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BIRTV2019,DVBCN廣電網有幸在現場採訪到了洋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鴻銘,就洋銘本次展會的重點展品以及關於廣電業內的幾大熱點問題做了交流。
林鴻銘董事長表示洋銘DataVideo從1985年成立至今已有34年的歷史,總部位於臺灣,在大陸地區公司已經運營15年,其在亞太及歐洲等地區擁有10餘家子公司,大陸地區是其重要的市場。
針對於本次BIRTV2019,洋銘帶來了一個稱之為「2+1」的展品規劃:
「2」指為適應國家融媒體發展戰略而推出的4K智能導播車產品及電競直播解決方案。
「1」,系列4K產品,包括電動遙控雲臺、4K AR虛擬演播室以及重點宣傳的「一指播」全新產品。
其推出的小型融媒體導播車以OBV-3200為核心,提供一整套新聞直轉播解決方案,可實現高清數位化的傳輸。重要的一點在於其體積小,因而便於與小型麵包車等結合,更能自如的實現媒體人員現場跟進採訪。
洋銘的電競直播夢
林鴻銘認為,電競的市場極為廣闊,並且參與門檻其實是很低的,未來仍有數百億的市場等待開發,電競與直播是緊密結合的,因此新廣電業人員的一些目光也在往電競直播內容方面靠攏。
洋銘依據自身優勢,在電競直播方面提出了一套整體的解決方案。由於電競賽事的直播效果是極為良好的,它直接面對的便是用戶的終端,況且當前電競已經逐漸獲得了體育正式賽事的認可,包括部分高校也設置了電競專業。隨著電競的認可度逐漸增加,未來更多的電競新遊以及全新的賽事、賽制還會繼續增加,更好的引入並服務電競內容成為新媒體行業的新型增值點之一。
電競直播要突破以往的傳統制播體系,洋銘在其解決方案中特意為客戶錄製了整體的流程,包括目錄的分析、作業的流程、設備的選取等等。
滿足新媒體制播需求:洋銘推系列新品
本次展會上,洋銘的4K+AR虛擬演播室引來了許多參展人員的駐足觀摩,其更大的特色在於具備了AI追蹤的功能,且花費代價更小;此外,還具備AR的功能,現場主持人可以根據需要實現任意角度的AR轉換,對於教學影片等展示極為便利。
其全新推出的電動遙控雲臺已經可實現4K的傳輸,性價比也很高,其採用的是洋銘的自主技術,目前正在進行國家發明專利的申請。
目前新媒體行業正呈蓬勃發展之勢,隨著短視頻、移動直播經濟的迅猛崛起,洋銘根據市場需求推出了一款特別新穎的面向網紅的產品——「一指播」。
「一指播」作為一套連接移動端的直轉播神器,可實現橫豎屏的切換功能。伴隨著新媒體經濟的利潤空間凸顯,更多的廣電人湧入其間,更加能豐富市場的內容,使其更加的專業化。
但是傳統的直播端都是16:9的制式,面對移動直播的的特徵,更需要能適應豎屏的轉播設備支持,洋銘藉此便推出了橫屏轉豎屏的切換臺。
其「一指播」神器承載了支持4K信號的觸控螢幕,一個人便可以實現輕鬆利用手指進行橫豎屏的切換,方便新媒體趨勢下的自由直播,不再需要傳統廣電的導播等多方參與。此外,作為一整套的一體機產品,它還集成了攝像機控制、流媒體推流、錄像備份、音頻調音等功能,因此方便於網絡主播們的自如使用。
5G+4K:流媒體IP化新趨勢
當前流媒體視聽正以愈加兇猛之勢席捲著整體的視聽行業,傳統廣電業正面臨嚴重的業務擠壓,客廳TV大屏已難再挽回用戶。林鴻銘認為,如今新舊廣電交替之下,了解IT方面的人才不熟悉內容的製作,而廣電業內熟悉內容製作的卻並不熟悉網絡技術,傳統廣電的轉型需要實現IP化,急需要新型人才的引入。
如今5G、4K也成為了流媒體發展的關鍵詞,基礎型功能正在建設補足之中,同時融入IP化,整體上而言也是融媒體未來的三項重要需求。洋銘依據技術的升級需求以及國家對廣電新媒體的發展需要,在自身發展中也恰好的把這些因素融入產品之中。
隨著5G牌照的下發,運營商正在緊密部署5G網絡,部分終端設備也已有所亮相,總體上認為2019年是中國5G的元年,林鴻銘則認為5G開始比較接地氣的階段要等到2020年,而實現普遍化要等到2022年。
由於5G的建設及推廣所需的成本依然是高昂的,先期的部署還需要下一番功夫。另外,前期的5G帶寬費用依舊是一個眾所關注的問題。
洋銘正在實現將其導播車系統從高清轉向4K化,其編碼可實現到臺、到終端的4K轉化。針對於一些行內人吐槽的部分平臺「假4K」問題,洋銘表示其設備可以實現將高清轉化為真4K。
相對於點播內容,電視現場直播目前仍更適用於高清傳輸。隨著4K/8K超高清設備價格的下落,未來將可全面迎來超高清時代。
5G網絡被認為是相較於4G能處理好超高清傳輸效率要求的重要支撐,未來可助力其全面發展,但是帶寬成本依然是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內容為王」才是廣電的真正方向
移動互聯的時代仍處於強盛之中,TV大屏全面受到阻礙,目前更多形式的大屏端業務捆綁襲來,從DVB到IPTV、再到OTT,領地爭奪更加激烈,「重返客廳經濟」是否能順利實現、何時取得初效?仍未有明確的答案。
洋銘董事長林鴻銘認為,關鍵仍是在於「內容」,這才是根本,無論如何應用新技術、新形式業務,「內容為王」仍是不變的主旨。
大屏畫面從觀感上而言更適合娛樂體驗,但是內容上仍需要繼續擴充。移動端更適合於信息的傳輸及社交功能的體現,而大屏更適合於家庭娛樂的體驗。
家庭大屏有其分享性,但基於當下家庭成員中年代、個人喜好等的斷層,因此家庭大屏仍是難以實現共享的。林鴻銘認為未來無論是4K還是8K,小型的電影院、劇院體驗將會慢慢成為主流;而在內容上,更新穎的創意產品是未來的需求,而不再拘泥於偶像明星效應;在功能上,電影院等場所更能成為全新的社交式的消費場所,包括觀影、觀戲劇、咖啡、健身、電競等體驗為一身,成為更時尚的年輕人消遣場所。
融媒體大戰略的當下,實現將電視臺與移動互聯的融合也是未來的需求之一。林鴻銘認為,傳統電視內容製作還是不能實現滿足於時下年輕人的需求,只在技術、形式、設備上實現並不能解決根本。未來,內容上的創新才是主陣地。
(文章來源:DVBCN廣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