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教長葉俊榮因宣布聘管中閔出任臺大校長而請辭獲準

2021-01-21 獅說新語

作者:黃順傑


葉俊榮突然宣布「勉強」同意管中閔接任臺大校長,被外界視為執政的民進黨在地方選舉慘敗後為搶救民望的重大讓步。(網際網路)


因逕自宣布同意聘任前國民黨政府官員管中閔為臺灣大學校長而惹惱民進黨,臺灣教育部長葉俊榮昨天(25日)請辭獲準,成為第三個因「卡管案」而折損的教長。不過,行政院基於「尊重」教育部權責,現階段「看不到有任何理由或狀況」,更改發聘書給管中閔的決定。


僵持近一年,葉俊榮24日突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接任臺灣第一學府臺灣大學校長,外界以為這是民進黨政府在地方選舉慘敗後,為搶救民望的重大讓步。


不過,消息傳出後震驚民進黨。參選民進黨主席的行政院秘書長卓榮泰,以及多名綠營立委從24日晚開始接連透過面簿開炮,怒轟葉俊榮未事先溝通,就逕自宣布聘任管中閔的決定,不顧遴選程序爭議。他們要求葉俊榮立即下臺,使得平安夜一點也不平靜。


卓榮泰昨午5時在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說,葉俊榮下午1時到行政院與閣揆賴清德「深談」。卓榮泰轉述說,葉俊榮為「這一次的決定」所造成的輿論討論和「不同意見的爭論」,對行政團隊的困擾感到抱歉,並願「擔起完全的責任」。


據卓榮泰指出,葉俊榮面談中將備好的書面辭呈交給賴清德,賴則當場「勉予同意」。


針對葉俊榮的聘管決定會否生變,卓榮泰答覆媒體詢問時強調,行政院「尊重教育部的任何決定」,「往後看不到有任何理由或狀況,去改變這個狀況」。卓榮泰也補充,葉俊榮此次引起爭議的,不是他向賴清德「回報的內容」,而是「時機」。


據媒體報導,葉俊榮是在前天開記者會的一小時前,透過手機簡訊告知賴清德聘管決定,賴隨即回復「審慎思考」。葉俊榮23日也曾致電長時間關注管案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表示自己將「做一個勇敢的決定」。卓榮泰昨天說:「回報給院長的過程可以更謹慎。」


葉俊榮「偷襲式」的聘管宣布,不但令不少綠委怒火中燒,總統蔡英文也感到不滿。總統府發言人林鶴明昨天表示,蔡英文昨早8時邀賴清德到官邸,針對教育部宣布臺大校長遴選案一事「交換意見」。林鶴鳴說,蔡英文認為,此案「社會高度關注」,作為執政團隊的一員,相關決策應該經過完整的溝通與討論。他轉述蔡英文說:「昨天這樣的處理,讓大家措手不及,尤其讓執政黨團的立委被動獲知訊息,顯然需要檢討」。


但葉俊榮昨午在面簿宣布辭呈時指出,校長遴選案拖延至今,已經對教育造成難以彌平的傷害,而社會的糾結與對立,不該以教育為戰場。他解釋,自己是基於法律良知、教育本位及對大學自治與正當程序的堅持,「做對的事,也是該做的事,對職位毫不戀棧」。


葉俊榮寫道:「希望我的堅持與承擔,能讓下一任部長擺脫臺大案的糾纏,回歸教育本位,大步向前。也祈福臺灣走向正向,發揮實力。歲末年終,期待教育部能揮別2018挺管/拔管的陰霾,昂揚2019國教/高教的發展。」


卓榮泰昨天指出,教育部已就聘管決定行文臺大。管中閔昨早在住家外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簡短表示自己「沒有收到通知」。


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今年1月5日,出乎各界意料選出管中閔,原定2月上任。但民進黨政府無法接受前朝馬英九政府的閣員領導臺灣最高學府,而針對管中閔的資格以及遴選程序提出質疑,包括指控管曾違法赴中國大陸兼職,以及未主動揭露他與遴選委員蔡明興的利害關係。蔡明興是電信公司臺灣大哥大董事長,管中閔則是該公司的獨立董事。


為了「拔管」,蔡英文政府不僅背上侵犯大學自治的罵名,在葉俊榮之前,更折損了潘文忠和吳茂昆這兩任教育部長。原為內政部長的葉俊榮今年7月中接任教長後,曾強調要以「有溫度的溝通」解決此事,但教育部和臺大始終在解套方式上毫無交集。


葉俊榮前天宣布聘管決定時表示,此遴選案有「程序瑕疵」,教育部原有意透過溝通及提案方式,盼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負起責任」,重新開會處理瑕疵後,再由教育部聘任。


不過,遴選委員會一直不開會,教育部對瑕疵的補正已不再期待,再加上臺大校長長期代理不利校務發展,教育部因此決定「積極承擔」,「勉予同意」聘任管中閔。葉俊榮更一度不忘補充強調:「是勉強的勉。」


相關焦點

  • 為何民進黨挖空心思想要阻止管中閔擔任臺大校長?
    很不幸,臺灣大學校長候任人管中閔因被視為親藍人士而不獲「教育部」聘任。臺大是島內高等學府龍頭,綠營怎會讓藍營人士佔得臺大校長這個寶座?當局以政治顏色斷人,黨同伐異,讓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難道這就是民進黨「念茲在茲」的「民主」?這就是自詡是「亞洲民主先驅」的臺灣?難怪島內嘲笑蔡英文是「蔡帝」,走民主回頭路。
  • 管中閔隔海痛批民進黨「吃銅、吃鐵、吃臺大」 重申與臺大同在
    這一份聘任書管爺真的等得好辛苦……  臺灣大學校長遴選案轉眼已經拖了大半年,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遭到民進黨當局龐大的政治力阻止其上任,「論文抄襲」、「兼職獨董」、「赴陸交流」等事件,無論是污衊還是政治迫害,民進黨能耍的陰招都耍了,目的就是要阻止管中閔接任臺大校長一職。
  • 管中閔案,未完待續……
    15日,管中閔遭臺監察機構以過去任職「國發會主委」、行政機構「政務委員」期間違法兼職,以7比4通過彈劾,將由臺「公懲會」調查,並給管中閔說明機會,依法於1年半內做出判決,最重處分可免去校長職務,最輕則為不付懲戒。
  • 「卡管案」續集上演 管中閔遭臺「監察院」彈劾
    葉俊榮2018年底以教育部門負責人身份宣布「勉予同意」管中閔擔任臺大校長,讓持續一年的「卡管案」落幕,沒想到時隔僅半個月,臺「監察院」就提案彈劾管中閔,並將彈劾案移送「司法院」公務員懲戒委員會。依臺灣「公務員懲戒法」規定,懲戒處分共有9個層級,情節由重至輕依序為免職(管中閔將不能當校長)、撤職、剝奪或減少退休(職)金、休職、降級、減俸、罰款、記過及申誡;但若認為有違法行為,無懲戒必要或無違法行為,則會判決不付懲戒。
  • 臺北地檢署稱臺大遴委感謝約談 被嗆「睜眼說瞎話」
    中國臺灣網5月24日訊 臺北地檢署偵辦臺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被控到大陸兼課等案,近日在未書面通知、僅致電情況下,約談五位臺大校長遴選委員,包括三名「教育部」官派代表、臺大前校長陳維昭及請辭的沈冠伶。訊後均請回,為釐清案情,不排除後續還有下波約談行動。
  • 卡管案後 蔡 管中閔同臺受矚目
    ,管中閔當上臺大校長,蔡英文與管中閔首次在公開場合同臺。 活動結束,媒體問管中閔首次公開場合見到蔡英文,感覺有沒有比較特殊? 管中閔表示,「不會呀」、「她是臺灣地區領導人呀」、「領導來我們學校來,當然是表示歡迎」。
  • 臺「行政院」改組 賴菊合作成形
    臺「行政院」改組新任「部長」一覽表。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賴清德首度主導臺「行政院」大幅改組,毫無疑義,是基於年底「9合1」選戰考慮,臺「內政部」與「交通部」手上資源甚多,均與地方建設有密切關係,此次改組還牽涉兩大議題,選前能否清理戰場,攸關綠營勝負。
  • 偷拍美女丟官:臺當局高官邱俊榮被迫請辭獲準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澎湃新聞臺當局高官偷拍美女丟官   創島內政壇一紀錄   臺當局高官偷拍女乘客被當場抓住,發聲明強辯是「誤會」因為偷拍美女丟官,臺當局「國發會副主委」邱俊榮也算創造了島內政壇一個紀錄。
  • 臺北大學校長何志欽因病去世,曾因「踢館」謝長廷競選總部辭官
    2016年11月8日,臺北大學在其官網上發布公告,宣布該校校長何志欽當天凌晨因病在臺大醫院逝世。目前,校方已依法啟動職務代理。  出生在這樣一個家族中,何志欽也順利考入了臺灣大學(即「臺大」)法律系,與陳水扁是同班同學。但一年後,他便轉念經濟系,之後一直專攻經濟領域。 1974年,何志欽從臺大經濟系畢業後,又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深造。博士畢業之際,受其恩師,前檢察院王作榮院長影響,何志欽決定深入考察、學習美國官僚體系運行的奧秘,以期日後報效故土。
  • 臺北雙子星開發案引風波 捷運局長請辭獲準
    臺北雙子星開發案引風波 捷運局長請辭獲準 2013年02月26日 08:12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大校長遴選風波持續延燒 吳瑞北提告「卡管」敗訴
    [新聞頁-臺海網]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大校長遴選風波,電機系教授吳瑞北認為遴選程序有瑕疵,提行政訴訟請求撤銷管中閔聘書。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吳未取得「校務會議推薦」的候選人資格,與管等5位經推薦的候選人間沒有競爭關係,欠缺本件撤銷訴訟利益,今判吳敗訴,可上訴。
  • 臺大為何給蔡英文送「鍾」?
    春節已過,即將開學,臺灣島內第一學府,卻連校長還沒有……因不滿臺灣大學準校長管中閔無法準時上任,近200名臺灣大學學生、教授及校友昨日
  • 國民黨將宣布新任大陸事務部主任,黃復興黨部全臺大換血
    國民黨24日將發布一波新人事,屬中央黨部一級主管的「革命實踐研究院長」將由臺北市議員羅智強出任;眾所矚目的大陸事務部主任將由臺大政治系教授、前大陸部副主任左正東代理。此外,黃復興黨部主委金恩慶為協助「世代交替」,上周已向黨主席江啟臣請辭,並推薦兩位接替人選,近日可望定案;由於黃復興包括金恩慶、副主委韋渝惠及13位支黨部主委同時請辭,國民黨這支「鐵衛部隊」將全臺大換血。據指出,早在今年「大選」前,現任「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林火旺已打算辭職,因主席補選而暫留至3月6日投票日前夕,即清空辦公室。
  • 局長鹿潔身請辭獲準,成首名下臺官員
    在事發4天後的25日,臺灣《聯合報》報導稱,臺「交通部長」吳宏謀突然宣布,臺鐵局長鹿潔身的口頭請辭已經獲準。如此一來,鹿潔身將成為此次事故中首位「下臺」的官員。但外界並未就此罷休。《聯合報》發表評論直言,鹿潔身因扭曲真相、嫁禍下屬遭戳穿而請辭,其實是「東窗事發、遁逃」。《中時電子報》則直呼,「交通部長」應負政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