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一個在風口浪尖上也可以肆意起舞的女人。
精靈一樣的她,永遠頂著一張未婚妻的臉,永遠抱有期待,期待明天,仿佛明天對她全無惡意。
作為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的周公子,演員黃磊曾形容她是明星當中,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顆小珠子。
20年談過8場戀愛
每場都轟轟烈烈
前幾天,她的一顆時隔15年的過期糖突然上了熱搜。
金城武在電影《如果愛》的拍攝現場,用煙給周迅點菸花,周迅舉著煙花,笑起來眼睛閃著幸福的光。
拿著煙花手舞足蹈的周迅,快樂得像個孩子。
原來,金城武接受《如果愛》這部戲的條件,就是女主得選周迅。
後來,金城武說,不想看到她的笑臉卻不是因為我。
從生如夏花的樸樹到文藝搖滾到骨子裡的賈宏聲,從臺灣設計師李大齊再到美籍華裔男演員高聖遠……
周迅20年總共談過8場戀愛,每場都轟轟烈烈,然而最終孑然一身,如今獨自精彩。
她在《奇遇人生》中,一段關於自己婚姻觀的談話也曾上了熱搜。
她坦言很羨慕父母那般一生一世一雙人的穩定婚姻,也被節目中旅店女主人道子和丈夫幸貞間50
多年不離不棄、相濡以沫的神仙愛情所動容。
但這樣的感情可遇而不可求,她渴望絕對美好的愛情,但也能坦然面對命運的流轉和人生的多樣。
愛情應該也是一人一個樣兒的吧,我不可能完美地複製我父母的狀態。
但我們的人生,有我們自己的人生體驗,我想誠實地做我的選擇。
有的人會因一段感情的挫敗或無疾而終從而變得更現實,不再相信純粹的愛情,有的人則可能選擇
從追求轟轟烈烈的愛變成追求一份合時、合適的婚姻。
然而,就算經歷過曾經的戀人賈宏聲自殺,和以為會一輩子在一起的李大齊分手,甚至是和前夫的
閃婚閃離,周迅從沒對愛情產生一絲絕望,而是一直保持著對「感情純粹性」的追求。
正如女作家劉瑜曾寫下的對愛情的訴求:
在愛情上我不是一個苛刻的人。除了快樂和溫暖,我什麼都不想從男人身上獲得。錢,安全感,地
位,成就感,以及智識的樂趣,這些我都可以自己追求。
儘管社會中仍充斥著對大齡未婚女性的異樣眼光,女生到了一定的年齡還是會被催婚,面臨各種各
樣的年齡壓力,但那種對待感情「不將就」的態度,其實是女性實現了物質和精神的獨立後,敢於選
擇、敢於承擔的,面對自我的一種坦誠。
——我們追求單身、追求離異,追求愛也追求恨,但唯獨不願再追求婚姻了。
有人選擇相信愛情
因為它是無常人生的片刻解藥
曾經歷過大愛大恨,體會過歲月無常,45歲仍孑然一身的女人,會是怎樣的狀態?對愛情是否還
有期許?
有人這樣形容《奇遇人生》中45歲的周迅:
「她的眼睛裡總是閃爍著如梅花鹿般的純淨與好奇,沒有被厚重的歲月所蒙蔽,沒有因曾經失敗的
感情而失去絲毫神採,還有渴望、還有幻想、還有追逐,還相信著愛與被愛。
換誰能輕易擁有,如此清澈靈動的45歲呢?「
從23歲進入演藝圈至今,她經歷的8段感情,每次都是飛蛾撲火般轟轟烈烈,愛得奮不顧身,但每
段都是無疾而終,意興闌珊的散去。
沒有愛情不能活的她曾說自己很缺安全感,然而卻一次又次地愛上激烈、偏執甚至有些脆弱的文藝
青年。
她渴望長長久久細水流長的愛情,但又十分在乎愛情的濃度:「我不能想像我和你在一起了,然後
我的投入只是百分之七十。」
然而,毫無保留的全心投入感情並不是因為她的匱乏,而是因為她情感的豐富,和對愛的熱忱和勇
氣。
編劇史航曾用《四十二章經》裡「刀口舔血」的故事,來描述周迅近乎勇敢的天真:
刀口有血,你一舔,別人會覺得舌頭會被劈成兩半吧,而她這麼想,哎,真的甜!
周迅搖搖頭,笑著說:我不知道那是刀啊。
周迅曾調侃自己的記性差,就像金魚,只記得7秒,「你的生命轉折,可能你沒機會彌補或記錄下什
麼,而不屬於你的東西,記得也沒用。所以,不如忘了吧。」
這個「不如忘了吧」不禁讓人想到了徐靜蕾對感情的態度,
「我是一個挺念舊的人,但是從不懷舊。沒能在一起就不是對的人,對的就不會失去。不懷戀過
去,不擔憂將來,就是現在。」
在愛情中灑脫自由的女性都有著「忠誠於自己,傾注當下」的智慧,享受愛情的過程,被愛情滋養,
同時拿得起也放得下。
曾有過11段感情經歷的張曼玉談起自己的愛情時說,
「當我遇到一個心動的人,想要和他在一起,會把之前的那個自己忘得一乾二淨。我的愛情秘籍就
是把每段感情都享受得淋漓盡致!要清楚的是,你會不會因曾經的感情就不敢去愛,會不會因此就
把過去背在身上,不肯放下。」
火樹銀花,敢愛敢恨,盡情享受愛情的滋養,是周迅、徐靜蕾和張曼玉的共同點,她們分手時一定
也痛,但一旦愛了哪有不痛的。
然而她們選擇了一種體驗式的人生,在一場又一場戀愛裡,尋找靈感、釋放能量、表達自己然後以
鳳凰涅槃之姿重生,忠於自己的內心勝過其他,追求過程勝過結果。
一個活得通透又充滿生命力的女性,她的魅力和韻味不都來自於她對人生無常的深刻體驗嗎?
經歷過,然後對明天永遠抱有期待,期待明天,彷佛明天對她全無惡意。
婚姻不是一個女人的最終歸宿
自己才是
前段時間,演員郝蕾離婚了。然而在她的離婚聲明中,沒有指責、詆毀或者冷漠,而是在她真實的
情感表露中展現了真摯的情感:
緣分這件事或多或少或長或短是任何人也無法控制的。從前我們從朋友變成夫妻,現在我們從夫妻做回朋友,也是很好的一種選擇。在人生的長河裡,沒有哪一種關係能去丈量人存在的意義。幸福的方式或許也不只一種。
與周迅她們相同,郝蕾也是一個對愛情「貪婪」的女子,她曾說:「不貪名也不貪利,我貪愛」;然而
不同的是,她一路走來,更多地經歷了婚姻的締結與消亡。
郝蕾曾與演員李光潔因戲生情,李光潔欣賞她的演技,因為敬佩產生愛慕;而郝蕾也誇讚他是那種
自己欣賞的,修養得體、又成熟穩重的男人。
和之後選擇和圈外平凡的公務員結婚一樣,郝蕾對感情的態度也一向是純粹的,她愛的只是那
份「精神上的默契」,她離開也只是因為發現自己並沒有被對方「懂得」。
2007年閃婚嫁給李光潔的郝蕾,在兩年後又選擇離婚時,在離婚聲明中袒露道:感情和婚姻,確
實是我生活的全部,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是。
2012年郝蕾又重新組建了家庭,原以為這是歲月靜好,可以共度餘生,但仍是因對愛的「貪婪」而落
了個空。
有人說郝蕾的「貪愛」是不知足,但婚姻中的委曲求全,又是否是對自己和對方的尊重呢?
然而郝蕾是有自知的,她曾說:「我是一個湖,對方是一個杯子。我太愛你,我必須把水全部倒給
你,但杯子自然會溢出來。」
但她和周迅、張曼玉和徐靜蕾一樣,她們只是遵從自己的情感需求,不想將就。
不是愛太滿,是郝蕾還沒遇到那個能盛下她愛意的另一半。所以離異對於郝蕾而言,只是和「錯的
人」的一場告別。
她需要被看到,不是僅僅被當作一個普通的、需要愛情的女人被看到。
她需要他看得懂她靈魂深處那片幽幽湖水的寬廣與靜謐,而不是只看見湖邊的花草,和那所為世人
稱道的、無足輕重的鮮豔光景。
愛可以細水長流,但絕不能將就。
如果一個女性能夠賦予自己充足的愛意和關懷,那她對愛情上的精神補給就有著更高的要求,至於
婚姻的價值,似乎除了共擔風險,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了。正如張小嫻說:
人不一定要結婚,但我們都有幸福快樂、愛和被愛的權利;來這個世界一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再回來;也許,即使有機會,你也不見得想再回來;那麼,好好享受這一生吧,去愛、去恨、去追尋你渴望的東西,好好努力,以準備孤獨終老的決心去追逐愛情,可以相濡以沫,可以細水長流,經得起平淡,但絕不將就。
就像開頭提到的,周迅說人生有屬於自己的體驗,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誠實地做選擇。
所以不結婚也好、離異也好,這些都是不太要緊的事,最重要的是要始終知道自己要什麼、且
有勇氣忠誠於自己的渴望,去開創出屬於自己的幸福模式。
與其活得讓大家皆大歡喜,
不如活得對自己無愧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