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房地產報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中房報見習記者 秦佳麗 | 成都報導作家馮驥才在散文《年意》裡寫到:「年味就是全家團圓的喜樂氣氛;就是晚輩孝敬長輩圍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煙花閃耀飄進鼻內的一股幽香;就是媽媽忙前忙後做的一頓年夜飯中的餃子;就是逛廟會看著舞龍吃著糖瓜兒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種享受;就是不管認識不認識,見面都說過年好的那種友好感覺。」作為國人最高級的儀式感,春節賦予了人們許多共同的印記。但千裡不同俗,一方水土保留著一方的年味。西南鎖鑰成都,又被稱作蓉城、錦官城、天府之國。坊間歷來有「少不入蜀,老不出川」一說,意指這裡是宜養生活、讓人沉溺的「溫柔鄉」;又有「蜀犬吠日」一說,形容四川盆地天空多雲,少見太陽。不過,張燈結彩的春節,讓這座城市愈發鮮豔靚麗。2019年,這裡常住人口數量超過1630萬,在《2019年度人才資本趨勢報告》中人才吸引力領跑新一線城市,浩蕩的「蓉漂」力量正在崛起。與此同時,這裡聚集了四川本地21個地市州人口,以及周邊雲南、貴州、甘肅等地外來人群,因此每到春節仍會送走一批「離蓉返鄉」大軍,街頭少了幾分平日的熙攘。2020年春節,成都年味依舊。大街小巷的紅燈籠,掛在牆上的新年願望,以及藏在各個角落的蜀地風情,讓這裡始終處處透著春節的意趣。
成都的標誌性符號離不開「天府廣場」。這裡坐落於市中心,周邊聚合了四川大劇院、四川美術館、四川圖書館等科教文衛設施,吸引本地人閒來漫步,外地遊客駐足打卡。每逢節假日,天府廣場的布置最是應景。2020春節,這裡照例擺出了喜慶的「新年快樂」圖案。
寬窄巷子一角,布置有彩燈和綿竹年畫。綿竹年畫是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因產於竹紙之鄉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內容種類繁多,包括避邪迎祥、歷史人物、戲曲故事、民俗民風、花鳥蟲魚等。上圖左為「財神」,右為「送福童子」。
茶館是了解成都的一把鑰匙。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茶館起源於四川,清末成都街巷計516條,茶館便有454家,幾乎每條街巷都有茶館。老成都人愛泡茶館,春節前夕也不例外。一杯茉莉花茶,幾碟瓜子點心,約上三五親友,看報、打牌、擺龍門陣、採耳、眯起眼消磨閒暇時光。
在天府廣場負一層的今站購物中心,「祈願樹」隨處可見。人們把新年願望寫在卡片,掛上紅樹枝頭。各式各樣的願望中,「金榜題名」「平安吉祥」最為常見,有人計劃來年去西藏自駕遊,有人祈禱一線的醫護人員平安健康。
春熙路的心願屋,寓意鼠年「有求必應」。
人民公園常見的「成都糖畫」,最早源自明代的新年祭祖儀式,官宦大戶人家用模具印製糖獅、糖虎和文臣武將等形象用來祭祀。後來這門技藝傳到民間,清代以後隨著大規模移民入川,最終演變為「成都糖畫」。2008年,成都糖畫被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製作糖畫時,藝人飛快地將勺中的麥芽糖淌在大理石板上,凝固形成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戲劇人物等圖案,既是美術工藝品,也是美食。
人民公園的老師傅正在製作扇畫、年畫,顧客可以現場DIY。
臘月二十九日下午,錦裡三國茶園的工作人員正在搭臺,預備當晚即將上演的劇目《皮金滾燈》《川劇變臉》。
臘肉、臘腸是四川人過年的靈魂。春節前夕,這類年貨在成都農貿市場到處可見。臘肉是將豬肉進行煙燻和風乾;臘腸則是由醃製好的豬肉灌注而成,多麻辣口味。對於「好吃」的成都人而言,年味更多在於「食」。
責任編輯:馬琳 曹冉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