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好天氣,我們帶娃踏青、燒烤,開心的時侯,卻發現,花粉、柳絮這些物種也在不斷侵擾著我們,讓容易過敏的人傷不起。不是這紅一片,就是那癢的糟心,有時還噴嚏連天。
我們大人過敏也就算了,最怕的是發生在娃身上,他們抵抗力弱,尤其在這個易感季節,不一定摸到什麼,吃到什麼就中招了,如果不注意還會形成慢性的,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身為老母親,對於這個季節的過敏問題,邦主也是有很多疑問,這一次,我們特意整理了媽媽們最關心的十多個問題,尋求了專家的解答。
過敏的原因和症狀都有哪些呢
我們常見的過敏和環境、遺傳等因素有關。症狀會出現皮膚反應、內臟反應、呼吸道等反應。比如出紅疹、瘙癢、咳嗽、拉肚子、鼻炎、哮喘等。
哪些情況容易引發過敏
春夏季最常見的情況無非就是環境了。因為花草樹木開始發芽,花粉、楊絮會引發面部或全身過敏。過一段雨水增多,環境變得潮溼,黴菌、蟎蟲也是一個原因。
Tips:不建議過敏性體制的人群經常去郊野春遊、採花、挖野菜。
過敏源有哪些
環境、食物、藥物、化學物質(化妝品、裝修材料)、黴菌、蟎蟲、動物皮毛(最常見的貓狗毛)等等很多種。
查過敏源的方法有哪些
因為過敏類型不一樣,所以檢查的方法不同。
環境、食物類的方法:一般正規醫院都是通過抽血、點刺實驗來檢查。
抽血大家比較容易理解,點刺實驗是用少量高度純化的致敏原液滴在患者的手臂,再用點刺針刺進皮膚表層,感覺就像蚊蟲叮咬一樣,在15分鐘內觀察有沒有紅腫、瘙癢的反應。
裝修環境、化妝品、化學物質類的方法:通過斑貼試驗進行檢查。像膏藥一樣貼在背上48小時後拿下來,觀察貼的地方會不會出現過敏反應。
藥物類:基本上全世界也沒有試劑可以查到,懷疑是藥物過敏的話,要從過敏那天往前推算三周,因為它的潛伏期時21天,如果在這個期間服用了藥物,尤其是沒有吃過的藥物,就考慮是藥物過敏。
Tips:如果是過敏體質,不建議經常吃中藥。因為中藥的成分太多不容易推斷。另外因為人的體質會在環境中進行改變,建議1-2年重新查一次。
過敏源一切正常,但還是過敏了是為什麼
不是說過敏源查不到就不會過敏,因為我們天天接觸的東西太多,有成千上萬種,但是過敏源只能查到其中很少一部分,試劑公司會根據每個地區上傳的數據,進行針對性的試劑研究。
Tips:如果過敏了沒有查到過敏源,建議通過每一次的發作進行記錄,比如:去過哪、吃過什麼,找出共同點。
哪些群體的人容易過敏呢,會傳染嗎
老人、小孩、抵抗力差、經常熬夜、焦慮、壓力大、有過敏家族史的人群。過敏不是感染類的疾病,所以是不傳染的。
Tips:經常過敏的人,建議家裡備些過敏的藥,以備不時之需。
過敏可以根治嗎
根治過敏比較難,吃完藥制止住了,但是下次再接觸到這些過敏源還會再得,就像感冒一樣。
但是如果長期不治,超過六周就很容易轉成慢性的。而慢性治療起來就會非常麻煩了。
過敏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不接觸過敏源。■皮膚過敏期間,洗澡不要用太燙的水。也不建議使用之前的化妝品。■注意飲食,少吃牛羊、海鮮等高蛋白含量高的「發物」,這些都容易加重病情。■如果出現哮喘、胸悶、腹瀉等情況,必須馬上就醫。
總是被蕁麻疹困擾,它究竟是因為什麼引起的呢
蕁麻疹多數是過敏引起的,有很多形態,而且發病率很高,不分季節性。
常見的原因有
過敏:環境、食物、藥物都會(同上面介紹的)。
感染:最常見的是感冒發燒引起的嗓子疼、腹瀉等。
常見的症狀
皮膚症狀:
■ 局部或者全身起風團,就是我們常說的「風疙瘩」,時起時落,起的時候會局部或者全身,落的時候一點痕跡已沒有。
■ 春季比較多發的是丘疹性蕁麻疹,它的症狀就像蟲咬一樣,嚴重的會起水泡,不像其它種類的蕁麻疹大多晚上起,不留痕跡,而這個白天也會起,而且下去後會有痕跡。
內臟症狀:呼吸道和胃腸道不適,比如胸悶、拉肚子、呼吸困難。
Tips:單一的皮膚症狀比較好治,如果出現內臟症狀,需要及時就醫,嚴重會引起過敏性休克。
治療方法
蕁麻疹80%都是輕型的,吃藥、抹藥就可以好。如果是內臟症狀是需要用激素的。
過敏該如何預防和改善
預防過敏其實很簡單,找到過敏源不去接觸就可以。平時堅持鍛鍊身體,多喝水,增強免疫力,作息、飲食規律,避免接觸過敏源。
溫馨提醒
小兒溼疹怎麼辦
有些孩子很小就容易過敏長溼疹,這種病症叫做特應性皮炎。皮膚反應叫溼疹,但歸根到底,這是皮膚乾燥導致的。它主要是有家族遺傳。
治療方法
除了醫院方面,重要的在於家庭的日常護理,除了夏天,其它季節都需要塗抹保溼劑進行局部保溼,還要減少洗澡。
推薦保溼劑
食用橄欖油、適合孩子的潤體乳、維E乳膏都可以。推薦藥妝:法國的絲塔芙的罐裝極潤保溼霜,屈臣氏就有賣。
只要家長把護理工作做到位,寶寶這個病的發病率就會降低很多。
對貓狗毛過敏還能養寵物嗎
現在很多家庭都會養寵物,以貓貓狗狗居多,如果孩子對這些貓狗毛過敏,家裡是不可以養的。
過敏情況嚴重的,包括小區鄰居養的寵物,也要儘量遠離,因為這些動物的毛會漂浮在空氣中,吸入也會引起過敏。所以除了要完全隔離開,出門也要記得戴口罩。
闢謠:前一段在某快餐式的媒體平臺上有人說:懷孕期間養寵物,生出來的孩子就會提高這方面的免疫力。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過敏是遺傳+體質導致的,不會因為接觸的多了就不敏感了。
關於光敏反映
有一些人群在曬過太陽後會莫名的過敏,有可能是因為之前吃了一些光敏的食物或者藥物,在太陽照射以後會有反應,引起日光性皮炎。所以過敏體質的人除了儘量避免這些食物,也要做好防曬措施。
常見光敏性食物:雪菜、萵苣、茴香、莧萊、薺菜、芹菜、蘿蔔葉、菠菜、蕎麥、香菜、油菜、芥菜、無花果、柑橘、檸檬、芒果、菠蘿等。螺類、蝦類、蟹類、蚌類等。
光敏性藥物:含喹諾酮類抗生素,比如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
百度這些平臺上的治療方法可以參考嗎
建議不要盲目相信,並不是懷疑這些醫生的能力,而是有些病徵雖然相似,不一定就一樣,只有親自讓醫生看過才能對症下藥。
生物共振查過敏源靠譜嗎
這個方法可以借鑑,但是這個方法目前還有爭議,不屬於教科書公認的檢測方法。
關於激素用藥
不是所有的過敏症狀都需要用激素,所以要去正規醫院檢查治療,不要覺得病徵不嚴重就去一些小診所。
他們為了讓病好得快,會不負責任的開一些含激素的衛消字藥物,千萬不要往臉上塗,很容易引起激素皮炎。另外說句題外話,買藥一定要認清藥準字。
過敏是件很頑固的事情,藥物治療也只是對症,預防和改善體質才是關鍵,為了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撒花兒,我們平時要多鍛鍊身體,增強免疫力,調理好自己的生活作息,讓這個煩人精慢慢遠離我們。
📝文 /鄭州媽媽邦
📷 圖 /來自網絡
📷 視覺 / 海星大人
無錫媽媽邦親子交流平臺
打造屬於無錫家長們的溫暖城邦
不定期散發優質福利
歡迎邀請您身邊的媽媽加入,共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