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中年社畜迷上了《30而已》,劇情戳心,而且江疏影的側顏也太魅了吧
眾所周知,多少顏值,毀於下巴!同樣的五官,搭配不一樣的下巴,那味兒可就不一樣了。
P圖演繹,什麼叫做一秒變搓
無論眼睛鼻子再好看,如果下面部伴隨嘴凸、下巴短小/後縮等問題,氣質也會大打折扣。
比如霓虹女星有村藍裡,就曾對自己的下面部輪廓感到自卑。和被譽為「日本國民女星」的妹妹有村架純相比,有村藍裡長得更為「粗獷」,甚至還被網友嘲笑,笑起來像《進擊的巨人》裡的怪物。
而她的下面部輪廓問題,主要就表現在[下巴後縮]上。
之後,有村藍裡通過做下巴輪廓矯正手術,調整了後縮的下巴,效果立杆見影
從上面的示例中,姐妹們應該可以看出「下巴後縮」這一美學問題,對我們的顏值有多大的負面影響了吧。
在之前的鼻基底功課裡我們有提到:
改善凸嘴的另一種辦法,需要解決的往往不是嘴本身,而是:圍繞嘴的上段與下段,做加法改善,形成一種有效的障眼法。而嘴巴的下段部分,其實就是我們的下巴。
如果本身並非咬合錯位或畸形及牙性嘴凸,通過對下巴的塑形來改善側顏面型,往往能從視覺上有效緩解凸嘴,這種設計思路在醫美途徑裡往往屢試不爽。
為什麼凸嘴可以通過下巴形態的優化來改善呢?
我們可以通過2個簡單的方法,來感受一下凸嘴與下巴的關係:
側顏面型
在頜面美學分析中,我們可以通過作出矢狀面輪廓線的方式,來簡單歸納出一個人的面型 —— 將眉間點,鼻下點,及頦前點,分段拉線畫出。
左為直面型,右為凸面型,兩者只存在下巴的差別
不難發現:下巴後縮會導致凸面型程度增加,因此凸嘴的視感也會更為明顯。
E線平面
又談到E線平面這個直觀簡單,卻常可以用來判斷側臉美觀的標準:如果唇峰明顯超出這個平面切線,凸嘴視感就會較為明顯。
而如果我們適當增加下巴翹度,使得唇峰儘量靠近或者包含在這個平面內,即可化解凸嘴視感。
為了加強大家對以上的感知,我們抓來格子間的小姐妹,強行讓她出鏡,並通過vectra 3D軟體進行了模擬。
模擬後的重度下巴後縮
相信看到這裡,姐妹們也能意識到下巴對於凸嘴問題的幫助,以及對整體面部輪廓的重要性了吧?
1. 下巴短小
相信姐妹們對「三庭比例」這個概念並不陌生,而下巴的長短,可以在下庭中作出判斷。
我們將鼻下點到口裂的距離與口裂到頦下點的距離作出對比,常規的比例在1:2左右。
一般來說,女性的下巴比例可略小於1:2,但如果小於1:1.7-1.8,就會從視覺上顯得下巴短小了。
2. 下巴後縮
這裡複習一個之前提過的概念:tvl 垂線,可以幫助我們簡單判斷下巴是否後縮明顯。
經鼻下點Sn做一垂線tvl,然後測量頦前點Pog到該垂線的距離。Vu是上唇的唇珠,Vl是下唇唇珠。
一般來說,上唇Vu位於垂線tvl前2mm內,下唇Vi位於垂線tvl後2mm內,頦前點Pog位於垂線tvl後2-4mm,即為正常範疇。
若頦前點Pog位於垂線tvl後4-8mm,屬於輕度頦部後縮;
若頦前點Pog位於垂線tvl後8-12mm,屬於中度頦部後縮;
若頦前點Pog位於垂線tvl後大於12mm,屬於重度頦部後縮。
不過,tvl垂線法只是個參照系,如果整個面傾角都是朝裡收的(整個側顏上高下低),那麼可能就需要對於這個數值進行一定容錯調整,或者使用其他方式判斷。
篇幅有限,今天我們就不展開講啦。
下巴整形是美容手術較為成熟的領域之一,針對不同程度的下巴形態缺陷(短小及空間位置差異),有很多種改善方式。
我們在此簡單劃分為四類:填充劑注射隆頦(玻尿酸等),自體材料隆頦,假體隆頦,及骨性頦成型術。
PART1. 填充劑注射隆頦
通常會使用玻尿酸填充劑(HA)來注射隆頦,注射下巴僅推薦使用的高交聯度玻尿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大分子玻尿酸」(比如伊婉v,公主volume,喬雅登極致等)。
交聯度更高,粒徑更大,支撐性更強,代謝也更慢,在人體留存的時間更長,最終呈現出的塑形效果和下巴硬度更貼近真實的狀況。
玻尿酸下頦填充案例
玻尿酸填充下巴的好處在於:
不過,玻尿酸注射並非一勞永逸,根據人體的代謝情況以及玻尿酸品牌的不同,一次注射效果短則不到半年,長則可以維持一到兩年。
所以想要下巴一直美美的,需要定期注射啦。
一點額外小知識
PART2. 自體材料填充
對於一些輕度或中度的下巴缺陷,整形醫生也常常使用自體材料進行填充,比如自體脂肪,自體真皮瓣以及自體骨材料。
1、自體脂肪填充下巴
姐妹們對自體脂肪填充應該都不陌生,但是往往會存在迷思:在鼻基底,下巴等部位填充後的塑形效果是不是不太行?
在之前的鼻基底功課中,我們介紹了一種「前沿硬核」的脂肪技術—— AMC脂肪基質複合體(感興趣的姐妹可以去考古一下)。
經過製備後的AMC脂肪,相較於普通脂肪的組織,緻密性更佳,具有更強的支撐性,改善了傳統脂肪填充下巴/鼻基底/山根等「硬部位」的支撐性不足,容易彌散的缺陷。
脂肪下頦填充案例
不過雖然有AMC脂肪這種新技術,但脂肪填充下巴還是存在明顯缺陷,比如:
2、自體真皮瓣填充
很多姐妹可能會對「自體真皮瓣」感到陌生。
真皮瓣,全稱真皮脂肪瓣。其實它就是從你身上取出來的真皮脂肪組織, 一般是從屁股後股溝、大腿內側等,剝離表層皮膚以後,用真皮卷裹塑形,植入要隆的部位。
從臀溝處切除適量皮膚及皮下組織,剔除表皮後,將真皮組織相應摺疊處理,再由口內切口放入下巴相應需要填充部位。
其實真皮瓣在整形外科的「修復重建手術」中用途很廣泛,在美容手術中,可以用來墊鼻背、豐唇,也可以用來矯正一側面部,改善一些半面萎縮的情況。
但把真皮脂肪瓣拿來墊下巴,目前相關文獻與醫生臨床使用相對較少,這可能是因為替代治療方法比較多,或適應症相對局限吧。
相較於自體脂肪填充和假體填充,自體真皮瓣有哪些優勢?
填充量還不錯,皮片厚度可高過10mm;
支撐性也可以,畢竟是自己的一塊肉;
效果較為穩定,吸收率偏低:《The 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顱面外科雜誌)上的一篇臨床文獻研究中,通過自體真皮瓣摺疊填充下頦的58例隨訪中,受術者術後6個月至術後12個月真皮瓣皮片厚度為8.33mm,術後12個月皮片厚度為7.99 mm,較為穩定。從初始狀態後穩定狀態的吸收率不算高(平均約30%),整體改善效果是比較好的;
此外,由於真皮瓣完全取材自體組織,也不會產生排異現象;
術後效果看上去也比較自然有靈氣一點,因為是軟組織,不會有一些假體移植後的突兀感。
自體真皮瓣填充案例
這個術式的明顯缺點在於:需要在身上別處取材(臀溝),由此也會產生第二創口,這可能也是比較少姐妹會選擇這種術式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其實實際切口較小,疤痕也算隱蔽。部分不想動骨頭或植入假體的姐妹,也可以考慮通過真皮瓣填充來改善下巴後縮的情況啦。
3、自體骨填充
自體骨及自體軟骨,也是下巴整形中可用的填充材料,但是很少有人單獨取骨進行下巴填充。
自體骨填充的方式多見於下頜角手術中。在進行方臉畸形矯正手術時,如果同時對下巴也有改善需求,醫生可以順道將截下的下頜角骨移植到下頦處進行填充。
自體軟骨可以製作成顆粒型軟骨泥植入下頦,也可以使用自體筋膜將這些軟骨泥包覆縫合起來作為植入物,進行下頦填充。
不過自體骨與自體軟骨移植一樣,在下巴填充中其實都存在骨吸收量不確定(一般較為明顯)、體積有限、不易塑形的缺點。
如果不是順道而為,這種方法應該沒有姐妹們會專門一試。
PART3. 假體材料填充(假體隆頦術)
假體隆頦類手術,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相對成熟標準的手術,性價較高,其優點在於:
正是這些優點,導致假體隆頦術作為最常見的下巴整形方式,更多地替代了其他術式。
當然,假體隆頦也有缺點,典型如下:
可能造成骨吸收
不少頦部假體填充,尤其是矽膠假體下面會存在骨吸收情況。而減少骨吸收最關鍵的要素是將植入物正確放置於密質骨頦前點。
此外,也有一些創新的術式優化,比如雙平面方式 —— 進行頦肌鬆懈,且放置假體時,正中聯合段放置於骨膜上(而非骨膜下),從頦正中旁縱向切開骨膜且向外作骨膜分離,形成骨膜下腔隙,假體兩側鼻置入骨膜袋中,可以一定程度上預防骨吸收。
可能出現偏移
偏移的情況分為兩種:左右偏離和上下偏離。左右偏離的情況非常少見,一般是因為假體植入時就中線未對齊、剝離腔隙過大、或術後加壓包紮不當壓迫導致的。上下偏離的出現概率稍高一些,一般是因為兩側腔隙剝離偏上,或術後加壓包紮不當壓迫導致的。
為了增強假體的固定位,減少移動風險,在口內切口的入路中,我們可以將假體正中下緣固定於頦正中下緣的骨膜上,或者使用鈦釘永久固定(多用於人工骨材料)。對於經驗豐富的醫生來說,這些並非難事。
此外,上面提到的雙平面做法,通過增加骨膜腔隙的兩側固位,也能適當降低假體上下左右偏移的風險。
常見於下巴填充的假體,有矽膠,膨體(聚四氟乙烯),及人工骨(高密度聚乙烯)三種,各有優缺點。
1. 矽膠材料
矽膠在整形外科中用途廣泛,歷史悠久,基本是所有人都適用的填充材料。
矽膠材料填充案例
矽膠材質穩定,術後會被纖維組織形成的包膜環繞而固定,需要去除或更換時也很容易取出,此外,矽膠的價格一般也相對便宜。
不過在下巴塑形時,矽膠假體較於另外2種假體,效果相對生硬一些,邊沿感可能會更明顯,也更容易造成假體下骨吸收。
2. 膨體材料(聚四氟乙烯)
膨體材料質的感相對柔軟,植入後邊沿突兀感會更輕,顯得更自然,所以不少姐妹會選用膨體。
膨體材料
而膨體材質相對柔軟的特徵,也導致它在植入後,有一定的壓縮率。因此醫生在膨體雕刻時,往往會根據經驗,預設一些提前量,使得術後穩定的大小體積不至於偏差。
膨體隆下巴案例
此外,膨體是一種發泡材料,表面有非常多微小孔隙,這也為膨體帶來了另一個優勢 :可以與我們的組織緊密貼合,產生腔隙內黏連,因此固位更好,晃動降低。
不過,聽說膨體有不少「負面新聞」?
比如「百度科普」裡經常有一種說法,說我們的組織和血管能長入膨體的這些細微孔隙裡,特別自然。
自然歸自然,但事實上,這些表面孔隙的孔徑過小,我們的血管是長不進去的,這也導致這些「隱秘的角落」血供不足,我們體內的巨噬細胞無法通過血運達到這些孔隙內,發揮吞噬病菌的作用,從而造成了膨體「不容易消炎」的結果。
但是膨體可能會感染或不易消炎的事情,又被廣泛妖魔化了。不少姐妹聽聞膨體就色變,說用了膨體就容易發炎,堅決抗拒了解。
其實,在手術室潔淨,手術過程無菌規範以及膨體負壓消毒的情況下,膨體感染率是很低的。從臨床文獻中統計,膨體在隆頦術中的感染率也僅為0.62%。比例很小,仍然是可靠的假體材料,不用過度妖魔化它。
膨體被貼上的另一個標籤是:難以取出。
其實,真的不難。難是相較於「矽膠」難而已:矽膠的取出,太簡單了。
膨體的取出,確實需要多花費一些時間,整個過程有點像「揭開結痂」,得輕柔緩慢的剝離開,但不代表這個痂有啥揭不開的。
總結來說,膨體是個基本普適型的假體,我們需要拋開「武斷的負面標籤」,更為理性和欣賞地看待它。
3. 人工骨材料(高密度聚乙烯)
人工骨(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種生物相容性多孔聚乙烯材料製造成的植入物,材質有許多孔隙結構以使纖維血管生長與組織整合,更為仿生,接近於自體骨的材料特徵。
作為一種顱頜面種植體,人工骨被做成許多形狀,用於填充或修補缺少的骨質。除了墊下巴之外,還可以用於隆鼻(鼻尖/鼻翼種植物)、隆顴骨(眶下種植套件)、填充鼻翼基底(鼻基底假體),下頜角加寬(下頜角種植套件)等。
人工骨假體雕刻中
人工骨相對於矽膠與膨體,分別有哪些優勢?
相較於膨體,人工骨更硬一些,沒有明顯的壓縮率的問題。
同樣也是表面多孔徑結構,它的孔徑卻是肉眼可見的大小(100-200微米),我們的自體骨組織,軟組織是真的都能長入/嵌入其中,因此人工骨不僅組織相容性佳(固位緊密),抗感染能力也極強(血運足),這幾點優於膨體。
此外,人工骨在臨床中的極少出現排斥性反應,造成骨吸收幅度也較輕(矽膠明顯弱點),以上這些特點,自然也勝過了矽膠。
人工骨材料,也很適合修復移位,或是造成了骨吸收的假體手術,及骨性頦成型手術後矯正不足的改善方法。
所以,人工骨材料的缺點是?
人工骨假體雕刻中
目前人工骨材料經過CFDA批准入市的僅有2個進口品牌,分別是舒鉑(SU-POR)和曼特波(Medpor),其中曼特波品牌更廣為人知,在下巴整形的臨床運用更多一些。
這兩個品牌的人工骨,相差其實並不大。
曼特波的下巴套件,相對於舒鉑會更硬一些,表面孔徑相對小一些(曼特波100-150um,舒鉑150-200um),不過並不會影響效果。曼特波一般需要上鈦釘加強固定,舒鉑可以不上釘,但也可以上釘。
兩者連耗材進價都差不多,售價通常也差不多。
人工骨隆下巴案例
如果姐妹們對矽膠以及膨體都不夠滿意,荷包相對充足,選擇人工骨一般是不會錯的。
從臨床結果上看來,對於假體隆頦術的術後結果不滿意,大多不是材料造成的,而是術後形態不滿意導致的,也因此會出現需要修復或取出的情況。
由於我們每個人的基礎與要求並不一致,如果醫生和求美者之間不注意術前面診分析與充分溝通,對於假體填充後的效果與假體形狀、大小和放置位置之間的關係沒有恰當把握的話,可能無法達成理想效果。
不過現在國內也有少量機構,可以通過3D模擬影像來做面診設計。通過模擬圖像來表達自己想要的術後效果,從而降低「美學誤診率」,幫助我們找到更適合自己的下巴款型。
感興趣的姐妹也可以自行考古,在之前的我們發布過的【#真人體驗# 3D面診真的解救了凸嘴+下巴後縮的我!】內容中大致感受一下。
PART4. 骨性頦成型術
骨性頦成型術是一種通過頦部截骨後異移位,去除或增加骨塊以改變頦部形態的手術方法。
骨性頦成型術的優勢是:可以通過單次手術,去改善下頦在「前後上下左右」的三維方向上所有的頦部畸形問題。
根據操作技術,移動方向和最終結果,頦成型術又可以分為很多種。常見的解決下頦後縮短小的方法有:滑動頦成型(前移),跳躍式頦成型,頦植骨延長,雙臺階法等。
篇幅已經很長了,這一系列「重型」術式我們就不詳細展開講啦。
滑動頦成型與雙臺階頦成型
骨性頦成型類術的缺點非常明顯——操作複雜,創傷性大,恢復期長,且手術風險較高。常見的併發症有切口裂開,出血和血腫,感染,骨塊吸收及壞死,頦神經損傷等.
因此,如果姐妹們並非是明顯的下頦畸形(比如下巴嚴重發育不良、下巴發育過度、及明顯歪斜的情況),而僅僅是發育不足(如一般的下巴後縮和短小的情況),大可不必選擇這樣重度的術式。
除非是本身就有打算做其他頜面手術,可以順帶完成頦成型術的情況,一般醫生也越來越少做推薦啦。
以上就是下巴後縮的常見解決方案:玻尿酸填充、自體脂肪填充、自體真皮瓣填充、自體骨填充,三種假體填充、以及骨性頦成型術。
我們將下巴後縮的輕重中度,分別對應這幾種術式,做成一張表,供姐妹們簡單總結。
輕度頦部後縮
玻尿酸填充,自體脂肪填充,自體骨填充
中度頦部後縮
玻尿酸填充,自體脂肪填充,自體骨填充,真皮瓣填充,假體填充
重度頦部後縮
假體填充,骨性頦成型術,複合術式(假體+頦成型)
變美的實現路逕往往不是唯一的。我們更建議姐妹們在充分溝通並了解預期結果後,選擇創傷最小的、性價比最高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