離不開這對年老的夫妻了。
他以為自己是一個可以把所有情感都拋諸腦後的人,其實他也容易與別人產生感情;他以為自己傷害了別人,自己不會受到傷害,其實當他傷害了自己愛的人時,心還是會痛的;他以為所有的人都是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都認同美國文化,其實總有一些人在異國他鄉忠於自己的傳統文化,有著詩意的價值標準;他以為最好的愛情是肉體關係,這樣彼此都不會被傷害,最好的兩性關係不要結婚,其實,現實中幸福的夫妻,依舊能夠長相廝守。
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焦姣鼓勵他去改變,去爭取機會重新做人。焦姣的鼓舞,讓他有機會與林先生夫婦重歸於好。《查令十街84號》這本書對他的意義也非同凡響了。重新認識和審視之後,他期望擁有一段古典式的愛情,期望和焦姣相遇。
大叔Daniel想要找到焦姣的時候,也正是焦姣想見Daniel的時候。
焦姣在和Daniel通信的時候,從未想過戀愛這件事情。盤繞在她生活周圍的都是欠債的消息。她因賭博,時不時欠債,生活被欠債攪得一團糟,自然沒有機會戀愛。在賭場,她遇到有錢的鄧先生。鄧先生用金錢誘惑,也沒能讓她以身相許。在她的心裡,愛情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純潔情感,她不會選擇一段充滿了銅臭味的愛情。她將這種愛情觀點傳達給遠在美國的Daniel,遭到Daniel的嘲笑。
焦姣對讀書時期的學霸心生愛慕,但是這種愛慕也被學霸的狂妄自大和自私打破。她因賭債過多,不得不投靠鄧先生,企圖與有錢人建立真實的愛情。但是,鄧先生用錢收買愛情的套路,讓她失望。回到澳門,她又遇到了一位詩人。他們談笑風生,焦姣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理想中的男人,獲得一段理想中的愛情,卻發現他只不過是一個被富婆包養的詩人。
這三段心生愛戀的經歷,讓她對愛情失望。一路走來,她懷著對純潔愛情的幻想,到認同Daniel對男女愛情本質的闡述,她經歷了太多的失望和痛苦。此時的她,需要一段適合自己的愛情。
她和Daniel在愛情觀上達成一致:愛情應該是古典式的純潔愛情。這種愛情會支撐一對男女走過人生的坎坎坷坷,會讓人生變得光彩無限。
他們找到了彼此。兩個人相視一笑,攜手漫步,一顰一笑之間,相忘於江湖。他們兩個人對愛情的信念,在支離破碎的生活中建立起來。唯一能夠讓他們感到幸福的就是愛情了,這也許是他們人生真正的開始。
《查令十街84號》中的女主海蓮和書店老闆弗蘭克通信長達20多年,從未見面。他們之間依靠心中傳達的情感維繫,那些信中的情感支撐了兩人的漫漫人生。海蓮和弗蘭克之間的愛情是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他們之間不需要肉體的交流,憑藉筆尖之下的情感,體味對方的生活,鼓舞對方度過人生的艱難時光。這種愛情,點亮了他們原本寂寞、空洞、貧困的生活。林先生夫婦兩人同樣因為相愛而終老相伴,看淡世間一切。
愛情在海蓮、弗蘭克之間和林先生夫婦之間是一種信念,這種信念幫助他們度過風風雨雨。紅塵之中的男男女女,拿起《查令十街84號》這本書,若有同樣的愛情信念,也會像Daniel、焦姣那樣在世界的一頭相遇、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