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孩子以前,我覺得我能成為一個好媽媽。
沒有孩子以前,我覺得那些對孩子沒有耐心和能動手打孩子的父母,太暴力,我認為我不會那樣做,我覺得我能成為一個好媽媽。
沒有孩子以前,我看了不少有關育兒的書,我覺得像我這樣能儲備育兒知識的,能成為一個好媽媽。
可後來,當我自己有了孩子,我發現事實啪啪打我的臉,我掉進了很多育兒方面的「坑」:
一、睡眠訓練
瞳丫出生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睡顛倒了覺:白天月嫂和我媽都在的時候,她呼呼大睡;等到了傍晚,月嫂和我媽都走了以後,她會準時醒來,然後開始不停的吃喝拉撒哭鬧,甚至半夜還要陪她玩。等白天她又沉沉睡去,我補一覺卻相當困難。一來二去,我被磨的沒有了耐性。當晚上她又不肯睡而我還想等她入睡後自己能夠上上網的時候,我對她採取了睡眠訓練。在確認她吃飽以後,我將她一人放在床上,任憑她如何哭鬧,我都不管她,直至她哭累以後睡著……當時我還很高興,看,孩子嘛就得這樣,要是一直哄著陪著,怎麼可能睡得如此之快!
二、延遲滿足
瞳丫十五六個月時,在一次感冒以後,一向胃口很好的她,變得不愛吃飯。而我那時候,把吃飯這件事情看得比天還大,尤其認為孩子要養成好的吃飯習慣。當她又一次拒絕吃飯時,我變得很嚴厲,不允許家人給她吃任何零食,甚至奶粉也不許給她喝。那個晚上,她是餓著肚子入睡的,我在半夜還聽到她吧嗒嘴。早晨,明知道她餓得要命,我還故意慢吞吞給她穿衣服,對著還不會說話的她進行說教,就是為了把吃飯的時間往後拖延,讓她知道不好好吃飯的後果。那次以後,她就又開始好好吃飯了。為此,我還認為自己很明智,還跟身邊的新手媽媽宣揚我的作法:一定要有馴服孩子的辦法。
三、正面管教和愛講道理
我是個話多的人,覺得自己懂得多,就尤其愛講道理。如果孩子做了一件我認為不對的事情,那麼我就會把這件事情,掰開了揉碎了,從不同的角度講道理,還為了讓孩子聽明白,我會進行各種打比方,那時候一個字形容自己,就覺得自己很「能」,還沾沾自喜,覺得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明事理,有素質。為了讓孩子聽自己的,一天到晚的在孩子耳邊叨叨個沒完。
……
我一直認為我的教育方法是沒有問題的,及至孩子到了一年級,才發現孩子身上出了很多問題: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聽講,學東西慢,做事拖拉,讀寫也不過關……此時,有老師暗示我帶孩子到大城市做一些檢查,看看是不是「多動症」。那一刻,我覺得天都要塌了,真是有種不知道希望在哪裡的感覺。
現在想來,當時我還是理智的,沒有認為我的孩子是「多動症」。焦灼的狀態中,我開始嘗試找尋改變的方法,又從書架裡扒拉出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我最早是2008年就買了,那時候沒有孩子,我的領悟力也不夠。通讀全書以後,我自認而然的認為,尹建莉老師是生了個天使般的孩子,所以她才可以毫不費力的養育出了優秀的女兒。而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樣的,她在書裡呈現的理念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準。當我發現我沒有辦法解決我女兒的問題的時候,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書,開始帶著問題去看書,開始細細揣摩尹老師的理念,然後用書裡提到的理念重新來養育我的孩子。
這個過程很長,但是因為我的改變,而慢慢看到了孩子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