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蝦看華東」。近兩年,隨著中國養蝦中心逐漸北移,越來越多的養蝦創業機會出現在華東。對於挖掘養蝦業的商機,浙江人的嗅覺最靈敏,以前浙江人往廣西欽州、江門臺山等南方養蝦,而這兩年,浙江人則大批量往蘇北如東、鹽城等地養蝦,從側面也印證了養蝦機會在華東。一張小棚賺2萬元,1000張賺2000萬元,只要苗種好基本穩賺,養蝦一年賺上千萬的大有人在,這就是如東小棚養蝦的魅力所在。
由於「苗好、水好、天氣好」,2019年如東9成左右的超高成功率,更是把小棚養蝦模式推向高潮。然而,由於玻璃苗、孢子蟲等問題,今年蘇北養蝦成功率明顯下滑,據鹽城中朗總經理朱華中反饋,今年蝦價低迷,直放苗成功率僅50%左右,去年蘇北蝦料銷量達20多萬噸,今年各大公司集體掉量20-30%,一片哀鴻。但從中也看到了一些機會,上半年大苗模式表現出的高成功率,超出多數業者的預期,預計明年大苗會更加火爆。儘管蝦料總容量大幅下滑,上半年銘治卻逆勢上漲。據朱華中介紹,銘治正是抓住大苗發展趨勢,以瑞灃T20優選蝦苗切入市場,發展產業鏈經銷商,實現差異化經營。
如果說江蘇如東代表了中國土塘養蝦的高峰,那麼山東工廠化則代表了工廠化養蝦的高峰。山東地區地下鹽滷和地熱資源豐富,在工廠化養蝦上有則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養蝦技術的提升,幾乎每年的產量都在破紀錄,據天津銘治總經理周超反饋,今年山東濰坊養蝦每方最高產量達53斤蝦,畝產超3萬斤,驚豔全國。然而,近兩年環保壓力下,地熱與煤炭鍋爐的使用受限,工廠化養蝦規模在逐步縮小。周超預測,未來北方工廠化養蝦將逐步往產業園化,同時蝦料的使用上會趨向更高端來減水換水率。
近兩年,環渤海外塘養蝦也在全面升級,土塘精養大苗標粗模式逐步崛起,據周超反饋,遼寧大苗佔比達70%,天津、唐山等地佔比也逐步提升;大汪子養蝦一代苗已成主流,輪捕輪放等新模式也脫穎而出。然而,今年玻璃苗盛行,一苗難求,「最短標粗時間僅7天就被搶購一空,標粗池中帶有白苗的養殖戶也買」,可以預見今年華北養蝦業不容樂觀。
6月24日,大國漁業抖音號連線銘治集團鹽城中朗總經理朱華中、天津銘治總經理周超,探討華東、華北的養蝦業現狀以及養蝦精進之路。
30多萬噸蝦料下滑近30%
低養成率突顯大苗優勢
農財寶典:2017-2018年由於如東小棚養蝦環保政策的限制,導致小棚養蝦模式向鹽城、蘇北等地瘋狂擴張,目前養蝦處於什麼階段,整體情況如何?
朱華中:從前年開始鹽城、連雲港等地區新增小棚近10萬張,並且土地、小棚價格越來越高。2019年的超高養成率更加催生了開棚熱,只要哪裡有信息說有土地可以開棚,必定是大批人蜂擁而至,目前的養蝦處於兩級分化,一群人是有技術有經驗屬於師傅級別的,另一群是徒弟級別的,帶著資金殺進來的。今年上半年的情況就是真實的反應了哪些人是在裸泳了,到底是能力還是運氣也就不言而喻了。整體情況很不樂觀,養成率不高也就是50%水平吧。
農財寶典:這兩年整體的效益如何?現在去蘇北養蝦還有機會嗎?
朱華中:去年的效益確實是百年難遇,有的從業者說:「只要蝦不跳上岸,都賺錢」。苗好、天氣好。造就了一批造富神話!今年可以說是哀鴻一片,鍋爐苗因為疫情影響,只有去年一半的投苗率,而直放苗的排塘率達5-6成,,有的養戶連續放了3次苗都沒有成功,只能空著棚,好不容易把蝦養出來,蝦價又慘不忍睹,今年春茬賺錢的不多。銘治集團去年底開始在如東嘗試大苗模式,也就是瑞灃T20蝦苗。種苗場發來的P5小苗在我們標粗場採取低密度生態標粗20天,規格達到2公分以上指標合格的蝦苗叫T20大苗。今年上半年出去8000多萬蝦苗養成率九成以上,基本在60-65天達到35頭以內上市。這批客戶盈利能力很強。下半年我們全力推廣該模式解決目前行業痛點。關於蘇北養蝦還有沒有機會?我個人不建議進入,至少下半年不要進來,不穩定因素太多,大家再觀望一下。
精養鯽魚規模縮小10倍
魚蝦混養擴張火熱
農財寶典:近兩年蘇北養蝦瘋狂擴張,從該地區總飼料銷量最能得到直觀體現,這兩年蘇北總飼料銷量的增長情況是怎樣的?魚蝦混養地區呢?
朱華中:蘇北去年僅蝦料容量20多萬噸,今年初各料企打了雞血一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準備再增長,從目前來看蘇北幾十家飼料企業同期掉量20-30%有的更多。還有的企業加人沒加量,增加了業務人員銷量卻和同比沒增長,飼料企業的壓力很大。魚蝦混養這兩三年推廣的比較快,傳統的連雲港地區鯉魚套白對蝦的模式很成熟,盈利能力也很強,鹽城地區因為鯽魚高發病這幾年有精養模式轉型成混養,基本放棄鯽魚。隨著國家『退漁還溼』政策落地蘇北有幾十萬畝成片外塘不許養殖,但可以放養白蝦。今年我們還推廣了蟹塘套養白蝦的模式,應該也會成功,我們連雲港1000畝河蟹基地已經開始捕蝦,準備放第二批苗了。也就是說蘇北有上百萬畝水面在套養白蝦。
農財寶典:蘇北地區一直是土塘養蝦學習的榜樣,不少養殖戶都能做到年年穩產高產,其中離不開苗種、飼料、動保、養殖技術等各個環節的系統優化,在飼料的使用和經營模式與其他土塘養蝦地區有何不同,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朱華中:大家知道江蘇是沿海城市,而蘇北的海岸線最長,有養殖白蝦得天獨厚的條件。小棚土塘養殖模式應該是室內養殖模式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種,養戶只要拿到一條好苗通過其他生產資料的疊加,盈利能力是可以預期的。我們在發展產業鏈經銷商,要求能夠提供苗、飼料套餐、動保、檢測、甚至掌握流通。只有做到產業鏈經銷才能解決養戶持續盈利的問題。很多人不理解我們為什麼要成立專門團隊去做苗,而且堅持做T20大苗。其實目的很簡單:只有養戶成功了,經銷商才能長久,銘治集團才有明天!這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服務養殖分享成功!蘇北養殖戶學習能力強,願意接受新東西,尤其是浙江人,水平在不斷提升,值得大家學習。
聽說這兩年由於精養鯽魚等發病率高,鹽城等地魚蝦混養面積也快速增長,請您介紹一下那邊魚蝦混養的具體模式是怎樣的,今年整體表現如何?目前主要碰到的問題是什麼?
朱華中:以前是全國鯽魚看江蘇,江蘇鯽魚看大豐、射陽這兩個縣區都有著幾十萬畝的水面在精養鯽魚。從2016年左右開始爆發大紅鰓、鰓出血等高致命、高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導致一大批從業人員無力再養而退出水產,從而衍生了飼料企業的壞帳高發、銀行不良貸款爆盤等惡性循環現象。
目前鯽魚精養面積已經減少到以前1/10吧,那麼養殖鯽魚的時候為什麼沒有套養白蝦呢?準確的說是養鯽魚成魚塘口是不放養白蝦的,鯽魚需要使用高刺激的消毒藥和殺蟲藥,還要加工內服殺蟲的藥餌料,白蝦是無法成活。現在轉變為草鯽混養,草鯿混養、鮰魚、黃金鯽、鯉魚等各種養殖模式。這些池塘都開始套養白蝦,目前看來套養的白蝦表現還不錯,畢竟是大水面低密度養殖即使苗種質量不是太好也能有所收穫就是回捕多少的問題了。主要問題還是外塘養戶對一代高抗及土苗的認知問題吧,絕大多數捨不得放一代苗,這還需要有個引領過程。
濰坊產量每方超50斤驚豔全國
入駐產業園才是工廠化養蝦的未來
農財寶典:今年華北工廠化養蝦處於什麼階段?整體養蝦情況如何?表現好的地區有哪些,差的有哪些?主要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周超:目前環渤海的工廠化養殖處於平穩並向有序發展的階段,隨著唐山大清河30萬方和南排河部分苗企新增的車間投入生產,新建的工廠基本沒有。受資源制約,工廠化基本飽和,同時開始向養殖園區發展。濰坊央子擬建700畝左右的養殖園區,唐山大清河鹽場基本也是園區,很集中。近兩年整體養殖情況平穩,整體成功率維持在50%以上,但2020年上半年普遍養殖情況不理想,春節後黃驊地區高位池豐收,工廠化偏差,尤其是一些水質不是特別好的地方。但濰坊地區除外,濰坊的養殖成功率和產量非常好,主要是還是水質好壞導致的,濰坊地區區別於其他地區直接用海水,濰坊地區是使用地下淡水和地下滷水養殖,同時濰坊又是北方最早工廠化養殖的地區,技術水平相對優秀,所以產量和成功率很可觀,最高產已經突破50斤/平方米。東營、濱州、黃驊、唐山養殖相對不理想,除苗種外,主要是水質問題,今年唐山地區也發生了赤潮現象,部分工廠化用去年老水養殖的相對理想,用新水的效果一般。
農財寶典:由於環保政策問題,華北地區尤其是天津、黃驊等地地熱的使用受政策限制,對當地的工廠化養蝦影響大嗎?產業是否收縮,蝦料銷量是否受影響?
周超:環保政策對環渤海的工廠化養殖影響非常大,最早治理的是濰坊和天津,濰坊不能燒鍋爐後,養殖戶選擇打淺熱水井和上地源熱泵,成本增加很多。天津地區熱水井基本封停,不能養殖了。目前黃驊地區據消息人士透露,已經明確整改方案了,下半年沒有打回水井的工廠化熱水井一律封停,而且熱水使用也要開始收費,一眼回水井最少也要200萬以上,這就意味著很多相對小一些的工廠沒辦法繼續投資打回水井,基本會停產。唐山也已經開始普查地熱井,下一步整改方案目前不明確,但養殖戶已經不抱很大幻想。這樣看,整個環渤海工廠化養蝦會縮水一部分,但也不會特別嚴重,因環保問題,工廠化養蝦會提前進入規模化、園區化,具有規模,地下資源使用及尾水處理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的才能繼續養殖,未來想去搞工廠化的也只能去園區裡或者規模場。整個產業會適當收縮,但不會特別嚴重,蝦料銷量也不會縮水很大,因為隨著養殖固定成本提升,養殖老闆們會繼續追求單產,未來也許30-40斤/平米成為工廠化養殖主流產量,單產的提高,飼料用量會增加。隨著單產的提高,對飼料的要求也會繼續提升,對水質的要求也會提升,發酵軟顆粒飼料將是未來的趨勢,目前銘治已經在整個環渤海推廣發酵軟顆粒飼料,蝦倍康生態料及蝦生元,十分受用戶青睞。
農財寶典:工廠化養蝦使用的是地下水資源,可能並不可持續,未來工廠化養蝦的方向在哪?目前循環水養蝦和生物絮團養蝦在北方處於一個什麼階段?
周超:目前循環水及生物絮團在環渤海還是比較初級的階段,有很少一部分人也去嘗試了,但結果都不理想。循環水目前在環渤海分大循環和小循環,大循環相對來講更合理,但需要的土地面積太大,同時也需要綜合品種的養殖,小循環目前還不是很理想,用水量跟不上、配套設施成本較高等。生物絮團見過也聽說過,理論可行,但實際操作很難,即使把單產降下來成功率也沒有保障,而反季節養蝦追求的就是高產,常溫蝦工廠化養殖投資回報率不高。在新技術新模式未成功研發出來之前,工廠化未來的方向主要是園區式養殖,有各區域當地政府牽頭,建設園區,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指導下建設的,合理合法,所有想養殖的用戶可以以投標的方式去租賃園區裡的養殖車間,園區統一管理,有計劃的合理的使用資源。
苗場排苗停產
外塘養蝦苗種緊缺
農財寶典:據了解,今年華北育苗業由於玻璃苗等問題,產量大幅下滑,已有大量標粗廠停廠休整,截至目前還有不少養殖戶還未投苗,這在往年很少見,這對今年大汪子養蝦有什麼影響?目前投苗後的整體表現如何?
周超:今年目前還有個別用戶沒有放上苗,一小部分投苗量偏低,沒有放夠,今年苗種問題對整個環渤海土塘養殖影響非常大。受疫情影響,今年本來投苗時間同比往年就要晚一點,往年4月下旬開始投,今年大部分都是4月底5月初開始投的,第一批苗下去之後,玻璃苗等問題爆發,各標粗廠都出現了不少問題,導致今年整個投苗季延長了至少20天,老百姓投苗晚,投餵也晚,導致出蝦也會晚。當然這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最嚴重的問題是因為仔蝦標粗發病較嚴重,大部分標粗廠後面都不敢做苗了,導致市場蝦苗十分緊缺,在5月中下旬的時候,搶苗現象非常嚴重,什麼樣品質的苗都投到池塘裡,誇張的是標粗苗老百姓投放的標粗時間最短的有7天的,最小的有15萬尾的,甚至標粗池裡有不少白苗的也都投了,這樣直接導致了蝦苗成活率嚴重不足,現階段投不進料,發病嚴重,目前環渤海土塘除天津寶坻相對良好外,其他區域發病嚴重,不論是淡水的還是海水的,加之疫情影響,北京天津水產市場關門,蝦價下滑嚴重,現在出蝦的老百姓都虧損。不過還好的就是最早放苗的一批養殖戶目前養殖相對理想。
農財寶典:近兩年大汪子整體的養殖情況如何?哪些區域表現較好,哪些區域較差,主要原因是什麼?
周超:近兩年汪子整體養殖情況不理想,18年強降雨、19年颱風,導致不少汪子嚴重虧損,加之塘租、人工費越來越高,成本增加,盈利情況不理想。山東相對好一些,天津河北不是很理想,歸結主要問題還是苗種問題,當然和水質、餌料、模式都有關係,苗種不過多贅述,大家大部分還是選擇品牌苗,但苗種誰也不敢保證一定好。水質方面,汪子規模都比較大,調水費用較高,很多人很少調水,導致後期池塘缺氧,傷蝦嚴重。餌料,近兩年汪子飼料分為了兩個極端,一小部分人理念、實力好的飼料檔次越用越高,大部分人用料檔次越來越低,一味關注價格,很多飼料廠不斷迎合老百姓,飼料品質越做越差,其實飼料就是個良心事,真材實料,飼料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在飼料板塊能幫助到老百姓養殖,提高養殖成功率,目前銘治是根據老百姓的養殖模式來推薦相對應檔次的飼料,確保養殖不會輸在飼料上,銘治目前在各個檔次的飼料中都是最貴的、品質最高的,雖然前期推廣會困難些,但未來能留下的,一定是靠品質取勝的,是在飼料方面能幫助到老百姓的,就像在模式上,銘治一直在推動的大苗標粗模式,是真正能幫助老百姓縮短養殖周期、降低養殖風險、提升盈利能力的。
遼寧精養塘大苗佔70%
如何選好苗仍是大汪子養蝦的核心
農財寶典:大汪子養殖可控性較差,似乎大汪子最核心的就是苗種問題,只要苗好,基本就成功一大半,當地優秀養殖戶在選苗手段上有哪些值得借鑑的經驗?未來苗種應該往哪個方向發展?瑞灃標粗大苗標粗模式在大汪子市場是否可複製?
周超:目前汪子養殖投苗基本分兩種情況:1、在標粗廠買P10的苗直接投放。目前大部分是這種情況,尤其是裡面摻雜了很多人情在裡面,多個苗場考察,最終選擇幾家自己相信的、相對靠譜的標粗廠直接拿P10苗投放。2、自己買P5仔蝦,找標粗技術過關的標粗廠代工,做P10苗。從整體養殖結果來看,第二種是相對比較靠譜的。如果不具備自己做苗條件的,從優秀養殖戶選苗手段可借鑑的地方:1、多選擇規模較大、近幾年信譽、養殖結果比較理想的苗場拿苗。2、選擇品牌苗建議先打聽一下南方該品牌第一批苗養殖情況來決定是否拿這個苗。3、了解標粗廠仔蝦來源、確保是真苗的同時標粗過程沒有不合理操作的,可以拿。4、能跟蹤到種蝦的,從產卵、幼體、蚤狀、糠蝦、仔蝦、標粗一系列過程表現良好的。5、最最重要的一點,不管你以什麼方式去拿苗,一定要過PCR檢測,雖然PCR檢測不是檢驗好苗的唯一標準,但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畢竟事關一整年的養殖效益。
現在環渤海區域土苗越來越少了,品牌苗、高抗苗、快大系越來越多,現在已經有部分汪子開始放快大系,未來苗種一定會向高端苗、大苗方向發展。銘治集團的瑞灃標粗大苗模式是完全可以複製在汪子市場,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專業做標粗的就去做標粗,專業養成蝦的就負責去養成蝦,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可以規避很多風險,對養殖成功率幫助很大。瑞灃標粗大苗模式大數據篩選優質苗種、全程生態標粗、檢測0容忍、高端餌料營養強化,可以說是完全可以解決老百姓選苗的問題。就拿檢測來講,P5仔蝦我們常規的檢測項目檢出率是非常低的,越小越難檢,同時P5、P10的蝦苗大家也看不出來好來,但如果標粗到3000-6000條呢?規格大了,EHP、EMS、細小病毒等檢出率也高了,有了指導作用,同時3000-6000條的苗,基本上老養蝦的或者老技術員都能大致判斷出苗品質的好壞了。所以,大苗是未來的趨勢,銘治在這一方面已經先行一步了。
農財寶典:大汪子目前的投料情況如何,飼料是如何體現效果的?
周超:汪子目前投料均不是很理想,吃食很慢,投的較少,投料時間也晚了近20天。現在環渤海各飼料企業與去年同期相比,絕大部分都是掉量的,天津銘治目前銷量還算理想,但也沒有達到預期。汪子養殖飼料效果體現主要在兩個方面:1、誘食性好,蝦愛吃,並且可以持續加料。2、投餵15-20天,進行打樣,看生長速度。大部分用戶目前是看這兩點,在這裡我給大家提個建議:請大家關注飼料原料的使用,原料的好壞對養殖還是有很大影響的,舉個簡單例子,如果原料不好、劣質原料過多,蝦長期攝食,對肝胰腺的負荷會加重,不斷積累下來,體質就會變弱,一旦有應激蝦就容易鬧毛病,這個事隱形的,風險很高,一定要去關注。
農財寶典:環渤海土塘養殖近幾年的養殖模式發生了哪些變化,未來會朝什麼方向升級?
周超:外塘精養和半精養小棚標粗越來越多,也就是大苗模式越來越被認可,近幾年大苗模式養殖成功率很高,關鍵是效益很好,蝦成活率高、產量高、蝦規格大、出蝦還早、價格好。遼寧已經近70%的用戶都是大苗,唐山、天津也有近30%用戶是大苗,所以未來幾年標粗大苗會越來越多,在養殖面積不斷縮小、塘租人工越來越貴的情況下,老百姓只能不斷提高養殖技術、提高單位產量才能獲得良好的效益。汪子會發展成輪捕輪放和大苗模式,目前已經有老闆輪捕輪放畝產量超500斤,沒有輪捕輪放條件的大苗模式也會提高單位產量。飼料檔次會越來越高,發酵軟顆粒是未來趨勢。
2020年7月3日,江蘇銘治集團聯合業內專家、優秀企業代表、養蝦達人以及權威媒體《農財寶典》,將於江蘇南通舉辦「第二屆對蝦產業鏈論壇暨瑞灃優選T20蝦苗場籤約授牌儀式」,期待與您一起分享最新成果!
本文版權歸農財寶典(ncbd0000)所有,作者:農財寶典-新漁網記者 陳宏霖,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本期編輯:曾思銘(微信號Ivyzeng116,新聞爆料、轉載授權請加微信)
一起為水產品加油!
點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