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湖南衛視出品的《舞蹈風暴》第一季節目播出時,這檔節目幾乎已經代表了電視綜藝的天花板——品質極好,同時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
第二季《舞蹈風暴》於10月10日回歸,節目形式基本不變,也延續了極高的水準,第一期看下來仍然十分驚豔。雖然模式依舊,但這檔節目做出了一些細微但十分恰當的提升。
風暴鑑證官配置基本維持不變,沈培藝、沈偉、揚揚持續坐鎮,張藝興作為風暴引領者·風暴鑑證官加盟第二季節目。張藝興本身舞蹈功底過硬,同時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年輕人的視角,與舞者形成了很好的互動。
而其他三位風暴鑑證官也依舊維持著字字珠璣的點評風格,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一向標準極高點評犀利的沈偉這一季顯得尤其惜才,也更柔和了。
甄選階段加入挑戰環節,新一季選手可以選擇挑戰上一季三強選手。在甄選階段引入挑戰賽制,無疑增強了節目的競技性,讓賽制更加緊張,同時也形成了兩季節目的聯動。
風暴時刻的展現也進行了升級,從靜態展現改為立體展現,觀眾能夠更清晰的感受到舞者定格瞬間所體現出來的技法。
除了在製作形式方面進行細微的調整和提升之餘,第二季《舞蹈風暴》在舞蹈藝術的表達方面也拓寬了節目的視野邊界。舞蹈是身體之美的極致化表達,但顯然這檔節目並沒有滿足於單一層面美的展現,而是更多的去挖掘舞蹈所體現出來的生命力和這一高雅藝術所傳遞出的普世價值。這讓《舞蹈風暴》第二季呈現出了極其高級的質感。
讓舞者用兩種語言進行表達
去年《舞蹈風暴》第一季播出,其實已經完成了推廣舞蹈藝術的功能,從舞蹈的展現以及專家的點評,觀眾都可以明確的了解到舞蹈的分類、各類舞蹈獎項以及對於技法、身材等方面的要求。
專業的舞者在這檔節目中也是十分受益的,比如已經十分成熟的舞者李響在接受風暴鑑證官點評時,仍然可以發現自己的進步空間。
可以看出《舞蹈風暴》第一季仍然以舞蹈本身作為主要展現內容,舞者本身更像是一種舞蹈藝術表達的載體。
有了第一季對舞蹈知識介紹的鋪墊後,《舞蹈風暴》第二季中的參賽者們終於有了極其立體鮮明的性格,這種個體之間性格及閱歷的差異也和他們的舞蹈作品融合在一起,成為了一種觀眾可以輕易感知得到的情感的流動。
同樣是甄選環節,第二季節目中明顯更加側重選手對作品的詮釋,選手和風暴鑑證官之間的交流也開始超越技法的討論。
比如同樣是討論舞者的技法,去年沈偉老師在評價李響時更專注於誇讚他的努力,表示李響對於力度的控制是多年的勤奮造就的。然而今年沈培藝評價李豔超時則更注重發現和指出舞蹈中情緒的表達。
李豔超也對自己作品的編排進行了解讀,表示她的舞蹈其實是自己作為舞者的心路歷程的體現。
去年的冠軍胡沈員接受了新選手陳鎮威的挑戰,為觀眾帶來了愛情為主題的作品,表演過後他也同樣對作品進行了闡述。如果說去年胡沈員的冠軍是因為他精湛的技術和突出的舞蹈風格,那麼今年他對舞蹈構思的表達則讓觀眾對他的風格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他的舞蹈和他言語中透露出的性格和閱歷也很好的結合在了一起。
沈培藝直言,去年她認為得了亞軍的李響應該是冠軍,但現在她認為胡沈員勝在思想,實至名歸。
藝術家總是有超於常人的敏感和對世界的感知能力,然後他們用技法來最大程度展現他們的思想。《舞蹈風暴》第二季給了這些舞蹈藝術家一個表達的空間,讓他們不但可以用專業說話,更可以親自為舞蹈藝術做註解,從而讓藝術不再曲高和寡,給了觀眾感知和理解這些舞蹈作品的機會。
於是在這一季的《舞蹈風暴》中,我們能看到舞者們對時間的解讀、對生命的表達,對藝術的敬畏。胡沈員和挑戰者陳鎮威都講述了作品背後的含義後,沈偉打趣二人「身為舞者還都挺能說的」。
其實舞者一直是能說的,只不過他們通常在用舞蹈語言來表達。《舞蹈風暴》第二季給了舞者用語句表達的機會,更給了觀眾真正理解舞蹈藝術的機會。
更加強調專業性和文化性,拓寬節目視野邊界
除了側重舞者對作品的表達以外,這一季《舞蹈風暴》還有另一個細節上的提升——節目更注重對舞蹈文化的科普和傳播。當選手陣容進一步升級,許多重大舞蹈賽事上的評委也都作為選手出現在《舞蹈風暴》的舞臺上,確實只有保證節目的專業度和對舞蹈文化更深入的介紹才能讓這種「神仙」陣容價值最大化。
首先從賽制的調整上我們就可以明顯的感受到《舞蹈風暴》對專業性的尊重。甄選環節選手們可以向上一季的前三強發起挑戰,如果觀眾支持度低於前三強,那麼風暴鑑證官將決定選手是淘汰還是待定。
目前第一期節目中向前三強發起挑戰的兩組選手都以十分微弱的差距落敗,但都被風暴鑑證官救下留在了待定席,這其實是兼顧觀眾參與度和保持節目專業程度的最好方式,既鼓勵優秀選手和上一季前三強選手進行良性比拼,又保證優質選手不會因為強強對決而直接被淘汰。
此外《舞蹈風暴》第二季也開始用更重的篇幅進行舞蹈文化的介紹。比如選手呂科鏑的舞蹈作品《假行僧》是山東三大秧歌中的一種,表演結束以後沈培藝對這個舞種進行了簡短的介紹,呂科鏑也在舞臺上做出了動作的示範。
同時結合呂科鏑「第一次看見這種秧歌像看見野豬從我面前跑過,感受到了粗曠、豪放和自由。」這種十分年輕化也十分白話的形容,山東海陽秧歌就以一種十分有趣味性的方式展現給了觀眾。
通過這樣的科普和舞蹈文化背景的展現,《舞蹈風暴》不再是頂尖舞者們小圈子內的狂歡,更給了觀眾一個全面了解舞蹈藝術的機會,從而做到真正的「出圈」。
綜藝節目總是陷入用改變節目形式的方式來提供全新的觀看體驗的怪圈,然而《舞蹈風暴》在幾乎沒有改變節目製作形式的前提下,巧妙地改變了所有嘉賓的「說話方式」,從而拓寬節目對舞蹈藝術的討論圍度:從選手對作品的解讀和感悟層面、舞蹈的文化背景層面以及舞蹈的技法層面去詮釋舞蹈,無疑讓舞蹈藝術更加厚重,也不再局限於舞臺之美、選手肢體表達之美。
當節目有意識拓寬觀眾的視野邊界時,觀眾勢必可以感知到更強的藝術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的表達也因為舞者們形象的豐富而成為了一種可以被大眾理解的溫度。
目前《舞蹈風暴》在豆瓣上的評分已經高達9.6分,甚至遠遠超過了第一季的評分。如果說第一季節目是專業的、極致美學的,第二季則給這種完美增添了情感和溫度,讓高雅藝術與普通觀眾之間建立了聯繫,節目品質也完全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雖然節目剛剛播出一期,但這已經是一檔幾乎可以稱做是電視綜藝標杆的節目,它正在告訴從業者和觀眾,完美之上仍有完美。去年節目播出時,揚揚表示偶像界從此應該有李響的名字。如果綜藝屆有偶像,那麼《舞蹈風暴》第二季應該是當之無愧的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