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琴啜茗圖》,唐代畫家周昉的傑作,該畫目前在美國納爾遜美術館收藏。這樣的千古名畫如何流落到海外,不得而知。這幅畫採用工筆重彩描繪了唐代貴婦品茶聽琴的悠閒生活。畫中描繪五個女性,中間三人無論從身段還是氣質,都能看出來是貴族婦女,一人撫琴,二人一邊品茶一邊傾聽。撫琴的闊太太坐在盤石上,正在調琴;紅衣貴婦坐在圓凳上,背向外,注視著撫琴者,執茶碗作欲飲之態。另一白衣貴婦坐在椅子上,乍一看還以為是白衣觀音,袖手側身聽琴。當然說像觀音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周昉最擅長畫水月觀音,因為他精於宗教人物畫,甚至他的宗教題材畫,被稱為周家樣。左側立一侍女,手託黑漆木茶盤。右側立一侍女,捧茶碗欲奉茶。畫中貴族仕女曲眉豐頰、雍容華貴、濃麗多態,唐代果真是一個以胖為美的朝代。圖中無論是啜茶還是調琴,都是那麼的自然而愜意。
唐代是中國唯一一個男女平權的時代,女人可以穿低領衣服、女人可以喝酒打牌、女人可以沒事出去跳個舞,女人可以做官,女人可以臨朝稱制當皇帝。所以,完全可以不用管家務,開開心心的跑出來和閨蜜們彈個琴、喝個下午茶。你看看,一個春意盎然的下午,三個在家裡說了算的貴婦人,來到園林裡,曬著太陽、喝著茶,喝,都不準確。一定要用啜,一點點咂摸,一點點品味。調著琴弦,感受下午茶的美好。
你看看這三位女性,一位氣定神閒不緊不慢地調著弦。一位兩隻胳膊抱著,扮做粉絲狀的等待著,還有一位,慵慵懶懶肩上的披巾都滑落下來,端著茶杯,細細的啜著茶。按照友霖的想法,這時候最適合演奏一曲玉樓春曉,睡眼惺忪的,享受那懨懨的春困。唐朝的女人自信、唐朝的女人熱愛生活、只有唐朝才能有這樣情趣、這等悠閒、這樣為了享受而享受的貴族下午茶。
也許是彈琴的緣故,友霖有一點小小的手控,你看這幅畫裡,無論是豐滿的貴婦還是細腰的侍女,都有那纖纖的玉指,端盤子都端的楚楚動人,調弦也調的那是氣韻生動。這就是藝術。我只想說這幅畫很唐朝,很周昉。
那麼周昉是個怎麼樣的畫家呢?一個典型的官場子弟,哥哥因公受賞,弟弟跟著沾光,可以無憂無慮地進行藝術創作。周昉市場流連於貴族的聚會,對這樣的生活場景再熟悉不過了。同時他又擅長把握女性的各種儀態,常常能傳神的千古佳作。例如《簪花仕女圖》和《揮扇仕女圖》,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畫。另外還有一個故事,就是說當年周昉和韓幹一起為郭子儀郭老令公的女婿趙縱畫像。韓幹也是唐代不世出的大畫家,擅長畫馬,可以成為唐代馬王。兩人畫好之後,郭子儀難以評判,於是就讓自己的女兒趙縱的老婆來評判。誰畫的更像,只有趙縱的老婆最有發言權。後來他說韓幹畫的很像,而周昉畫的神形兼備。從這裡看出,周昉很擅長觀察人物的神態與細微表情。正因為這樣,我們才能欣賞到那麼惟妙惟肖的唐代仕女畫。
調琴啜茶圖,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把琴與茶做出如此生動的結合,我們也不知道這幅畫裡,是茶映襯著琴,還是琴映襯了茶,總之這樣的一幅生動作品裡,讓我們看到了琴和茶的美好,各美其美,美美共美,琴茶一味,相得益彰。感謝這樣的一幅傳世之作,讓我們領略到大唐的氣象、古琴的美好、人民的富足與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