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是《親愛的自己》陳一鳴和李思雨的分手夜。
看過他倆分手的那場戲後,老夫久久未泛漣漪的心啊,起了微瀾,
想起我那刻骨銘心的愛情,雖然早已如被歲月風乾的死魚一樣不成樣子,但那股子鹹味兒還是在的。
朱一龍回到家裡的一場哭戲,差點把我的老淚整出來,幸虧我有一顆飽經風霜的早已乾涸的心,而且我對他倆的分手其實還有一種期盼,這倆人,在一起太累了。
我對他們的分手,真是有著期盼的。
但儘管如此,還是心疼這倆人,畢竟,他們的分手無關對錯,只不過各自對生活有不同的追求罷了。
李思雨哭得像個孩子,不舍又絕決,這段戲,劉詩詩和朱一龍的表演在恰到好處的收放間形成相互襯託的效果,朱一龍的收斂襯託出劉詩詩的心痛。
獨自回到他們共同的買下的婚房後,朱一龍的表演,絲絲入扣,如剝洋蔥一般,初時沒有感覺,當朱一龍將陳一鳴的內心層層剝開給觀眾看後,不由得令人心碎!
慢慢走進房間的陳一鳴,看著這個物是人非的婚房,想起他和李思雨的點點滴滴,不由得悲從中來。
往昔的戀情有多甜蜜,而今的分離就有多痛苦。
李思雨雙手環著他的脖子輕聲說過的情話還縈繞在耳畔:你永遠都可以把握我。
但事實上,陳一鳴從來不曾把握過李思雨,而李思雨,也從未認真把握過這段愛情。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再好的房子,都沒能留住愛情,也只落得個「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的感慨。
劇中插曲應景地響起,低婉哀怨的男女聲合唱,歌詞寫滿情傷:走著走著,就丟了你…………
也許是陳一鳴太急著證明難分離,太急著繾綣在一起,太想證明他們愛情的牢固,他想結婚,但是他沒有得到愛人的回應。
他失望了,絕望了,心碎了。
朱一龍這段哭戲,真的是無可挑剔的,哪怕就是一個路人,不是朱一龍的粉絲,在這段戲中,也難挑出朱一龍表演上的瑕疵。
心裡勸自己堅強不哭,但情感又衝破了克制堤壩,淚水奔湧而出,哪怕是自己一個人在家,但是他有一種深深的委屈,因為他們的分手是彼此相愛,卻未能相互理解所致,他心疼的是這段感情,他放不下的還是他曾經視如珍寶的愛情。
這份愛情對他而言,是如寶石一般晶瑩的,就連分手,也是小心翼翼的,所以,他不願意大聲哭,他有一種無力感,沒有憤怒,只有遺憾。
沒有做動圖,只通過兩張圖片就已經能感覺到陳一鳴的情緒了。
心痛、委屈、不舍,他不知道,他怎麼走著走著就把愛情弄丟了。
這場哭戲,是內斂的,是隱忍的,是委屈的,也是心碎的。
朱一龍的微表情真的是非常好的,細節把握得幾近完美,嘴角的抽搐帶動著下巴肌肉的顫抖,情緒瞬間衝出屏幕,直抵觀眾心底。
朱一龍最能打動人的,就是他的哭戲。
為什麼他的哭戲如此具有感染力?
這涉及到表演中的一個詞——男演員的脆弱感。
女演員朱迪.福斯特曾經如此評價表演:我想女性演員最好的特質,有時是一種瘋狂,對於男性,我想最重要的是一種脆弱感。我能被傷害,我很敏感。
朱一龍的凌虐美正來源於他身上的這種脆弱感。
蒼白瘦削的傅紅雪,眼神裡有著無所適從的不安和悲涼:
黑化後瘋狂成魔連城璧竟然也有著一種迸裂欲碎的脆弱感:
《情定三生》愛而不得的遲瑞:
《知否》裡痛失愛人的齊衡:
他善於用哭中帶笑詮釋人物內心無以言說的痛苦,但在每部戲中的詮釋又決不雷同。
他眼底有一種深不見底的憂鬱感,這種憂鬱讓人看了頓感無盡的孤獨,繼而會去心疼他,如同人內心深處一道最美的傷痕,讓人心疼又不舍。
這種壓抑到禁慾的脆弱感,有時會有一種迷離的美,而這種美,是弱向的美,沒有攻擊性,反而有一種尋求保護悽豔感。
說實話,當初被朱一龍圈粉,就是因為傅紅雪的脆弱感激起了我的憐愛之心,蒼白、孤獨又悽涼的傅紅雪,讓我心疼至今。
他就像一樽精緻的冰雕,悽冷而又驚豔,唯美而又脆弱,這是朱一龍的特質。
畫條分割線,以上對朱一龍演技的詮釋,並非彩虹屁,我自認我還是能夠跳出粉絲濾鏡去看問題的。
回到《親愛的自己》。
昨天的分手夜,有人痛哭有人笑。
看看王子茹,車曉賦予她的這個如少女懷春般的笑容,直接暴露了她的色心。
王子茹要老牛吃嫩草了,不過還好,車曉比朱一龍大六歲,而且朱一龍因為太瘦,是稍顯成熟一些的,兩個人組個新CP還是可以接受的。
王子茹的顏值、氣質,以及角色的氣度、智商以及能力是沒一點問題的,但是,這個人心術不正,有點陰險,老奸巨滑的樣子實在讓人看著不舒服。
看目不過她這一笑,倒顯出幾分可愛來,車曉鼻子大概率整過,看著很不舒服。
要不然,氣質是好過劉詩詩的,雖然我期待他們之間發生點什麼,但我還是希望陳一鳴和李思雨最終能走到一起,畢竟都是兩個很優秀的人,重要的是,兩個人都是光明磊落的好人。
今晚的劇情,應該會有王子茹和陳子鳴的感情進展,也許,這是對李思雨最有力的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