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影調、色調調節
一、學習目的和要求
濾光器是攝影中的重要輔助器材,白平衡調整是數碼攝影和攝像的重要環節。本章的目的在於介紹光與色的基本原理,濾光器在黑白和彩色攝影中的使用以及白平衡調整的方法,從而使創作者拍攝的畫面獲得不同的藝術造型效果。
二、課程內容
第一節 濾光器的基礎知識
一、光與色
1、三原色與三補色、消色
三原色:紅、綠、藍。
三補色:黃、品、青。
消色:黑、白、灰。
2、可見光範圍,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
可見光的範圍:400-700毫微米。
人眼感光最明亮的色光是:黃綠光,波長555毫微米。
3、顏色的三個基本特徵:色別、色飽和度、色明度。
色別:指色與色之間的主要區別,用光的波長來表示。
色飽和度:也稱色純度,指一種顏色與相同明度的消色之間差別的程度。
色明度:指顏色的明暗、深淺。
二、光的加色效應與減色效應
1、加色效應概念
加色效應:兩種以上色光同時作用於視覺器官,可產生一種綜合的色覺,即產生了另一種顏色,這種現象就是加色效應。
2、加色效應規律
(1)一種色光與另一種特定的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色光,混合後產生白色光的兩種色光的色,稱做互補色。
紅+綠+藍=白
藍+黃=白
綠+品=白
紅+青=白
(2)兩種非互補色光相加,可得到光譜位置在二者之間的色,即它們的中間色。
紅+綠=黃
紅+藍=品
藍+綠=青
3、減色效應概念
減色效應:成分比較複雜的光照射在物體上,被吸收而減去一部分,從而表現出某種顏色,稱作減色效應。
4、減色效應規律
(1)三原色濾光層,吸收與之互補的補色光或組成這種補色的兩種原色光,只透過其本色的原色光。
(2)三補色濾光層,吸收與其互補的原色光,透過本色光或組成這種補色的兩種原色光。
(3)兩種補色濾鏡疊加使用,只允許形成這兩補色所共有的一種原色光透過,吸收其他色光。
(4)兩種原色濾鏡疊加,各種色光均被吸收,或根據某一種濾色鏡的濃淡程度,透過部分色光。
(5)三補色濾鏡疊加,各種色光相繼被吸收,最終都不能透過,呈現黑色效果。
三、濾光器的曝光補償倍數
1、濾光器加在攝影鏡頭的前端或後端,對來自被攝體方面的光量進行選擇性吸收與透過。中性灰阻光片則是對來自被攝體方面的光量進行非選擇性地吸收與透過。總之,加用濾光器都會不同程度地減弱光量,因此,都要做必要的曝光補償。
2、濾光器的曝光補償倍數也稱曝光因數、曝光係數。它表示在使用濾光器之後的曝光量相對於未使用濾光器時的曝光量的倍數.
第二節 光源色溫與畫面色彩控制
一、色溫的意義
1、色溫概念:又稱「色溫度」或「光源色溫」,是說明熱輻射光源的光譜成分的。可以用絕對溫度(K)或微倒度(MRD)來表示。
2、色溫的意義:當實際光源的光譜成分與完全輻射體(也稱絕對黑體)在某一溫度時光譜成分一致或接近,就用完全輻射體的溫度來表示該實際光源的光譜成分。
3、常用光源的色溫概數
(1)自然光
日光:5500K
晴天的陰影處:6000K左右
陰天:6500K以上
日出日落的陽光:2000K
(2)人工光
聚光燈:3200K
家用燈泡:2600K
蠟燭光:1850K
新聞燈:3200K
電子閃光燈:6000K
4、某些材料標定的色溫值
日光型彩色片5500K
燈光型彩色片3200K
攝像機標定色溫3200K
5、攝像機內置的濾光片一般設定為4擋。
1擋:3200K,無色透明。
2擋:5600K+1/4ND(也有些為加1/8ND)
3擋:5600K
4擋:5600K+1/16ND
6、日光色溫變化的一般規律
(1)日出、日落時色溫偏低,中午色溫高。
(2)陰天時色溫高于晴天時的色溫。
(3)晴天陰影處和海拔高的地區,藍紫光成分多。
二、光源色溫與攝影攝像之間的關係
1、光源色溫與攝像機的平衡色溫一致時正常還原;
2、光源色溫高於攝像機的平衡色溫時畫面色調偏藍青;
3、光源色溫低於攝像機的平衡色溫時畫面色調偏橙紅。
要使所攝景物的色彩在畫面中得到控制,就需要在拍攝時選擇合適的校色溫濾光片或進行合理的白平衡調整。
三、校色溫濾光片的類型與應用
1、類型
(1)一類是用於降低光源色溫的濾光片,又稱「橙色系列濾光片」,主要有雷登85(深色,又稱色溫轉換濾光片),雷登81(淺色,又稱色溫平衡濾光片)系列。
(2)另一類是用於提高光源色溫的濾光片,又稱「藍色系列濾光片」,常見的有雷登80(深色,又稱色溫轉換濾光片),雷登82(淺色,又稱色溫平衡濾光片)系列。
2、應用
(1)降色溫濾光片在攝影攝像中的應用
通常用於燈光型彩色片在外景自然光條件下拍攝。為了使日光光源色溫5500K與燈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溫3200K相一致,需在鏡頭前加降色溫的雷登85B。如果不加,拍出的畫面會偏藍青。
降色溫濾光片還適用於日光型彩色片在陰天或晴天陰影處等色溫較高的條件下,產生使景物色彩正常或有意偏暖色調的畫面效果。
(2)升色溫濾光片在攝影攝像中的應用
通常用於日光型彩色片在3200K或低於3200K的燈光照明條件下使用。為了使光源色溫與日光型彩色片的平衡色溫一致或接近,拍攝時在鏡頭前加升色溫的雷登80系列濾光片,使景物色彩正確還原。如果不加,畫面色調會偏橙紅。
升色溫濾光片還可用於增強畫面氣氛,改變畫面色調,有意創作出偏冷的色調效果。如用日光型彩色片在白天拍攝夜景效果。
四、攝像中的白平衡調整
1、白平衡調整概念:指景物在同一光源照射下,調整攝像機三色電信號混合比例,使之與實際光源的光譜成分協調一致,使景物色彩正常再現或根據創作意圖形成最佳的色調效果而進行的工作。
2、調節白平衡有兩層意思:一是通過白平衡調整,使照明景物的光源色溫與攝像機三基色信號的感光靈敏度一致起來,從而使所攝畫面中的景物色彩真實、自然地還原。另一層意思就是通過攝像人員進行的白平衡調整,有意創造出符合節目內容要求的一種特定的色調效果。
3、白平衡調整的具體方法
分為粗調白和細調白。
(1)粗調白指在白平衡調整過程中,只根據實際光源的色溫值,在攝像機上選擇相應的濾光片,不再進行細微的調整。
(2)細調白指在不同光源照明時,為了提高畫面色彩的飽和度或改變畫面色調效果而進行的細微調整。
細調白的步驟:
①首先根據實際照明光源的色溫值,選擇相應的濾光片。如在3200K的燈光照明時,選擇1號濾光片;在5600K的自然光下選擇3號或2號、4號濾光片。
②選好濾光片以後,打開攝像機電源開關,將光圈調至自動檔,把白平衡選擇鍵調至自動檔,然後將選擇的白色卡片置於順光照明下,把攝像機鏡頭對準卡片並充滿畫面。
③最後一步是按下攝像機上的白平衡調節開關。先調黑平衡,再調白平衡。調節黑、白平衡數秒後,在攝像機尋像器中看到顯示「OK」表示白平衡調整工作結束。
五、攝影攝像中如何改變畫面色調
1、彩色攝影中
在攝影鏡頭前加有色濾色鏡。
規律是:攝影鏡頭前加用什麼顏色的濾色鏡,畫面色調就偏什麼顏色。
2、電視攝像中
可以採用兩種方法:
一種是在攝像機鏡頭前加有色濾色鏡。(先進行正常調白,再加濾色鏡)
另一種是進行偏調白。不是對準白卡片,而是利用帶有顏色的卡片進行調白。偏色的規律是:依據什麼色調的卡片,調整之後的畫面色調即偏向該色的互補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