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送一張圖給最近一個月來在後臺嗷嗷待哺直至心生變態不顧廉恥咒我薨逝的各位小和尚!
據說今年年底大劇會爆炸,其中最有看點的當屬《如懿傳》和《延禧攻略》之爭,兩下都是講乾隆朝的事兒,一個皇帝仿佛沒有朝政,被困在女人堆裡,想必也還蠻辛苦的喔。不過對於乾隆來說,這事兒也不是第一次了,往前有《還珠格格》,再往前,還有《戲說乾隆》啊!《戲說乾隆》可不得了,堪稱第一部現象級「戲說」清宮劇,91年在臺灣首播,轉年內地播出,讓原本超火的同年度熱播劇《愛你沒商量》《皇城根兒》都瞬間被稀裡糊塗地打入了「冷宮」,魅力大到啥程度呢?不僅僅母們老百姓如醉如痴,不少專業人士也從最初高叫著「這不就是瞎XX說麼」,慢慢看得津津有味,最後反過來認真為該劇歌功頌德,撰文說給了內地電視劇「新啟示」,為了打call都不顧打臉了。結果就是咱們的電視劇啊,就一直「戲說」到今天……
▲ 這倆的顏放到今天也吊打一票鮮肉小花,另,程淮秀可能也是蛇變的,你看那脖子擰的,正常女人根本做不到……
影視是最好的「打歌」平臺,這幾乎是歌手圈幾十年來的共識,電視劇好看,歌裡的內容也變得生動具體;電視劇常播,全國人民想不會唱主題歌都難,雖然近兩年,劇炸紅歌手沒紅的故事也不是沒有,比如:早些年的《蝸居》還有剛過氣的《我的前半生》,你說得出主題曲演唱者叫啥名麼?大部分人不能吧!但是在早些年,我們看的電視劇可都是線性播出的,無法像網絡點播一樣跳過片頭片尾的,所以片頭曲片尾曲,著實是歌手和唱片公司的「必爭之地」,再不濟混個插曲搞不好都紅透半邊天啊。
▲ 還蠻不懂《我的前半生》的,畢竟A-lin都演羅子君她妹了,都沒安排人家唱首主題歌,多浪費啊……嘻嘻嘻嘻……
關於影視歌曲,臺灣飛碟唱片那也是非常有故事可說的,因為飛碟第一張大賣的唱片就是蘇芮的那張《搭錯車》電影原聲。最初這個case可是要拿給滾石的哦,而且片方最初相中的歌手是一把嗓滿是故事的潘越雲,結果策劃因為各種原因被擱置下來,最終成全了羽翼未豐的飛碟以及「黑旋風」李逵,哦不,蘇芮。由此,飛碟在原聲主題曲領域有了不錯的聲譽,到了90年代初,更已是業內一霸。《戲說乾隆》片方找到飛碟做原聲和主題曲,可以說是最優選擇。
▲ 飛碟最厲害那陣子,歌手的唱片賣個雙白金是及格線,幾次不及格基本公司內部就把你咔嚓了,所以我們今天還能叫得出名字的飛碟歌手,那真的都是極有本事的人。
片方說主題曲不想要歷史正劇那種金戈鐵馬的feel,能不能別開生面來他個纏綿悱惻滴?飛碟說這樣的嗓子母們也有啊,see,玉女唱將蔡幸娟盤亮條順唱功好,中國味道足,最重要的是,蔡幸娟演唱過《星星知我心》《楊貴妃》等許多大火的影視主題曲,你們看中不中?片方表示bingo正中目標,於是飛碟就開始著手為蔡幸娟度聲打造主題曲。
▲ 玉女會武術,誰都擋不住
▲ 飛碟為這首歌派出了最夯班底,陳樂融作詞,新加坡音樂人Iskandar Ismail作曲,Ricky Ho何國傑做編曲,真是想不成為經典都難!
蔡幸娟本人更是嗨到不行,因為鄭少秋是她偶像,《楚留香》她一集不落地看,能給偶像主演的電視劇出份力,唱個主題歌,多完美的體驗,搞不好還能受到本尊接見呢,所以蔡幸娟也拿出了百分之百的實力來演唱這首歌,多年後回望,這首歌的確成了蔡幸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臺灣早些年能混出頭的女歌星,多少都有段辛酸的過往,而且大多為了(多事的)家庭,出道較早,不僅苦情的彭佳慧們如此,傷情的坣娜們如此,騷情的王彩樺們如此,即便聲腔甜美純情如蔡幸娟,亦是如此。
▲ 你猜怎麼著,蔡幸娟和王彩樺居然還真的是好朋友,是不是有種衝破次元壁的感覺?
雙魚女蔡幸娟生在臺南,9歲就拿到了全臺南歌唱比賽的冠軍,從此,父母就覺得該培養閨女去學唱歌。又要上學,又要參加聲樂輔導班,蔡幸娟累得不行,那時候爸爸用自行車載著她去上課,幾次她都困到直接從車座上跌下來,後來父女倆乾脆就想個提神的辦法:你數1、我數2。不過即便如此,蔡幸娟還是數著數著就沒了動靜……
▲ 童年蔡幸娟,右下角抱著蔡幸娟的那個帥哥是著名影星梁修身,他你可能不認識,但是他兒子梁赫群你一定認識……
不過這位「星爸」可沒有那麼令人省心,蔡幸娟早年辛苦賺來的錢,都替嗜賭如命的他還了賭債,蔡幸娟說自己小時候一共搬家16次,就為了躲債,直到出來唱歌,家裡的經濟情況才稍稍有了好轉。但是蔡幸娟也著實累得要命,她說自己只有在除夕夜才有時間休息,其餘的時間不是在錄音室,就是在趕場子,那時候她的精神支柱是鄧麗君,希望自己可以和鄧麗君一樣堅強,也盼望自己能成為下一個鄧麗君。
▲ 剛剛成為歌手的蔡幸娟,還是一臉學生氣
和鄧麗君差不多,蔡幸娟14歲就成了發片歌手,《夏之旅》風靡全臺灣,「小鄧麗君」「東方雲雀」等美譽也不斷向她湧來,細細聽來,蔡幸娟與鄧麗君柔美的聲腔的確一脈相承,小調的演繹也都堪稱登峰造極,但是二者又有很大不同,如果說蔡幸娟的歌聲是「亮面」的,那鄧麗君的歌聲就多少有點兒「磨砂」感。蔡幸娟的位置放更高,聲線更華麗、咬字更精緻;反觀鄧麗君,她聲音的色彩更多,適應的曲風更廣,人味兒也更足,鄧是千手千面的正神級歌手,任是後人再努力,也難以企及她的高度,但模仿鄧麗君的七分皮相卻一點都不難,所以我們看到了兩岸三地成百的「小鄧麗君」,而像蔡幸娟、王菲這種脫胎於鄧麗君,卻有能力將鄧麗君的某一面相推向極致,並生發出自我特色的歌手卻是鳳毛麟角。
▲ 蔡幸娟早年的好多造型都有鄧麗君的影子,也可能是當年大家都追趕流行吧。
蔡幸娟和鄧麗君有緣亦無份,有緣在於,鄧麗君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蔡幸娟的啟蒙老師,因為蔡幸娟學會的第一首歌,就是爸爸教給她的鄧麗君的《淚的小雨》,早期灌錄的歌帶也多得是翻唱鄧麗君的作品。連蔡幸娟的前夫都是因為聽她唱鄧麗君的歌才愛上了她。儘管如此,談及和鄧麗君的交集,蔡幸娟也坦言僅有「一面之緣」。據姥姥所知蔡琴與鄧有「一面之緣」、張清芳與鄧有「一面之緣」,包括林憶蓮也與鄧有過「一面之緣」,同在圈裡走動都不常見,可見這位鄧小姐是有多麼的神秘。
▲ 那個啥,聽說陳妍希要演鄧麗君,你們覺得咋樣……
全人類都知道東南亞人民有多愛鄧麗君吧?蔡幸娟火了之後一樣受到星馬人民愛戴,那時候她的特色除了聲線婉轉柔美,還有就是國語、臺語、日語「三語一體」,語言天賦極高。那陣子蔡幸娟經常去東南亞演出,蔡爸爸跟著閨女去演出,父女倆連吃20多天肉骨茶,以至於到現在你跟蔡幸娟提起肉骨茶,她都會噁心乾嘔。這讓姥姥不禁想起自己當年連吃過一個月「面霸120」的事兒,現在聞到方便麵的味道都想吐……
▲ 80年代蔡幸娟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雜誌、卡帶封面以及錄音帶和演唱會廣告,相當風靡。
因為小時候活得太累,蔡幸娟後來對自己的女兒則相當的「開明」,只做做人方面的教育,希望她能夠快樂,對功課則不強求,蔡幸娟曾經不無傲嬌地說:小時候班上比我成績好的孩子,現在不是也沒有我賺得多麼?你看姐想花200萬買個跑車,眼睛不眨就買了!可以說是Rio耿直了,關於蔡幸娟和她閨女還有個小故事挺有趣,說是蔡幸娟的閨女有天對她說:麻,咱倆比賽唱歌吧?蔡幸娟哈哈大笑著對閨女說:孩子你別傻了,比唱歌,這個世界上能比過你媽我的也真心不多!
▲ 你媽我slay,就好比中國小調界的Beyonce~
起初幾年,蔡幸娟的事業的確是順風順水,83年的《星星知我心》為臺視八點檔熱播劇同名主題曲,這首歌不僅紅到港臺星馬,不少大陸觀眾也都有印象,至少姥姥的生母會時不時拿出來唱一唱。84年蔡幸娟加入光美唱片,推出《中國娃娃》專輯,「中國娃娃」就成了她又一金字招牌,事業再攀高峰。「中國娃娃」系列音樂水準很高,重要原因是背後給蔡幸娟編曲的人是陳志遠,多難得!到了86年,隨著馮寶寶主演的電視劇《楊貴妃》走紅,蔡幸娟緊跟著又火了一把,香港市場也逐漸向她打開。
▲ 香港和臺灣一下子出兩個版本的《楊貴妃》原聲,香港版裡還唱了個粵語版主題曲,厲害了wuli娟兒!
轉年,蔡幸娟就轉投了飛碟唱片,這個軌跡和姜育恆蠻像的。蔡幸娟轉投飛碟除了想獲得更好的包裝和資源,最重要還是基於音樂品質的考慮,逐漸的去民歌小調化,向流行樂接軌,是大勢所趨。即便在飛碟無法成為「女一號」,蔡幸娟仍舊在所不惜。到了89年的《東方女孩》,蔡幸娟在保持住中國風味的同時,唱腔以及音樂風格、編曲都逐漸有了現代感,完成了由「中國娃娃」向「東方女孩」的升級,因為這張專輯大獲成功,蔡幸娟也因為這張唱片提名了第一屆金曲獎的最佳女歌手,同期入圍的有張清芳、葉璦菱、鄭怡,當然最後獎項花落江蕙啦,咱後面還會提到她哦。
▲ 這張唱片蔡幸娟北上上海和杭州去拍攝硬照和MV,開了臺灣藝人赴內地取景的先河。
90年,蔡幸娟的音樂旅程再次進入新篇章。記得在講張雨生的時候,咱們說過,飛碟旗下有不少的音樂工作室,蔡幸娟早年多與譚健常音樂工作室合作,到90年她也和林利南共同創辦了自己的中國娃娃音樂工作室,並且為自己打造了全新專輯《是雨還是你》。從80年發片到90年,蔡幸娟終於得以「翻身做主人」,10年時間說長也不長,但蔡幸娟已經發行了46張唱片,這個發片量,是咱們現在的歌手根本無法想像的。一鼓作氣,緊接著工作室又為蔡幸娟推出了至關重要的專輯《真的讓我愛你嗎》,這張專輯臺灣賣出了6白金,在香港,這張專輯由寶麗金旗下的寶藝星唱片發行,蔡幸娟也就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劉德華的同門「師妹」。
▲ 從這兩張唱片開始,蔡幸娟開始變得不一樣,看似簡單,這一步是許多小調歌手都跨不過去的。因為專輯《真的讓我愛你嗎》,蔡幸娟再度入圍金曲獎,結果敗給了陳淑樺。
《真的讓我愛你嗎》專輯中有一首歌叫《誰在偷看我傷心》,推薦各位Sandy歌迷聽一下,看看這個編曲有多神似Dick Lee做的那版《情人的眼淚》,可見蔡小姐的團隊還是非常有前瞻意識的。最重要的是,《問情》這首歌就收錄在這張唱片中,據說當年瓊瑤就是聽了這首《問情》才一定要蔡幸娟去演唱《梅花三弄·水雲間》裡的那首《我心已許》的。
▲ 找不到好的版本啦,湊合聽一耳朵吧!同系列還有葉歡的《鴛鴦錦》和潘越雲的《痴情不是一種罪過》,都好聽!
蔡幸娟的中國娃娃工作室不僅忙活蔡幸娟,也幫助了不少音樂人成長。最著名的例子當屬陳耀川,蔡幸娟給了陳耀川機會,讓初出茅廬的他成為了自己專輯的製作人,可謂是超級「貴人」。陳耀川曾經說過,蔡幸娟作為歌手幾乎很少需要製作人去引導,她自己就知道怎樣交出完美答卷,甚至還幫助自己從「菜鳥」製作人慢慢走向了成熟。剛剛說到的《我心已許》就是陳耀川的作品。如果沒有蔡幸娟對陳耀川的肯定和賞識,劉德華有可能就唱不到《忘情水》《相思成災》《中國人》,梅豔芳可能就唱不到《女人花》,孟庭葦可能就唱不到《風中有朵雨做的雲》。說到這裡,也有不少蔡幸娟的歌迷在抱怨,幹嘛不把《風中有朵雨做的雲》拿給蔡幸娟唱?!姥姥倒是覺得,孟庭葦的聲音如流雲,蔡幸娟的聲音似細雨,不太好比較呢。
▲ 陳耀川還演過蔡幸娟的MV,比如這首《從沒想過這樣道別》陳耀川自己寫的,沒想到還自己演了……
另外一個曾在中國娃娃工作室效力的牛人就是塗惠源啦,不過大家現在知道塗惠源比較重要的一個身份就是黃綺珊前夫。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塗惠源和黃綺珊曾經合作過一張唱片叫做《躲在音樂背後的人》,這B格超高,如今聽都不過時的唱片,亦是出自中國娃娃工作室的另一個「馬甲」,東方龍珠工作室。蔡幸娟後來的《緣分》專輯,甚至一整張都是塗惠源編曲,合作相當密切,自然對黃綺珊也不陌生,這倆人都有聯繫,是不是可以說比較夢幻了?另一個故事講過,就再複述一遍吧,說是塗惠源當年把黃綺珊介紹給林秋離,林秋離有兩個記憶特別深刻的點,一個是她可以把《哭砂》唱得很好聽,另一個是,她可以吞掉自己的拳頭……
▲ 山坡上的人畜請避讓,黃媽要張嘴了!
工作室力捧的歌手裡最出名的當屬邰正宵,經歷過90年代的人,沒有不知道這位「數字先生」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千紙鶴》《一千零一夜》都是中國娃娃音樂工作室的製作,蔡幸娟本人也特別欣賞邰正宵。因為蔡幸娟後來帶著工作室轉投福茂唱片,所以邰正宵也有了在香港新藝寶發行粵語專輯《用情太深》的機會,跑題跑得有點遠,咱們往正題趕一趕進度。
▲ 網上最近炒得還蠻火的王菲與邰正宵合唱《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緣起,就在這裡了,因為你菲也算是福茂的歌手啦!那時候福茂多厲害,現在可是不太行,現在福茂的一姐是誰啊?韋禮安麼?
《戲說乾隆》引進內地的時候,由於這樣那樣的關係(據說是為了節省版稅),內地的製作方則將原本由蔡幸娟和王傑演唱的片頭片尾曲換成了內地歌手張繼紅和高楓的版本。是的,你沒看錯,不用懷疑人生,記憶中你聽過的《問情》,很可能是張繼紅的翻版,而非蔡幸娟的原版。咱們再來聽聽張繼紅版,看看是否更貼合你當年的記憶呢?
▲ 張繼紅94年上《正大綜藝》演唱《問情》,那也是當年最上檔次的綜藝了吧……
高楓大家都很熟悉啦,《大中國》《春水流》《笨小孩》等等都是他的作品,然而姥姥最喜歡的是他寫給謝雨欣的《穿裙子的季節》。我就納悶了,這麼多選秀節目,怎麼還沒有人選唱到這首這麼好聽的作品啊。但是製作方雖然用了這兩名歌手翻版演唱這兩首歌,卻沒有署這兩位歌手的名字,高楓和當時處理這件事的音樂編輯私交不錯,也坦承自己當年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再加上片尾曲《來生再續緣》實在沒有《問情》那麼紅,所以他根本就沒有care這件事,但是母們東北小辣椒張繼紅小姐可就不樂意了!
▲ 張繼紅早年雜誌封面,看看把誰都擠到封底去了?當然畢竟還是幹不過童子功堅挺的韋唯老師……
這個官司當年炒得沸沸揚揚,多年後卻被演繹成了張繼紅與蔡幸娟的「原唱」之爭,其實張繼紅狀告的,只是當年內地製作方用了她的聲音,卻沒有署名的侵權行為。用她自己的話說是「不為錢,為討個說法!」結果官司贏了,張繼紅卻說自己很累,而當年負責這部戲的音樂編輯也很累,他曾哭喪著臉和高楓說,哥們兒你可別再來這麼一出兒了,否則我真的吃不消了。但是由於當時的技術還不像現在這樣高超,無法將臺詞聲軌和配樂聲軌剝離開來,所以劇中幾度出現的《問情》還都是蔡幸娟的版本。公允點說,張繼紅是個不錯的歌手,《問情》的演唱也的確合格,但是這首歌的詞曲完全是按照蔡幸娟的標準來創作的,加上內地的編曲製作水準低於臺灣,所以張繼紅版給人的聽感的確比蔡幸娟原版掉了一個檔次,不過習慣成自然,在部分人的心中,張繼紅版才是最好的,反而蔡幸娟版聽不習慣了呢。
▲ 當時負責這事兒的音樂編輯給了張繼紅300多塊錢,讓她重唱這首歌,要求就是「模仿」蔡幸娟。隨著歌曲走紅,《戲說乾隆》的歌曲卡帶也發行了近兩萬張,結果卻並沒有標註張繼紅的名字,也並未支付張繼紅任何費用,張繼紅這才打起了官司。
張繼紅85年就出道唱歌了,是個哈爾濱姑娘,後來再從哈爾濱闖出來的冷豔教母陳紅啦、內地嘎嘎孫悅啦,都只能算是張繼紅的後輩,不同於冷豔紅的家世不俗,嘎嘎孫的星運亨通,張繼紅愣是靠著一場場演出,一次次比賽在圈內混得小有名氣。
▲ 90年代張繼紅參加歌唱比賽時候的照片,左邊的男歌手大家還認得出麼?提示下,他有一首代表作曾經很紅。
91年張繼紅就上了春晚,不過節目是和周豔泓等人的一個四人小合唱,導播幾乎一個特寫都沒有給到她,而且這一年登臺的女歌手實力都不弱,暫不說紅遍大江南北的潘美辰、單是趙欣瑜和鄺美雲那也都是響噹噹的人物啊,所以誰還記得一個臉都沒露的張繼紅呢?92年,張繼紅參加青歌賽,獲得業餘通俗組三等獎,這屆比賽星光熠熠,什麼江濤、林萍、孫悅、陳紅、崔京浩、紅豆都在其中,大家應該對這幾位都不陌生,哦,還有毛寧……
▲ 影影綽綽記得當年毛寧還和張繼紅被傳過緋聞,真真假假也都是沙灘上的前朝舊事了,就好比葉倩文和費翔,可能當年大家的G達都不夠精準敏銳吧……
官司是張繼紅贏了沒錯,但是這一番折騰,對不太知名的張繼紅來說也是一種重大消耗,身心俱疲,她漸漸對內地不甚成熟的音樂產業感到萬分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馬不停蹄唱晚會的人生,也決定效仿偶像鄧麗君去日本發展了。那時候正趕上日本東阪音樂株式會社在京挑選「苗子」,會講幾句日語的張繼紅聲音還特別符合日本歌壇的審美,所以順利地成為了公司的「培訓生」。但是當年的培訓手段和如今先苦練再登臺有點兒不同,公司會讓歌手們先在全日本的各大酒店、商場等公共場所一直不停地唱,看民眾的反響再決定接納誰繼續培訓發片。那時候張繼紅每天要唱一小時,有點兒類似於mini concert,一個月要唱滿20天。後來,公司覺得張繼紅可以力捧,實力也經得起推敲,張繼紅自己卻在日本越呆越覺得不開心,因為當時日本已經是小花小鮮肉當道了,自己的年紀已經不算年輕了,在日本孤苦伶仃又沒有朋友,也實在厭煩了日本人的勢利冷酷的工作做派,所以她決定還是回國發展。
▲ 回國後,張繼紅髮行了專輯《真心盼你來》,專輯的B面第一首,仍舊放上了讓她又愛又恨的《問情》。這張專輯音樂質量不差,張繼紅的形象也從小甜姐向都市熟女轉變,但卻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張繼紅對唱歌的也逐漸意興闌珊。
記得林秋離說過自己最討厭去KTV,因為在享受自己榮耀的同時,那些名曲也會給自己造成很大壓力。流行音樂人有幾首名曲不容易,像張繼紅這樣就更不容易了,畢竟《問情》這首歌,其實並不完全屬於她自己。用現在的話來說,張繼紅當年的資源也不差,那英和劉歡給電視劇《山不轉水轉》演唱的片頭曲《山不轉水轉》和片尾曲《昨夜下了一場雨》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部電視劇的第一插曲就是張繼紅演唱的《我的中國土》(哎媽呀,說sei土呢),發行的盒帶上張繼紅的名字緊緊跟在那英、劉歡後面。電視劇《康熙大帝》(上了點兒歲數的)小和尚們也應該都有點兒印象,劉歡和毛阿敏唱的片頭片尾,排位緊隨其後的插曲《相知》也花落張繼紅。如果張繼紅當年沒有離開國內,熬一熬,挺一挺,或許如今也該是另一番景象吧。
▲ 至少拼歌聲,冷豔酵母陳紅無論多少次深夜繞道長安街回豪宅看看,也不是張繼紅的對手啊……
《同一首歌》正火的那一陣子,張繼紅也參加過錄製,唱得還是那首《問情》,朱軍先生字油腔膩不明就裡地高喊著「有請《問情》的原唱張繼紅」,也沒能讓張繼紅回春。後來,張繼紅開過酒吧,也開過日料,好多當年圈裡的好朋友去捧場,至於如今還在不在經營,姥姥也就不得而知了。有趣的是,當年張繼紅向日本公司請辭的時候,曾經說自己吃不慣日本菜,胃疼,但是轉身回國就開了家日料,哈哈,一個東北娘們兒下定決心要做的事兒,真是想方設法排除萬難都會達到目的。如今張繼紅也開了微博,會曬出幸福生活和漂亮的女兒,也經常有參加一些活動,偶爾和音樂圈老友聚聚,其實大紅大紫也未必不煩心,平淡是福這事兒張繼紅比誰的體會可能都深。
▲ 左邊是張繼紅在自己開的店裡,後面兩張是她自己在微博Po出的生活照,還是很有氣質。
這首歌另外一個比較著名的翻唱版本來自江淑娜,也就是《戲說乾隆》裡春喜的扮演者。到《戲說乾隆》第二部的時候,不僅片頭曲則換成了江淑娜演唱的《談笑一生》,片尾曲也換成了江淑娜演唱的《嗆姑娘》,兩首歌同樣讓人記憶深刻。
▲ 不管怎麼說,還是有點喜歡這倆人誒~
其實江淑娜本就是歌手出身,86年就發片了,起點還倍兒高,接連給電視劇《煙雨濛濛》和《庭院深深》演唱了主題曲,只不過做歌手的光芒終不及貴為臺語第一歌后的姐姐江蕙。
▲ 江淑娜當年的《煙雨濛濛》和《庭院深深》專輯
江蕙江淑娜姐倆早年家裡窮苦,跑場子唱歌合稱「苦情姐妹花」,經歷有點兒像梅豔芳梅愛芳姐倆,江蕙說自己10歲之後唱歌就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了,因為是在謀生,江淑娜也曾坦言自己終生的理想就是不唱歌,現在姐姐封麥了,不知道開心不開心。應該說,兩個人作為歌手都是成功的,江蕙自然不必說,江淑娜當年也是女孩子們爭相模仿的偶像呢,還記得麼,母們彭佳慧就是靠模仿江淑娜闖出一片天的啊!
▲ 江淑娜和江蕙
大概90年代中期,山東衛視早上六七點鐘的音樂節目經常播江淑娜《嗆姑娘》的MV,姥姥也大概是在被子裡學會了這首俏皮又好聽的歌曲。「如果山中遇仙給個方,治我相思能心不傷,偏偏驢兒慢郎中,引我一步一步想情郎……」,十幾年後才知道,這麼俏皮的歌,詞曲居然都是鄭華娟寫的,實在大跌眼鏡!江淑娜素有「翻唱王后」之稱,別小看了翻唱,其實一點兒都不容易,原唱珠玉在前,能被歌迷接受又要唱出自己,那句句都需要點兒功力的!江淑娜的《半調子》翻唱系列出了好幾張,都賣得不錯,這首《問情》就出自《半調子3》。
▲ 有人說這麼多版本只有江淑娜真正唱出了「繁華過後成一夢」的蒼涼感。
說到江淑娜的翻唱,姥姥想起她在10年的唱片《不愛了請你記得我的好》裡還翻唱了陳潔儀的《天冷就回來》,比技巧江淑娜自然不如陳潔儀優越,但是這首歌她唱來,真真是帶有些老母親的悲憫和寬和在。同一張專輯裡江淑娜的那首《卸妝》是給範冰冰和白豆腐霍建華主演的電視劇《胭脂雪》演唱的片尾曲,那種過盡千帆的質感和情緒給姥姥帶來的震撼一點兒都不亞於當年蔡琴的那首《不悔》,可以說是吊打範爺自己演唱的同名片頭曲了。
▲ 這歌換個唱功如噴火似的年輕女歌手來唱就不好聽了,非得這樣稍稍有種遲暮的吃力和粗糙才好,最對路子。哦,這首歌是方炯鑌寫的。
其實江淑娜和蔡幸娟的交集,不只《問情》,還有感情。蔡幸娟曾經的丈夫是臺灣著名的電視製作人謝孔忠。蔡幸娟和謝孔忠的愛情故事真的有點兒浪漫,謝孔忠是被蔡幸娟演唱《千言萬語》時的美麗樣子所吸引的,不可自拔地愛上蔡幸娟。9·21大地震之前,有天晚上全臺大停電,身在北京的謝孔忠就打電話給蔡幸娟,希望她不要害怕,倆人一來二去聊得特開心,蔡幸娟還播了新歌給謝孔忠聽,至於沒電是怎麼播的,姥姥認為,可能是用愛發電了吧。
▲ 曾經的謝孔忠和蔡幸娟
總之,一來二去,倆人就定了終身。結婚6年,蔡幸娟和謝孔忠從未爭吵過,最終分手也是工作太忙無法顧及感情所致。在這之後一段時間,媒體報導謝孔忠密會圈中新女友,十指相扣,大伙兒定睛一看,這不江淑娜麼?會撩妹的謝孔忠對媒體說,雖然剛剛認識,但是和江淑娜兩個人的感情像是認識了二十多年。這話說的,有沒有考慮到蔡幸娟小姐的感受啊!但是wuli蔡幸娟小姐也沒有閒著,酒店密會富商之子王文堯,一時在臺灣成了爆炸新聞,時過境遷,曾經被熱議的這兩段戀情貌似都無疾而終了,中間出了什麼問題,別問姥姥,問情吧……
▲ 曾經的謝孔忠與江淑娜
《問情》這首歌蔡幸娟有兩個版本,一般我們聽到的都是電視劇和專輯《真的讓我愛你嗎》裡的「抒情版」,還有另一個「傾情版」收錄在蔡幸娟93年的專輯《半點東方心》中,節奏更明快,蔡幸娟的演唱也沒有「抒情版」裡那麼百分百的纏綿悱惻,而是相對釋然灑脫,別是一番滋味。
▲ 好的作品是經得起「改編」的考驗的,千變萬化一樣動聽
但是誰也沒想到,《問情》的改編翻唱熱潮會出現在2017年,袁婭維、黃齡、許飛三位風格迥異的優質女歌手都交出了自己版本的《問情》,是巧合,是註定,不好說呢!
▲ 要是姥姥沒猜錯,最初對這首歌動心思的人應該是袁婭維。
當時《歌手》第一期《阿楚姑娘》的名次不理想,如果不是出了張敬軒那檔子事兒,袁婭維可能直接就淘汰走人了,所以第二場對袁女士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她對自己的選歌也相當慎重,備選的歌有碧神超高難度歌曲《Love On Top》和觀眾耳熟能詳頗有人緣的《問情》,這是兩個取向的選擇,最後Tia女士破釜沉舟選擇了前者。《問情》原本key就不低,袁婭維起跳就和蔡幸娟站在了一個key上,到後面又翻了一個key上去,真是藝高人膽大。據說Tia本人沒有那麼那麼喜歡這版《問情》的改編,但是又覺得十分好聽棄之可惜,所以就做了一個錄音版發了出來,好像還在某個頒獎禮上表演了live。
▲ 袁女士的live姥姥可是從她唱pub那時候就開始聽的,大場小場有過那麼幾次,live怎麼聽都比錄音室表現更帶勁兒!
黃齡的《問情》是給《絕世高手》做的宣傳曲,希望祭出「回憶殺」,要說這黃女士版還真的很殺,因為無論編曲還是唱腔,都會讓大家覺得是原版的降key版「高仿」。其實這樣說有點兒冤枉黃女士,換一副好點兒的耳機或者音響,你就會聽到黃齡那種標誌性的惹人酥麻的氣聲,與蔡幸娟版的清麗婉轉還是有著氣質上的區別的,並非一味的模仿。
▲ 來聽聽黃小姐的《問情》。
哦,要是你還沒有聽黃齡的新專輯,那可是損失,趕緊去補一補,姥姥本人鍾愛《鳳凰于飛》,實在是厲害極了。雖然整張專輯都值得推薦,但是如果能把《來日方長》裡薛之謙的聲音摳出去就完美了。
▲ Opps,並非落井下石,咱們就論歌藝,薛先生再怎麼寄demo給洪濤老師,vocal上仍舊需要謙錘百鍊啊,這可和人設崩還是沒崩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早些年還沒覺得李健好,反而從今年《歌手》之後,姥姥開始品出點兒意思,很大部分是因為《十點半的地鐵》和《父親寫的散文詩》這兩首歌,有眼光,有態度,有情懷。《父親寫的散文詩》紅了,又讓大家開始納悶,這首歌的原唱,當年的超女許飛哪兒去了,據說許飛這幾年一直在還前東家300萬的債務,開過飯館也開過吉他班,頗不容易,無良媒體還總報導人家落魄潦倒啥的。
▲ 前幾天許飛終於發了新片,在這之前,其實還發過一張《許飛翻唱電臺》,裡面就有這首《問情》,編曲是一貫的吉他為主,唱腔又暖又淡,斷句上也有自己的一點兒小改動,顯得賊有靈氣兒,也挺純粹。
《問情》好聽,近30年後,還被不斷翻唱,一大部分原因是歌詞和曲子都寫得太漂亮,作詞人陳樂融自不必說,佳作太多了,大家也都熟悉,可如此有中國古典韻味的一首歌,作曲者卻是馬來裔的新加坡國寶級音樂人Iskandar Ismail,他是伯克利畢業的高材生,多次擔任新加坡國慶典禮的音樂總監,相當的「主旋律」,地位超高,不是所有當地歌手都有運氣演唱到這位大師的作品的。在港臺,王傑、郭富城、林志穎、葉倩文、趙傳、黃舒駿、小虎隊、伊能靜等等都演唱過他不少作品,而且他還參與了張學友《雪狼湖》音樂的創作和編曲。
▲ 可惜,這樣一位有才華的先生在14年已經病逝了,一生都撲在音樂上,悲悲喜喜也就都通過這些作品得以永存。
有很多小和尚要問了,蔡幸娟現在幹嘛呢,深居簡出不見蹤影。畢竟,過上了貴婦生活,對舞臺也許就沒有那麼嚮往了,出道太早,唱了那麼久,就讓人家早點退休吧。最後,share兩張蔡幸娟早年的合影給各位小和尚,想說,年輕真好,那些經典扎堆的日子,可真是好!
▲ 認得出小帥哥們都是誰麼?
養貓方式有變
用iPhone的小和尚
讚賞長按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