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黃曉韻
闊別九年後《法證先鋒4》在2月17日正式開播,將觀眾的視線拉回到TVB(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VB」)。儘管後來在香港記者會上,劇組公布《法證先鋒4》首映7天跨平臺收視高達37.1點。但是在豆瓣上該劇僅有5.1分,是該系列中所獲評分最低的。
一改以往刑徵劇明快緊湊的敘事節奏,《法證先鋒4》中男女主角的感情戲碼明顯過多。
觀眾感嘆:這個不僅影響香港本土,還澆築起珠三角地區90後童年記憶的影視帝國,光芒漸褪。
年逾半百,TVB老矣?
TVB旗下的演員看起來似乎已經不再年輕。在高清鏡頭下,《法證先鋒4》中被設定為30歲出頭的角色,一顰一笑間眼角的魚尾紋分明可數。
這部電視劇主演平均年齡40歲,而其背後的TVB也已年過半百。
1967年,邵逸夫以參與合資的形式,創辦了TVB,他的事業重心也從「大熒幕」轉向「小熒幕」。
上世紀80-90年代,TVB進入制度化時代並與亞視ATV對壘。邵逸夫為奪得受眾,使電視劇以及音樂、綜藝、兒童、慈善等方面的節目都具有開創性,這般苦心經營讓TVB在收視上取得壓倒性勝利。
1999年邵逸夫耗資22億港元在將軍澳工業邨建立將軍澳電視城,2003年正式全面投入使用。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這座電視流水線工廠源源不斷輸出影視產品,然而常年保持固定制作方針與固定制作模式,近年來已經盡顯疲態,劇集題材類型化、拍攝手法類型化、臺詞模版化,大多數TVB電視劇的觀眾在第一集播出時就能猜到結局。
網絡流傳的「TVB體」
演員流失也成為了一個待解的難題。
2018年8月,內地熱播劇《延禧攻略》在TVB播出,港人再次在電視熒幕上看到熟悉的「阿佘」。佘詩曼扮演的「嫻妃」在深宮高牆裡,原本如一股清流,賢惠善良,不願意涉足爾虞我詐的後宮爭鬥,後來卻逐漸「黑化」。在此前,談及宮鬥劇,港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16年前上映的《金枝欲孽》,劇中看似溫柔可人,實際上綿裡藏針的「爾淳」,正是由佘詩曼出演。
佘詩曼《金枝欲孽》(左)與《延禧攻略》(右)劇照
佘詩曼的演藝生涯是TVB造星的一個縮影:參加香港小姐取得名次後籤約TVB,隨之星途一路通暢,成為TVB當之無愧的第一花旦。
在70年代,邵逸夫一手開辦「無線藝員訓練班」,同時創辦「香港小姐」競選,這兩項活動如同一個孵化器,為TVB源源不斷提供演員。然而,這兩塊金字招牌如今也開始褪色,造星效率低下。在很長一段時間,活躍的藝人屈指可數,後輩也缺乏可行的晉升通道。最終結果是演員斷層嚴重,只能靠老將撐門面。
早在2012年,佘詩曼TVB原先的「長約」到期後就改籤「部頭約」。在TVB,「長約」一般針對新人,在這種形式的合約下,藝人除了拍戲外,還有參加主持、唱歌等項目。而「部頭約」是按劇集籤約,藝人片酬根據劇集集數計算,只有少數臺裡的「大咖」可以享受。在「部頭約」下,佘詩曼已經跳出了TVB的束縛,更自由地選擇事業發展方向。2013年,佘詩曼與TVBC(TVB中國大陸投資公司)籤約兩年,事業重心正式從香港轉向內地。
近年來,除了佘詩曼,還有胡杏兒、林峰、黃宗澤......越來越多香港一線演員選擇離巢北上。隨著這些老將的出走,TVB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態。
流水十年間
逝去的港劇大時代
儘管TVB現在儼然一副日暮途窮的模樣,但是她的崛起和興盛仍歷歷在目。
20世紀,香港文藝界群星璀璨,為影視製作的繁榮提供天然土壤。金庸的《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和《鹿鼎記》等武俠作品被頻相繼上銀幕。據TVB官方發布,《神鵰俠侶》曾創下62點收視率,這意味著300萬香港市民同時在收看, 這個數字佔香港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儘管「金庸劇」之後被多次翻拍,但後人每每提起這些經典劇目,首先想到的還是TVB版本。
《尋秦記》劇照
黃易的《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在拍成電視劇後也是膾炙人口。其中,《尋秦記》被稱為穿越劇鼻祖。
TVB開創和發展的電視劇類型還有很多,例如《金枝欲孽》則被稱為宮鬥劇開山之作。鄧萃雯飾演的如妃,囂張跋扈寫在臉上。
《金枝欲孽》截圖
「冤魂都是由人變成的,活著的時候鬥不過我, 難道死了就有這個本事?」在劇集開頭,她便在宮中人心惶惶,皆畏懼怪力亂神時,長驅直入被她殺害的陳妃房間對空放話。這一幕生動地描畫了後宮寵妃的形象。
《金枝欲孽》截圖
至今這些電視劇類型仍被整個華語電視劇沿用,影響力仍在持續。
除了古裝劇、武俠劇,TVB高頻拍攝的還有警匪和刑偵題材。香港自鴉片戰爭被割讓開埠之後,被英國政府統治150多年,在殖民政府的管制下,治安領域的貪汙、腐敗問題層出不窮,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都成為了影視劇中無窮無盡的素材。
《法證先鋒》系列可以作為刑徵片的代表,《法證先鋒1》在2006年開播,由歐陽震華主演,儘管劇中也摻雜了情感戲份,但是更多的是聚焦在刑事案件偵查本身,涉及知識專業,故事細節真實,人物情感細膩。劇中有的案子雖然簡單,但用法政知識來解說破案,讓觀眾心服口服;有的案件撲簌迷離、駭人聽聞,如今想起仍令人感到不寒而慄,堪稱「90後童年陰影」,讓人印象深刻。
《法證先鋒1》經典鏡頭
在第一部播出後,TVB陸續在2008年、2011年播出該系列的第二部和第三部,均收穫較好的反響,內地的電視臺也爭先購買版權播出該劇。
相對於其它內地觀眾只能通過當地電視臺購播香港電視劇的情況,毗鄰香港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成為了一個特例。
暨南大學中文系博士李耿暉在其博士論文《二元人群、生存境遇與香港視野》中整理了香港電視在珠三角地區的傳播情況。1992年,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決定將香港兩家無線電視臺四個頻道的節目納入剛建立不久的廣東省和廣州市的有線電視網絡。1998年,廣東省省會廣州市己經有大約97%的家庭可以收看香港電視。
在後來的數十年間,廣州地區的電視收視市場中,香港電視的收視率一直獨佔鰲頭,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廣州本地市場的收視份額中,TVB製作出品的節目收視達37%,而對應的中央電視臺只有9%。
下午放學回家,抓緊時間完成作業,晚飯後,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TVB劇集,成為了珠三角90後的集體記憶。
近年來,一些港劇經典畫面已經成為活躍在各個社交網絡平臺的流行表情包。例如這個出自2010年開播的《讀心神探》的鏡頭。
《讀心神探》經典鏡頭
《法證先鋒4》賀立維一角的飾演者鄭子誠出現時,勾起觀眾腦海中上圖的這個畫面。鄭子誠專職飾演TVB劇中的奸詐小人,所以當他化身成為《法證先鋒4》中的醫生,言行彬彬有禮的賀立維時,觀眾一時無所適從。
在美股十日內出現四次熔斷的三月,社交媒體上活躍著兩張圖片。一張圖是演員鄭少秋飾演的丁蟹在股票交易所內目瞪口呆的模樣,配上字幕「是技術性調整,不要怕」。另一張圖是股指期貨爆倉後丁蟹父子五人站在香港交易所天台的畫面。
《大時代》截圖
這兩張圖片都是TVB劇集《大時代》中的經典場景。在首次亮相於銀幕將近28年後,《大時代》以這樣的獨特形式重回觀眾視線。
這部劇留下的痕跡還莫名其妙地刻在了資本市場上,即所謂「丁蟹效應」的出現:從鄭少秋於1992年在《大時代》中飾演丁蟹開始,凡是其主演的電視劇、電影開播,恒生指數或A股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探尋下一個黃金時代
《延禧攻略》大結局香港收視率達到39.2 ,創內地劇在TVB的最高紀錄。TVB副總經理杜之克在接受《看天下》採訪時曾笑稱TVB不認老。電視機前的觀眾仍陶醉於往日時光,但是收視率是無法隱沒的事實。它見證了一切跌宕起伏和浮城的舊恨新愁。
2015年,鄧萃雯在出席香港商場舉辦的活動並接受媒體訪問時,她用「大家都逃亡」來形容TVB藝人的離巢。
「佘詩曼內地三部戲抵TVB十年片酬總和」、「林峰北上掘金:片酬肯定不止三四十萬一集」類似新聞頻頻見報,網絡上曾流傳出一張TVB藝人「離巢北上」的片酬對比圖,從香港轉戰內地後,藝人片酬十倍起跳。雖然是小道消息,但是不少藝人在公開場合明確表示內地片酬要比香港高。
除了片酬低,TVB工作強度大、安排不合理的問題也一直為人詬病,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是「飛紙仔」。「飛紙仔」是TVB的一大特色,指拍攝前沒有完整劇本,一邊拍一邊寫。演員只得隨時等候聽命,在拍攝前一刻拿到劇本才能「臨時抱佛腳」背臺詞。
TVB無疑是文化工業的產物,在內容稀缺時代,佔領著傳播渠道的高地,一路狂奔。像一邊拍攝一邊寫劇本的「飛紙仔」,在今天的影視創作中是根本不敢想像的。新媒體發展衝擊廣播電視臺,TVB自然難以獨善其身。
3月末,TVB公布2019年財報:收入同比減少18%至36.49億港元;淨利潤虧損2.95億港元,同比去年擴大48%。至今,TVB已經連續兩年虧損。
《再創世紀》劇照
TVB已經開始「啃老本」,公開資料顯示《法證先鋒4》並非近期推出的唯一的一部經典IP續作。近年來,TVB相繼重新啟動多個經典IP,例如《陀槍師姐》、《衝上雲霄》、《創世紀》等。
北望神州,是轉型求生的TVB的「最後一根稻草」。2015年,在股東「華人文化」的牽線下,TVB聯合優酷、愛奇藝和騰訊,攜手推出了《宮心計2》《溏心風暴3》《盲俠大律師》等多部熱播網劇。TVB甚至不惜犧牲香港的收視率,優先讓內地觀眾收看。
TVB對外事務科高級經理黃凱琪在今年3月份接受《北京商報》採訪時表示,香港自去年6月出現社會動蕩、全球市場存在不明朗因素,加上今年初暴發的疫情,令香港經濟及經營環境陷入逆境,對香港大小企業包括TVB電視造成嚴重影響。未來,TVB會繼續致力提升製作水平和加強與內地網絡平臺合作。
TVB與內地的合作方式也開始從最初簡單的版權劇引進,到後來與內地平臺根據內地網絡觀眾的需求打造出來「定製港劇」,變成了如今實現「中港合拍」,取景、演員、素材均加入內地元素。
幕幕經典電視劇片段,記錄著港人從胼手胝足到經濟起飛的歲月,也陪伴著珠三角地區的90後走過童年。港劇中對現代社會摩登生活的描繪,對江湖恩怨情仇的刻畫,以及角色設定中「獅子山精神」的傳承,都激發出內地觀眾對這座國際自由貿易港——發達資本主義社會、世界金融中心的無限想像。
如何保持港劇的「原汁原味」同時進行創新,是擺在TVB面前的一道難題,也是所有曾經準點蹲守在TVB臺前忠實觀眾的等候與期待。
-END-
互動環節:你最喜歡的TVB作品是哪一部呢?快快給谷小河留言吧!
排版|吳君琳
編輯|鄭植文
初審 | 劉頌傑
覆審|張志安
終審 | 黃毅
向下滑動圖片查看疫情系列報導
谷河疫情系列報導
#Coronavirus
向下滑動
2019年底至今,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疫情在世界範圍內肆虐。無論身居何處,我們的生活都已深深受到影響。
處在風暴當中,即使是你我身邊的普通個體,也正或主動,或被動地參與到了這場「戰疫」之中。身處焦點中心的湖北籍大學生、報導最新疫情的實習學生記者、社區抗疫一線的志願者……他們如何看待與記錄當下,又以何種姿態面對現實,繼續生活?中山大學谷河傳媒希望在此時刻,記錄下這段特殊的歷史。從今天起,我們將陸續推出疫情系列報導,敬請垂注。
謝謝閱讀
The End
谷河財經
#Financial news
向下滑動
財經視角看世界
謝謝閱讀
The End