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說的似乎就是韓歡家的事情。那一年,在廣東打工的父親因為意外突然身亡,母親有一天外出不再回來。可憐兮兮的她和姐姐、弟弟只好跟著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
韓歡說起自己最大的願望,竟是想要一臺新電視機,「希望家裡那臺舊電視機聲音不再沙啞,不要天天雪花不斷……」
韓歡(右)和姐姐(中)、弟弟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
賴以生存的老手藝
7月底的一天,記者在博白縣誌願者的引領下,來到博白縣水鳴鎮上莊村貧困戶符貞惠家。在低矮陰暗的房子裡,年過古稀的符貞惠老人正在專注地編著籃子。雖然人老了視力不太行了,但是布滿老繭的手在飛快地、熟練地編織著。
不一會,老人就把身邊編芒編的芒條用完了,「大妹呀,從隔壁房間拿點芒條過來呀!」老人停下手上的活,用濃重的客家話呼叫著孩子。一個初中生模樣的小姑娘飛快地從另一個房間抱了一大捆芒編原料過來。
「我老了,全靠這編了一輩子的老手藝補貼生活。」老奶奶名叫符貞惠。她深知自從兒子離世、兒媳改嫁後,她的三個孫輩要靠她一肩撫養成人。還好有政府的低保,有了政府的危房改造,這祖孫兩代人才不至於餓著肚子。進來的小姑娘是老奶奶的大孫女韓瑜,拿到新芒條的老奶奶繼續著手上的活。
進到房子裡面後,適應陰暗光線的記者才發現,在老奶奶的身邊還坐著一個小學三四年級模樣的小姑娘,她靜靜地,一聲不吭地也在熟練地編織著小籃子。她是老奶奶的小孫女韓歡,韓歡生性文靜,今年11歲的她也早學會編織籃子的工藝了。
奶奶和韓歡祖孫倆靜靜地編織著生活的希望。
5歲失去父慈母愛
磚砌的平房、兩個昏暗的房間,這裡曾住著符貞惠和孩子的父母,韓瑜和韓歡姐妹及弟弟韓樂。儘管經濟窘迫,五口之家的日子倒也其樂融融。天意弄人,三姐弟的父親於2014年在廣州打工時發生意外不幸離世,母親竟然離開了這個家。那時候韓歡才五歲,才是剛剛懂事的年齡,還沒來得及撒嬌就失去父愛,同時失去了母愛。
自那時起,韓歡就與奶奶、姐姐、弟弟四人相依為命。政府將她們家認定為精準扶貧戶,並給予了政府低保補貼。除政府的低保補貼外,芒編是他們唯一的收入來源。孩子們的大姑媽韓小連告訴記者,韓歡的父輩共有六人,父親、叔叔、還有四位姑姑。但作為家中頂梁柱的父親、叔叔相繼意外離世。這對孩子們的奶奶符貞惠老人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畢竟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呀!還一走就是老人的兩個兒子!老人說著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我們四姐妹也都家境窘迫,甚至自顧不暇,只能盡最大的努力照顧弟弟家剩下的三姐妹了。」經常回娘家看看的大姑媽韓小連對記者說,「太難了,生活真的太難了。我們家的幾個姐妹都沒什麼錢,想供他們讀書也有心無力呀。」說著說著韓小連也是眼淚直流。
但是生活再難,老奶奶還是堅強地挺過來了。韓歡姐弟仨在健康成長,只是從外形看,他們都比城裡的同齡孩子「小一號」,姐姐韓瑜上初中一年級了,個頭看起來就像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韓歡看上去就是二年級的小學生,弟弟都比她高。「孩子長期缺少營養呀!」大姑媽說到三個侄子侄女也是一把心酸淚。
也難怪,從孩子們出生,他們的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大姑媽就沒少回來幫抱孩子。仨孩子可以說都是在她懷裡溫暖地長大的,所以看到孩子成長的艱難都是她心頭的痛。
喜歡老手藝的女孩
仰慕老師、想看電視、想上大學……話語不多的韓歡,在面對記者時,突然冒出一連串的願望來。在交流的過程中,記者很理解小姑娘。班主任了解到韓歡是班中特殊家庭的學生,所以平時在學校對她格外關照。從小失去母愛的韓歡把這份關愛理解成母親般的愛,漸漸地她也從內心裡希望長大後成為像老師那樣的人。
因為在與韓歡的交談中,韓歡不知道從哪裡弄到一個電話號碼,「這是我媽媽的電話號碼。」但是一臉期待的眼神中,她卻說出從來沒打過這個號碼,當記者要撥打這個號碼試試時,小姑娘猶豫了。「我不知道要說什麼?」媽媽對於韓歡來說是那樣的真實又是那樣的陌生,也許與媽媽分離六年的她,真不知道要對媽媽說什麼,「撒嬌?」沒有過;「說想你?」不知道從哪裡說起;「無所謂?」從她的表情看又明明在說難捨……
「想要一臺電視機。」一直低著頭編織的韓歡,低聲地說著一個短促的詞語。那是因為家裡的老式電視機不但聲音沙啞,圖象也是雪花滿屏。「想上大學」,是因為大姑媽經常說「上大學你們就能改變命運了。」為此在她幼小的心靈,就一直渴望著上大學,希望改變家裡的現狀。
但眼下,她最專注的是手中的芒編。一邊聊天,小姑娘的小手在不緊不慢地打著芒條,說話的時候停頓一下,說完又接著編。大約七八分鐘她就能編好一個小籃子。順手放在身旁,下意識的又拿起一個編了起來。
編織籃子對於11歲的韓歡來說已經是孰能生巧了。
也許她並不知道,芒編才是她的最愛。當然小女孩並沒有編一個掙多少錢的概念,她也沒有芒編是博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尚想法。在她小小的心底,那只是從小就陪伴著她的「玩具」,是和奶奶在一起的理由。或許,只有當她陪伴在奶奶身邊一起編織的時候,她幼小的內心才會踏實,才不會感覺到對生活對未來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