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五十嵐大介創作的漫畫《海獸之子》以善於描寫對自然世界的尊崇、以及別具一格的藝術畫面等,曾獲得多個獎項。如今終於有了電影版,由渡邊步執導,蘆田愛菜、蒼井優、石橋陽彩、浦上晟周配音。故事講述性格率直的中學生琉花和母親關係不好,在暑假又與同學發生爭執。偶然間,她來到父親工作的水族館,遇上了神秘少年[海]、以及哥哥[空],兩人從嬰兒時期就生活在海中,似乎能接收到來自大海的訊息,而琉花在[海]與[空]的引導之下,一步步看見她從沒見過的神秘世界。
在新海誠執導的電影《天氣之子》取得票房與口碑的成功之後,又出現一部相當有質感的電影《海獸之子》。如果說《天氣之子》透過陰晴不變的天氣來代表人們多變的心情,並在最後以主角跳脫外界的影響,以相信自身內心所希望的理想來收尾。那改編自五十嵐大介的同名漫畫《海獸之子》,就是以廣闊無邊且充滿神秘的海洋為主題,通過片中角色與觀眾本身跟大海的連接,講述一段關於生命誕生與成長的故事。
雖然上述兩部作品都以優美的畫風和配樂聞名,但毫無疑問《海獸之子》的劇情要遠比《天氣之子》更抽象、更冷門。電影把故事聚焦在一位無論在校園還是家庭中都遭逢困境,無法得到關懷的青春期女孩琉花身上。原先以為《海獸之子》是少女跟兩兄弟經歷一段解決海洋與陸地危機的奇幻冒險,但沒想到在電影如此壯觀和賞心悅目的畫面背後,卻隱藏著如此深層的故事意涵。
我認為與其說《海獸之子》想講的是一個非常縝密完整的故事,我到認為它只希望呈現出一個神秘魔幻的氛圍,讓觀眾能夠透過畫面來感受跟這片海洋、世界和整個宇宙的關係,甚至反思處於這個環境中的自己,究竟需要扮演怎樣的角色,或者該如何發覺屬於自身的價值。我認為這種無法用言語敘述的感受,才是《海獸之子》藉由電影裡這些迷幻畫面,最終想要來跟觀眾傳達的主題。
這部電影的高明之處正是以人類的渺小,我們對海洋的探究與不了解來呈現世界上的自然環境、生命孕育的過程,還有人們該對未知抱持著尊重與敬畏的態度。就如同海洋也被稱為內宇宙,目前人類探索的範圍還未達到整個海洋的10%,而這個佔有地球表面70%的區域,除了有五花八門的海洋生物生存,其中眾多物理現象與化學反應更深深影響著整個地球環境的運作。
因此《海獸之子》便透過人類的好奇與對未知的渴望,試圖找到辦法有效地運用海洋資源的現況,先把故事鎖定在一位平凡的女學生琉花身上,再以兩位神秘兄弟開啟我們的眼界,把格局抬升至探索世界的奧妙。而到了最後隨著她們生命的消逝,再把故事拉回我們這些跟世界相比根本微不足道的個體身上,原來我們都是這個美妙循環中的一分子。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部電影講的是環境保護,但很明顯這只不過是電影一小部分,由座頭鯨發出歌聲所集結所有海洋生物參加的祭典、人類的研究探索、來自外太空的隕石,還有琉花在過程中看見的種種宇宙的奧妙,都通向電影後半部分那些猶如意識流般的畫面,配上久石讓溫柔中又帶有堅強、高昂中又帶有抒情的配樂,我們仿佛體驗了一場視覺、聽覺衝擊,激發我們腦袋快速運轉的生命旅程。
就在此時,人類、海洋、宇宙的界限似乎也變得模糊不清、逐漸融為一體,讓整個物質世界化為人腦中的意識概念。與其說這難以理解,我反倒選擇享受這個過程,如同海洋本身就像宇宙帶有繽紛色彩的同時,也充滿著許多黑暗和未知,而人腦的運作同樣也是如此的複雜神秘、難以理解。因此,我們最終也就能把《海獸之子》這一段跟海洋宇宙互相聯繫的冒險,當作是讓琉花開始了解自己,對身邊事物多點關心,懂得適時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更虛心態度面對這個世界。
電影讓琉花這位生活遭遇困境的學生遇上這兩位少年,踏上一段通往未知世界的神秘冒險,他們一邊感受海洋的廣闊,一邊將海洋連接上那個更為奧妙的宇宙,從中發掘探索宇宙與生命的起源。這除了使她原本應該提早結束的暑假重新變得無比豐富之外,也讓正要感受這個世界、對所有事物感到好奇,卻不清楚自己存在意義的琉花,在此次冒險中逐漸成長。即使琉花膝蓋的傷痕已經不知不覺癒合,但那些曾受到的疼痛依然會留在心裡,成為讓她往正確方向繼續前進的動力。
東西會發光,就是希望能被人找到。看著琉花從片頭受盡委屈,到最後希望能為身邊的人做些什麼,無論是[空]、[海],或者父母,甚至是那曾經絆倒她的女孩。那顆從坡上滾落,並被琉花大力擲出的一球,在空中劃出的弧線,配合琉花臉上比起先前成熟不少的堅定笑容,都讓這部電影從深沉的海洋與遙遠的宇宙中,重新回歸到人心最真誠的美好。
整體而言,我不會說自己真的能看懂這部電影,因為作品本身蘊含的意義真的太過豐富且抽象,但就我個人而言,確實能在片中感受到故事與畫面帶給人的震撼,發覺自己就像身處這廣大世界與漫長時間洪流中的滄海一粟,並對世間萬物抱持著尊重與好奇的態度。就如同許多重要的事物無法用言語表明,但也不代表它不存在。看完這部電影我們是否能對自身或這個世界有不同的想法,我想這才是電影最終相傳達的主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