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綸 來源:功夫財經
高校早就不是象牙塔或者淨土,我勸朋友們要放棄對大學美好工作的幻覺。
人生真的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也不是總能做到「天道酬勤」。既然波動和混亂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讓它來。
不要活在狹窄的小巷子裡,多走兩步,外面可能就是陽光明媚的大操場。
我認識一位創業者,他和諸多慘兮兮的創業者不一樣,量力而行,自稱不做大事,不主動擴張規模。因此,雖然今年上半年有疫情的影響,他還是活了下來。
他一直樂觀,而且積極主動去解決問題,雖然遇到的挫折也不少,遇到的不靠譜的人也挺多,但是,他說「其實還是一天比一天好」。我只能說,這人的「反脆弱」能力很強。
相比之下,以下幾條新聞讓人有點遺憾、悲傷:
最新的消息是,此前在朋友圈留下遺書的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的遺體已被找到。
10月13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布遺書,稱自己為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碩士三年級學生,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期畢業的壓力,選擇在實驗室結束生命。事情隨後被證實。
10月12日,江蘇大學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學生袁健從主A樓6樓衛生間墜樓。後經搶救確認,袁健已無生命體徵。警方調查結論為「高空墜樓,排除他殺」。此前有知情人爆料墜亡大學生袁健曾被要求調換宿舍。
這幾條新聞涉及的都是高校,看來,高校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心理抗壓能力是一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我們甚至可以說,這是一個性命攸關的大問題。
1
高校不是象牙塔
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的事情,要等待有關部門的調查結果,我對此不發表意見。但我們可以藉此談談職業選擇與個人命運的話題。
幾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和我說,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去高校教書,做個學者。我說:「大學老師不富裕,要熬得住窮喔」。
幾年前,有網友爆出了一份復旦大學某副教授2017年的工資單,因為收入不高,引起一片譁然。
這當然是部分大學老師的收入狀況,有些院校有些熱門的院系,老師們收入還不錯,一些有項目、有外出講課報酬的老師,也確實活得很滋潤。
不過,滋潤的確實是少數,尤其是現在很多規定卡得嚴,手續繁瑣,有門道可以賺錢的老師們也漸漸保持低調了。
還有一個消息:10月9日,武漢大學教授曹亞雄因罹患癌症眾籌治療經費的消息引發學界關注,目前曹亞雄已通過網絡眾籌30萬元治療經費。
大學教師這個職業看似風光,實則蒼涼。我認識的一位老先生在他的領域是領軍人物,但是也感慨很多事情沒法幹,學校成了國企,只想早點退休。
有一對夫妻都是985高校的教師,而且都熬成了教授,但是手頭一直不寬裕。十年前,女兒考出了比較好的成績,也有出國留學的意願,但夫妻二人沒有足夠的錢,只能嘆氣。
我還見過大學老師因為孩子的補習費太貴,頗費躊躇的。也見過大學的「青椒」(青年教師)因為工資太低而直接辭職的。
當然,每個省、每所學校情況不同,有的省的高校老師日子比較好過,引得另外一個省的同行,在公開活動上吐槽自己收入不行,我也是親眼見過的。
更重要的是,高校的人事關係複雜,這是很要命的。
成都大學黨委書記毛洪濤事件雖然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的消息,但是從他最後留在朋友圈的信息來看,應該是在工作中遭遇了太多困難,以及在他看來無法化解的結,導致他「精神上崩潰、身體已失調」。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也無權對他在朋友圈的說法和直接點名成都大學校長王清遠的行為來站隊,不過,人事關係或者說人事鬥爭複雜到一個男人選擇絕路,我認為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高校教師還要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是來自於教學。我有一位朋友在武漢某985高校教書,他對學生的要求不算嚴苛,只是要求學生保持基本的學習態度,掌握正常的知識要點即可,他也極少給學生不及格,即使這個學生可能確實在學業上表現一般,他也不為難學生。
不過,現在的學生越來越不好伺候了,不認真學習的學生居然敢要求他給自己的考試打高分,否則就要投訴。他氣得差點一口血噴出來,師道尊嚴何存?
所以,高校早就不是象牙塔或者淨土,我勸朋友們要放棄對大學美好工作的幻覺。有興趣有機會當然可以去工作,但不要把大學想像得那麼美好。
這麼說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鬥爭,大學相對於一些商業機構、公司而言,空閒時間比較多,鬥爭的花樣不會少,畢竟是高智商人群扎堆的地方,所以鬥起來更加「快、準、狠、黑」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當大學老師,如果一個人本身就是足夠油滑的,又會來事兒的,可能還好一點。如果是老實人,能不能混下去,就要看行政領導的德行和操守了。
當然,在某些機構,其他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領導是否認可。
2
人生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
不獨大學如此,其他很多機構、公司的普通員工也是各有各的苦衷:痛苦艱辛是常態,幸福恬淡是非常態,這就是生活與工作。
從以上幾個自殺的新聞出發,我很想談談「反脆弱」這個話題,這不僅對高校的師生有用,相信對很多職場中人也有用。
什麼是「反脆弱」?塔勒布告訴我們:既然波動和混亂是不可避免的,那就讓它來,說不定你還能從這個局面中獲益,比如你可以變得更聰明,跑得更快。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當前最令人敬畏的風險管理理論學者
甚至到了某個階段,你會發現某些適時出現的壓力與危機可能是個人不斷躍升和進化的推動力。
毛洪濤的事兒,我不好表態,不過,大連理工和江蘇大學兩位自殺的年輕人的事情是很清晰的,完全可以分析一下。
大連理工這位碩士生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期畢業的壓力,居然選擇在實驗室結束生命。
我表示同情和悲痛,可是,這位同學如果稍微把眼界放開一點,就會發現: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也沒有拿到哈佛的畢業證,雖然功成名就後,他也友善提醒大學生「最好拿到畢業證」。
2004年初,25歲的王興是主動中斷了在美國德拉瓦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博士學業,從美國回國創業,他當然也沒有拿到博士畢業證。這是名人、大腕,那麼普通人如何?
我認識的幾個熟人都是普通人,大學都沒讀過,或者高考落榜,現在一線城市經營自己的事業或者上班,照樣買房結婚生子、其樂融融。
「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就要結束生命,真的很可惜,畢業證不過是一張紙而已,證明一個階段的業績。但是人生是一次長跑,還沒踏進職場,就主動退場,這是怯懦,更是對自己和家人的不負責任。
人生就是充滿未知風險和不確定性的,面對它,突破它,突破不了就繞過去,很正常。
稻盛和夫當年大學畢業找工作不易,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工作,公司又比較困難,幾乎發不出工資,稻盛和夫也想走,只是因為家裡人不同意才沒走成。他後來發奮圖強,居然在這家公司做出了一番大事業。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世界著名實業家、哲學家
一個鹿兒島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工作方面的業績遠超很多東京大學的優等生,這是人生的「反超」,這是典型的強大的「反脆弱」能力。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是有道理的。我認識不少跑步的朋友,其中一位麥先生曾經身患心臟方面的疾病,醫生給他開了一堆藥,勉強治癒。
病好了之後,他開始從幾百米練習跑步,幾年過去,居然成了一位馬拉松的精英跑者,全馬成績跑進了3小時30分,如今他經常跑步,渾身精瘦,目光炯炯有神,完全換了一個人。
而且說實話,即使沒有稻盛和夫如此這般的能力和天分,即使是認慫,換工作,或者明年再來拿畢業證,難道天就塌下來了?不要活在狹窄的小巷子裡,多走兩步,外面可能就是陽光明媚的大操場。
3
永不言敗,永遠樂觀
這兩天還有一條自殺的新聞是關於某文化公司CEO的,幸運的是,CEO被找到,人沒事。
我完全理解創業者的焦慮和壓力,我也見過不少創業者從意氣風發到黯然撤場,不過人生真的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也不是總能做到「天道酬勤」。
變化太大,變數太多,創業者要做的是每天檢討和內省,同時,又要一臉陽光面對員工打雞血,面對客戶綻放笑臉。
因為你就是「定海神針」,不夠強大,不夠兇猛,不夠堅韌,沒有足夠的「逆商」,沒有越挫越奮的勇氣,就不要指望發達和發財了。
創業失敗是常態,失敗了可以東山再起,也可以認慫去給人打工,一點都不丟人,誰會嘲笑曾經浴血奮戰的戰士?
所以,我想對這位CEO說:加油繼續創業,你很勇敢。選擇平淡人生,大家也能理解。但是請珍惜生命,珍惜親情,你們家的貓也需要你。
這是很不容易的2020年,我們一起經歷了新冠病毒的衝擊,也承擔了莫大的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減薪、失業、挫敗、房貸以及孩子的補習費,都可能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不過,生而為人,即使倍感疲憊和艱辛,我們也要一次次勇敢躍起,在這蕭索的季節綻放生命的活力與激情。
永不言敗,永遠樂觀,我們才有足夠能量熬過這崢嶸歲月,我們沒有退路,只能一往無前,只能相信未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