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大街就像是北京城市發展的縮影,你仍能在街道上找到過去商業繁茂與現代年輕生活並行的影子。
這家身處王府井大街上的璞瑄酒店,就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同樣能窺探北京雙面文化的視角。在璞瑄酒店的客房裡,從一面窗戶,就能窺探北京城百年之間的樣子。
這裡地處二環,在連接北京舊城與國貿新地標的道路中段,窗口從不同朝向框住了城市記憶的曾經和當下。
璞瑄酒店 Grand Room
王府井地區自近現代以來一直沒擺脫過商業區的頭銜,在老字號林立與往來顧客的繁忙中,璞瑄則不以為然。
進入璞瑄酒店,便幫你規避了一切喧囂,這裡被稱為是「都會桃源」。
璞瑄的許多故事隱藏在了由建築師奧雷·舍人(Ole Scheeren)建造的現代感主體建築中。
這位知名建築師的前一個在北京的代表作,是 CBD 標誌性的建築物——中央電視臺總部大樓「大褲衩」。
而璞瑄在歷史和現代都市間提出新的平衡視角,將當代設計美學與北京的古城韻味融為一體,重新定義了北京奢華酒店的待客之道。
由 Ole Scheeren 設計的璞瑄酒店主體建築
而在進入璞瑄之後,我們感受到了由室內設計改觀的另一種幡然不同的意味:自然,中式,而舒適。MQ Studio 的創始合伙人兼首席設計師 Andy Hall 是這些的創造者。
即便是站在室外的開放庭院,因為高牆而隔斷的外界聯繫,讓自然的聲音很好的留在這裡。且隨著四季更替,從盛夏時的鬱鬱蔥蔥,到嚴冬落雪時水墨留白,枝頭的飛鳥也在變化。一個小小庭院囊括了北京的婉約與冷冽。
設計師 Andy Hall 說,璞瑄的室內設計也蘊藏著對城市的解讀。比如,為了與毗鄰的景致呼應,璞瑄的裝潢上採用與故宮 「太和殿」 所用一致的 「金磚」。
「金磚」實際上是「京磚」,在古代時因該磚的製造只能在南方進行,且造價不菲,僅供京城所用,就被南方百姓稱為 「京磚」。由於地域發音的誤讀,到了北方便被傳成了 「金磚」。
璞瑄酒店的室內設計體現著傳統元素
另外,與同類酒店相比,璞瑄公共走廊的格局反倒有些侷促,連同光線也儘可能與之相配,卻很符合燈火闌珊的胡同意境。
於是,我們去探訪了 Andy Hall,與他談論璞瑄背後的設計哲學,如何在情境和多重元素中打造酒店風格;也去了解他所認識的北京,讓嚮往奢華型酒店的旅行者在居住中體驗城市。
Andy Hall
MQ Studio 創始合伙人兼首席設計師
璞瑄由 URC 酒店集團旗下打造,是立鼎世酒店集團 LHW 旗下的成員之一。然而,作為奢華型酒店的行業代表之一,「五星級」和「豪華」已經不能完全涵蓋璞瑄想要表達的生活方式了。
在酒店空間的背後,是習慣雅致而奢華出行方式的旅行者,Andy Hall 注意到了這一點,與我們首先分享了他對於「奢華」的理解。
璞瑄酒店的前臺
Q:璞瑄的整體設計體現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奢華」氣質,在您的眼中,這個詞語是怎麼表達的?
璞瑄與傳統定義上的奢華不同,複雜華麗的設計,奢靡貴重的材料,這些傳統奢華元素目前來看已經過時了,至少在時尚界是這樣的。
以 Louis Vuitton 為例,它覆蓋的市場很廣,而且在不斷弱化材料的稀有性。相比之下,還在堅持傳統奢華理念的品牌卻很難生存,Hermès 可能是目前僅存的幾個之一了。
家具的選用更多的體現著舒適
所以我對奢華的定義首先是與時俱進,不能脫離消費者的生活需求,就像有時候時間、空間對於人來說都是奢侈的。
回到酒店的話題,璞瑄在裝潢和設計上沒有遵循傳統奢華理念,但它同樣能營造出奢華的氣氛,因此我更偏向將它定義為 「當代奢華」。
Q:璞瑄的設計構想是什麼樣的?
這涉及到太多東西的融合。設計初期我參考了一系列情景化、故事性的東西,在情景中告訴自己如何去布置這間酒店。
比如說酒店裡的庭院、天井,除了參考實體的規模結構,我也儘可能去還原它在自然中的形態,例如它在四季中的不同的景致,光線的明暗錯落。
大堂天井完全裸露在室外,同時被四周的高牆環繞著,有傳統天井的私密性。裡面的植被又是隨著季節變化的,呈現出不同樣子。
私密而開放的天井空間
璞瑄營造的是一種沉入式意境。第一次拜訪璞瑄的時候,甚至差點錯過了仇德樹的《山高水長》,擺放的位置並不顯眼,而這正是璞瑄的風格,所有亮點都不能被輕易察覺到。
璞瑄酒店的大堂入口
這裡完全不像一座城市酒店:開放式的花園中庭,在氣氛上模擬了四合院天井的韻味,從廊廳的玻璃牆面看出去,散布在四角的幾簇青竹,就好像站在某個胡同深處的院落裡。
也許是為了復刻古代庭院的觀感,北面的大堂兼具了藏書閣的功能。
中國現存最早的藏書樓——天一閣,被認為是庭院風格的代表。在古代,藏書是一種流行的文化交流方式。故而璞瑄的圖書室收藏了一些珍貴的藝術書籍,提供給在此享用咖啡或者是甜點的住店客人翻看。
兼備藏書閣功能的大堂一角
除此之外,藏在西窗的 「山水畫」 遠借景山的望春亭,近接樹冠而渾然天成,是大堂設計的點睛之筆。
其實借景的手法在中國古代建築和景觀設計上並不少見,且對觀賞角度十分考究。
最熟悉的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就是滕王閣借了贛江之景;還有北京頤和園遠借西山,近借玉泉山,在夕陽西下所形成的 「湖山真意」。
從璞瑄大堂的窗戶看過去,能借到遠處景山的景致
走在璞瑄的任何一個地方,你都能清楚地感受到它屬於北京,但又與原有的理解不一樣。
以最富有科技感的「遙水療」 來說,其中採用墨綠、棕紅和象牙白的典型中式配色,植物裝點也選用了 「四君子」 之一的蘭花,而太空艙的外形架構,卻是在對傳統認知中的北京特色提出挑戰。
SPA 空間「遙水療」
Q:都說璞瑄酒店是「都會桃源」,的確只有走進酒店才能體會到它的別出心裁。
是的,現在很多酒店外觀對玻璃和燈光的依賴過度,我認為璞瑄保持本色就很完美。只在一樓入口處做了一些景觀,比如松樹,瀑布,為了讓內部設計語言與外觀銜接不至於太突兀。
另外,由於璞瑄所處地段的特殊性,在天台或者客房就能遠眺故宮或者 CBD,這是非常奢侈的體驗。
空間內採用素色器皿和花卉裝飾
Q:在您的眼中,設計之外的璞瑄還有哪些驚喜值得被注意?
我覺得是進入璞瑄可以獲得的體驗。一些酒店從外觀上就能想像得出裡面是什麼樣子,但璞瑄更能帶給人出乎意料的感覺。
外觀上看,奧雷·舍人所採用的鋼筋混凝土營造的是現代感和工業感,然而當你走進璞瑄,你會發現這間酒店非常貼近自然,就像胡同深處的宅院。
對於第一次來到璞瑄的客人來說,絕對是意料之外的。
璞瑄是一個需要探索的酒店,每次當你以為了解她的時候,她都會在下一個地方帶給你驚喜。你以為庭院的天井就是璞瑄風格的代表,可到了三樓的餐廳 「富春居」 ,就會發現庭院變成了宮殿;再來到水療中心"遙水療",極具未來感的太空艙又會更新所有你對璞瑄的定義。
Q:「遙水療」 的設計意識超前,具有科技感,這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以及如何讓它在整體上與酒店風格保持一致?
璞瑄的設計是基於 「旅行」 的大概念,太空艙也許就是未來流行的旅行方式。如果大堂的設計代表過去,客房代表當下,那麼水療區就是未來。
「遙水療」也以中性,無性別為導向,是很先進的理念。
我從 1998 年來到中國,對中國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我不覺得未來感的設計會與中式風格有所衝突。
雖然你在酒店也會看到庭院,胡同等一系列古代元素,但這些東西並不過時,反而在重新運用後與時代結合緊密。同樣的,設計 「遙水療」 的時候也並不會擔心它過於前衛,只要它具有空間的舒適性。
「遙水療」的理療室與走廊
仔細論起來,中式風格在國際型的奢華酒店裡並不常見。傳統的造型結構與裝飾,如果運用的不恰當,對於高端酒店來說是冒險的。
當下,各類在線預定平臺帶來的信息使市場高度透明,消費者在品牌間的選擇自由度升高,忠實度下降。
大集團原本依靠單一品牌的運用模式很難推進,而像璞瑄酒店這樣的成員型酒店正迎來新的發展時機。
璞瑄酒店 Suite Bedroom
Q:您認為奢華型酒店的消費者,在挑選入住酒店時,都會有哪些方面的考慮?對於這些需求,您為璞瑄酒店做了哪些設計去提升它的競爭力?
價格、服務、設計。顯然我在前兩項都幫不上忙,所以在設計上我儘可能去囊括北京的地域風格。
我希望客人即使從沒來過北京,但只要住進璞瑄,就有足夠的機會去認識這個城市。這樣才能在北京所有的奢華酒店裡顯出特別之處。
Q:一些傳統的酒店品牌習慣於對設計做標準化的處理,您認為這樣做的利弊有哪些?
傳統的奢侈酒店品牌,出於商業化和品牌影響力的需要,要保證穩定的服務質量,便在設計風格上統一,這有一定的道理。
但對於旅客來說,都希望通過酒店更多地了解所處的城市。酒店在旅行中扮演的角色除了是休憩的場所,也是城市文化的載體。如何將城市元素融入到酒店,是設計師存在的意義。
璞瑄酒店 Guest Room
Q:目前不斷興起的小眾精品酒店也集合了許多不錯的設計理念,這會對大型奢華酒店造成不少衝擊吧?
這樣的衝擊非常好,一些大型國際酒店以往一直處於壟斷地位,現在需要被"敲打"。
對我個人來說,就很喜歡北京胡同裡的民宿,她們更貼近生活,居住在裡面你能感受到自己是這個城市的一部分。
從這個角度來講,我很慶幸璞瑄是屬於獨立個性的奢華精品酒店集團 URC,旗下每一家酒店都與當地文化相結合,這讓我在設計上有更多的發揮餘地。
璞瑄酒店 Grand Deluxe Room
網站 :https://thepuxuan.com/zh-hans/點擊圖片選購
或收藏淘寶官方店鋪
🤫 線下實體空間亦有出售
📍北京市朝陽區三裡屯太古裡北區 Jetlag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