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拼多多APP,有很多商品都自帶標籤(新品,限時秒殺等),這些標籤到底有什麼作用?是否所有標籤都加上,就絕對血賺了?
錯!還得根據商品所處的不同生命周期來,套路不簡單!所以大家都在加標籤,有的人血賺,而有的人卻虧了。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在「曝光—點擊」這一階段,如何高效利用商品標籤?來提升轉化率!
目前商品&店鋪標籤主要分為:社交、榜單、新品、服務、資源位、優惠六大類,商家可發力的重點標籤有:
通過店鋪商品定期上新,獲取新品標籤,並針對新品積極提報相關活動,加大新品推廣。
開通適合自身店鋪的服務,普適性較強的服務包括順豐包郵、退貨包運費、極速退款、極速發貨。
利用商家後臺營銷工具,包括但不限於拼單返現、多件優惠、店鋪&商品優惠券等,獲取優惠標籤。
商品標籤是在搜索展示頁、商品詳情頁、個性化推薦頁等頁面展示,如下圖所示:
可以選擇的標籤有幾十個,但展示位置有限,且這些標籤展示位置也是有順序的,不是所有商家擁有的標籤都能展示。
標籤的作用是吸引點擊,同時引領消費者領取優惠將流量轉化成訂單。
具體該怎麼選擇標籤呢?下面從商品的生命周期的特點給大家介紹。
商品從上架一般要經歷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下面我們根據商品的生命周期的特點來選擇標籤。
商品的認知體驗階段,檢驗商品是否能被消費者接受,是否可以用來做爆款商品的時期。
如果在這個時期的轉化率高,則代表在接下來引入大量流量的時候,此商品的銷售轉化將非常好,適合打造爆款。
所以這個階段,重點在轉化和基礎數據的積累,可以使用的標籤有:
新品標籤是肯定要的,只有是全平臺的新品才會有「新品」標識,帶有「新品」的商品能吸引具有獵奇心理的消費者,提升點擊率。同時新品商品會有流量支持。
想要快速起量,商品的性價比展示不可或缺。
萌芽期不管是有沒有做付費推廣,針對單品,商品立減券都能僅僅抓住消費者的眼球。
購買的消費者立刻就能根據單品價格和「滿X減Y」算出券後價,性價比高的優勢立刻就顯示出來了。
比如送裝入戶/送貨入戶、退貨包運費、全國聯保等可以幫助提升客戶體驗,獲取好評,積累評價數據。
商品有了一定的銷量基礎,這時候需要更多的流量來支撐它成為爆款。免費流量前三大來源是搜索、個性化推薦和收藏加購。
搜索和收藏加購的流量,相比於個性化推薦更為精準,這個階段要利用標籤來幫助大批的流量轉化,可以使用的標籤有:
利用優惠標籤中「收藏送X元」不僅能較為精準的吸引用戶提升人氣,同時幫助強化商品人群標籤。
收藏加購量增加了,社交標籤(「我好友收藏了」)能吸引更多關聯用戶,幫助圈定人群。
通過關鍵字搜索的流量一般都比較精準,不管你有沒有做付費推廣幫助提升排名,我們都可以利用服務標籤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在綜合排名中這是個加分項。除此之外,優惠標籤幫助提升點擊和轉化。
個性化推薦是千人千面展示邏輯,像代表活動商品的資源位標籤和優惠標籤均能吸引消費者。
當商品在成長期中獲得大量的成交之後,平臺將會自動判定這是熱銷寶貝。
在這個環境裡,商家應該使自己的推廣力度和投入達到頂峰。此階段要可以用標籤有:
這段時期店鋪內交易量有明顯提升,應注意寶貝的追單以及售後售前服務質量的保證。
若此時的服務質量下降,將嚴重影響店鋪以後的銷售情況。
所以有承擔能力的商家在此階段,服務標籤一定不能少。
此標籤不可控。入選平臺top200三級類目下好評或者銷量前十的商品即可獲得該標籤,屬於平臺自動評選,無需報名。
商品在市場火過後,就會慢慢地進入衰退期,消費者的忠誠度也會隨之下降,市場需求也會逐漸減弱,銷量與利潤會大不如從前,那麼商家們也沒必要繼續強推這個產品。
如果還有庫存的,可以進行清倉處理。
同時要開始想辦法做關聯銷售,讓顧客們充分了解自己的店鋪,留住回頭客。並且要開始挖掘新的有潛質的爆款商品。
這期間可以用優惠標籤,設置一些店鋪優惠券,幫助拓開關聯商品(潛力爆款)的銷路。
點閱讀原文,想看什麼搜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