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夾腿伸手歪頭舞」,一首發行於2012年、由哈尼族女歌手米線和南徵北戰組合共同演唱的歌曲《哈尼寶貝》突然網絡爆紅,連葛優、羅志祥、周華健、任賢齊、潘長江等眾多明星都紛紛加入夾腿大軍,短視頻平臺話題播放量超20億。隨後,因南徵北戰和米線又各自單獨發行此歌的不同版本,引起雙方歌迷罵戰,將這首歌的版權和原唱之爭也曝光到了大眾面前。
音樂圈的版權亂象早已不是新聞,此前歌手寶石gem也曾在吐槽大會上吐槽,因為一首走紅歌曲的音樂版權會帶來巨大價值,《野狼disco》爆火之後,遭遇到了無數人無數節目的跟風蹭熱點。那麼,這首《哈尼寶貝》的爭議背後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和隱情呢?
時間跳回到7年前,米線和南徵北戰組合同屬北京大藏唱片旗下,大藏唱片曾是中國流行樂壇一家頗具盛名的公司,李娜、孫國慶、戴軍、雪村、龐龍、汪正正等多位知名歌手都曾與之深度合作。董事長蔣涵是一位資深音樂製作人(也是80後著名童星、現為央視電影頻道主持人蔣小涵的父親),很有音樂慧眼,他曾一手挖掘出獨具特質的民謠組合小娟與山谷裡的居民,在一次西雙版納的旅行中,他又無意間被米線清亮有如天籟般的聲音觸動,於是將米線帶到北京,為其量身打造了11張發燒碟,令米線由一個只讀過六年小學、連簡譜都沒學過的哈尼族小姑娘,一躍成為國內發燒碟小天后,並獲得了包括金鐘獎優秀歌手獎、金唱片獎最佳新人獎、《HIFI音樂》年度最佳唱片榜最佳演唱獎、最佳民歌對唱獎等多項行業權威獎項。
在認識南徵北戰組合後,蔣涵也很賞識他們的創作才華,雖然其時南徵北戰組合只是一支地下哈美說唱組合,但他敏銳的直覺到米線的民歌與南徵北戰的說唱碰撞在一起,會產生不一樣的音樂火花,於是將南徵北戰召入公司,為他們在生活保障和事業發展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並要求他們為米線改編合唱了七首歌曲,其中既包括《青藏高原》、《唱首歌》、《一起嗨》、《敖包再相會》、《請酒歌》和《party party》,也包括由哈尼族民歌改編而來的《哈尼寶貝》。
在這首歌曲的創作過程中,身為哈尼族人,因對家鄉和民族的情思,米線為南徵北戰提供了這首自己從小唱到大的民歌改編靈感,並翻譯了歌詞大意,南徵北戰進行改編創作和編曲之後,在大藏錄音棚將此歌錄製出來,於2012年初在網絡發行。
隨後大藏又接洽了多家電視臺包括央視,將米線原本的獨唱節目推薦改成與南徵北戰一起演唱這些歌曲,由此,南徵北戰開始正式進入主流媒體和大眾視野。
但在合作漸入順境的同時,分歧和矛盾也在暗中慢慢滋生,南徵北戰作為具有強烈個性的說唱音樂人,逐漸不甘於接受在舞臺上形成的似乎在給米線作配的感覺。在大藏為他們承攬了電影《青春派》的音樂創作,片尾歌《我的天空》一炮而紅後,南徵北戰決意與米線分開發展,並脫離大藏自行高飛。
7年後,這首歌火爆網絡,意味著這首歌的音樂版權將獲得不小的收益,此時南徵北戰站出來聲稱,這首歌的女聲原唱不是米線,並快速發行了由他們演唱的另一版本。但作為一首2012年就在音樂平臺發行的歌曲,平臺已明確標註了女聲原唱為米線,這顯然不是誰想隨意否定就能否定的。也許是不願引起更多爭議,米線隨後也由北京美樂文化發行了完全為哈尼族民歌的獨唱版本。
此事後續還會有何進展?這究竟是一筆糊塗官司,還是一筆良心官司?作為旁觀者,唯有拭目以待,看時間是否能給出公正的答案。但願隨著音樂產業的越來越規範化,這樣的亂象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