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大事就是種欲,種下各種各樣的欲因,要種善的欲因,不可種惡的欲因。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貪慾,最好的伴侶就是清淨之欲、心靈之欲。物質的欲最沉重,心性的欲望最輕鬆。人有欲望是正常的,連天人也有欲望,四大天王、上帝、玉帝、彌勒菩薩,都還在欲界天,連出離三界還很遙遠。不過,天人要的是心性的欲望,人類更傾向於飲食男女的物慾、性慾。
人最可怕的是虛偽,嘴上不要身體很真實,身體不要內心很誠實,如果寧肯失去真實的自己,也要虛偽的自己,那無異於扭曲的魔一般。 所以,不要輕易說無欲則剛,越壓抑欲望,欲望潛伏得越深,長久並不是一件好事。欲望不是問題,對欲望的執著才是問題,真實具有萬鈞之力,當一個人極度坦誠自然的時候,他就已經是金剛而無堅不摧。
宗薩仁波切說:佛教只對一件事感興趣,就是洞見真理、悟道。擺脫欲望並不是佛教的終極目標,佛教的終極目標是獲得對真理的證悟、道心不生不滅。如果欲望是你洞見真理的障礙,那你就要放棄這樣的欲望;如果欲望並不構成障礙,那就沒有關係。處理欲望和情緒的過程,也是引導你洞見真理的過程。
人最難搞定的是性慾,一切教派修行最難過的刀山火海也是這個欲。密宗專有安住般若火焰,以欲制欲的歡喜禪,就是要修成歡喜佛。這個也是最有爭議的一種修煉法門,常常被人虛偽地利用,違背教義滿足貪慾。世間就是人魔共舞,地獄門前僧道多,說的一點不錯!
《四部毗那夜迦法》上說:觀世音菩薩悲憫天下眾生,運用慈善法力變化成女人毗那夜迦的形象,來到歡喜王的住地,歡喜王看見毗那夜迦生得嬌美,陡起慾念,想要擁抱毗那夜迦時,遭到拒絕。毗那夜迦說:我雖是女子,但早得袈裟衣缽,你實在要想和我親近,可以隨我教成為信徒,在來世中為佛護法,不做業障不生惡欲,這樣才能成為我的親眷。歡喜王聽得這番話非常高興說:「我按照緣分遇上你,從今以後,我定跟隨你守護法,做善事。」於是毗那夜迦含笑與之相抱。在觀世音菩薩溫暖的懷抱裡,化解了此惡,歡喜王心中懷愛,終於皈依佛教,成為金剛歡喜佛。
密宗認為女子感化那些強暴的神魔,可以引領他們到佛的境界中來。佛經說:應該以女子的身體得度的人,佛就應變成女人去超度他。在密宗修行的最高階段,必須有女伴合體才能修煉成真法。由於密宗義理非常繁瑣和艱深,能習雙修法的僧人極少。我曾問從藏地回五臺山的一位信徒,她說學密宗是師父找徒弟,不可輕易外傳的。越是密而不宣,越是讓人爭議紛起。
密宗彼岸智慧「般若」代表女性的創造活力,另一種修煉方式「方便」代表男性的創造活力,分別以女陰的變形蓮花和男根的變形金剛杵為象,通過冥想的交媾或者是真實的交歡瑜伽,親證「般若」與「方便」融為一體的極樂涅盤境界。宗喀 (kā)巴(喇嘛黃教開祖)說,喇嘛與女者修雙身法時,若能不舍菩提心,不於行淫中出精,即是不犯戒者。「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鑑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慾念之心自然消除。佛教教義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利用「樂空雙運」產生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密教肯定萬物並不是不存在的,認為陰陽兩性的和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也是宗教最後的解脫。
聖嚴法師說,密教中上師以一切修密法的女性為空行母,男精女血為甘露,以將要出精而又使之持久不出時所生之樂為妙樂,傷害了佛教的慧命。
佛說: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諸魔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行貪淫為善知識,令諸眾生落愛見坑,失菩提路。
真是紅塵滾滾來,萬緣本難空,若是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安住般若的火焰,以欲制欲歡喜禪,究竟歡喜不歡喜,春江水暖鴨先知。
(李松陽20200528fccf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