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屋
羅煜正在檢測發動機
在海上,有一座房子,每天面朝大海,看日出日落,聽海鳥歌唱,這般詩一樣的生活是不少人所嚮往的。在寧波北侖,一位46歲的寧波大叔砸了上千萬元,在北侖梅山灣海域「包」了一片海,造了一幢水上屋,實現了兒時的夢想。1月7日,記者來到北侖梅山,探訪這幢浮在海上的海景房。
一次旅遊,重燃兒時的夢想
這位大叔名叫羅煜,他是多家企業的負責人,更是一個熱衷於發明創造的「發明達人」。而這幢位於北侖梅山一處海邊的水上屋,便是他歷時數年建造的「理想屋」。而這個水上屋項目也是一個海洋科創類項目,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羅煜順利「包」下了梅山灣的一片海域,作為水上屋的試驗場。
2006年,羅煜在馬爾地夫旅遊時,被那裡的水上屋所深深吸引。
「我小時候時常幻想著,能夠在大海上造一幢房子,而在馬爾地夫,我發現那裡的水上屋就是我小時候所夢想的房子。」得益於幼時軍工廠的生活經歷,羅煜從小就喜歡動手動腦搞一些發明創造。受到馬爾地夫水上屋的啟發,羅煜便開始搗鼓自己的水上屋。
馬爾地夫水上屋都是固定樁,多為傳統木結構,但是在寧波海域情況就不一樣了。
「我們這裡沿海潮差大,而且經常會遇到颱風,所以水上屋必須要有極端天氣下生存的能力。」羅煜花了幾年時間,到世界各地考察,最終找到了靈感。按羅煜的要求,水上屋可承受15級颱風、2米大浪,而且有20年以上使用壽命,低建造和養護成本,生活舒適度高,水電汙水採暖通訊全都有,更要非常平穩。
2014年,羅煜的第一代水上屋順利下水。
前後多次改進
終於夢想成真
「第一代水上屋採用的是雙浮體結構,外形像一個船艙,經受住了好幾次颱風的考驗,抗風性、穩定性都還不錯,這給了我很大鼓勵。」為了讓水上屋更加適合居住,羅煜找了不少高校的專家、工程師為水上屋的設計研發出謀劃策。「現在這個水上屋已經是第三代了,客廳、臥室、廚房、廁所都有,可以讓人非常舒適的居住生活。」
記者看到,眼前這幢水上屋為全鋁合金結構,建在一個200多平方米的平臺上,平臺下面安裝有矩陣式浮筒樁,這是水上屋能夠安然漂浮在海面的關鍵,為了保證水上屋的穩定,羅煜還自主研發了浮體自動穩性控制系統。採訪當天,正值冷空氣襲來,海面上刮著7、8級大風,但是坐在水上屋裡,幾乎感覺不到晃動,硬幣立在桌面也不會倒下。
此外,為了讓水上屋在離岸情況下,能夠保證居住者長期生活,水上屋具備淡水收集和直飲水處理能力,通過風、光、燃料來發電,生活汙水集中收集處理,實現零排放。
「為了方便水上屋的移動,我還特意安裝了動力裝置,只要收起錨,就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每天都能換一個風景。」羅煜說。
這幾年,這個第三代的水上屋樣板房,已經成為了羅煜的另一個家,每當節假日時候,他便會帶著孩子來到水上屋居住,白天看著碧海藍天或嬉戲或運動或發呆,晚上聽著海浪聲入睡,享受難得的親子時光。
說起未來,羅煜說:「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我的水上屋能夠出現在中國沿海的各個海域,打造一個個中國的馬爾地夫。讓更多的人實現移居海洋的夢想。」
記者 鄭凱俠 文/攝
【來源:寧波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