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崑山高新區獲國務院批准建設國家高新區10周年。11月27日,崑山高新區舉辦了崑山高新區展示館開館儀式暨參觀考察、2020崑山高新區·陽澄湖創新論壇、「國批」十周年高質量發展匯報會等「國批」十周年系列活動。 作為首個設立在縣級市的國家高新區,崑山高新區歷經「火炬」起步、「星火」發展、「兩鎮」合併、「省批」振興、「國批」騰飛以及「蘇南」入圍等階段,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奮鬥者的姿態,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十年來,崑山高新區經濟社會發展迅猛、創新動能持續激發、產業鏈向高端攀升、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成為崑山創新發展的火車頭、科技創新的策源地、現代化建設的樣板區。
本報記者 劉琴 特約通訊員 許嘉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對於時間,人們總是很容易記住那些波瀾壯闊、全新蛻變的重要時刻。
2010年9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崑山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開創了在縣級市設立國家高新區的先河。
十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於崑山高新區來講,卻顯得彌足珍貴:
十年來,崑山高新區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不變初心和永恆使命,深入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育森林、築高原、攀高峰,自主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從106家國家高新區中排名第61位起步,到2019年位居169家國家高新區的第42位,崑山高新區創新發展綜合實力正在加快向國家高新區「第一方陣」邁進。
十年來,崑山高新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提升主導產業核心競爭力,強增量、優存量、樹標杆,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產業跨上千億級臺階,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突破400億元,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加快爆發,衝刺百億級規模,持續支撐地區生產總值邁上900億元臺階、實現翻番。
十年來,崑山高新區堅持「兩山理論」,秉持「城市承載創新,創新成就城市」的美好願景,全面綜合把握,優形態、增功能、繪底色,高質量發展環境系統成型。充分依託「三湖兩園」生態優勢,匠心雕琢崑山智谷小鎮等創新硬核,先行先試科創用地辦法,規劃建設鑫欣科創等一批產業創新綜合體。
十年來,崑山高新區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翻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40億元到100億元、工業生產總值從900億元到1500億元的飛躍;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供給大幅提高,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萬元,十年提升近3倍。當年那片水田密布、阡陌縱橫的「白地」,如今已蝶變成一座要素齊聚、活力迸發的科創之城。
「崑山高新區的一切成績和進步都在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當前,『兩個大局』相交織、『兩個百年』相交匯、『兩個五年』相交接,新的偉大徵程號召聲聲在耳。面對極為嚴峻的內外環境、異常激烈的競爭態勢、特色發展的時代課題,我們要以再出發的姿態,突出重圍,實現跨越。力爭到『十四五』末,建成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進入國家高新區前30名,高新之上,再攀新高!」 崑山市委常委,崑山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管鳳良說。
育森林 築高原
創新驅動做好「高」「新」文章
作為肩負「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重任的國家高新區,自誕生以來,就圍繞做實做好「高」和「新」兩篇文章,走出了一條尋求高質量發展的輝煌之路。
面對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向何處攀,「新」往何處立?「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抓住科創的牛鼻子?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創新型企業如何中流擊水、踏浪前行?
「我們不禁要思考再過10年、20年或者30年後,崑山高新區的發展能實現怎樣的跨越、打造怎樣的標杆、貢獻怎樣的經驗?對此,我們必須積極應變、應考、應戰。」管鳳良表示,知不足而奮起直追,才能有充足的幹勁去爭先進位。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同更強的對手去競爭、去比拼、去較量,敢於和最好的比,勇於和最強的賽,需要多種要素支撐,其根基在產業,動力在創新。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登高遠眺,風景這裡獨好。高達235.6米的通力電梯測試塔巍然聳立,這是世界首臺配備碳纖維曳引技術的雙層轎廂電梯,能以10米/秒的速度將乘客送至空中展廳。問及通力電梯勝人一籌的秘訣,通力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唐曉兵回答得很乾脆:創新!
在崑山高新區,像通力電梯這樣的企業有很多。他們手握創新「利劍」,在質量效益上做「加法」,在資源消耗上做「減法」,推動產業向「高」處攀、往「新」裡走。在這裡,大企業精心布局,小企業拔節速長。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十年來,崑山高新區對照創新型特色園區建設考核體系,實施特色產業培育計劃,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99家。企業創新的速度,昭示著崑山高新區創新發展的高度。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崑山高新區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達3.8%,科技人才貢獻率達51%,知名度和美譽度節節攀升。
自步入國家高新區陣營以來,崑山高新區順應「二次創業」「三次創業」的浪潮,主導創建國家火炬特色產業基地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和技術中心3個,先後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等「國字頭」稱號5個,實現平臺大跨越、能級大提升。深時數字地球國際大科學計劃通過科技部專家組評審,國家超級計算崑山中心通過驗收,正式加「入國家隊」。
「十年來,我們搶抓『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和江蘇自貿區建設等四大疊加機遇,以全球視野集聚科創資源、壯大科技合作『朋友圈』。不斷豐富技術、企業、平臺、業態、模式五大創新維度,形成了全面系統的創新格局。」管鳳良說。
崑山高新區「國批」十周年高質量發展匯報會上發布的崑山高新區創新發展指數顯示,近3年來,崑山高新區創新企業主體規模不斷壯大,同比來看,高成長企業數增長3.5倍;研發投入超過5%的企業數增長33.1%;創新成果數量穩步提升,萬人科技成果產出數由2017年的176件/萬人增長到2019年的239件/萬人,主導和參與制定的國際標準數由2017年的5項上升到2019年的16項。雙創活力進一步釋放,園區當年各類孵化機構內新增在孵企業數由2017年的100家,高速增長到2019年的312家,新增科技中小企業數基本保持了45%以上高速增長。
「正是源自對創新方向的高度自信和堅強定力,崑山高新區闖出了一條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前瞻性布局的很多高新技術項目和產業,為未來發展打下紮實基礎。」蘇州大學東吳智庫首席專家方世南點讚崑山高新區,並希望崑山高新區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能力和水平,在高平臺上再創「新」和「高」。
強增量 優存量
產業加快邁向中高端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中流擊水正當其時。總結崑山高新區「國批」以來的關鍵詞,「項目」必定是重中之重。在項目招引過程中,傳統主導產業扮演著「壓艙石」的重要作用,保持區域製造業根基的穩固,而新興產業則扮演著「加速器」的角色,決定製造業未來的高度。
在2020崑山高新區·陽澄湖創新論壇上,舉行了重大產業項目、投融資項目、人才科創項目、平臺載體項目籤約儀式,現場籤約項目總計24個,投資總額超136億元,授信意向總額350億元。這將為崑山高新區加快培育壯大特色產業集群注入強大動能。
目前,崑山高新區形成了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等三大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達63%和67%。
在崑山高新區,投資3億元的丘鈦研發總部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同時,投資額超10億美元的丘鈦智能視覺模組項目加緊推進。接連兩個「大動作」,彰顯了丘鈦紮根崑山高新區,立志成為全球頂尖、規模最大行業領軍企業的雄心。
據了解,丘鈦紮根崑山高新區10餘年,緊扣技術變革趨勢做決策、抓研發,實現年銷售額從1億元到140億元、年均增速超80%的跨越增長。特別是近年來,丘鈦勇闖「智能視覺」領域「無人區」,帶動了產業鏈上下遊項目加速集聚、厚積成勢,快步邁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
丘鈦科技集團董事會主席何寧寧反覆強調投入的重要性:「有投入,不一定有未來;沒有投入,就一定沒有未來。」去年7月,丘鈦科技集團在崑山高新區增資6億美元,成為崑山高新區已投產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外資企業。在何寧寧看來,要想成為行業標杆、行業先鋒,既要「強」,也要「大」,這是企業佔據行業先鋒地位的重要支撐。
崑山高新區科技局局長熊偉表示,作為崑山打造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的核心區,站在「國批」十周年的新起點上,崑山高新區將緊緊抓住「創新」「產業」這兩大關鍵詞,以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雙鏈互動」,做好新時代「高」「新」文章。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縱觀崑山高新區多年來的發展歷程,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堪稱創新鏈、產業鏈「雙鏈融合」的最佳例證。
2020年5月18日,蘇州舉行產業鏈全球合作雲對接活動。來自崑山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園的澤璟製藥與崑山高新區籤署新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協議,籤約金額達15億元。正是在這場大會上,生物醫藥也被確定為蘇州的「1號產業」,其規劃的「做強兩核、做大多極」布局中,崑山小核酸便是重要一極。
「做核酸,到崑山。」2008年4月,第一屆中國小核酸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在崑山舉行,專家們當時喊出的這句話,十幾年後有了現實模樣。崑山高新區從零開始、以「十年磨一劍」的發展定力,率先布局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推動小核酸產業「化繭成蝶」。目前,崑山高新區已形成了以小核酸、創新藥物、醫療器械為代表的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產業全面發展格局,聚集100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園區供應全國80%以上小核酸原料及藥物,承擔50%以上的小核酸領域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及省部級科技創新課題,位列全國生物醫藥產業園綜合競爭力第17位。
優形態 增功能
宜居宜業「科創之城」盡顯眼底
深秋,駕車行駛在崑山高新區蕭林路上,寬闊乾淨的路面、精心栽培的花草和陽光下熠熠生輝的建築,讓人心情舒暢。繼續往西,徜徉在城市「綠肺」之間,看著水波蕩漾,聞著桂花香,目之所及,皆是宜人風景。這一幸福感滿滿的畫面幾乎是崑山高新區人每天的日常。
城市印刻著文明的進步,承著無數的夢想與希冀。一路從荒寂到繁華,可以說是城市空間演變的生動樣本,見證了崑山高新區「國批」十年來的巨大變遷,也繪製出了崑山高新區的「科創之城」的最美風景。
「國批」十年來,崑山高新區以城市總體規劃為統領,用好「五個一」研究成果,以高水平規劃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城市建設、打造綠色高新區、強化行業安全監管、落實民生工程、改進服務水平,真正做到城市建設與人才科創有機結合、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人才科創最優載體、產業發展最好土壤、產城融合最佳典範。
崑山高新區規劃建設局局長崔晗說,「國批」以來,崑山高新區已逐步形成城北產業園、智谷小鎮、吳淞江產業園、青淞片區等重點產業聚集區。
在發展進程中,每一座城市都在形成獨特風貌,也在歲月中沉澱著個性化的城市氣質。東西向橫貫崑山城西的朝陽路,就是一條滿載著幾代新老崑山人的集體記憶道路,從最初城區外圍的交通幹道逐漸變為城市內部功能軸線,見證了崑山城市框架的不斷拓展。
大樹底下聽蟬鳴、漫行步道賞綠植、湖光山色間享靜謐……漫步在崑山市城市生態森林公園裡,一步一景,處處充滿生機與活力。作為「城市綠肺」的森林公園,是新老崑山人休閒運動的首選之地。
「沒事就到公園散散步,和老朋友聊聊天,樂呵得很!」家住在森林公園附近的周先生對家門口的變化讚嘆不已,生態越來越好、環境越來越美、幸福感越來越強。城市的「綠色資產」已成為市民的「生態福利」,這是生活在崑山高新區這座科技新城的新老崑山人的共同感受。
十年來,崑山高新區新增溼地面積55萬平方米,目前綠地面積已達2333.6公頃。其中,城市綠地面積1697.7公頃,城市綠地率達3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1平方米。今年空氣優良天數超80%,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建設通過驗收。
「近者悅,遠者來」,宜居宜業的崑山高新區彰顯的城市魅力,吸引眾多有識之士爭相「棲枝」「落巢」。在這片「創新叢林」之中,最美的景致在崑山智谷小鎮。這裡集聚了崑山杜克大學、啟迪科技園、崑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崑山兩岸青年創業園、海外人才高層次創新創業基地等創新載體,成為崑山創新資源最豐富、生態環境最優良的區域。目前,這裡入駐企業達180多家,創業團隊超過400個,高科技企業佔比95%以上。
玖竹科技執行長(CEO)林芝羽是在青創園成功創業的我國臺灣地區青年代表。林芝羽是一名標準的「90後」「創二代」,公司員工也都是清一色的「90後」,她創立的玖竹科技是一家專注於面向場景的工業物聯網雲平臺技術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致力為傳統製造型企業提供安全、智慧、系統、可拓展、一站式的工業物聯網雲平臺。
「之所以選擇在這裡設立公司,不光是政策補貼,還有小鎮周邊的環境,包括工作和生活,整體規劃都比較好,既有國際化元素,又有崑山本地特色。」下班之後,林芝羽經常和同事去智谷小鎮的大漁灣商業街聚餐、逛街、散步,這裡集情調、健康、生態於一體,散發著江南特色的歐洲風情。
談到來智谷小鎮創業後的感受,林芝羽說有了一種「回崑山」的歸屬感。「我去過各地做招商引資,還是覺得崑山的營商環境和生活品質比較好,以後可能會以『新崑山人』自居了。」如今公司發展走向正規,林芝羽希望未來搭建起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在大陸地區就業創業的臺灣地區青年提供更多幫助。
千帆競發破浪行,中流擊水奮楫先。回顧「國批」十年發展歷程,崑山高新區高擎火炬旗幟,自覺探路、銳意爭先,持續凝聚創新動能,全面加速產業集聚,聚力提升服務效能,以「高」立意、以「新」作筆,揮灑出了一幅追高逐新、跨越騰飛的壯麗畫卷。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面向未來,我們將對照『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總要求,以推進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踐行新發展理念,強化系統整體把握,按照崑山市委、市政府打造崑山之路再創輝煌引領區的要求,全面激活十年來轉型發展積蓄的雄厚能量,在打造一流創新產業、集聚一流創新人才、建設一流創新城市上步伐更快、聲勢更強,在現代化建設新徵程上劈波斬浪、勝利前行,向著建設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目標加快邁進。」管鳳良說。
圖片來源:崑山高新區
(編輯:羅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