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夫人曾說,
「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橋,踩著這座橋,你回到了你自己。在實現孩子圓滿的過程中,你圓滿了你自己。」
對父母來說,教育可以是給予,也可以是自我成長。
圖片來自Unsplash
前幾天,孫儷在微博髮長文,慶祝兒子等等十歲生日,不僅貼心定製了當年自己10歲生日的同款蛋糕,甚至還曬出了自己10歲的童年照片。
圖片來自turbosun孫儷微博
和我們平時給孩子寫的生日祝福不同,我們的賀卡裡,大多寫的是,「寶寶,祝你健康快樂」之類。
但在孫儷的這條長微博裡,孫儷以媽媽的身份向兒子等等道了很多「謝謝」。
她的每句謝謝都有著不同的含義。
「謝謝你等等」,感謝兒子的出生讓自己生命更完整,體會到了為人母的一切;
「謝謝你,激發了我對學習的動力」,我希望自己可以用實際行動來告訴你,學習的重要性和需要的持久性,所以我要和你和妹妹一起寫字畫畫看書,學英文,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
「謝謝你讓我愛上了旅行」,一起去看世界,很多未知在等待我們,無比期待,讓我有機會好好看看這個世界、了解世界;
「謝謝你教會了我與人溝通的能力」,因為有了你和妹妹,我現在每天都習慣看一些心理學的文章,讓我更好的了解你們,了解人,知道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性;
「謝謝你經常誇我美麗」,讓自己照鏡子的時候更多了一份歡喜;
「謝謝你在意我的健康」,你希望爸爸媽媽,一直在你身邊,我們都要保護好自己,一起做運動,吃健康的食物;
「謝謝你一直提醒我們家的重要性」,你經常和我們說,只有四個人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才像一個家的樣子;
「謝謝你讓我有機會停下腳步」,來感受生命成長的神奇;
「謝謝你為媽媽泡茶,謝謝你用零花錢給我買花,謝謝你經常讚美我願意信任我……」
孫儷發布後,丈夫鄧超轉發微博,甜蜜表示「謝謝你媳婦」。
最舒服的親子關係:彼此成就
這整一篇祝福長文,文字真誠,充滿著一位媽媽對生活,對孩子的熱愛。
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留言,表示這是最舒服的親子關係,滿屏的祝福。
圖片來自微博
明明是給孩子的祝福微博,我們卻讀出了「父母課堂」的味道。
關注孫儷微博的網友應該都相似的感覺吧,她的生活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育兒經:
《羋月傳》劇組在木蘭圍場舉行開機儀式,孫儷兒子鄧涵之(小名等等)也到現場助興,母子嬉笑打鬧中,鄧涵之拿著橘子問:「媽媽,為什麼橘子不能直接拿來吃,而且還要剝皮呢?」
孫儷認真地說:「孩子,那橘子在告訴你,你想要得到的東西,是需要付出勞動的,而不是伸手就能得到。」
圖片來自微博
鄧涵之問:「媽媽,為什麼橘子裡的果肉是一小瓣的,而不是一個完整的呢?」
孫儷對兒子說:「孩子,那是橘子果肉就像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幸福,要懂得珍惜幸福,將你的幸福與人分享。」
孫儷看兒子不問了,就反問道:「橘子的果肉長成一小瓣一小瓣的,還有另一層用意,你知道嗎?」
然後她指了指周圍的人說:「那是在告訴你,你手中的東西,不能獨自佔有,不能獨自享用,而要懂得與人分享。如果你手中有一個橘子,那就要分給別人與你一起共享。」
「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媽媽!」
等等一邊說一邊去把橘子分給給叔叔阿姨們,知道經過後,大家無不誇讚孫儷教子有方。
隨便吃個橘子就把「勞動」「幸福」「分享」等功課都教給孩子了?這個演員媽媽也太能了!
除此之外,孫儷還經常在微博上曬出孩子寫給她的信箋。
圖片來自微博
字裡行間透露著愛與感恩,無不讓眾人羨慕她這兩個多才多藝又懂事的活寶,更是透露出一個母親應有的日常姿態和生活方式。
孫儷微博下有一則評論說得很好:
「最舒服的親子關係:彼此成就,讓愛有處安放。」
這大概就是孫儷一家的真實寫照,堪稱共同成長的家庭範例!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優秀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好」的家庭關係讓很多人羨慕。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去年引來全網狂贊的研究生宿管阿姨嗎?
49歲的宿管阿姨原夢園,和自己的兒子一起考上了碩士。
圖片來自觀察者
2018年12月,母子二人同期考研,兒子擬錄取為復旦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原夢園擬錄取為廣西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原夢園則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
父母和子女最好的關係,是共同成長。
從兒子上小學時起,原夢園就陪他一起學習。
「兒子三年級出現了抽動前期症狀,我觀察他在做作業前要長籲一口氣,很焦慮,於是我改變了陪讀的狀態,拿起書坐在他旁邊看書,而不是看著他寫作業,來排遣他的焦慮。」
久而久之,陪讀成了一起讀書。「我愛學習,也想讓兒子有學習的氛圍。」
令人欣慰的是,兒子的成績確實越來越好了。
圖片來自觀察者
兒子讀中學時,她用「陪讀」的方式考了會計師、中級按摩師等證書;
後來又參加了成人高考,考取了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
2015年兒子考上大學以後,她也一直在旁聽大學的漢語言和英語課程。
這是什麼樣的努力媽媽啊!
當兒子準備考研時,她更是下定決心陪兒子學習。
圖片來自觀察者
為了平衡工作和學習,她每天至少要在家學習3個小時以後再去工作,休息日更是學習10小時之久。
2018年,原夢園和兒子一起走進考場,兒子考的是數學英語和政治,她考的是漢語英語和政治,最終被雙雙錄取。
而在之後的採訪中,原阿姨更是透露出一個更震撼人的「內幕」:
本來以為這位媽媽和兒子已經很勵志了,沒想到他們家裡還有一位渾身帶著「逆襲人設」的爸爸。
原夢園曾提到,孩子爸爸的優秀是兒子和她學習的動力。
網上曾有一篇《李世陽:從技校生到美國訪問學者》的報導,李世陽就是原夢園的老公。
李世陽與妻子同歲,兩人結婚在河南時,他是技校生,後來妻子鼓勵他考研,他先讀了電大大專、自學考本科,2002年他考取了碩士,2005年又考上博士。
十餘年的時間,李世陽完成了從技工到交大講師的蛻變,這種「開掛」經歷很多人甚至連想都不敢想。
父親的努力,不但鼓勵了孩子用功求學,甚至影響了妻子的人生定位。
看到他們這一家人,真是讓人感覺到,一個家庭要和諧,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節奏。
父母共同營造的努力學習的家庭氛圍,如春風化雨,帶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和孩子保持同步成長
反觀,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一種很常見的父母。
自己不學習,一邊打牌、打遊戲,一邊對孩子吼著:
「要好好讀書啊,將來考個好學校!」
如果孩子沒有長成父母期待的樣子,又是一頓數落,「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少年說》中有一期,一個兒子就控訴了自己「言行不一」的爸爸:
「你為什麼一邊叼著煙,一邊說兒子,不管我以後怎麼樣,你長大千萬別抽菸。你總是拿你做到不到的事情來要求我。」
孩子就像是父母的鏡子,爸媽不存在的模樣,孩子身上也很難展現出來。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爸媽就應首先活成什麼模樣!
這並不是要求父母們也像原阿姨一樣去讀書考研,但至少在提醒孩子善良的時候,自己也做一個善良的人;希望孩子努力學習,自己也對人生抱著認真而積極的態度。
另外還有一種父母,在有了家庭、孩子和事業以後,便放棄了學習和自我探索,認為已經「圓滿」了,全部精力都給了孩子,孩子好一家歡快,孩子成長稍有不順利,全家雞飛狗跳。
這樣的父母在社會學上有個專有名詞——「直升機父母」。
殊不知,他們選擇的「完全犧牲的愛」,其實是人生的斷崖。愛不只是放棄自我,還可以是共同成長。
明智的家長,和孩子的成長是保持同步的。
陳美齡,是曾經與鄧麗君、山口百惠齊名,紅透半邊天的歌手。
圖片來自新浪教育
現在的她,則是位「把三個兒子送進斯坦福」的教育媽媽。
圖片來自新浪教育
在事業極盛之時,陳美齡宣布暫別歌壇,選擇去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深造。
一個偶然的契機,陳美齡被邀請去史丹福大學進修教育學。已經結婚生子的她,毫不猶豫停掉演藝事業,走向斯坦福。
每次上課,陳美齡都要先把長子送到斯坦福的託兒所,再把襁褓中的次子託付給好朋友,才能去教室。
日子艱難至此,可陳美齡一次都沒想到要放棄。
她說:
「每個人都認為我來美國是休息的,可我自己明白,讀書讓我認識到了明星光環外的自己。在還能讀書的時候,就要珍惜機會」。
後來,她成功地從斯坦福畢業,成為一名教育學博士,也將三個兒子相繼送入了史丹福大學。
圖片來自新浪教育
教育是一種修行,渡人也渡己。
「在完成自身生命圓滿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橋,踩著這座橋,你回到了你自己。在實現孩子圓滿的過程中,你圓滿了你自己。」
我們一直都在問,什麼樣的教育是最好的?
成就孩子,也成就自我。
或許這就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
而不是掌舵人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有句話:
著急趕路的人,是沒有生活的。
有了孩子之後,生活突然變得擁擠而忙碌。
有人說:當了父母后,除了姓名,什麼都變了。父母的世界裡,有孩子、有配偶、有父母、有家庭……卻唯獨沒有了自己。
但是再執著於「奉獻」,也要清晰地知道,要一隻手留給孩子和家庭,另外一隻留給自己。
做個愛自己的家長,拋開過重的壓力,讓全家人也鬆一口氣。
你熱愛的生活、感恩擁有的樣子,會讓孩子看到愛的另一番美麗。
做一個愛孩子並享受生活的家長,我們或許可以這樣做:
1.擁有自己的熱愛,保持成長的狀態
家庭與事業、愛好不衝突。
建立家庭並不意味著你要放棄自己熱愛的一切,全身心圍著家人轉,這樣只會讓自己的身心俱疲。
已經當了媽的papi醬曾和好友焦俊豔暢聊起了愛情與婚姻,papi醬列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排序,她的排序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因為,你自己陪伴自己的時間是最長的。
之後的這一生,是和伴侶一起過。
孩子和父母都是你只陪伴他們走一段路,剩下的路還是他們自己去走的。
與其放棄一切陪伴,不如在我們同行的這一程,彼此就成,共同成長。
圖片來自微博
2.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助推器,而不是掌舵人
孩子是父母的延續,但是他們卻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將來也會有自己的生活。
父母子女一場,是不斷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讓他們更更高更遠的方向飛去。
如果孩子的人生是一架飛船,希望每個父母都是最好的助推器,而不是控制一切的掌舵人。
3.父母以身作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我們羨慕武亦姝的才氣和優秀,可卻沒看到她父母每天4:30就不用手機,專心陪孩子讀書,陪孩子學習。
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自律去影響孩子的自律,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所有的教育都是寂寞的,只有耐住寂寞堅定不移,育兒路上才能看到曙光。
可點擊下方【了解更多】,報名遠播教育展,諮詢最新國際學校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