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雲淡風輕地微藍 轉載請註明作者
16-18集,對於《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而言,則是進入了高潮前為最後衝刺積蓄能量的關鍵階段。而影評,可以從很多角度切入,但這一次,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編導們的「技術活」,看一看他們是如何設計和策劃,在因果關係的遞進、起承轉合節奏、人物塑造和人物關係的進展等等方面下功夫,積澱下一部探險劇所必需的突破最後高潮的能量。
密度和烈度。《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作為一部探險劇,自然是一路破「八十一難」打怪獸走過來的,但同樣打怪獸,如何在一貫的驚險之上再翻上一個臺階,讓故事的曲線真正能在最高點處實現釋放?密度,在故事的時間長度上,危險或突破性事件(比如重要轉折、重要發現、解密等)出現的頻次,以及烈度,危險或突破性事件對人物的影響和造成的後果,可以作為一種衡量分析的指標。回顧本劇故事行進曲線,在到達扎格拉瑪神山山口之前,大約15集半左右的篇幅內,密度和烈度雙雙最高的點出現在第8集,九層妖樓、火瓢蟲、英國科學家的筆記本、霸王蠑螈、暴風雪雪崩對考古隊的危險,以及造成大個子的受傷、尕娃犧牲的重大後果。因此現在我們基本可以斷言,第8、9集處,就是《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的一個次高潮處。到了15集半,隨著與最核心任務「精絕古城」距離的接近和黑冠怪蛇危險的出現,烈度上出現了一次突然加強的跌宕——郝愛國被毒蛇所咬(而且是在胡八一斬斷蛇身,以為危機解除的那刻,半截斷蛇進攻反噬)致死。同時,與此相對應的,是編導在改編的過程中,有意識地縮短危險和突破性事件出現的時間間隔,比如從郝教授被黑蛇攻擊、胡八一被蛇攻擊,到考察隊被群社攻擊的時間間隔以及從發現古城到發現女王墓室的時間間隔。因此,小說中發現精絕古城中心的黑塔、尋找並發現王城中心的神殿、地宮、茲獨暗河的水潭和沙鼠這一相對冗長的描述過程,在保留其核心功能的基礎上被合併(六層黑塔和神殿合併)和省略(沙鼠省略)。這樣的安排,使得神殿入口處的發現、精絕王國精神等級架構及圖騰的發現和猜想、玉石眼睛和王胖子玉牌之間微妙的關聯、黑蛇聚團出現及攻擊的危險、地宮入口、墓道入口、墓室門、陪葬品、女王棺木和屍香魔芋的發現等等重要突破性事件在這三集中的密度大大加強,使得故事的曲線,在郝教授罹難這個突強的烈度高點產生之後,能始終保持在高位上行進,衝向最終高潮的爆發點。
伏筆和鋪墊的集中梳理和加強。由於這三集的故事已經接近「任務」的終點,也如中國傳統戲劇之「大收煞」,在之前十多集故事篇幅中編導細細密密地埋下的伏筆鋪墊,都陸陸續續地開始發揮作用,以期達到「團圓之趣」。因此,這3集,也是有意識將之前的伏筆和鋪墊集中梳理和加強的過程。比如:大唐西域記記載和傳說對被沙漠掩埋的古城、對黑沙漠詛咒的暗示隱喻的伏筆,被胡八一和Shirley楊一再提起;比如之前和鬼洞族、精絕古城相關的一些細節鋪墊,在此3集中集中出現,刻在玉眼石臺上的鬼洞文、巨瞳石像、回憶中姑慕王子墓的壁畫、虛數空間、曾提到過的Shirley楊的奇特夢境、各種樣式出現的眼睛:古城石塔頂部的眼睛,神殿第6級石臺上的玉石眼睛、神殿頂部黑蛇盤踞處的巨大眼睛、通往地宮通道上形狀各異的眼睛圖騰雕刻……以這樣的梳理和反覆出現的加強,努力形成了一條微妙的邏輯線——精絕古城與鬼洞族,鬼洞族與「鬼洞」,「鬼洞」與「無」及神秘力量,神秘力量與眼睛圖騰……之前碎片式分散分布的鋪墊細節,被編導在這三集中融會貫通成有邏輯關係的有機整體,並直接指向最終的解密。
節奏。節奏其實是個抽象的概念,很難用語言或指標去精確定義和衡量,因此,也最容易被人用來吐槽,而且,現在的觀眾們越來越傾向於吐槽一部劇「節奏拖沓」。但其實萬事萬物都自帶節奏,而影視劇所說的節奏,是對「變化的組織」的藝術審美,沒有「變化」,就不可能有美的節奏。一味地追求快和始終慢,所犯的是同樣的毛病,都會造成觀眾審美的疲態,因此,相比「拖沓」更合適的形容詞是節奏「平」,或者「亂」。什麼是影視劇好的節奏?有快有慢、有張有弛、富於變化,而且這樣的變化又是「合情合理」的(合情:觀眾體驗的情緒和心理的曲線合拍,合理:符合客觀規律、生活邏輯、人物內心的思想動機邏輯),是內容和形式結合、內在驅動和外在表現交融的。節奏,系統性分析,會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也不是這篇隨評能容納的,因此,這一次我們且選取16-18集一些具體事例進行分析,來感知一下編導們是如何策劃和營造《精絕古城》的節奏的。
1. 懸念、衝突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之前的隨評中曾提及過,無論戲劇衝突還是懸念,要起到吸引觀眾的關注和思考、有效保持觀眾注意力、引發觀眾移情共鳴,就必然有建置、發展、高潮釋放或解疑的過程,這就是節奏,變化組織的一種規律。罔顧這種規律,就使衝突或懸念的打開不充分,觀眾善意想追求所謂的「快」,但結果卻因缺少足夠的心理影響和消化的時間和過程,而將好好的衝突或懸念給浪費了。
比如16-18集之黑蛇,在咬死郝教授、攻擊胡八一之後,到再一次在神殿引發攻擊危險,編導又策劃了一個完整的懸念/衝突的過程。也許有追求「快」的觀眾會質疑,為什麼要拍一群人徒步進入王城的鏡頭,而且還讓他們嘮嘮叨叨說那麼多「廢話」?在此我想說,就這一段徒步及對話的戲,編導竟是一句廢話、一個多餘的鏡頭都沒有的。圍繞懸念和衝突,王胖子、胡八一、Shirley楊三人有關黑蛇的對話,就是「設懸」。在對話中我們知道,原來這黑蛇連見識廣博的Shirley都沒聽說過——增加神秘感,這麼神秘可怕的蛇會不會再次出現、攻擊考古隊?胡八一說「萬事皆有可能」,再加上之前黑蛇的兇殘造成的強烈度刺激的餘波,於是,觀眾心裡自然引發了對黑蛇出現的「期待」心理和壓抑著的緊張情緒。因此,這段看著閒閒的有關蛇的對話,其實是為了設置懸念、建置衝突而存在的。懸念和衝突的發展部,出自於編導對小說的一個改編,原著中的玉眼球是因為王胖子和Shirley楊爭執過程中因胡八一要求其放手,兩人同時放手,但胡八一卻沒準備沒接住而摔碎的。到了網劇,則變成了因為單條黑蛇出現和攻擊,胡八一失手,摔碎了玉眼球。因此,「玉球碎」這情節上的突破變化是和懸念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了,觀眾心理情緒從「期待」到「原來真的有蛇!」,同時又進一步遞進追問「只有一條蛇嗎?會不會還有更多的蛇?」。然後是異響、是胡八一抬眼望頭頂眼睛的主觀鏡頭展現的詭異變化、是倏忽墜落並炸開的蛇球、是足以引起密集恐懼症的無數黑蛇——懸念和衝突的高潮。
再比如有關Shirley楊身世之謎的懸念,也許就這一部《精絕古城》演完,也未必完全能解密,但懸念發展應有的過程卻是密密地植入敘事脈絡之中了。還是徒步行走那段對話,Shirley向胡八一描述自己的夢境——巨大的洞、高空懸著的神秘東西,但看不清楚。Shirley怎麼會做這樣的夢?這個夢有什麼暗示,和精絕古城有何種神奇的聯繫?這是結扣、是懸念的設置。然後在地宮精絕女王墓室,發現棺槨的這一段情節,又是網劇所獨有,編導和陳喬恩先是用很充分的潛臺詞表現出Shirley內心的感覺,驚疑不定中某種熟悉、又仿佛來自內心的一種力量感應和召喚,下決心把手交給胡八一、身子探出懸崖觀察,他們成功地激起觀眾的對之前鋪墊的夢境的聯想。接著,他們直接用鏡頭表達了某種意識,長發美女,走向棺木,那是夢境的再現,更是Shirley此刻腦中意識的交代,它再一次加強了懸念,觀眾開始相信Shirley的夢肯定和精絕古城有關係,同時對Shirley身世的好奇又一次被加強。而這個懸念目前仍處在發展階段,相信最後收官的三集一定會有高潮處的呼應。
因此,這個就是節奏,而且屬於故事內在的節奏。如果危險也好、驚天大秘密也好,缺少了這樣一步步變化發展的展示過程,而是直接扔在觀眾頭頂,故事是不是講得更快了?但你們覺得會比現在好看嗎?
2. 同一類型情節的打開方式。
16-18集這三集故事中集中了很多「發現」,主要包括神殿入口、地宮入口、進入墓道的石橋、女王棺木和屍香魔芋的發現。比較原著小說的「隨意」,網劇對這一系列「發現」打開方式的策劃無疑是精心且充滿了匠心的。這裡既有胡八一利用風水絕學的打開模式——地宮入口的發現,也有Shirley楊神秘的直覺和身世關聯信息的打開模式——女王棺槨和屍香魔芋的發現,更有王胖子豬隊友神助攻的打開模式——神殿入口的發現。當同一類的情節在相對較短的時空中反覆出現時,在處理中加入變化,也是影視劇敘事節奏的表現,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持觀眾的新鮮感。當然,此處的策劃之所以說充滿匠心,更是因為這些策劃無一不是對人物的描摹勾勒極精妙的一筆。而關於新鮮感,能不能再補充一個細節?雖然和節奏無關,但卻又一次體現了這個處女作劇組的精心。小說中無論在姑慕王子墓、神殿地宮通道,反覆出現的都是壁畫,但到了網劇,這個劇組卻棄道具布景上已製作過的壁畫不用(話說如果是同一類壁畫,不需要一幅幅詳細交代畫面故事時,在背景上重複使用一下,估計也沒有多少觀眾會注意和在意的),而在地宮通道上用了之前重未出現過的雕刻,形形式式眼睛圖騰的畫面,又一次給了觀眾一種絕對不雷同的、全新的視覺衝擊。
3. 敘事次序
影視劇不同敘事結構對節奏的影響應該是比較好理解的,在《精絕古城》明確的線性敘事結構的大前提之下,我們著重關注敘事先後次序的安排,那其實也是一種局部敘事結構,也會對影視劇的節奏造成重大的影響。
首先是合情合理,在時空發展線上、在人物思想性格的發展線上,在觀眾的心理曲線發展上,情節的安排出現在該出現的位置。比如扎格拉瑪神山山口處郝愛國罹難和胡八一僥倖撿回一條命之後,是先接著之前高烈度、高強度衝突的結果讓胡八一對Shirley楊一通感謝、陳教授及一眾學生們對著郝愛國一通痛哭流涕,還是簡單幹脆地「安排」他們離開?小說和網劇不約而同都選擇了後者,最根本的原因是「合情合理」。如此危險的地方,誰也不清楚是否危機已徹底解除的情況下,如果選擇前者就違背了生活的邏輯、也不符合胡八一、Shirley楊富有見識的人設,因此,敘事次序上,「離開」正是第一個要安排的情節。
但是,郝愛國之死這樣高烈度的衝突結果,如果就這樣草草完結,那其蘊含的能量無疑還未被充分釋放,編導也等於是「浪費」這個衝突,因此,對郝教授犧牲之情感抒發、情懷升華又是一定要補回來的,只是它不被安排在結果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小說和網劇無疑都選擇了一個最佳的時機,對郝愛國的悼念追思之「抑」和旭日東升、氣勢磅礴的抒情寫意,和天地盡頭、霞光萬丈包圍中驚現的精絕古城之「揚」,巧妙結合。但網劇比小說更優的安排,則是在編導加快節奏的意圖非常明確、強烈的情況下,孔導這一次為胡八一增加的那一場「文戲」——和Shirley楊一起整理郝愛國的遺容,用於對胡八一內心世界的刻畫和情感的抒發。胡八一專注地凝視著郝教授的屍身,雙手輕柔地、細緻地抹去郝愛國臉上的塵沙汙漬,細心地用白圍巾掩上他的傷口,輕輕地闔上他睜著的眼瞼,小心翼翼、仔仔細細地將眼鏡給他戴上……這一刻,靳東和陳喬恩兩位演員的內心感覺、豐富的潛臺詞、極有默契和感應的眼神交流簡直直刺人心,因此,胡八一向Shirley解釋的臺詞,就文字內容本身而言,根本就是多此一舉,因為此時無聲勝有聲,兩位演員出色表演帶來的張力早就覆蓋了這句臺詞的內容。但是就解釋背後所傳遞的人物動機的信息看,這句臺詞又是有價值的,這一點可以在人物關係進展環節上再來分析。
其次是如何在情理滿足的情況下,通過次序調整儘可能加快節奏。比如小說中決定進入精絕古城時有一段Shirley楊掏出十字架,念了一大段禱告文的情節,這段敘事次序基本如下:決定進入古城,Shirley楊禱告,安力滿不願跟隨,胡八一「套牢」安力滿,考古隊出發。但如果電視劇真的完全按小說的描寫和次序去拍的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那樣的節奏是不是會令你很捉急?但是,Shirley的禱告又是和她身份特徵有密切關聯的,而且此處突然出現的虔誠禱告的行動,本身也是她內心世界的一種映射:對精絕古城的特別的情感、渴望等等,因此是不應該輕易捨棄的。於是,編導的次序就出現了微妙的調整,Shirley的禱告次序被延後,而且和徒步行進同時進行。雖然有背景音樂的覆蓋,但仔細看劇的觀眾還是不會遺漏這一個細節:Shirley楊手握著胸前的十字架,口中念著的英文禱告詞,眼神中收斂克制著的激動和嚮往的神色,要再一次為陳喬恩點讚的,為了細節的精細和精緻!
4. 鏡頭組接
記得我曾經在《偽裝者》的劇評中談起過,影視敘事之所謂節奏,始終都有內外之分,而鏡頭的運動,包括拍攝時推拉、搖動、移動,包括景別景深之間的轉換、包括鏡頭於與鏡頭間剪輯連接,其變化頻次都會影響作品的外在節奏。從以上我對影響節奏要素的一些直觀分析上看,《鬼吹燈精絕古城》的主創團隊的創作宗旨,就是在符合規律和情理要求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加快敘事節奏,這樣的追求同樣體現在鏡頭組接之上。這裡且對第16集開局黑蛇攻擊胡八一的情節,從2分53秒起至3分52秒的59秒鏡頭組接,進行一次拆解。(1)近景,胡八一回身時,一晃而過的黑蛇頭部;(2)楚健聽到胡八一的勸阻和及時離開的要求,抬頭望向胡八一,努力控制悲傷情緒;(3)王胖子驚恐的臉部特寫,驚呼胡八一別動;(4)胡八一側身近景,這回清晰地看見黑蛇爬在肩上;(5)Shirley楊緊張的臉、舉槍的動作;(6)胡八一側身近景,黑蛇抬頭、吐信的特效鏡頭;(7)楚健驚恐表情的近景;(8)王胖子舉槍站立;(9)Shirley舉槍「別動」中微微移動、試圖瞄準;(10)胡八一側臉,蛇進一步接近,嘴張開;(11)王胖子臉部特寫,大光圈下聚焦驚恐緊張的雙眼;(12)胡八一正面特寫,蛇繼續躬身,攻擊前兆出現;(13)Shirley臉部特寫;(14)再接胡八一特寫,蛇張開大口,同一機位、景別的鏡頭,但景深聚焦改變,胡八一和蛇成虛化前景,聚焦點集中在王胖子身上;(15)轉接王胖子端槍瞄準的近景,依然大光圈,槍虛化,突出眼神的緊張;(16)胡八一和特效的蛇,喃喃自語「千萬別把我打成篩子」,以提醒觀眾當時想對胡八一進行施救的王胖子和Shirley共同的兩難問題,不開槍打蛇,蛇要傷胡八一,開槍打蛇,這麼近的距離,極可能誤傷胡八一,一樣要了他的命;(17)接王胖子特寫;(18)手部特寫,保險打開的聲音和動作;(19)王胖子的中景景別,後景位置清晰,胡八一和蛇的前景位置虛化;(20)胡八一近景,微側頭注目黑蛇舉動;(21)王胖子瞄準的臉部特寫;(22)胡八一近景,蛇張口飛撲特效,突然強光閃過,畫面白化,蛇甩落、胡八一眨眼;(23)Shirley楊一手持閃光燈,一手開槍的近景;(24)王胖子瞄準的特寫、移開槍觀察、滿眼驚疑;(25)槍聲中的中全景,顯現現場完整場面和Shirley、胡八一、王胖子三人基本成一直線的站位,Shirley對著蛇的槍口、以及被擊斃在地下的蛇。59秒,25次鏡頭剪輯組接!這還不包括在這些鏡頭中充分運用的景別景深帶來的變化!
知道令人眼花繚亂的高節奏是怎麼來的了嗎?在我眼裡,編導對節奏的追求和努力,使他們在能快的時候,基本已做到了極致!以致於連他們都擔心這麼快,是否會遺漏一些必需交代的細節,而這遺漏,不是他們沒交代,而是觀眾因為太快而捕捉不到,所以就有了那句極不合時宜的、把王胖子又寫「傻」了的臺詞!「這當口還拍什麼照?」對不起,孔導,雖然我很理解您的良苦用心,但是我還是不得不吐槽,您這一句……出現在這兒實在很水、很煞風景啊,而且我胖子哥哥有那麼傻嗎?看不出Shirley是用閃光燈的強光來救胡八一嗎?是的,也許觀眾真的可能會反應不過來,即便您沒有遺漏任何該交代的細節,而且通過強光、白化畫面、八一哥哥眨眼、Shirley手中閃光燈的道具極細緻細膩地在強化,觀眾依然可能看不明白的,因為節奏確實太快!但您也不要這麼輕易就犧牲胖子哥哥,好不好啊?比如您完全可以把有關蛇怕閃光燈的交代在敘事次序上往後壓一壓啊,八一哥哥不是還欠楊妹妹一個救命之恩的感謝嗎?如果在過了驚心動魄的時刻後,八一哥哥和Shirley楊、王胖子在王城外圍「閒庭信步」時,多謝救命之恩同時探討一下閃光燈救人奧秘,那該多好!
原本還想探討分析一下演員表演的節奏,但不想寫得太冗長而只能暫且作罷,且看最後一篇能否補回來吧。
人物。隨著高潮的臨近,人物的命運也將奔向故事的終點,因此對於人物刻畫,該強調、該鋪墊的都必需抓緊這幾集的時間補充齊備,以積澱迎接最後高潮壓力的能量。
葉亦心,對於出現脫水症、發高燒且身體虛弱的葉亦心,編導再一次通過她的承受和堅持,強調這個瘦弱姑娘的執著和堅強。薩帝鵬,對洛數推算的追問、對被比做「幼兒園」的認真較真,對照片只能用於拍攝工作場景的堅持,也再一次強調了小夥子既認真有原則、又思維活躍、極強的求知慾的特點。相對而言,倒是楚健稍少了一些存在感。陳教授,是這3集中編導重點關照的角色。一方面是對教授臨界極限點的精神和生理狀態的描繪,尤其是郝愛國之死對老人的沉重打擊,另一面則是品德上的又一次遞增加強,比如老人敬業寬厚善良的品性,在郝教授遺體前痛哭流涕、喃喃絮叨的肺腑之言中超越師徒的深厚情誼、為科學和事業執著追求和奉獻的精神,在王胖子要求薩帝鵬拍照時慨然允諾的通情達理,親眼發現王胖子企圖盜取陪葬寶物喝止後,又寬厚地用自己曾起過的私心為他開解,至此,老教授對王胖子升級了的錯誤依然能諒解的諄諄教誨,其寬容的胸懷和以善意待人的品德在觀眾心裡也又一次升華。
Shirley楊,這3集中她的眼界知識、個人技戰術能力,又在胡八一的生死關頭,有了一次集中體現,更重要的是,在Shirley的身上又設置下了新的懸念。而我個人其實也很欣賞編導在設計Shirley詢問胡八一真實身份(倒鬥)時的定位,通過臺詞和陳喬恩選擇的情緒表達,體現出了一種出乎意料的輕鬆,而之前一直因為王胖子時不時露餡、Shirley敏感的探究、胡八一的謹慎在意緊張,給了觀眾有關倒鬥身份洩密的心理壓力,但當這段追問被Shirley楊以輕鬆語氣問起時,不但給了觀眾預期之外的翻轉跌宕,也和那一刻急於辯白的胡八一侷促、尷尬、強自鎮定的情緒形成了極微妙的反差,更關鍵的是,這樣的處理更符合Shirley人物背景經歷個性思想邏輯,表現出文化差異和價值觀微妙的不同,為Shirley家世與倒鬥的淵源埋下伏筆,同時也更加坐實了Shirley對胡八一很真實的好感,因為這份好感,她變得更容易接受胡八一的一切,更不想咄咄逼人讓他難堪,更願意相信他給的解釋,女兒家微妙的心理反應竟在她舉重若輕地處理一個原本可能很嚴重問題的態度之上。
而胡八一,我是希望在下一篇或整部劇之後,能完整聊聊這個胡八一的,因此此處只強調一點——對戰友情結的又一次增進。雖說受篇幅限制不能詳談演員表演的節奏,但又忍不住要說,靳東的每一個選擇又處處體現著表演節奏之美。郝愛國被蛇咬中倒地,眼中的驚懼、絕望;在為郝教授整體易容時,那份壓抑著的情緒在眉眼目梢間洩露出深刻的悲傷、自責、無奈;聽著陳教授喃喃傾訴時,眼神中努力克制卻擋不住瀰漫升騰起來的傷痛,又在克制不住的那刻,乾脆利落地僅僅用手揉眼睛的一個小動作去達到高潮、去釋放。而戰友情結始終都是胡八一內在情緒線發展的一個重要元素,也是他不願觸碰、卻在現實的命運中怎麼也逃不過的傷口。從開場火車上夢境的鋪墊,到聽說改道崑崙時火車上回憶中沉重的喚醒,在崑崙地谷失去尕娃的打擊中再一次品嘗那份苦澀和痛,這一次輪到了郝愛國。也許對同為軍人的尕娃,他是第一眼就會認作戰友的,但郝教授不同,那是和他差距很大、區別很大的一類人,但在同經歷共患難中卻慢慢積澱了相敬相惜的感情,而胡八一本身又是一個特別有團隊歸屬感的人,即便懷著截然不同的目的參加考古隊,但漸漸地在不知不覺之中,他的心早就和考古隊融為一體。是陳教授對郝愛國師徒如父子更似戰友般的情感流露,又一次直擊他心中從未癒合的傷口,也使他突然意識到,他這一次所失去的,難道不也是戰友?在探索人類歷史未解之謎的徵途上、同生共死的又一名戰友?因此,靳東的好,同樣表現在這一路有關於戰友情結的層層遞進上,他在表現方法上的變化、層次和漸進節奏,使他給觀眾留下的,絕不僅僅是單獨一場戲局部的精彩,更值得品評的,是在你系統地對一個角色回望時,整體性的完整、豐富和華美。
人物關係。最後的品評一定要給人物關係,因為這三集編導著力最多的地方還是人物關係上的進展,尤其是胡八一、Shirley楊、王胖子三人之間以及相互之間的人物關係。對於《鬼吹燈》而言,奠定和打紮實了摸金三人組之間的互動關係,是成功的基本前提,因此也是在這第一部《精絕古城》中必需完成的任務。而隨著Shirley楊明確對王胖子說出「我們需要你」開始,這三人之間,胡司令、王司令、楊參謀,各有專長、各司其職的定位已基本形成,胡楊之間的曖昧,王胖子對胡八一的「忠誠」和時不時攪局戳輪胎的局也已經布下。比較遺憾的是,趙達對王胖子演繹表達,卻依然未很好地找到突破點,表現貪婪有餘,但由於始終未get到王胖子身上的某種屬於反差萌的喜劇元素,使得這貪婪讓觀眾捉急、尷尬卻很難因「好玩」、「有趣」而對這角色真正移情。
但為了滿足電視劇普遍的男女主之間必需發生點什麼的審美情趣,網劇《鬼吹燈精絕古城》胡八一和Shirley楊的人物關係是必然要比小說更早地加溫,即便真的沒發生什麼,也必定要擦出火花來的。因此,編導在16-19集處對小說最大的改編和增寫,都集中在胡、楊二人人物關係升溫遞進上。比如胡八一發現石塔頂部眼睛圖騰的情節,整理郝愛國遺容的情節,共同開啟地宮機關的情節(原小說是胡、王開啟),胡八一改變燃燒彈方向掩護Shirley楊的情節,Shirley楊將手交給胡八一、自己探身懸崖外查看到女王棺槨的情節。
胡司令在王胖子戳輪胎的幹預下,雖然嘴裡說著強勢的女人不喜歡,但是當他為郝教授整理遺容時,驀然抬頭發現她射來的關心眼光時,為什麼竟忍不住想著要解釋呢?為什麼她對王胖子提出不信任時,他會有這麼大的反應呢?是自己在意的一個重要的人不被另一個潛意識在意的重要的人所接受而著急?是害怕她會把自己和王胖子同等看待、自尊心受損?為什麼在她每一次面對危險的前行中,他總是不加思考地緊緊跟隨?為什麼在改變燃燒彈的方向後,他第一反應是用自己的身軀護住她的周全?
而之前高冷的楊參謀呢?在他發現石塔頂眼睛的造型,而她未看出來時,她關心的重點更大部分是他太累了、需要休息;在他專注細心地為郝教授整理遺容時,她眼神中流露的是毫不掩飾的關心和欣賞,關心心疼這個男人此刻的黯然情傷,欣賞這個男人在對死者的尊重中流露出來的情義、內心的柔軟和細緻體貼;在和他一起開啟地宮開關時,面對著他顯擺賣弄、帶著三分傲嬌的「你相不相信我」的問話,一聲「相信」她回答得如此肯定而誠懇;在他受到陳教授表揚而不自覺有一絲絲扭捏、不好意思的謙虛中,她眼神明亮地望著他,帶著笑意的那句「你很棒」竟透出了絲絲甜意;而領會胡八一兄弟有話要說而先走,卻又忍不住回望,直到他肯定會馬上過來時才離開,那一種關心她表達得自然真實磊落;「反正我不會讓你一個人去女王墓」,她更是說得直接,不遮不掩、坦坦蕩蕩的,是她給他的共赴危難的決心和承諾;危機蟄伏的女王墓室,受某種奇妙的感應召喚,她感知到女王棺槨存在,在探出身去的那一刻,她幾乎沒有任何猶疑地把自己的手交給了他,在身體重心完全騰空的那一刻,她向他交付的,其實是自己的命!那該是怎樣的一種相知?怎樣的一種信賴?而陳喬恩和靳東之間的那份默契真是越來越入佳境,他們使得這陰暗地室墓道中一次次的艱難險絕,也生出了一抹溫暖、溫馨、明亮的色調來。
因此,胡八一、雪莉楊、王胖子,你們準備好了嗎?面對即將來臨的又一輪疾風驟雨,你們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