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般若的火焰,以欲制欲歡喜禪

2020-12-23 非常財富聞道五臺山
歡喜禪

人生第一大事就是種欲,種下各種各樣的欲因,要種善的欲因,不可種惡的欲因。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貪慾,最好的伴侶就是清淨之欲、心靈之欲。物質的欲最沉重,心性的欲望最輕鬆。人有欲望是正常的,連天人也有欲望,四大天王、上帝、玉帝、彌勒菩薩,都還在欲界天,連出離三界還很遙遠。不過,天人要的是心性的欲望,人類更傾向於飲食男女的物慾、性慾。

人最可怕的是虛偽,嘴上不要身體很真實,身體不要內心很誠實,如果寧肯失去真實的自己,也要虛偽的自己,那無異於扭曲的魔一般。 所以,不要輕易說無欲則剛,越壓抑欲望,欲望潛伏得越深,長久並不是一件好事。欲望不是問題,對欲望的執著才是問題,真實具有萬鈞之力,當一個人極度坦誠自然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金剛而無堅不摧。

宗薩仁波切說:佛教只對一件事感興趣,就是洞見真理、悟道。擺脫欲望並不是佛教的終極目標,佛教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對真理的證悟、道心不生不滅。如果欲望是你洞見真理的障礙,那你就要放棄這樣的欲望;如果欲望並不構成障礙,那就沒有關係。處理欲望和情緒的過程,也是引導你洞見真理的過程。

人最難搞定的是性慾,一切教派修行最難過的刀山火海也是這個欲。密宗專有安住般若火焰,以欲制欲的歡喜禪,就是要修成歡喜佛。這個也是最有爭議的一種修煉法門,常常被人虛偽地利用,違背教義滿足貪慾。世間就是人魔共舞,地獄門前僧道多,說的一點不錯!

《四部毗那夜迦法》上說:觀世音菩薩悲憫天下眾生,運用慈善法力變化成女人毗那夜迦的形象,來到歡喜王的住地,歡喜王看見毗那夜迦生得嬌美,陡起慾念,想要擁抱毗那夜迦時,遭到拒絕。毗那夜迦說:我雖是女子,但早得袈裟衣缽,你實在要想和我親近,可以隨我教成為信徒,在來世中為佛護法,不做業障不生惡欲,這樣才能成為我的親眷。歡喜王聽得這番話非常高興說:「我按照緣分遇上你,從今以後,我定跟隨你守護法,做善事。」於是毗那夜迦含笑與之相抱。在觀世音菩薩溫暖的懷抱裡,化解了此惡,歡喜王心中懷愛,終於皈依佛教,成為金剛歡喜佛。

密宗認為女子感化那些強暴的神魔,可以引領他們到佛的境界中來。佛經說:應該以女子的身體得度的人,佛就應變成女人去超度他。在密宗修行的最高階段,必須有女伴合體才能修煉成真法。由於密宗義理非常繁瑣和艱深,能習雙修法的僧人極少。我曾問從藏地回五臺山的一位信徒,她說學密宗是師父找徒弟,不可輕易外傳的。越是密而不宣,越是讓人爭議紛起。

密宗彼岸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創造活力,另一種修煉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創造活力,分別以女陰的變形蓮花和男根的變形金剛杵為象,通過冥想的交媾或者是真實的交歡瑜伽,親證「般若」與「方便」融為一體的極樂涅盤境界。宗喀 (kā)巴(喇嘛黃教開祖)說,喇嘛與女者修雙身法時,若能不舍菩提心,不於行淫中出精,即是不犯戒者。「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鑑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慾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義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利用「樂空雙運」產生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密教肯定萬物並不是不存在的,認為陰陽兩性的和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後的解脫。

聖嚴法師說,密教中上師以一切修密法的女性為空行母,男精女血為甘露,以將要出精而又使之持久不出時所生之樂為妙樂,傷害了佛教的慧命。

佛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真是紅塵滾滾來,萬緣本難空,若是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安住般若的火焰,以欲制欲歡喜禪,究竟歡喜不歡喜,春江水暖鴨先知。

(李松陽20200528fccf00927)

相關焦點

  • 《青蛇》裡面的佛教文化——歡喜禪
    然後驚恐的發現,法海要和小青修的是歡喜禪!歡喜佛是一種心性和佛性的修煉,乃一種建立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教義上的「以欲制欲」。明妃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經上的話來說,叫做「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她以愛欲供奉那些殘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後再把他們引到佛的境界中來。明妃真是捨身取義、樂於助人的英雄有木有!歡喜禪是可以隨意性交,但有一個前提:不許射精!這就證明你牛逼了,已經達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最高境界!就能解除魔障!
  • 無欲則剛還是無求無欲(三省制)
    無欲則剛還是無求無欲(三省制)有一天,紀曉嵐看到一個太監,於是百無聊賴,就對太監說給太監講個故事
  • 大隨求與金剛般若
    經過幾番苦苦思索後,我才得出:其實真正的至誠是安住心性,真實的至善是般若智慧。所以再與別人分享時就結合心性直至的竅訣《信心銘》來引導禪修。我覺得般若就像是刀斧須得猛利,真言則如鋸子比較綿密要有耐心,兩者各有所長,結合一起靈活運用,解決粗重業障和微細煩惱都不成問題!通過不斷實修摸索,總結出如下宗旨:尚實歸根,無別教宗。不專不雜,參玄泯同。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九十七:初分波羅蜜多品
    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佛十力波羅蜜多。佛言。如是達一切法難屈伏故。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四無所畏波羅蜜多。佛言。如是得道相智無退沒故。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四無礙解波羅蜜多。佛言。如是得一切相智無滯礙故。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慈波羅蜜多。佛言。如是安樂一切有情故。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悲波羅蜜多。佛言。如是利益一切有情故。世尊。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喜波羅蜜多。佛言。如是不舍一切有情故。
  • 金剛經全文、譯文、釋義——《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原文第二品
    願樂欲聞。」譯文這時,長老須菩提領悟如來不時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現的佛法。在大眾中就從座位上站起來,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地對佛說:「希有,世尊!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顯現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來護念一切菩薩,要付囑一切菩薩的佛法。
  • 南懷瑾先生的「文字般若」——佛門楹聯廿一幅
    當晚北返,與諸學子談笑之間,兩三小時之內,信手拈成楹聯廿一幅,後輯為《佛門楹聯廿一幅》,堪稱文字般若之典範。現摘錄部分,以饗讀者。先生講述「文字般若」所謂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夠了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這不是普通的聰明,這是屬於道體上根本的智慧。
  • (元)中峰明本 | 金剛般若略義
    論及般若,中峰明本在《金剛般若略義》中云:「原夫般若無可學、無可取、無可得、無可求,以至俱無可為。世尊於無可為處,洞見源底,哀憫眾生,逐妄流轉、隨處取著,以故廣說空法,與之融通、與之淘汰,必欲其淨治心器,滿貯般若甘露上味。當知心器既淨,其般若上味自然充足。」 中峰明本道大語妙,是究徹真源、宗說兼通的大禪者,被世人譽為「江南古佛」。其接應學人之方,如提金剛王寶劍,殺活自由,擒縱自若。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40課
    我們這裡有些道友對般若法門進行過長期聞思修行,從他們的行為和表情也看得出來,這個人肯定是證悟空性的人,這個人肯定要接近證悟空性了,所以希望大家都能長期修學空性!   申二、成為人天指望處之功德:   王子施財欲實義,成眾尊主樂親近,此今尚令群生悅,得勢在位何須說?
  • 輕鬆學咒語——般若佛母心咒
    達雅塔 嗡 嘎得嘎得巴ra嘎得 巴ra桑嘎得 波德嗦哈功德利益般若佛母心咒十種功德利益:梵語般若,華言智慧。謂菩薩由此智慧,通達無礙,故獲十種利益也。一、一切舍不取施想謂菩薩修行般若,照了萬法俱寂,是故雖行布施,而無能施之想,不著所施之物,不見受施之人,是為一切舍不取施想。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零四:初分魔事品
    兩不和合不獲說聽書寫受持讀誦修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知是為菩薩魔事。複次善現。能說法者欲令恭敬書寫受持讀誦修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聽法者不欲恭敬書寫受持讀誦修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兩不和合不獲說聽書寫受持讀誦修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當知是為菩薩魔事複次善現。能聽法者欲得恭敬書寫受持讀誦修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能說法者不欲恭敬書寫受持讀誦修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 《般若攝頌釋》講解第18課
    子一、不住寂滅邊之作用:   勇士所行依般若,真超三界非解脫,雖除煩惱示投生,無老病死示死歿。這裡講,行持或安住般若有兩個大的作用:第一個不會像聲聞緣覺那樣住於寂滅的邊,第二個不會像世間凡夫那樣墮入輪迴的邊。
  • 陳喬恩新劇《獨孤皇后》開播,口碑暴跌,你還記得阿護與般若嗎?
    般若與宇文毓新婚之夜,太師心痛至極質問般若故意讓宇文毓難堪,但般若卻當著阿護的面與宇文毓行魚水之歡,傷透了太師的心。之後太師說"也只有為了伽羅,你才能哭成這樣"。可見太師知道自己在般若心中地位不高,但仍一心相護。後來般若要宇文護起兵造反救伽羅,雖危險萬分,並沒有多少勝算太師最終還是答應了,並說"我若能平安歸來,我們天天見面好不好?"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直解》上
    定慧必能圓,克己能明心,莫被是非把心纏。自參自悟自覺,求理悟真是真觀。瞭然無物是自在,五蘊皆空本自然。恩感菩薩心,誠誠把性圓。勿負菩薩苦口婆心度良賢。自悟莫把同胞忘,攜手同歸返樂園。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曲迦仁波切
    曲迦仁波切:今天是2020年1月21日,我決定在網絡上正式發布前幾日因為一段視頻而備受關注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加拿大電影:未成年之欲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這部未成年之欲電影中,主人公是一名不受歡迎的高中生,為了避免被自己的邪教父母獻祭給魔鬼,他必須想方設法地失去處男之身。最終主人公又會得到哪位女生的青睞呢,他能擺脫處男之身嗎。
  • 專訪丨廣瀨耕平:欲視錄
    水洗相紙時我看了他的照片,驚訝於他照片上那類似於火焰的痕跡。他約我那個月月末(6月)去看他的攝影展。看展後約他做了本次專訪。在日本做暗房,認識了許多日本年輕攝影師。國內大眾對日本的攝影還是首先想到森山大道和荒木經惟,對年輕攝影師似乎並不太了解。我想在以後的時間多介紹一些日本的年輕攝影師。過去終究是過去,我們站在現在,要多看看未來。
  • 驚羽般若
    而般若容顏清麗,如梨花帶露,琵琶遮住一半臉,玉指芊芊拔琴弦,美而不自知……這天,杭州知府之子——驚羽來找般若。驚羽在樓閣轉角與般若相遇,兩人面露喜色。驚羽笑道:「般若姑娘要去哪裡?我正好有事找你。」般若知道驚羽喜歡弦姬,驚羽常常向她問起弦姬的喜好。般若笑道:「我練琴有些累了,想出去走走,你找我有什麼事呀?」
  • 人如果沒有般若智慧,把假的當作真的,受苦的就是自己
    在佛法來講,這個故事就是提醒我們,人如果沒有般若智慧,把假的當作真的,受苦的就是自己。所以,我們要去除這個假象,心不生疑,要堅信這個真實性,有兩種方法:一是用我們的般若智慧,一是安住我們的正念。就是師父在說法,大眾聽法念心,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想過去,不想現在,不想未來,當下這個心要處處作主、如如不動,安住這念心,就稱為活在當下,這一念心就是如來妙心。
  • 你的控制欲是哪種類型丨控制欲指數評估
    01關於控制欲,也許你有些誤解所謂控制欲,是指我們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和事達成想要的結果,以滿足自己內心的期望。每個人生來都有控制欲,還是嬰兒的我們就覺得世界圍著自己轉,母親是自己的專屬。很多人以為控制欲只是出現在戀人之中,甚至認為這是比較極端的人格,這是一種誤解。在控制欲面前,沒有人是例外,但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控制欲存在問題的人卻不多,更多的人把自己控制欲的表現稱之為「關心」。其實關心和控制完全是兩碼事,「關心」關注的是對方的心理感受與情緒,而「控制」其實只是在意自己的感受與情緒。
  • 朱一龍角色的欲與非欲:愛的深卻不瘋狂
    有人問:朱一龍的很多角色為什麼感覺欲而不欲。先說說朱一龍演過的角色。朱一龍以往的戲,總是被虐的那個,感情戲當然是有的,但是描繪得太純潔了。我以前覺得哪怕是正人君子,如果跟心愛的女人在一起,孤男寡女共處一室,怎麼著都會有點悸動吧,如果氣氛恰好,來個矛盾衝突,激發男方嫉妒心和控制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