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獎、實力派、偶像派!上海崑劇團著名崑劇演員吳雙、沈昳麗、羅晨雪、胡維露來南京了!
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進程近半,上海崑劇團攜其經典代表劇目《玉簪記》和優秀新創小劇場實驗劇《椅子》獻演南京。值此機會,京昆群英會組委會、江蘇省演藝集團與新華日報昆蟲記戲曲工作室聯合主辦「我們在藝起」國潮TALK活動,邀請上海崑劇團四位主演與南京戲迷面對面,交流分享戲裡戲外趣聞軼事。
設計:朱丹清
第三屆紫金京昆藝術群英會·我們在藝起
國潮TALK:風從海上來
嘉賓:吳雙、沈昳麗、羅晨雪、胡維露
時間:11月15日下午2點—4點
地點:南京紫金大戲院前廳
主辦:紫金京昆群英會組委會、江蘇省演藝集團、新華日報、交匯點、昆蟲記
主持:王曉映(新華日報&交匯點昆蟲記戲曲工作室負責人,高級記者)
現場參與互動的觀眾有機會贏得藝術節文創品、兩劇門票等獎勵。
實驗崑劇《椅子》劇照
上海崑劇團出品的崑劇《椅子》是一部優秀的小劇場實驗劇目,該劇改編自荒誕派戲劇之父、法國劇作家尤金·尤內斯庫的同名代表作,在保留原著關於人類存在意義和命運叩問的現代精神基礎上,進行了中國化與崑劇化的全新創作。劇情講述了,一座無名孤島上,一對老年夫婦,一個不斷編織竹篾、一個整日竹籃打水,兩人喋喋不休,但傾訴的對象只有面前的椅子。這天,他們邀請了所有人,並熱烈期盼著一位將帶來有關人生意義的客人。等待的過程中,他們「見」到了故友、初戀、孩子、皇帝等。最後,一位客人姍姍來遲,可這位好不容易到來的客人卻是個啞巴……該劇將於11月15日晚7:30在江南劇場上演。
為何要改編這樣一部外國作品?崑曲這個劇種和這部作品有著哪些契合相通,又有著哪些格格不入?有興趣了解該劇創作背後故事的觀眾,請鎖定11月15日下午2點開始的「我們在藝起」國潮TALK活動,該劇主演、上海崑劇團兩位梅花獎得主吳雙、沈昳麗將與大家共同分享創作心得。
傳統崑劇《玉簪記》劇照
《玉簪記》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也是崑劇經典劇目,更是上昆老藝術家嶽美緹、張靜嫻的代表作,講述了道姑陳妙常和書生潘必正的愛情故事。此次,上昆年輕的「昆四班」演員胡維露、羅晨雪接過傳承棒,分飾潘必正與陳妙常,她們的全新演繹會讓這齣經典傳統戲煥發出怎樣的嶄新氣象呢?11月15日下午2點,歡迎走進紫金大戲院參與「我們在藝起」國潮TALK活動,聽兩位演員細細道來。活動之後,更歡迎觀眾們於11月16日走進劇場觀看崑劇《玉簪記》。
嘉賓介紹:
吳雙,國家一級演員,工淨行。師承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方洋及鍾維德、王群老師,並受尚長榮老師指點。主演《刀會》《嫁妹》《山門》《古城會》《花判》等傳統折子戲,並在大戲《班昭》《司馬相如》《牡丹亭》《西施》《長生殿》《景陽鍾》《川上吟》等劇中飾演不同行當的人物。第13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配角獎(榜首)」、第十二屆「文華表演獎」、第27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26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
沈昳麗,國家一級演員,工閨門旦,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碩士,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師承王英姿,又得崑劇表演藝術家張靜嫻、張洵澎、華文漪、張繼青、梁谷音、沈世華、王奉梅、王芝泉等親授。主演《牡丹亭》《長生殿》《紫釵記》《玉簪記》《牆頭馬上》《佔花魁》《販馬記》等經典劇目和原創大戲《紅樓別夢》,以及改編自中外名著的《傷逝》《椅子》等系列實驗劇。曾榮獲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第11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
羅晨雪,國家一級演員,工閨門旦。師承胡錦芳,及龔隱雷、孔愛萍、徐雲秀等名師。2012年拜師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張靜嫻。主演大戲《1699桃花扇》《長生殿》《牡丹亭》《玉簪記》《川上吟》《牆頭馬上》《夫的人》《煙鎖宮樓》等。曾獲第24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提名獎、第26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配角獎、第四屆中國崑劇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優秀表演獎、第五屆紅梅杯「金獎」。
胡維露,國家二級演員,工小生。先後畢業於上海戲曲學校、上海戲劇學院戲曲舞蹈分院。師承崑劇表演藝術家嶽美緹、蔡正仁、周志剛等老師。主演大戲有《玉簪記》《牡丹亭》《牆頭馬上》《張協狀元》《獅吼記》《雷峰塔》《西廂記》等。主演折子戲有《藏舟》《見娘》《百花贈劍》《樓會》《拆書》《亭會》等。近年新編創作劇目有《紅樓別夢》《春水渡》《人面桃花》等。2014年參加上海市新劇目評選《牆頭馬上》獲新人獎。
記者 高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