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茅臺的名氣越來越大,說道白酒知道茅臺,更多的只知道茅臺酒,而茅臺酒歷史悠久,文化內涵深厚,茅酒而不知道茅臺酒在紅軍長徵中獨特的「功勞」。
紅軍長徵療傷酒 1935年
1935年1~3月這段長徵路程中,毛主席指揮中央紅軍6次橫渡3條河流,行雲流水般穿插於川黔滇三省敵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四渡赤水體現了毛主席指揮能力,在行動途中不斷尋求戰機大量殲滅敵人,最終取得了戰場主動權,變被動為主動。四渡赤水也被稱之為「神來之筆」,紅軍經過此戰,粉碎了敵人消滅紅軍於黔北諸地的夢想,紅軍取得了長徵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1935年3月16日,紅軍攻克茅臺鎮。由於茅臺酒在1915年獲得巴拿馬國際金獎,早負盛名。軍委政治部專門在成裕燒坊等三家比較大型的茅臺鎮酒廠張貼布告稱,鼓勵民族工商業發展,對於茅臺酒的生產設施、酒罐等予以保護,不得損壞。要求我軍全體將士切切遵照。
巴拿馬金獎酒 1915年
多位將軍的回憶錄寫道:紅軍長徵到達茅臺極度疲憊,紅軍將士爛腳的比較多,紛紛用買來的茅臺酒用來對爛腳擦洗消毒。茅臺酒屬於純糧食釀造的高度白酒,擦腳療傷,舒筋活血,解除疲勞功效確實不錯。大軍開拔之時,又將茅酒裝入水壺、竹筒、皮囊相贈。——對缺醫少藥的紅軍來說,這是他們清潔傷口的最佳良藥。漫漫長徵路,紅軍縱有醫生無良藥,傷患每每以酒液清潔創口消毒。
周恩來曾經對作家姚雪垠說:「1935年,我們長徵到茅臺鎮時,當地群眾捧出茅臺酒來歡迎,戰士們用茅臺酒擦洗腳腿傷口,止痛消炎,喝了可以治療瀉肚子,暫時解決了我們當時缺醫少藥的一大困難。紅軍長徵勝利了,也有茅臺酒的一大功勞。」
茅臺鎮除了茅臺酒飄香,經過打造後的紅色文化元素在茅臺鎮的也無處不在。茅臺鎮的「四渡赤水紀念園」和「紅軍長徵過茅臺陳列館」也是紅色教育培訓重要培訓基地之。而成裕燒坊流淌著紅色基因,一如既往的傳承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