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光青釉熠輝生

2020-12-22 央廣網

專注於製作的王永平。

11月17日,西安市長安區一處北宋時期家族墓地中出土60餘件組耀州窯青釉瓷器,再次將世人的目光聚焦到我國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瓷。據專家考證,此次出土的部分器型屬考古界首次發現,為研究北宋耀州窯器物類型、燒造工藝以及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耀州窯傳統半刀泥青瓷瓶。

千年耀瓷,雄渾敦厚,刀法犀利,線條剛勁,一度被學術界認為是我國宋金時期窯系的代表。餘音繞梁的千古絕「吟」,宛如關中人耳熟能詳、慷慨激昂的一曲秦腔,雖幾經沉浮,本色卻依舊傲骨、鮮明,俯仰間不由得令人肅然起敬。然而,長期以來,耀州窯湮沒在渭北高原的黃土殘垣之下,其廬山真面目並不為世人所識……

漫漫發掘史

從書齋走上科考前沿

從古城西安出發,順延西高速北上80餘公裡,越渭河、涇河,不到兩小時便可抵達舉世聞名的千年古鎮、銅川耀州窯遺址所在地——黃堡鎮。

耀州窯遺址以黃堡鎮為中心,其範圍包括上店、立地坡、陳爐及塔坡一帶。因此地在宋代歸耀州管轄,故名耀州窯。

回想千年前,「山峰四回,漆水旁瀉」的黃堡鎮,「青花粉彩譽宋元,十裡窯場不夜天」,那是何等輝煌壯觀。

葫蘆瓶。

如今的漆水河兩岸,古代瓷窯和作坊遺址星羅棋布。河岸邊厚厚的古窯遺物堆積層內,夾雜著大量的耐火磚碎塊、廢匣缽、支燒窯具和各式各樣的古代陶瓷碎片,無不在默默訴說著當年十裡窯場的盛況。

耀州窯作為中國古代北方的著名瓷窯,在我國早期多部記述瓷窯的古文獻中均有記載。例如《宋史·地理志》有云:耀州……貢瓷器。然而令人唏噓的是,到了近現代,中外學者已難以認清耀州窯和耀瓷的真面目。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中外學者出版的各種陶瓷著錄中,均將耀州窯瓷器錯認為他窯之器,冠以「東窯器」「汝瓷」「北龍泉」等稱謂。

千年名窯,「面目」不清,奈何?

學術界對耀州窯的實地考察始於20世紀50年代。因1953年北京廣安門工地出土了飾有龍鳳紋的青瓷標本。故宮博物院的陳萬裡先生根據史書記載,推斷可能是耀州宋代「貢瓷」。次年,陳萬裡、馮先銘及助手在黃堡鎮耀州窯遺址實地考察,既發現了窯址,又找到了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鐫刻的德應侯碑。從此,耀州窯的研究才真正意義上走出了書齋,走上了科學考古和研究的道路。

1958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成立,耀州窯址被定為重點考古遺址之一。當年起,為期兩年的國內首次最大規模古瓷窯遺址科學考古發掘開始。

耀州窯青釉剔刻牡丹紋行爐。

當時考古發掘出的8萬多片瓷片標本,也成為首位獲得英國東方古陶瓷學會「希爾」金獎的華人、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理事和學術委員、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原研究員禚振西先生從事耀州窯陶瓷考古和研究的起點。彼時,禚振西剛大學畢業,就在資料室整理這些標本。

禚振西先生幾十年初心不改,守護耀瓷、研究耀瓷。偶然中孕育必然,禚振西先生和耀州窯的緣分也正是如此。

1973年,位於耀州窯遺址的銅川市燈泡廠進行廠房基建工程,剛一開工就出土了一大批耀瓷碎片。鑑於此前對耀瓷已有系統的認識和了解,禚振西先生主持了耀州窯遺址的發掘工作。

「當時正處『文革』時期,國家經濟困難,發掘沒錢、沒民工、沒地方住,連吃簡單的夥食都困難。眼看著三座並排而立的宋代窯爐,我們只能選擇清理中間保存最好的一座。」禚振西先生回憶說,「那次發掘面積雖小,卻有著重要的新發現:一是確定了耀州窯鼎盛時期以煤為燃料的窯爐結構;二是新出土了以釉裹足為特徵的五代青瓷,為日後解決耀州窯五代燒瓷提供了線索;三是新出土了唐代的茶葉末釉、白釉綠彩等瓷釉新品種,為日後耀州窯的考古研究提供了諸多線索。」

在中國古代陶瓷史上,耀州窯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影響。「在唐、五代、宋、金時期,耀州窯曾是中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影響力非常廣泛的窯場之一,是繼唐代越窯青瓷之後,在我國青瓷發展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響力的一處窯場。除燒造優質青瓷外,耀州窯亦曾兼燒黑、白、茶、黃、醬、花釉瓷、素胎黑彩和多種釉上或釉下的彩繪瓷,以及唐三彩和低溫釉單彩等。因而,它也是我國北方燒制陶瓷品種最為豐富的一處重要的綜合性窯場!」禚振西先生說。

千年謎題

耀州窯如何作答?

雖不是青銅,卻在瓷器上做出了神奇的鏡面效果;胎體薄到可以透光;釉面完整,敲擊聲猶如天籟之音……這就是柴窯。其以「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而聞名天下,被尊為「中國瓷皇」「諸窯之冠」。

柴窯是以五代後周皇帝柴榮姓氏命名的御窯。但因柴榮在位僅5年,柴窯燒造時間短,至今沒有明確的傳世品及窯址,成為中國古陶瓷史上的「千年之謎」。

那麼,柴窯的窯址究竟在哪裡?它與耀州窯有無關係?目前關於柴窯的最早文獻是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論》,書中記載:「柴窯出北地。」但「北地」在哪裡?千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

耀州窯青釉鏤空牡丹紋香薰。

1984年,禚振西先生在銅川耀州窯遺址發掘中找到了五代時期的地層,出土了多片精美的天青釉瓷標本,其中就有「官」字款和龍鳳紋飾的瓷標本。禚振西先生研究發現,這些瓷片「應該是五代時期黃堡窯為皇室燒制進御青瓷的淘汰品。而這種五代『官』字款青瓷,在北方地區除黃堡外再無其他發現。」於是,禚振西先生便大膽提出了「耀州窯五代天青釉瓷應是周世宗柴窯產品」的觀點。

經過長期的考古發掘和文獻研究,禚振西先生進一步提出:「北地」是郡名,耀州在歷史上屬北地郡,耀州窯是五代中央政權管轄範圍內唯一燒制貢瓷的青瓷窯場。無論是從古代地理行政劃分,還是實物佐證,柴窯窯址都應被認定為耀州窯遺址所在地。

以史證物,以物證史。為進一步廓清耀州窯五代青瓷與柴窯的關係,銅川市曾先後舉辦了兩屆中國柴窯文化論壇和「耀州窯天青釉瓷與柴窯關係的考察與研討」活動,百餘位古陶瓷專家學者、收藏家、鑑賞家認為,耀州窯白胎天青釉瓷與文獻記述的柴窯最為貼近。

為恢復失傳的柴窯天青釉,銅川八法堂陶瓷新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永平從2014年起,收集資料、實地考察、篩選原料,耗時6年,經過上百次試驗燒制,終於燒制出了天青釉薄胎盞。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檢測證明,我們燒制出的天青釉薄胎盞與五代柴窯數據相符,為論證『柴窯就是古耀州窯發展的一個階段』再添新佐證。」王永平說。

傳承工匠精神

銅川彰顯「瓷路」雄心

冠絕天下的刻花紋飾、如玉一般的溫潤釉色、行雲流暢的線條、層疊纏繞的紋飾、清雅雋秀的造型,形成了意境渺遠的耀瓷神韻之美。

歲月悠悠,時光更迭。1400年過去,今日耀州窯依然能看到匠師們藝術生命的閃光。他們將藝術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在一件件瓷器中呈現藝術之美。

這裡有17年與瓷相守偕行,出走與回歸故裡的奮鬥故事。

浮雕幹刻工藝中的割線條。

在家鄉陶瓷廠刻花工作檯的4年光陰,讓李少勇迅速成長為一名工藝精湛的刻花師傅。觸到職業的天花板後,他辭掉了廠裡穩定的工作,慕名前往浙江龍泉。在龍泉,師傅的栽培、寬鬆的創作環境,千萬次刀與泥所交流出的默契,使李少勇的技藝飛速精進。

因嶽父生病需要照顧,李少勇只得告別撫摸了8年的蒼翠釉色,再回老家黃堡,用不拘一格的想像力、大膽的創意,賦予耀州青瓷更多可能性。2019年11月,李少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天青韻陶瓷工坊。

博採南龍泉、北耀州所長,堅持精益求精的匠心、在技而不在名的初心,李少勇的瓷路越走越寬。

這裡有父子檔對古老技藝的堅守與傳承。

從20歲參與耀州青瓷恢復試製的釉料配製工作,到66歲依然不放下手中的燒制工具。李瑩從父親身上學到了那股對古老技藝鑽研的執拗勁兒。

大學畢業後,李瑩跟著父親學做耀瓷,從了解各種泥料的性能,到學習各時期瓷器造型的特點,李瑩對耀瓷的燒制越來越有感覺,也越來越挑剔。

浮雕幹刻坯體。

陶瓷燒制不僅考究手藝,更考驗匠人的智慧。李瑩家的瓷坊裡有兩口液化氣窯。窯裡的每一件陶瓷,都經受著素燒過程中850℃到900℃的高溫,釉燒過程中持續26小時到28小時的考驗。素燒後什麼時候拿出來上釉,釉燒中什麼時候轉換火焰,都很有講究。對李瑩而言,耀瓷是手藝的傳承,更是匠人精神的傳承。

這裡,還有不甘守著老傳統,積極開闢藝術新領域的弄潮兒。

陳爐鎮李家第十代傳人李竹玲,對傳統的裝飾技藝,駕輕就熟,量器施藝,刀刀見彩。一山一水,花鳥昆蟲,皆充滿靈性。

不拘泥於傳統的她,執著於摸索「獨家功夫」,在耀瓷綠釉色基礎上增添了白、紅、藍等色彩,反覆改進,製作出彩色青瓷,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舉改變了耀瓷單一色調的歷史。儘管全國技術能手、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等諸多榮譽接踵而來,但李竹玲依舊走在革新的路上。

從老到新,從一群人到一座城,千年耀瓷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文化創意集市、美術展覽、窯洞民宿、眾創空間……走進耀州窯文化基地,昔日破敗不堪的工業老廠房正逐漸變成頗具青春創意與活力的文創街區,藝術張力助推耀瓷進擊的藍圖正愈發清晰。近年來,銅川市不斷加快陶瓷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逐漸構建出以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工業陶瓷、建築陶瓷、新型陶瓷為主的陶瓷產業體系,以及集觀光、研學、文旅、休閒等於一體的陶瓷全產業鏈。伴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銅川市以打造「一帶一路」新瓷都為目標,正不斷加速構建千億級陶瓷產業集群和中國瓷文化新高地。

相關焦點

  • 深度分析華光祖師大帝是不是華光大帝
    中國道教協會網有篇《護法四帥》這樣介紹華光大帝,華光大帝的廟多稱為華光廟,但也有把馬王爺的神像塑在城隍廟中加以供奉的。《三寶大監西洋記》中描繪馬元帥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稱元帥二華光,眉生三眼照天堂,頭戴硋硋攢頂帽,五金磚在神兒藏。相傳華光大帝的神誕日在農曆的九月廿八。華光大帝馬靈官又化為王靈官。
  • 華光大帝
    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故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  《道法會元》卷三十六還專門載有《清徽馬、趙、溫、關(嶽)四帥大法》、列出了護法四聖的各字。馬靈耀(華光)、趙公明、溫瓊、關羽(嶽飛)。據道書記載,華光大帝先投胎於馬氏金母。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說說關於華光大帝的由來和信仰
    其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大帝又稱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爺、馬神、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中的尊神。道教尊稱正一靈官馬元帥五顯華光大帝太乙雷聲不動天尊,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
  • 獨出心裁:華光師傅誕——水上巡遊
    粵劇藝人們用轎子抬著華光祖師神像從鑾輿堂出發,從恩寧路出發到荔灣湖水上舞臺,沿途吸引了大批市民群眾的圍觀。荔灣湖水上舞臺上鑼鼓震天,巡遊隊伍沿著荔灣湖公園主幹道巡遊,還有粵劇行當展演、南派藝術表演、跟鬥表演、醒獅、鑼鼓演奏等等,前來圍觀的市民紛紛拍手叫好。什麼是「華光誕」?這可能是老一輩廣州市民才有的集體回憶。
  • 九月二十八華光大帝馬元帥誕辰
    馬元帥又稱華光大帝、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等,道教尊稱正一靈官馬元帥五顯華光大帝太乙雷聲不動天尊,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相傳他姓馬名靈耀,還有一說法是說他是南鬥六星的鬥口星化生的,所以稱「鬥口魁神」,名叫馬勝,因生有三隻眼,故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據道書記載,華光大帝先投胎於馬氏金母。
  • ​龍潭村五顯華光大帝信仰
    各路神靈安坐在高轎之上,在鞭炮齊鳴,鑼鼓聲聲中,穿過街巷,來到五顯華光大帝廟旁一個臨時搭建的廟宇中,與其共同欣賞精彩戲劇。直到廟會結束後,再由各路隊伍一一送回。大人們哄完孩童入睡後,再次紛紛出動,帶著香火蠟燭,三牲果合等供品,前往五顯華光大帝廟,正式開始祭神活動。家家戶戶將自家的供品擺放在神桌前,草地上,在家裡最年長的婦女帶領下,先祭拜天地,再拜五顯大帝及各路神靈,持香作揖,跪拜叩頭,一拜再拜。
  • 【澳門記憶】華光誕列澳非遺清單
    粵劇界都視華光先師為守護神,華光信俗在澳門傳承已久,被民間奉為火神。華光誕更在今年被列入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港澳地區的粵劇名伶都特意來澳拜華光先師,一齊去片了解華光誕的歷史故事啦!
  • 2017年粵劇華光師傅寶誕巡遊慶典
    以前每年的華光師父(粵劇戲神)誕辰,粵劇藝人都會抬著華光師父的神像巡遊。而載著神像的依仗被成為「鑾輿」,抬此鑾輿的任務,按行內規定,必須由龍虎師父擔任,故此把龍虎武師的群眾性行會組織稱作「鑾輿堂」。這就是廣東粵劇鑾輿堂得名的由來。
  • 佛山粵劇華光誕明天開鑼!眾星齊聚,紅豆飄香
    同時,「嶺南味 佛山品」首屆佛山文旅歡樂季系列活動八大板塊12項活動之一——粵劇「世遺」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佛山粵劇周,也將在華光誕期間啟動。今年華光誕民俗活動,也是佛山粵劇周活動內容之一哦~佛山是粵劇的發源地之一。
  • 【本土】知道粵劇祖師是華光,你就夠有文化嗎?
    1 八和保護神華光祖師走進廣州恩寧路的廣東八和會館,金光閃閃的華光神像,兩個紅色的木牌位:田竇二師、張騫先師。這就是八和祖師。老一輩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對華光並不陌生。過去廣州、佛山都有不少華光廟(或稱瓊花宮、瓊花廟),供奉火神華光。不過,深究起來則話長,因為民間風俗傳說是不斷豐富其故事的。
  • 華光國瓷蘇同強:融入新發展格局是時代的需要
    華光國瓷董事長蘇同強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弘揚企業家精神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融入新發展的格局是時代的需要。在融入新經濟發展大格局的過程中,必須高舉創新與奮鬥的旗幟,更好發揚企業家精神。  蘇同強稱,今年的疫情對陶瓷產業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華光國瓷通過採取數位化轉型與產品轉型令企業化危為機。從華光的自身情況來看,今年二、三月份,因為華光銷售形式主要採用線下銷售為主,銷售幾乎為零,所以加大了在網上的營銷力度。
  • 華光新材格林達比翼雙飛 上交所IPO上市儀式成杭州專場
    華光新材、格林達兩家新上市企業一家上科創板,一家上主板,一家來自餘杭,一家是錢塘新區的企業,實力演繹杭州新製造的形象。其中,華光新材是杭州餘杭區第28家上市公司、餘杭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餘杭誕生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杭州華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是釺焊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銅基釺料和銀釺料。
  • 華光大帝、正一靈官馬元帥、五顯公考(四)
    華光大帝之五顯封號亦與地域有關,難以理順其中脈絡,故只錄其中。
  • 湛江及廣東民間供奉的「華光大帝」,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而華光大帝的神像一般是拿金磚火丹(也有不拿的,只是手指捏個訣),但肯定是沒有神犬的,背後是他收服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兩位小神。華光大帝,民間又稱華光祖師、華光尊皇、華光天王、馬元帥、馬天君、馬王、馬神等。為什麼有這麼多「馬」字?因為傳說他是佛祖殿前的一根燈芯,因聽經日久,化為火之精、火之靈、火之陰、火之魂。獨龍大王在雷音寺尋釁,華光將其燒死,被如來罰去投胎。
  • 馬善竟是縱橫道佛兩界的馬王爺、華光天王?
    華光天王其實在封神演義中也有出場,他就是在第六十三回中殷郊下山誤經白龍山所收的部將馬善。
  • 2020藝萃徐家匯:華光藝彩,文商匯萃
    (原標題:2020藝萃徐家匯:華光藝彩,文商匯萃)
  • 第103章(下)、擊殺鬼王的華光菩薩事跡,究竟有何寓意?
    原文唐僧說:「華光菩薩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因剿除毒火鬼王,降了職,化做五顯靈官。」
  • 自帶光芒 必有遠芳 華光國瓷驚豔亮相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
    華光國瓷國家用瓷展驚豔亮相。展會期間,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劉新成,江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易煉紅,江西省政協主席姚增科,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長吳忠瓊等各位領導、嘉賓在華光國瓷品牌總監任歌的陪同下參觀華光國瓷展區,對參展作品給予高度讚賞。
  • 【異聞故事匯】《南遊記》中記載最有顏值的雷部元帥:五顯華光馬元帥
    屢經艱險,玉帝授以左印右劍,掌管南天門,在瓊花之宴,金龍太子為之行酒,態度傲慢,惹怒元帥,因此打了太子,從此自號「華光天王」 ,並反出天宮,上界鼎沸;火燒南天門,遍敗天將,下走龍宮,玄天上帝以水服之,使妙吉祥童子託生人間。 妙吉祥童子三度投胎,這次在蕭家莊,其母結織陀一口氣生下五子,華光排名最小,故稱五顯。
  • 華光大帝都戰她不過!
    悔昔,這次要講的是另一部有關於孫悟空的小說《南遊記》,是明代餘象鬥創作的中篇神魔小說,共四卷十八回,主要講述的是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三次投胎轉世,降妖伏魔,大鬧三界,尋母救母,最終成聖的故事。那麼這與咱們齊天大聖有什麼關係呢?有!在《南遊記》卷 四(華光三下酆都)這這一回中,咱們的孫悟空就出場了,而且有很足的戲份。此時的孫悟空已經是西天取經回來,成為了鬥戰勝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